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精選11篇)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心得了。但是讀書心得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教學論》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精選11篇)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1

這個寒假,強迫自己靜下心來閱讀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看後雖然不太能領略其中的精華,但還是有些感觸。

主要目的在於: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閒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並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

在《大教學論》中,作者以自然中的種種現象,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向我們揭示了教育中的許多原則和規律。

如第十七章《教與學的便易性原則》中的原則六就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鳥兒孵出小鳥,它絕對不會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們快些孵出來,而讓它們在自然溫度下慢慢發展。後來,鳥兒也並不隨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鳥,急着讓它們快快長大,而是小心地爲它們選擇食物,按照它們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餵它們。這讓我想到了班裏的後進生,難道不更應該學習鳥兒孵卵、餵食的方法嗎?“後進生”暫時比一般學生的學習能力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們把所有的學習任務都完成,出現的結果是,他們一樣都不完成。就如“我們拿一隻仄口的瓶子,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進去,而不讓它一滴一滴地滴進去”的結果一樣可悲:即大部分的水流到瓶子外邊去,最後,瓶子所盛的水比慢慢地滴進去的還小。這就提醒我們“教學生的時候,不是盡學生所能領會的去教,而是儘教師自己所願教的去教”是愚蠢的行爲。所以,對於這些學生,我們應該根據他們能力的大小,單獨爲他們確定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他們的進步就會變得明顯;然後再確定下階段的學習目標。對於這些學生,我們千萬不能心急。因爲“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進”。

又如第十八章《教與學的徹底性原則》中原則八也舉了一個顯淺易懂的例子:當一隻鳥兒形成的時候,肢體與肢體連接,骨頭與骨頭連接,筋肉與筋肉連接。一株樹木的情形也一樣,樹幹是和樹根連接的,樹枝是與樹幹連接的,嫩枝是與枝柯連接的;所以,這些東西雖則都有成千上萬,但整個都是構成一株樹木的。一所房屋也一樣,假如要能耐久,牆壁就必須建在基礎上面,天花板和屋頂就必須建軍在牆壁上面,總而言之,一切部分,從最大的以至最小的,都必須連接和裝配起來,它們才能形成一所房屋。這幾年,我們學校嚴格按照新課程實驗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課程,一門也沒落下,還特別開發了校本課程,如朗讀、書法、形體、每週一歌等。看了《大教學論》這一章節,我對學校的這一做法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是爲孩子們打下良好的學習、發展基礎,建好牢固的連接、支撐框架。同時也爲平時偶爾偷偷佔用一點這些課程的時間去做語、數、英等區統考科目的習題感到慚愧,目光太短淺了,對不起自己的學生啊!是的,學生終生的學業應該組成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整體,他們將養成一種習慣,能夠輕易地、自然地從一件事情走向另外一件事情,讓他們的眼睛將看到一個非凡的範圍。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2

《大教學論》是17世紀20年代捷克教育學家誇美紐斯創作完成的一部影響深遠的教育名著。這部著作被認爲是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之作,它構建了教育發展史上的第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同時提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先進教育思想,對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育方法也進行了創新,從而使教學變得更容易、徹底和迅速。誇美紐斯的教育主張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誇美紐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可謂實至名歸。《大教學論》的全名是“《大教學論》——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藝術”。誇美紐斯給《大教學論》加註這個副標題並不是毫無道理的。副標題突出了兩個方面,一個是“一切事物”,它體現了誇美紐斯的泛智主義教育主張,另一個便是“一切人”,誇美紐斯把“一切人”作爲教育對象的思想,體現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想。儘管原著沒有明確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我們從原著的章章節節、字裏行間都可以體會到誇美紐斯對於教育必須實現教育公平的思想和主張。

1、誇美紐斯把“一切人”作爲教育對象的理論基礎

誇美紐斯之所以把“一切人”作爲教育的對象,是基於他對人性的假設和認識。誇美紐斯認爲“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學論》第一章中詳細地闡明瞭並多處強調了自己對人的認識,人是“理性的動物”,是“一切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愛物”,人與生俱來三種品質“博學、德行和虔誠”的“種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慾望的天賦和認識能力。因此,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着天然的德行和虔誠的種子,人們生而平等”,“凡是生而爲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世界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概而言之,誇美紐斯認爲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賦的求知慾及能力是進行教育平等的基礎和條件。

誇美紐斯關於“一切人”的教育對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它是建立在當時基督教的發展和資產階級文藝復興的情況之下的。在這個時代背景之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或者政治對於“誰應該接受教育”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人羣中的少部分人,而不是“一切人”。他們往往以人的生而不平等來論述教育也應該是不平等的。例如,《理想國》認爲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的元素——金、銀、銅和鐵。只有注入了金子的人才能接受教育,成爲“哲學王”。而其他的人就應該接受命運的不同安排,他們不能接受教育,這是命運的安排,命中註定的事。這種以人性的不同、人生而不平等的觀點來論述教育不平等的思想無論是在古代中國還是國外的著作中都是爲數不少的。這是因爲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帶有明顯的統治階級的政治主張,教育爲政治而服務的目的非常明顯。

2、誇美紐斯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內容及評價

誇美紐斯主張“人人應當受到一種教育,進學校的人應不限於有錢有勢的少數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論貧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鄉村,都應該送入學校。”通過這段話,誇美紐斯的教育平等指的是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對象不因性別、貧富、城鄉的差異都應該接受教育。雖然誇美紐斯的教育平等只是涉及到了教育的最樸素、最基本的公平——教育機會的平等。

3、對當前教育公平問題的一些啓發

教育公平是一個艱鉅的任務。教育給社會創造價值,教育直接的收益者是受教育者本人,最大的收益者是國家。國家有義務讓每個人接受公平的教育。然而實現教育公平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實現教育機會的平等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負擔巨大的教育成本。這對經任何國家和社會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是個巨大的挑戰。

衆觀當前社會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現象,它仍然呈現一種複雜化的趨勢。特別是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其表現更爲突出:一是地緣性的教育不公平,例如以戶籍作限制,外地學生入學必須交納贊助費(實爲擇校費),外地學生與本地學生在錄取分數上不平等,外地學生必須取得較本地學生高出許多的分數才能被學校錄取;二是性別歧視,這主要是指男女學生的入學率不平等,男童的入學率明顯得高於女童,這主要是由人們的舊觀念造成的;三是城鄉歧視,城市的教育物質資源配置比鄉村好,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比鄉村的要強,城市適齡兒童的入學率比鄉村的高出一大截等。

以上的各種現象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更加複雜化的問題。由此可見,教育要實現公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3

在人類教育史上,有個人佔有光輝的一頁,他的著作《大教學論》標誌着教育學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第一次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教育學著作。這個人,就是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

由於作者所處時代的限制,書中存在一些神學原則和《聖經》思想,具有神祕的宗教神學色彩。但書中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措施仍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作者強調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認爲所有的人都應當獲得教育;對教學內容,方法及其藝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說明;提出了一套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奠定了教學論的理論基礎;系統地制定了分班上課的教學制度。

留給我印象很深的有幾點:首先是通過教育才能形成一個人。

作者認爲知識、德行與虔誠的種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實際的知識、德行和虔誠要通過祈禱、教育、行動去取得。

我們每一個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說話、走路和思考的,這些都是靠後天的教育、學習、訓練才能達成的。每一個學生並不是天生就能說會道的,而是在父母薰陶、教導、示範、指引下不斷學習發音、說話,在老師的教導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中逐漸得到發展的。所以我們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更要在課上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訓練,及時抓住學生說話當中的漏洞、不足之處、語言不規範之處進行糾正指導,更要時時處處運用規範準確的語言以及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來以身示範,給學生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系的規範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內容和方式。

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閱讀好書,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有關人生的許多啓示,可以從中體驗到那些無法親自去經歷的東西。讀課外書的好處可多了。讀課外書可以增加識字量;很多同學在沒上學前就認識了很多字,就是在課外書上認識的。讀課外書可以豐富詞彙量;書上有很多優美的詞語,成語,可以讓說的話很精彩。讀課外書可以增添豐富知識;書上有各種各類的知識。讀課外書可以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多讀書,可以很快就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讀課外書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讀課外書可以增添智慧。讀課外書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

總之一個人的成長是離不開教育的。

其次是教育要遵從三大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

誇美紐斯是探索教學工作規律最早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三大教學原則特別著名。

直觀性原則這是教師必須遵守的一條金科玉律。在可能的範圍內,一切的事物都應當儘量放到感官跟前。知道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在課堂上爲我們演示烏鴉喝水的“石子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就升高”的場面,就是那節語文課,讓我對語文充滿了興趣,對語文充滿了嚮往。開始喜歡語文,喜歡學習語文,直到現在我自己也成爲了一位語文老師。直觀性原則帶給了我極大的改變。

循序漸進原則。學習必須循序漸進,要是層次高了,學生就很難學會、學懂。比如現在總聽辦公室裏老師說,有的孩子不懂二十四計時法,區分不清白天和夜晚不同時間的說法和記法,還有的小孩怎麼也搞不清人民幣的使用方式等,我想這也許是教材本身高於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孩子在接受能力上處於弱勢。

鞏固性原則。特別強調學生能夠牢固地掌握知識並可以靈活運用。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通過實踐把知識固定在記憶之中。具體而言,可以通過適當的溫習與練習或者教導別人等方式使知識更加鞏固。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4

《大教學論》是17世紀20年代捷克教育學家誇美紐斯創作完成的一部影響深遠的教育名著。這部著作被認爲是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之作,它構建了教育發展史上的第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同時提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先進教育思想,對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育方法也進行了創新,誇美紐斯的教育主張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開始讀的時候,不知道自已在讀什麼,覺得不像是談教育問題,倒是在談宗教人生的問題,但是當讀到第七八章時,感覺就不一樣了,以後就都是關於教育的了。讀了以後,覺得受益匪淺。感受確實很多,我主要談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敬佩誇美紐斯有教育的理想

作爲一名基督教徒,對於教育有這樣的一種美好的期望,一種執着的追求,我真是佩服!誇美紐斯生活在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代,他是這個時代產生出來的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反對封建的等級教育,主張實行全民的普及教育,併爲此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統一的學校教育體制,爲後來資本主義學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他身上的這種面對困難決不退縮、對事業的執着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回想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了一些負面的東西,慢慢地自己也開始倦怠了,對於事業的那種激情也開始減少了。有時候很想去改變一些現狀,但是又想,有些現狀是你一個人能改變得了的嗎?我就認爲自己再努力都不會有什麼結果,爲什麼要不斷地努力呢?讀了誇美紐斯的作品後,覺得不能失去信念,人活着還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管自己能改變多少,只要去做了,盡到自已的努力就行。

二、誇美紐斯主張普及教育

誇美紐斯主張“人人應當受到一種教育,進學校的人應不限於有錢有勢的少數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論貧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鄉村,都應該送入學校。”誇美紐斯指出,普及教育要從學前期開始。他認爲:“人最容易在少年時期去形成,除了這種年齡就不能形成得合適”,“應該趕快對上天的植物及時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們謹慎地形成,使在學問、德行與虔信方面獲得興旺的進展”。他認爲一切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質。教育對於國家的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的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要想使我們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就必須加快培養建設祖國所需人才的步伐。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只有優先發展教育,我們的強國之夢才能早日實現。

三、教育要適應自然

誇美紐斯明確地提出了“教育要適應自然”的原則。他所說的“自然”實際上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則;二是指人的與生俱來的天性。首先,教育應該以自然界及其普通法則爲依據,步自然的後塵,找出教育的普遍規律。誇美紐斯強調指出:“改良學校的基礎應當是萬物的秩序。”在他看來,教育的嚴謹秩序應該以自然爲借鑑,模仿自然。這樣,教育藝術的進行就會同自然的運行一樣容易、自然。

誇美紐斯把整個自然界看成是一架機器,認爲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機械原理安排的,是有秩序的。秩序是事物的靈魂,一切秩序良好的東西,只要能保持它的秩序,也就可以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在他看來,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就像一座組合得很巧妙的鐘一樣,有自己的秩序。誇美紐斯舉例說,人模仿魚在水裏遊的方式而學會游泳和造船,人模仿動物的發聲器官而學會製造笛子、哨子及其他管樂器,等等。因此,教育也可以模仿和借鑑自然的秩序。其次,教育要根據人的天性,適合人的年齡,使每個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誇美紐斯看來,自然界的萬物都在自己合適的時機生長髮展,例如,鳥兒在春天繁殖,園丁在春天種植。同樣,童年是人類的春天,是受教育的大好時期;早晨是一天中的春天,是讀書的好時光。自然分爲春、夏、秋、冬四季,學校教育也應分成學前、初等、中等、高等四個階段進行;要把學校的時間、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之符合自然秩序,獲得預期的效果。

這正如我們中國提倡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思想、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教育對於培養人才是有益的。

由此我想到我們工作室的課題《構建自然的語言課堂,培養合理兒童》,我們的思想和誇美紐斯的思想不期而遇,教師的教要合乎自然,學生的學也要合乎自然,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能顯現出生命的活力。

四、教育與生活相結合

教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育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這個複合世界是按照兒童、少年的成長規律設計的,比較而言,學生學到的知識淺顯但卻複雜,不太規範但卻鮮活、生動,帶着強烈的個人體驗性。這個世界中,學校、教師、教材與現實生活同等重要。

講讀課文與家庭生活相結合,把學生已有的家庭生活經驗引進到閱讀中來,把學生的現實生活引入到課文中來。學生們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生活中的母子情、父子情、祖孫情、兄弟姐妹情永遠是溫馨甜蜜、款款動人的;母愛、父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甚至是繼父養母的愛,總是博大精深、牽魂系魄的。把豐富多彩、真實感人的家庭生活引入到課堂中,總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境。“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的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外繼續學習語言、歷練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的語文素養將不斷得到提高,語文這個特殊工具也會被“活用”。

千方法萬方法,再沒有什麼方法比讓學生親身經歷讀書實踐活動更好的方法了,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範圍就是課程的範圍。”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活水源頭,學生可以觀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祕密、領悟人生的真諦。相信在語文教學這一廣闊的天地裏,只要充分運用教育藝術,將“生活”這一活水引進課堂,必將達到“天光雲影共徘徊”的境界,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語文教學和諧地統一起來,就必然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總之,語文教學要面向生活,更要走進生活。語文教學只有面向生活,才能從根本上找到教什麼;只有走進生活,才能從本質上解決怎樣教。我們必須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地連接起來,把學生經驗與語文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5

讀了《大教學論》後,有很多的感想。書的作者誇美紐斯是捷克摩拉維亞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當於我國明代萬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個介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啓蒙運動之間的時代。他終生從事教育工作,是一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繼承了培根的唯物觀點,發揚了捷克兄弟會的民主傳統,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上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而被推崇爲教育學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體系爲現代的系統的教育學奠定了始基,所以人們又稱它爲“現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學說包括在他的《大教學論》裏。《大教學論》實際上包含了整體教育學的內容,並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學法的基礎。

他26歲時因爲戰爭開始了流亡的生活,從此他幾乎顛沛流離一生。也可能是這種艱苦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它是人類教育史上第一個注意到人民大衆教育問題,並提出了普及義務教育的主張的人。他還系統地制定了分班上課的教學制度。提出了學校教育必須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教學的基本原則與規則。

通過讀這本書,加深了我對“教學相長”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教與學不僅侷限於老師和學生,而是泛指“教”與“學”的活動。同時驚訝於誇美紐斯對“節制”這一品德的理解。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講,是非常有必要閱讀和了解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的該書開頭幾章,便深深的吸引了我,觸動了我內心,解開了心中十幾年的困惑:人生來,到底是爲了什麼?人活着是爲了什麼?

“人的終極目標在於來世”——“我們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動與情愛都表明,我們在今生不能達到我們的終極目的,而是一切與我們有關的事物和我們自己都有另一個終極目的。因爲不論我們是什麼,做什麼,想什麼,說什麼,打算做什麼,得到什麼,擁有什麼,都包含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雖然我們不停地攀登,達到更高的層次,然而什麼仍在繼續前進,從沒有達到最高點。”

“假如有人貪圖快樂,那麼,即使他的一切感官全都沉浸在快樂的溪流裏面,但是他已習慣了快樂,他的嗜慾仍會愛了這樣又愛那樣。假如有人把心思用在研究智慧上面,他的研究便沒有止境;因爲一個人知道得愈多,他便愈知自己的無知。”

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到:“備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後,我們還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學會一種藝術——材料的正確利用;熟練的指導;經常實踐。就是說,學生應當受到教導,知道在什麼時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樣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時候應當得到幫助,一面發生錯誤,如果發生了錯誤也可以改正;他不應當在發生錯誤和被改正錯誤的時候就停止,要到能夠正確地、迅速地工作的時候纔可以停止。”課外閱讀是爲了積累語言,模仿創作,以及寫意抒情。因此要指導學生比較各種表達效果,讓學生了解多種寫法,爲學生設置多個創作題案,引起學生的反思,掌握作文的技巧。促使學生從渾沌的被動的思維境界到達一個比較清晰、主動的思維境界,消除他們對作文的慣怕心理及各種壓抑、凝滯狀態,爲他們本來較爲閉塞的寫作思維吹進一絲涼風,豁然開智,輕鬆地進入寫作佳境。在指導創作實踐的時候,要由淺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創作的的興趣,而勿重創作的技巧或成果。讀是基礎,感是關鍵,要在潛心讀書的基礎上,通過聯想,把自己的閱讀所感寫下來,或是根基閱讀材料提供的事實,評價其好與壞、真與僞、善與惡、美與醜等,總之要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不可要求過高,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甚至使學生視課外閱讀爲畏途。

他認爲,現世的人生嚴格講並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間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種預備,其目的是使靈魂利用身體作中介,去爲未來的生活預備各種有用的事情。人的終極目標是與上帝共享永恆的幸福,爲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爲:理性的動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與愛物。人生成就要:熟悉萬物,具有管束萬物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與萬物均歸於萬有之源的上帝。人類的一切優點都完全表現在博學、德行和虔信這三種品質中,這是今生與來生的基礎,是我們生活的要點。

關於《大教學論》的.理解只是膚淺的一點,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6

《大教學論》是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教育理論方面的代表作,他是近現代教育和教學理論的最偉大的奠基者之一。古德教授曾說過:“17世紀開始了教育和科學的新時代,在一定程度上,誇美紐斯是這兩個方面的先驅。”特勒爾博士在一次報告中說:“誇美紐斯在教育史上居於首屈一指的地位。他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引來並支配者整個現代化運動。他與我們現在的教學的關係,類似於哥白尼、牛頓與現代科學的關係以及培根、笛卡爾與現代哲學的關係。”由此可見,誇美紐斯不愧爲近代教育理論的先驅,他的泛智思想是近代百科全書的先驅。在教育史上,《大教學論》是他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看着這本書的名字,誇美紐斯說過的話不由久久地迴盪在我的耳畔:“我的主要教育事業之一是改良教育,這是我多年來的努力,想幫助學校裏的青年,使他們擺脫所受的苦惱。”想想誇美紐斯所受過的苦難,國破家亡、喪妻失子、顛沛流離,書稿一再被毀,都沒有動搖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獻身精神。我敬佩他,愛戴他,我要帶着這份敬重之情細細地品味他書中的文字,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以下我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作者創作這本書的背景

誇美紐斯於1592年3月出生於捷克摩拉維亞的烏爾斯基--波羅特附近的一個手工業者家庭,父親是新教徒。他的一生也與兄弟會結下了不解之緣。12歲時就成了孤兒,誇美紐斯中斷了初等教育,後由兄弟會資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誇美紐斯擔任一所文法學校的教師,開始研究教育問題。1618年,擔任兄弟會牧師兼兄弟會學校校長。1618~1648年,捷克人民爲反抗德意志天主教會的統治進行了長達30年的戰爭。捷克戰敗後,誇美紐斯離開祖國,開始了終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蘭期間,誇美紐斯繼續在兄弟會創辦的中學裏任教,並探討教育改革問題,他的幾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繼問世,如《語學入門》《大教學論》《母育學校》。《大教學論》於1654年首次正式公開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於1984年將其列入《外國教育名著叢書》之中。

二.內容概括

《大教學論》這本書共三十三章,有其完整的體系,大體可劃分爲六個組成部分:

1. 總論:第一~十四章。

2. 體育:第十五章。

3. 教學論:第十六~二十二章。

4. 德育論:第二十三~二十六章。

5. 學制系統及課程論:第二十七~三十一章。

6. 實現教育改革計劃的呼籲:第三十二~三十三章。

三.感悟

誇美紐斯認爲,“不僅是富人和有權勢的人的孩子,而是一切孩子,不分男女,不分出身高貴或出身平民,不分富裕或貧窮,而是生活在一切城市和小鎮、村落和小村莊中的孩子,都應該上學。”這種普及教育的思想不正是體現了受教育的人人平等性嗎 ?這種普及教育爲了使人成爲理性的動物,成爲萬物的主宰,從而有益地利用此生,利於社會的長遠發展。想想我們當今社會中的人,也許不受教育可以很好地生存,但是真正意義上成功的人一定受過良好的教育。也許你會說許多有錢的人不是照樣沒受過教育嗎,但是他們所謂成功的道路又能走多遠呢,靠什麼去支撐呢?就像索爾蒂斯說過的一句話:一個教師不學教育學,照樣成爲好老師;但是,好也好的有限,而壞則每況愈下。所以一個人沒受教育就像一個老師沒有教育理論,好也好的有限。

誇美紐斯說:任何人的心性愈是遲鈍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幫助,使他能儘量擺脫粗曠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進都能地步。一隻篩子,如果你繼續不斷地用水潑去,它便愈來愈乾淨,雖則它不能夠把水留住;同樣,魯鈍和悟性孱弱的人,即使學問上面得不到進步,但是心性可以變得比較柔和……這些話語真的非常富有見地。他還對人的成長有先後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有些人小時候身體強壯,但是後來變得多愁多病;有些人青年時代多病矮小,後來卻長得壯健魁梧;智性也是一樣,有些人發展得早,但是不久就凋枯了,變魯鈍了,有些人原來很愚鈍,可是以後變得敏銳、聰明。誇美紐斯的思考與我們現在的思想是多麼的接近呀!想想我們的學校老師,對待一些智力有些遲鈍,性格內向的學生又是怎樣呢?有的老師會認爲這個孩子有抑鬱症,也許他只是性格內向而已。由於老師的疏忽,同學的疏遠,孩子的自卑心越來越嚴重,只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所以,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平等地對待學生,不能給學生過早地下定論,應該讓每位學生感受到人文的關愛,沐浴到教育的陽光。

誇美紐斯提倡教學組織班級化。他總結了當時的新的教學組織的實踐經驗,把它們上升爲理論,推動了教學組織的班級化。首先他論證了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和有利於學生學習;調動了教與學的積極性;節省時間、精力、避免了干擾。其次,他確定班級教學是學校工作的基本單位,並據此制定了學年制以及學期、假期制和學時工作計劃。再次,他還具體說明了班級教學制的要求,應有一定的目標;每個班級應有固定的課本;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導;全班的學生在同時做同樣的功課;每種科目應該與相關的事項一道講授等。他所確立的班級教學制的理論和他所提出的關於班級教學制的要求,在近代教育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誇美紐斯對於教學方法的重視程度很高。他對舊時學校缺點的體會是很深刻的。他說,舊時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嚴酷的,以致學校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場。他自己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悲慘地損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節上面浪費了青春的鮮美的歲月。” 所以他提倡青年們能夠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進行學習。因爲,人是有可塑性的,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見教育辦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學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夠,也不是學科太難。所以,我們每一位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學生的有效教法,而不能死搬硬套地用舊的教學方法,不注重創新,這樣只會害了學生。

《大教學論》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給了我很多啓發。從這本書裏我可以看到誇美紐斯熟悉以往全部西方教育發展史,熟悉西方歷史上的教育家,教育著作和教育經驗。他對教育的研究理論是令人敬佩的。他提倡民主教育和泛智教育。我相信這部著作也是他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典範。但是我想,誇美紐斯處於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他的思想肯定兼帶時代的特點,充滿着矛盾。一方面他同情貧窮人的疾苦,提倡普及教育,民主教育,泛智教育。他的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資本主義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另一方面,在世界觀和教育觀上都未能徹底摒棄宗教神學和唯心思想。這也體現了他內心的矛盾。即使這樣,也不影響《大教學論》在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我會把這本書當做一面鏡子,時刻照着自己不斷向前……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7

《大教學論》是誇美紐斯的代表作,他生活於是1592年到1670年,是一個介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啓蒙運動之間的時代。他終生從事教育工作,是一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上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而被推崇爲教育學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體系爲現代的系統的教育學奠定了始基,所以人們又稱它爲“現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學說包括在他的《大教學論》裏。《大教學論》實際上包含了整體教育學的內容,並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學法的基礎。

這本書的扉頁上寫着這樣一句話:《大教學論》它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書中是這樣解釋這句話的含義的:這是一種教起來準有把握,因而準有結果的藝術;並且它又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就是說,它不會使教員感到煩惱,使學生感到厭惡,它能使教員和學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樂;此外,它又是一種教得徹底、不膚淺、不鋪張,卻能使人獲得真實的知識、高尚的情誼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藝術。

誇美紐斯的這本《大教學論》的主要目的在於: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閒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並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

本書全面論述了人的價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舊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學制度、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紀律等。全書共33章,每一章都談到一個具體的問題。既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又有生動的事例。作者強調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認爲所有的人都應當獲得教育;對教學內容,方法及其藝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說明;提出了一套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奠定了教學論的理論基礎;系統地制定了分班上課的教學制度。

班級授課制是誇美紐斯對近代教育學最大的貢獻之一,在今天已經廣泛普及。在17世紀之前,西歐各國仍普遍採用的個別施教的教學形式,全年不同時間都會招收新學生。這樣使得同一教室內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教師的個別施教使得學生相互干擾,效率不高。適應社會生產的日益發展和擴大,參照耶穌會已有的實際教學經驗,誇美紐斯從理論上闡明瞭班級授課制度,開創了新的教學形式,有了劃時代的意義。

作者指出:“我認爲,一個教師同時教幾百個學生不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緊的;因爲,對教師、對學生,這都是一種最有利的制度。教師看到跟前學生數目愈多,他對於工作的興趣便愈大;教師自己愈是熱忱,他的學生便愈會表現熱心。同樣,在學生方面,大羣的伴侶不僅可以產生效用,而且也可以產生愉快;因爲他們可以互相激勵,互相幫助。”(p139)

“把全體學生分成班級,比如十人一級,每組由一個學生去管理,管理的學生又由上一級的去管理。”(p140)

在論述班級授課制優越性的基礎上,誇美紐斯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1)教導從每年的一定時間開始。

2)學科的劃分要使每年、每月、每週、每日,甚至每小時都有一定的工作,因爲這樣會使計劃好的一切工作易於完成。

3)要使用固定的課本。

4)要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導。

此外,讀過《大教學論》,自然”一詞在我心中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這位“現代教育之父”,以自然中的種種現象通俗易懂地向我們揭示了教育中的諸多原則和規律。遵循自然法則,教育就會有可喜的結果。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鳥兒孵出小鳥,它絕對不會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們快些孵出來,而讓它們在自然溫度下慢慢發展。後來,鳥兒也並不隨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鳥,急着讓它們快快長大,而是小心地爲它們選擇食物,按照它們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餵它們。而教師對於後進生的教育,更應該學習鳥兒孵卵、餵食的方法。後進生”暫時比一般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加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們把所有的學習任務都完成,出現的結果是,他們一樣都不完成。對於這些學生,我們應該根據他們能力的大小,單獨爲他們確定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他們的進步就會變得明顯;然後再確定下階段的學習目標。對於這些學生,我們千萬不能心急。因爲“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進”。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8

1、我們對於國家的貢獻哪裏還有比教導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偉大的呢?

2、格累哥利·那齊恩曾說:“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因爲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複雜和最神祕的。”

3、追求偉大的事情在過去是高貴的,在現在是高貴的,到將來永遠也是高貴的。

4、離別母親的子宮的時候四肢已長完全的人多麼幸福啊!而離別現世的時候靈魂純潔清白的人,則更有千倍的幸福。

5、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追求學問、德行與虔信,我們就是相應地在向我們的終極目標前進。

6、人心的能量是無限所的,他在知覺方面像個無底的深淵。

7、愛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尋求真理的人容易發現真理。

8、誰也不能野到不能馴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傾聽教導與知識。

9、柏拉圖說:“人若受過真正的教育,他就是個最溫良、最神聖的生物;但是他若沒有受過教育,或者受了錯誤的教育,他就是一個世間最難駕馭的傢伙。”

10、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導,好使他們擺脫本性中的愚蠢,這是無人懷疑的。聰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爲一個活潑的心理如果不去從事有用的事情,它便會去從事無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

11、一個活潑的心理如果沒有正經的事情可做,它便會被無益的、稀奇的和有害的思想所困擾,會自己毀掉自己。

12、即使死亡隔得還很遠,長壽有把握,品行的形成同樣要及早開始,因爲人生不應該消耗在學習上面,而應該消耗在行動上。

13、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嬌弱的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長硬以後,就不容易改變了。

14、年輕的兒童,用榜樣總比用訓條容易領導,容易管束。

15、心靈的要素包含三種能力,就是智性、意志和記憶。

16、一個人爲了他自己的好處,不獨要有學問,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爲了他鄰人的幸福,不獨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學問和虔信;爲了上帝的關榮,不獨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學問和德行。

17、與智慧言談是沒有苦楚的;同它相處沒有憂愁,只有歡喜與快樂。“人生沒有比尋得智慧更快樂的事。”“一顆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恆的筵席”。

18、凡是在知識上有進展而在道德上沒有進展的人,就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19、一個人的整個生活全視兒童時期所受的教育爲轉移,所以,除非人人的心都在小的時候有所準備,能去應付人生中的一切意外,否則任何機會都會被錯過。

20、一個人所享受的生命不論長短,都是足夠供他爲永生做準備的。

21、有一句話說:“教導別人就是教導自己,”這是對的,因爲不僅時時複習可以把一件事實不滅地銘刻在心靈上,而且“教”的本身對於所教的學科可以產生更深的理解。所以天才的約阿希姆·福爾丁斯就常說,假如任何事情他只聽到或讀到一次,它在一個月之內就會逃出他的記憶;但是假如他把它交給別人,它便變成了他身上的一個部分,如同他的手指一樣,除了死亡以外,他不相信有什麼事情能夠把他奪去。所以,他的勸告時,假如一個學生想獲得進步,他就應該把他正在學習的學科天天去教別人,即使他的學生需得僱來,也應去教。他說:“你值得在某種限度以內犧牲你的身體安適,去得到一個願意聽你的教導,即在你求取智性方面的進步的時候來聽你的教導的人。”

22、一個人的心靈可以激勵另一個人的心靈,一個人的記憶也可以激勵另一個人的記憶。

23、我們的真正工作是智慧的學習,它提高我們,使我們得到穩定,使我們的心靈便高貴——我們把這種學習叫做道德,叫做虔信,有了它,我們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就接近了上帝本身。

24、主要的德行是持重、節制、堅忍於正直。應當教孩子們在飲與食、睡眠與起牀、工作與遊戲、談話與緘默方面,在整個受教期間實行節制。這方面的一條金科玉律“一切不可過度”,使他們學會在一切情況下,能在飽滿之前就離開。堅忍應當從自我剋制去學習。

25、熟悉歷史是一個人的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終生的眼目。應該當心,只允許勤勞努力、德行優良的學生進大學。不實在的學生,只知道在安逸與奢侈中浪費他們襲產與光陰,因而給別人以壞的榜樣是不能寬容的。這樣,沒有病毒,自然就沒有傳染,大家便會專心工作。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9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從讀師範時就對17世紀捷克大教育思想家誇美紐斯的重要著作《大教學論》有所瞭解,但卻沒有真正認真的研讀過,很是慚愧。所以本次假期,我找到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於2006年6月出版、任鍾印翻譯的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教學法解析》來讀。

一開始閱讀的時候感覺作者好像在進行基督教講義,似乎和教學關係不大,可是慢慢堅持讀下去才明白作者的精要所在。誇美紐斯在尋求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

誇美紐斯生於1592年3月28日,卒於1670年11月15日。他終生從事教育工作,是一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上做出了跨時代的貢獻而被推崇爲教育學上的哥白尼,《大教學論》一書承載了他的重要的教育思想,全面論述了教育的目的、作用,以及學制、教學法、體育、德育、宗教教育、學校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步體系完整的教育學著作。斯皮爾曼曾這樣稱讚誇美紐斯和他的《大教學論》:“倘若各時代的關於教育寫的著作全給丟了,只要留得《大教學論》,後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做個基礎,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學。”《大教學論》的主導思想是熱切希望所有的人都受到完善的教育,都得到多方面的發展,成爲和諧發展的人。他要求把“一切事物”的知識教給“一切人”。

讀完此書,我有以下感悟:

一、尊重生命,讓學生幸福學習

《大教學論》的第一章標題“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純粹、最卓越的”是全書的指導思想之一。第二章“人的終極目的在於來世”,第三章“今生只是爲永生做準備”,這兩章,誇美紐斯在闡述教育的目的。因爲誇美紐斯是一個基督教徒,他的學說藉助宗教來宣傳,所以我們要去掉其唯心成分,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誇美紐斯對生命、對未來、對學生的幸福的關注。

二、適應自然,讓學習變得有趣

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許多章節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適應自然”作爲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原則。換句話說,誇美紐斯希望學習在以興趣爲基礎的活動中展開。“如果不首先喚起學生的興趣,就不要施教。”

三、研究對象,讓教學變得有效

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教育和教學工作要按照自然發展的“規律”或“法則”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要依據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傾向來進行。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誇美紐斯以下幾個有效教學的觀點。

1.教學內容的選擇,突出有用的原則。

2.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採取班級授課制並提出小組合作學習。

誇美紐斯主張“一個教師同時教很多學生”,並建議採用大班和小班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要求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十人,各組都有一名學生負責管理,協助教師監督和檢查小組成員的功課。

3.教學過程的理論基礎是感覺論,即建立“感覺、理解、記憶、練習”的過程。

4.教學原則的確定,強調適應自然。

教學過程的展開,除了要以感官爲基礎外,還必須遵守一些“規則”才能使教學過程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有所成

在書中第十二章第十八小節,誇美紐斯對學生六種不同性格的劃分是這樣的:“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遲鈍的;有些人是溫柔和順從的,有些人是堅硬不屈的;有些人渴於求取知識,有些人較愛獲得機械技巧。這三對相反的性格,我們一共得到六種不同的區分。”

綜上誇美紐斯的這些論述,明顯讓人感受到其中滲透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時也滲透了他對全體學生的關愛和有關教育平等的智慧。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怎樣對待學生?是不是應該因材施教,分層對待?答案當然是不言自明的,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有所成!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10

聽說《大教學論》可以說得上是西方近代教育傳統的奠基之作,同時它也是當代青年不可不讀的一本經典名著。也許正正因爲如此,黃校把這本赫赫有名的著作送給我們每位跟崗學習的老師。手捧着這本簽有黃校的親筆簽名的《大教學論》,我倍感珍惜,定要下苦功讀好這本鉅作。

《大教學論》的作者誇美紐斯熱情地讚美教育這一職業是世上最具自豪感的。他主張教師應當充分激發孩子們的求學慾望,並且運用溫和的、循循善誘的方法,用充滿愛心的言語吸引孩子們,而不是嚴肅的態度使學生疏遠教師。教師和學生的融洽關係是增進教學質量的很大的幫助。如果教師時常誇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他們表揚和肯定等等,如果教師把他們應學的知識結合我們日常的生活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可以輕鬆愉快的掌握課本上的知識,並且牢牢地記在心裏。再用其他一些方法來和善地對待學生,教師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對學習倍感興趣了。

“以人爲本”關注每個人,不要忽略個體。誇美紐斯說:“誰也不能野到不能馴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傾聽教導與知識。”這正正可以說明後進生的教育需要用愛去引導,我們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他的心理特點,並根據其心理特點而進行教育。他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微細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鼓勵、讚揚,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從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點燃起自尊心的火種,獲得克服缺點的勇氣和自信。就像書中所說的:“施用任何強力的結果,我們反而只能使人厭惡學問,不能使人愛好學問。所以,我們每逢看見有人心靈受了病,不愛用功,我們就當用溫和的療法去除掉它的毛病,絕對不可採用粗暴的方法。”

《大教學論》還有許多精彩語言:

凡是在知識上有進展而在道德上沒有進展的人,就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學校沒有紀律便如磨坊沒有水。

應該當心,只允許勤勞努力、德行優良的學生進大學。不實在的學生,只知道在安逸與奢侈中浪費他們襲產與光陰,因而給別人以壞的榜樣是不能寬容的。這樣,沒有病毒,自然就沒有傳染,大家便會專心工作了。

愛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尋求真理的人容易發現真理。

須得學會敢於正視別人,學會應付真實的勞苦,不要畏縮。否則他們便會變成遁世的人,厭世的人,或是變成懶惰的人,礙事的人。

《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篇11

帶着虔誠的心,閱讀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和這位異國的教育哲學家,實幹家在文字構建的空間裏對話,內心洋溢着一種滿足與衝動。我的心提醒我:把感受寫下來,祭奠先哲的智慧,啓迪有志於學校教育的讀者。

《大教學論》在中國知名度很高,人人都知曉,但是真正閱讀過的人很少,我身邊的不少教師就沒有讀過,偶爾幾個剛畢業的教育院校的學生說自己讀過,是在教授的要求下閱讀的,但深究其內容和書中真義,坦言早就蕩然無存,不免覺得可惜。中國的學校教育制度就源於這本《大教學論》,但從事學校教育的我們卻沒有親臨教育的源頭,無怪學校教育有諸多困惑和無序。

誇美紐斯開篇就說,此書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是“使青年男女毫無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懂得科學,純於德行,習與虔敬地去學習現世與來生所需要的一切事項”。無疑,這是人安身立命、自足發展、服務於世所必須修煉的真理。我似乎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工作者必讀書目,也應該成爲每一個爲人父母的,和教育沾邊的人所必須閱讀的書。因爲我們的現世都在爲來世做準備,今天我們受教育的程度與最後的結果將直接影響着整個世界,影響着我們共同的未來。

閱讀這樣一本書,最好有宗教的基礎。書中大量引用宗教教義,章節,這是沒有宗教基礎知識的中國讀者在閱讀上可能或產生的障礙。初讀時的晦澀感是真切的。但我也相信只要是有一些耐心,這些含着真美的純淨文字是能夠被理解和沁入的。同時,我也感受到正是因爲作者對宗教信仰的無限虔誠,才使得他對“教育人”這件神聖的事充滿着信心和信念,堅定不移地推廣,宣揚。例如,開篇第一章節,誇美紐斯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接着又說“人的終極目標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預備”,他要以此讓大家明白:教育就是人的未來。我以爲,這些來自內心的篤信正是一個教育學者必須持有的,這也是誇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源脈所在。做教育的,必須是有信仰的人。

閱讀這本書,我很感興趣的是誇美紐斯的表述方式。習慣於閱讀行雲流水般集中,順暢表述的中國讀者,初次接觸到這本書會覺得新鮮:難道大教育家就用這樣的“隻言片語”在闡述他的觀念。是的,恰是這樣的隻言片語有着比較嚴密的邏輯結構。自然現象+實例分析+模仿+偏差分析+糾正措施。整個論述的過程比較生硬,但契合了教育所需具備的理念:從自然中模仿,運用到實踐中去,在過程中反思,做好改進調整使之趨於完善。整個表述的過程帶着溫和不爭的風格,但在不爭中卻已經有了不需要爭辯的結論,征服的是讀者的心。例如他闡述的教學便易性原則,改良學校的可能性,教與學的一般要求等,都是這樣的表述方式,溫文爾雅,以理服人,讓人在很舒服的感受下接受觀念。相比當下一些人急於推廣的理念,咄咄逼人,一定要通過各種方式讓你接受,認同,還要付諸實踐,最可怕的是要看到結果,而且是要拿出能證明觀念是正確的結果。強制性的理念推廣者們,可以讀讀《大教學論》即便是其中有些觀點已經過失,經過實踐證明未必是真理,但讀者的心卻是向着誇美紐斯的。我在閱讀時會在心裏替他說話:那個時代,能提出這樣的觀念已經很不容易啦!

誇美紐斯的實踐觀也讓我佩服。很明顯,這是一個從教師成長爲校長最後再到教育家的偉人。這樣的人提出的觀點帶有強烈的“實踐檢驗真知”的意味,有一種讓人信服的權威性。在我的身邊,前兩步走好的人不少,但還沒有看到走到第三步的,中國本土上的教師成長爲教育家的,受到公衆認可,系統闡釋自己教育理念的,目前還未見其人。爲什麼?是體制,是個人因素,環境作用,還是別的原因?不管如何,還是請“有關專家”讀讀《大教學論》,感受溫潤的教育智慧吧。記得於永正先生說如何教小學生寫字,要一邊寫一邊提醒,要講述字易錯的地方。先生笑談:如果是有關專家看了一定會反對,怎麼能這樣教呢?這樣不是教死了麼?先生說:先來教教看,一些理念能否在課堂上實施,能否產生實際效果。小學生生字的返生率有多高?所有理念要通過實踐的檢驗纔有效。深以爲然。

讀《大教學論》可能有些枯燥,但是還是希望教育者讀讀。有些書,枯燥中才帶着真義,枯燥就是提醒我們要邊讀邊想,不要囫圇吞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