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徵文的身影吧,寫徵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1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付出,這樣纔能有尊嚴地活着。

小時候,媽媽總是給我講一個故事:

有個小孩,家裏很窮,有時候,他們的母親高興,就會給他們一毛錢,他們就會拿着這一毛錢換糖吃。

有一次,小孩的哥哥生病了,藥很苦,小孩想要給哥哥換一塊糖吃 ,可是,他哪來的錢換糖呢?

一天中午,小孩溜進了經常換糖的糖果店,將一顆薄荷糖塞進口袋,準備跑走。可是,這一舉動正好被店主趙爺爺看見了,小孩捂緊了口袋,說:“哥哥病了,藥很苦……你能把糖送給我嗎?”

趙爺爺拒絕了小孩,講道:“不行,這樣吧,這些糖先借給你,限你一週內吧錢還回來,不然,我就告訴你媽媽。”

之後,小孩每天都很晚纔回家。五天之後,小孩湊齊了糖錢。

趙爺爺接過錢,和藹地說:“我原本可以把糖送給你,但是,你必須明白,用自己的勞動換來果實,才更加地有意義。無論想得到什麼東西,你都要光明正大地去爭取,用你的勞動去獲得。”

之後,我漸漸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人可以施捨給你一個未來,任何幸福都需要你自己去爭取,都需要付出,用自己的雙手獲取明天,這樣纔能有尊嚴地活着。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2

在我們家樂於助人是最好的家風,正因爲有良好的家風,所以才能交到更多的良友,但是也因此吃過許多的虧。

據爺爺說:在很早以前,我們家太爺爺曾是地主,有着很多的農田,和一個特別大的宅院,那裏寧靜祥和,祖輩們過着平靜而自然的生活。但是由於戰亂,天下一片混亂,民不聊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裏,人們爲了躲避戰亂紛紛到了山上,人們沒有了家,帶着的糧食也吃完了,飢餓和困累像餓鬼似的糾纏着他們,使他們變得越來越絕望。就在這時,住在山中的太爺爺伸出了援助之手,像從烏雲中撥開的金太陽,風雨過後的絢麗彩虹。太爺爺將大房子分給大家住,卻沒有收取一分房錢;太爺爺將土地分給大家,也沒有要一分租金;還將一間房子捐給學校。安定下來後,大家爲了感激太爺爺的恩德,集資爲我們建造了祠堂。過了幾年,大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大家以禮相待,互相謙讓,有東西時,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難時,大家一起伸出援手。

爲了把樂於助人的良好家風發揚光大,我們每年都要向平困山區捐贈衣物和書本,或是去一些孤兒院,老人院去獻愛心,還會爲居民樓義務打掃衛生,照顧老人,做志願者,義務去各個社區表演節目,給他們送去歡笑……

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的優良家風,需要去我們繼承和弘揚,並不是所有的家風都是封建迷信,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良好家風發揚光大,使中華民族的美德傳承下去,我們民族必將屹立於世界之巔……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3

白色的乾淨桌布上,熱騰騰的飯菜看起來格外誘人,而且都是我愛吃的菜。紅殼的螃蟹新鮮又肥美,讓人見了忍不住咽口水。銀皮的蒸魚躺在盤子中間的一片菜葉上,身上澆着醬油,散發出一股大海的原汁原味。湯裏的菜也是特別的香。

我嚥了咽口水,兩眼直勾勾地盯着桌子上的菜。今年中秋節,爺爺、奶奶兩個人和姑姑、姑父一家人一塊兒到我們家來過節。我知道要按輩分的順序入座、動筷,只能等着。

“大家坐吧!”媽媽大方地說。然後就是爺爺奶奶先,然後是姑姑、姑父、爸爸、媽媽坐,最後是我和兩個妹妹。動筷時,是一個更加難熬的過程,眼睜睜地看着菜被一個個地掃蕩,而又無法做些什麼,真是一種特別難受的體驗,尤其是對於我這樣的吃貨來說。

我等得花兒都謝了——其實也就兩分鐘。終於,輪到我這一輩動筷了,我抓起筷子,對準桌子上的菜,發起了猛烈進攻。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一道道精心擺盤的菜被我弄得一團糟,真是慘不忍睹。唉,多好的家規也改變不了我這隻饞貓的天性啊!

我們林家的家族史我半點也不瞭解,我連家譜都沒見過,但我時刻記着這條家規,它時刻提醒我要禮讓長輩的規矩、美德。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4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爲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爲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爲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爲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爲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爲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家的。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5

人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我家的家規又是什麼呢?

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仔細詢問了爸爸,爸爸還特意給住在農村的奶奶打了電話,通過爸爸和奶奶的介紹,我不僅瞭解了我們家的家事,還從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感悟。

我的老家在山東煙臺地區。上個世紀初,老家人多地少,經常吃不飽飯,而東北地區卻地廣人稀,土地肥沃。我的祖輩們商量了一下,下定決心要闖關東。一大家人拖家帶口,一路上飽經磨難,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討着、要着纔來到長春。祖輩們在長春安家落戶後,平時種地,閒時還做點兒小買賣,但不管做什麼都堅持“勤儉”的家風,做事勤奮,生活簡樸。平日裏,一家人起早貪黑,勤勞苦幹,節省每一分錢,節約每一粒糧食,就這樣“勤儉持家”的良好家風逐漸形成並一代代傳承下來。

爸爸小時候家境貧寒,家中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大。爸爸從小就立志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懂知識、有本領的人,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每當天還矇矇亮時,爸爸就早早地起來看書,有時候即使吃不上飯,他也要翻山越嶺去上學。有一天早上,爸爸又沒吃上早飯就要去上學,奶奶煮了兩個雞蛋偷偷地遞給爸爸,對他說:“你正在長身體的時候,上學不吃飯怎麼行,快把這兩個雞蛋吃了吧!”爸爸想到一個個面黃肌瘦、體弱如柴的弟弟妹妹,哪能吃得下去,就趁奶奶出門的機會分給了他們。在弟弟妹妹的心中,爸爸就是一個重情重義、富有愛心的好大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爸爸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於考上了一所好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在爸爸的帶領下,他的弟弟妹妹們也都很有出息,如今都走出了黑土地來到城市裏生活,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通過訪家風、問家事,我受益匪淺。感悟最深的有兩點:一是“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中華民族在千百年歷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二是“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全面發展,爭取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做一箇中華民族傳美德的優秀繼承者和傳承人。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6

家風,就像一座燈塔,爲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家風,就像一縷陽光,帶給我們溫暖;家風,就像一面鏡子,糾正我們的錯誤。國有國法,家有家風,而我們家的家風是懂得分享、孝順。

說起來,我們家的家風的來歷還是因爲我。由於弟弟的出生,慢慢長大,我們開始經常互相搶東西,不論是吃的還是玩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而且只有一個的時候,我們倆都會搶得不可開交甚至會大打出手。媽媽說:你們要懂得分享,一起吃東西,一起玩玩具,會收穫更多的樂趣,得到雙份的快樂。從此,我和弟弟開始了分享自己的東西,例如,他有巧克力味的麪包,我有草莓味的麪包,我們會各自交換一半給對方吃,果真,我們收穫了雙份的味道和快樂,懂得分享就成了我們家的家風之一。

百善孝爲先,我經常會在我的爸爸媽媽的身上看到孝順的家風。爸爸脾氣不大好,但是在爺爺奶奶面前,沒大聲說過話。媽媽更是對爺爺奶奶如同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去年姥爺生病住院,媽媽在醫院全天候的精心照顧着,爸爸白天上班,晚上也會來醫院照顧姥爺,姥爺的身體很快就恢復了。這些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所以我經常對媽媽說:我以後也會這樣孝順你和爸爸的。

懂得分享,養我好習慣;孝順伴我成長。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7

我的家風來源於我的祖輩,經過我的`父親,傳給我。優良的家風使我受益無窮。

我在家排行老二。自從我記事時開始,我的父母便告誡我要尊老愛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我家的家風。每當過年時,我都會主動的向大姐打招呼,我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我的弟弟妹妹。正因如此,家中的長輩、親戚都誇我懂事。

在我父親那輩,父母都只初中畢業就不再上學了,所以父親希望我考上高中。父親從小就受到爺爺的影響,喜歡讀書看報。父親沒有考上高中,現在在工作,但只要一閒下來就仍會讀書看報。爺爺曾說,讀書是爲了增長自身的才幹見識,看報是爲了瞭解國家大事。父親幾乎原封不動地將這句話告訴了我,傳給了我。直到今日。我只要一有機會閒下來,也會讀書看報。

尊老愛幼,喜歡讀書看報,這是我們的家風的兩個內容,是從我父親身上學到的。但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我的母親,她也教會我些好的作風。

母親從小就告訴我,一定要尊重他人,分清楚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過年全家在一起吃飯時,在長輩說話時要認真傾聽長輩所說的話。媽媽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直到今天,反正是每遇到一個人我都會去尊重他。

除了尊重他人,那麼在我身上還傳承了母親身上的許多良好的家風,比如說三思而後行,比如說誠信、友善、樂於助人等等。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家庭的家風。我相信優良的家風會成就一個一個的家庭。優良的家風,最後也會形成優良的社會風氣。一個優良的社會風氣,最終也必然使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國家強大。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8

古語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以和爲貴這些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澱、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媽媽是個大孝女,不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媽媽總能照顧的面面俱到。記得那年秋天,奶奶生了一場大病情況非常糟糕。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帶着我急忙趕到醫院,當媽媽看到奶奶那黑白交錯的亂髮、瘦不經風的身子時,媽媽鼻子一酸,頓時,嘩嘩流水集成汪洋大海,隨後,媽媽鏗鏘有力的說:“媽,女兒不甘心您有這般享福的年齡就早早離開人世,女兒不甘心啊!”自此以後,媽媽在家與醫院之間來回奔波。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爸爸去醫院看奶奶,透過病房窗戶,我看到奶奶的臉稍有了一點光澤,頭髮也非常油亮,一種淡淡的薰衣草味,身子也漸漸變得健康的了,聽醫生說奶奶的病情大有好轉。爸爸的眼睛紅了—這是對媽媽孝心的感動;這是對媽媽視婆婆爲生母的感動。經過媽媽一個月的精心照料下,奶奶順利出院,難道這般尊老、敬老、孝老的心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裏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

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世態度。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說,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薰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爲,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9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爲“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裏,父母都很孝順,雖然他們平常工作很繁忙,但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奶奶就常講浪費是可恥的行爲,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影響着我:我穿的衣服很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養成了好習慣。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10

爸爸告訴我:“中國是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禮儀大國,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風、家訓,不僅傳承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更能體現中華民族的綜合水平。

“百善孝爲先”,在我出生剛六個半月時爺爺就得腦血栓癱瘓在牀。從我記事起,就看見爸爸,媽媽每天累呼呼下班回家後,還要照顧我和爺爺,奶奶也是忙裏忙外的,都沒人陪我玩,我就非常生氣地問奶奶:“爲什麼你們每天都這麼忙”?奶奶意味深長地對我說:“你還小,爺爺又生病了,都需要大家的照顧”。我聽後堅定地跟奶奶保證:“也要像爸爸和媽媽一樣照顧爺爺奶奶,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現在,每天下學回家我都會給爺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家看到後都誇我:“孩子真是長大了”。

記得我上一年級時,有一次由於和同桌都在課桌上亂畫被老師留校了,等到媽媽和同桌的媽媽來教室接我們時,同桌突然大哭起來,他媽媽就趕緊哄他,並幫他一塊擦桌子,而我媽媽卻站在那,臉色特別陰沉,用嚴厲的目光瞪着我,我也賭氣地自己擦起桌子來。回到家後,媽媽讓我站到牆邊,非常認真地對我說:“做錯事就應該敢於承認,做一個知錯能改的好孩子”。後來,我也慢慢理解了媽媽所說的話,嚴格的家訓引導我成爲一個有素質教養的人。

同學們,今天我們是家長的寶貝,明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大家一定要學會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努力學習做一個對家庭,對祖國有用的人!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11

精誠愛國,尊師敬長;

愛人助人,謙恭待人;

真誠守信,慎交良友;

勤勞節儉,認真勤奮;

心懷志向,自立堅強。

愛國之心,不可一日或缺,無論將來自己走到哪,成爲什麼樣的人,都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熱愛自己的祖國。

作爲家中的晚輩,要敬重關心家中長輩,對長輩謙恭有禮,學會照顧長輩;作爲學生,要尊敬師長,感念老師爲自己的付出和心血,牢記師恩。

雖爲家中獨子,但不可自爲嬌寵,應心懷愛人助人之心,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與人交往態度謙恭而不傲慢。

爲人處世,最重要的是要真誠守信,人常有錯,有錯則該,仍是好人;說謊欺人,時間一長,則人前無信。以誠待人,方可以心換心。選擇朋友,不能光看興趣愛好相投,更重要觀察朋友品性,品行端正,追求上進,並能諍言勸阻不良習慣或做法的,纔是真正可深交的良友。良友伴行,人生之路可相互扶持,誤交損友,將引人誤入歧途。

現在生活優渥,不可貪於享受,盲目攀比,仍需秉持勤勞節儉之本分;社會發展快速,社會競爭全靠自身能力,應認真勤奮,努力學習本領;做人做事,最需認真二字。

心中應懷志向,有志才能明確方向;樹立目標後,當堅定信心,以堅韌不拔之精神,自強奮發,努力實現自己夢想。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12

家是成長的港灣,修復殘破的帆船;家是海上的避風所,保護雛鳥躲避暴雨的拍打;家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使迷失的我重新找到方向。

而家風,則是港灣的基石,是避難所的屏障,是星月的光輝。

父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直銘記心頭。

那時我剛剛升入小學讀一年級,懵懵懂懂的我步入全新的環境。面對那麼多陌生的臉,我於是把自己武裝的無懈可擊。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即便自己是友善的也是好意的。記得有一次,當下特別流行玩摩爾莊園的小遊戲,我自然也不例外,並且我對那個打工掙金幣的環節特別感興趣。所以整日裏和同學談的說的全是這些,可是好像大家都不太感興趣,但是我不死心還是不厭其煩的給他們講述其中的種種,終於招來了同學的反感。我感覺很委屈,這麼好的東西他們都不感冒。放學回到家也是悶悶不樂的,被細心的父親覺察到了。問我其中緣由我便把事情原原本本講述了一遍。父親笑了笑,溫和的對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觀點,你認爲好的值得擁有的別人可能不屑一顧。你喜歡這個本身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你的不對了。”用句專業的話說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然當時不是很理解真正的含義,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經驗的增加對這句話的意義是越來越透徹。也使我明白了與人交往的真諦。

“己所不能勿施於人”是最可靠的基石,是最安全的屏障,是最耀眼的光芒。我的人生不再迷茫。

家訓伴我成長並長成。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13

家庭是花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成人成才。

小時候,我們家被評爲五好家庭,家裏一共五口人,所以懵懵懂懂覺得應該是表揚我們家五口都是好人,呵呵~長大才明白就是文明家庭稱號,現在社會依然在評選文明家庭,文明是中華的優良傳統,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爸媽在鄰里間,遇見誰家需要幫忙,總是能幫就幫。也常聽到別人說,(爸爸的名字)的筐裏沒有爛柿子。小時候親朋好友來我家,帶來一箱箱,一兜兜好吃的,我們姐弟三個從來不會未經允許就去拆封,因爲通常一多半都是要回禮的,哪些幸運地留下來了,一定是爸媽用家裏更好的東西作爲替代,回了禮。

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在我家爸爸也是這麼要求我們的,他常說:”路邊的花那麼漂亮,那麼香,你們摘走了,後邊的人看什麼,聞什麼花香啊?”還記得初中時,看到一個名人的頭像石雕,我想跟他合照,便站到他旁邊,順手擺起姿勢,摸着他的肩膀。爸爸敢忙擺手提醒:“”快放下,不夠尊重。

爸媽的爲人處世風格,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現在爲人父母,有時候把這些許道理告訴女兒,我覺得我也走在了踐行文明價值觀的道路上,而且多了一位同行的女兒。

文明是雨,洗滌着人們心靈的塵埃;文明是雷,震撼着人們虛僞的靈魂。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讓我發現自己的有待改進之處。傳承優良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讓文明之花開滿全世界,使文明真正地成爲文明者的通行證。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14

家風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好的家風會對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立足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家是個普通的家庭,有歡樂,也有爭吵,但更多的是歡樂,我們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雖然我們能力不高,能教給孩子的知識有限,但是我們會教給孩子很好的做人原則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好的家風可以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在我們家,最重要的是“百善孝爲先”,從兒子懂事開始,我們教育他要尊重長輩、懂得感恩,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以身作則。孩子的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我和孩子爸爸每逢休息日總會帶着孩子回去看望,並和孩子一起幫爺爺奶奶做點力所能及的農活。孩子平時的生活,都是姥姥在打理,教給孩子要懂得感恩,遵重別人的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時間要幫助姥姥摘菜呀、收拾碗筷什麼的,讓孩子明白,孝敬長輩不是嘴上說的,是要付出實際行動的。

其次要學會做人,做一個善良的人,要有愛心。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在文化中心遛彎,在路邊有個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在乞討,孩子爸爸掏出錢鼓勵孩子給送過去,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教給孩子,平時生活中、學習中,遇見需要幫助的人要主動伸出援手。

家給人以溫曖,它是我們唯一定所,是我們的避風港灣,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沒有規矩。“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

學生中華好家風徵文15

難忘的是在父親肩頭度過的童年,也難忘母親在燈火黃昏下爲我縫製衣服,更難忘父親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送我上醫院,也難忘母親送我離家時拐角的一抹餘光。

十五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時光宛如白駒過隙,泥牛入海,周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任時光任茬,歲月流逝,父母的潺潺教誨,循循善誘卻永記心頭。

父親對我的教誨是態度決定高度。是啊!面對挫折與失敗,每個人的態度都是不一的。毛主席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激昂,而蘇軾則是“一樽還酹江月”的無奈。幾百年花開又花落,幾百年潮起又潮落,早已洗淨了風波亭上的點點殘血,抹去了零丁洋裏的聲聲嘆息,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以正確的態度對這一切,正如父親所講“態度決定高度”。

母親的教誨確是“面對大海,春暖花開”,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然而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呢?就是母親一句話:“面對大海,春暖花開。”相信明天會更好,今天仍不是末日。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被貶,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書修列,不韋遷眉,世傳呂覽。當面對挫折時,讓我堅實的喊出一聲:“面對大海,春暖花開!”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至此可見,家教何其重要。所以,請重視家庭教育,人生將由此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