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端午節的週記300字(精選30篇)

端午節的週記300字(精選3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時間不知不覺,我們後知後覺,轉眼一週又結束了,我們既增長了見識,也鍛鍊自身,是時候仔細地寫一篇週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週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週記300字(精選3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週記300字(精選30篇)

端午節的週記 篇1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是爲了紀念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後來,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今天一大早,我一醒來就聞到了一股糉子的香味,我急忙起牀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糉子。今年的糉子品種可真多:有紅豆糉、紅棗糉、花生糉、還有姥姥包的.肉糉……

我看見這麼多糉子口水都流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拿起一個糉子,三下五除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着香氣的糉葉之後,裏面躺着的糉子就好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之後回味無窮。我們一家一邊吃着香甜的糉子,一邊聽爸爸講着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糉子,而且學到了許多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糉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 篇2

快到端午節了,今晚我家包糉子。我也想學着包糉子,媽媽就一步步地教我:首先拿兩片糉葉,並排將寬的一頭重疊一小部分,再窩成一個“小漏斗”,但是這個“小漏斗”一定要是封口,一絲縫也不能留;再將糯米裝進去,用糉葉長長的尾部蓋上“蓋子”;然後還要加一片糉葉才把“小漏斗”裏的糯米包裹得嚴嚴實實;最後用繩子將成形的糉子捆緊,就大功告成了!

今晚我一共包了三個糉子,其中兩個是在媽媽幫助下包好的',還有一個雖然樣子很古怪,但是我獨立完成的。我不明白爲什麼同樣的糉葉在媽媽手中就很聽話,一點兒也不漏米,但是在我手裏卻總是不停地散開、漏米?媽媽說“熟能生巧”,要我多練習,就可以越包越漂亮的!還說我第一次學包糉子就能包起來,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

今晚學包糉子可真有趣!以後我包的糉子一定會比媽媽包的還要漂亮!

端午節的週記 篇3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各地有許多的習俗,讓我來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吧!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古時候楚國人因不捨得屈原投江而死,所以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用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免得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端午節吃糉子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每到五月初,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糉子的餡品種許多,有豆沙糉、鮮肉糉、火腿糉、蛋黃糉等。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可以避邪驅瘟。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絲布,清香四溢,用五色絲線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端午節,人們把插懸艾葉、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酒,殺菌防病。

現在我們更重視過端午節了,節日氣氛也越來越濃了,這些傳統習俗我們應該保持下去。

端午節的週記 篇4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來,傳說端午節早上晶瑩的的露水珠能夠將眼睛洗得又明又亮。瞭解了這一祕密,我馬上學着老人的樣子,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還聽說,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是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家。爲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爲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裏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裏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糉子,想讓大魚一吃將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

以後,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好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的週記 篇5

在家鄉,人們通常將端午節稱爲“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牀,然後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糉子是一定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車買糉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採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於爲什麼,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是一個神聖的節日,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爲了紀念屈原。

每一年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 篇6

星期三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牀,今天的早飯是糉子。糉子是用糉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繫緊。在糉子裏,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爲裏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後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後,我們出了門。我看見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說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奶奶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繫着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後來我才知道里面放着艾草粉。

聽媽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划着槳,還有人敲着鼓,彷彿是在催龍遊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端午節的週記 篇7

今天早上我還在睡覺呢,奶奶就推醒了我。用5根絲線系在我的脖頸上,我疑惑的問道:“奶奶你在幹什麼呢?”奶奶笑着說:“今天是端午節呀,要給小孩佩戴長命縷。”

我穿好衣服,走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一鍋糉子香噴噴的。我拿出一個糉子剝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我正準備出門玩一會,只見媽媽買來了大把的'艾葉,並把它們放到了門前,我聞到一股幽香,那是艾葉發出的香氣。我問奶奶:“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奶奶說:“有一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聽說自己的祖國被敵人佔領了,氣的抱了一塊大石頭投江自殺了。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餵飽魚蛟蝦蟹,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我喜歡端午節,它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端午節的週記 篇8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牀,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麼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後,我撒開腿就往家裏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糉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爸爸媽媽一人解了一個糉子,撒上白糖,然後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糉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糉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脣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糉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學校去學習。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端午節的週記 篇9

我從書上看到端午節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據文獻記載以及歷代流傳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媽媽拿回來一把綠色的植物,這就是艾草,它有一股特殊的氣味,媽媽告訴我這就是驅邪的,我才知道家家戶戶門上插着個是什麼原因;隨後媽媽又給我們熱了幾個糉子,有肉的、豆沙的、花生的、蜜棗的,我們最喜歡吃的還是肉的,因爲它的口感很香。

打開電視新聞裏播放的是各地賽龍舟的比賽場面,龍舟上的隊員們穿着統一的服裝,有的.船隊的隊員頭上綁着紅色的帶子,有的船隊隊員則把紅色的帶子綁到胳膊上,隊長站在船頭有節奏的爲他們的隊員加油。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不知不覺中我和家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節日也讓我學習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週記 篇10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記念古代詩人屈原流傳下來的節日。

節日期間我和爸爸、媽媽去南陽陪姥姥、姥爺一起過端午節。一路上看見成片的麥浪,金燦燦的;農民伯伯正在用收割機收割小麥,我遠遠地望過去,彷彿看見他們那豐收的喜悅表情,也似乎看見了晶瑩的汗珠流淌下來,撒到了田野中,是不是算對大地的感謝呢?

到了南陽,只聞糉子飄香,忍不住嚥下口水。姥姥馬上給我們端了一大碗剛煮熟的.糉子,我一口氣吃掉兩個,分別是紅豆花生和大棗餡,真好吃。爸爸說不能多吃,以防不好消化,不然我還想吃一個。

下午去南陽夥伴家竄門,整個樓梯間全是艾草的特有芬香,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門口掛艾草可以驅蚊蟲,這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慣。

我喜歡端午的糉子,更珍惜這美好的生活……

端午節的週記 篇1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下面,告訴你們我家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吧。

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是經過2000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五月初五作爲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爲屈原就是在那天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人們划着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爲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將竹筒裏的米撒在水裏。他們認爲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不斷演化,到現在就成了糉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

今年的端午,我們家掛上艾葉,包好糉子。等待端午節的到來,啊!終於到端午啦!我們家端上一盤盤好菜,將糉子端出來。下面要做什麼呢?當然是開吃啦!你一個,我一個……大家吃的不亦樂乎。

我家的.端午節就是這樣的,你家的呢?

端午節的週記 篇12

又到了飄滿糉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此時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就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此時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此時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的週記 篇1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忽然我聞到了一陣清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糉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裏,哇!還有一大盆雪白的鴨蛋和蒜頭看上去真可愛,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之後,趕緊圍着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糉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接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後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爲什麼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爲什麼要將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之後,媽媽又告訴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後,媽媽又將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端五節的知識,真開心!

端午節的週記 篇1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很多年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枝、吃糉子、佩香囊、上山採青,插艾枝於門上能避邪,上山採青,起早到山上走走多呼吸一點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端午節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慣都和“五”這個數有關聯,比如說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小孩的手腕上,稱長命線。

今天奶奶也包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糉葉,折出一個角,再摺好的角筒上一點浸泡好的糯米,放上一顆棗,我開始有點高興了,心想這麼簡單,可是當包出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生氣了一樣,直往出冒,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

總算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扎糉繩,糉子要包紮平實才好吃,所以我把糉繩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非常不容易,要有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加熱,糉子終於好了,一陣陣香味迎面撲來,我吸了一口氣,心裏美極了,因爲這裏也有我包的糉子。

咬着香甜的.糉子,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美極了!

端午節的週記 篇15

端午節的那一天,一大早,家家戶戶便忙着包糉子。你看,我們家裏也忙乎開了。媽媽把荷葉浸在鍋裏,轉身後又去淘糯米,洗紅棗,切香腸,拌肉餡……過了一會兒,她轉過身來,掀開鍋蓋,一陣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於是,一番忙綠後。一大盆荷葉,幾小盆糯米,洗好的.紅棗,切好的香腸,拌好的肉餡……圍着幾張小椅子,依次排開。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選了三片荷葉,依次排開,再捲成圓錐體,一會兒放紅棗,一會兒放糯米,直到放滿而至。再把糯米用荷葉封起來,圈一圈,媽媽又敲了敲,還說:“糯米往下沉一沉,更好吃!”最後用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啊!真漂亮呀!像個胖娃娃。

糉子全都包好了。媽媽煮了三四十分鐘。糉子出鍋了,整個家裏都沉浸在清香之中。我迫不及待地選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紅棗糉子。剝開以後,只見潔白的米團裏彷彿鑲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我吃了一口餡子,味道,美極了,甜而不膩。

我愛端午節,愛端午節這濃濃的綜香。

端午節的週記 篇16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糉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之後,人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糉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纔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糉子餵給魚,魚纔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糉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糉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糉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糉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糉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糉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週記 篇17

一年一次的端午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

今天是六月二十三日,我喜歡這一天的到來,因爲這一天可以洗艾澡,吃糉子,扣絨線,看賽龍舟。這天,我們家做了好多的糉子,我覺得我就像飛翔在糉子中,永遠也飛不到盡頭。我就像遨遊在糉子的海洋裏一樣。

糉子做好了,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糉子的材料:糯米、小棗、紅豆、白糖、蘆葉、繩子等。糉子的做法是:把糯米放在水中泡一會,把蘆葉沖洗乾淨,把小棗、紅豆都洗一下,就開始包了起來。先把蘆葉捲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沿着邊緩緩包起來,再用繩子綁起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不知過了多久,糉子包好了。一個個糉子像一個個吃的飽飽的胖娃娃,在一起玩似的。包好的糉子終於放進鍋裏。過了半個小時,一個個糉子包滿的出了鍋。那香氣撲鼻的糉子讓我食慾大振,我就像老牛喝水不擡頭一樣把繩子和蘆葉弄下來,那糯米,黏黏的,香香的,滑滑的'吃起來特別好吃。我就想一匹餓了好長時間的狼,像虎一樣嚥下去。糯米中還有小棗、紅豆,紅豆都把糯米染紅了,看上去就像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吃完了糉子,我們全家就坐在電視機旁看起了賽龍舟。

端午節的週記 篇18

端午節就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就是賽龍舟。此時這時,媽媽對我說:“你明白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我說:“明白呀!此時相傳龍舟競賽就是爲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就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此時這倒就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此時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此時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的週記 篇19

端午節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自然要吃五黃。五黃指的是黃瓜、黃魚、黃鱔、雞蛋黃,還有雄黃酒。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極爲盛行。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街無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我們家鄉義烏,味道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們則在他們的額頭、耳朵、鼻子等處塗抹雄黃酒,蟲豸不叮。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要做一個蜜棗糉子。首先,把糉葉放在水中浸泡幾天,把糯米放入水中洗淨,準備一籃蜜棗(多洗幾次)。把總也那三張,疊在一起,錯開點放;拿起糉葉頭部往裏面窩卷;抓一把米,放進去切記放窩裏的1/2;再放兩三顆蜜棗;再放糯米;最後,把尾部拉過來蓋住,糉葉纏繞着,用線綁緊,就大功告成了!

在端午節的'時候,小孩子要佩香囊,傳說有避邪之意,其實是裝飾罷了。香囊內裝有硃砂、雄渾、香藥,外面用四部包圍着,清香四溢形狀、顏色不同,玲瓏小巧。

端午節真是個有趣的佳節。

端午節的週記 篇20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端午節。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 。中午吃過麪條後,小朋友們都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熱水沐浴,然後穿上嶄新的衣服掛上美麗的香包,顯的是那麼的精神。

我很期待過端午節。端午節是糉子飄香的時刻,每逢端午節,媽媽都會包上各種餡的糉 子,誘人的糉子總讓我垂涎三尺,輕輕地剝開糉葉,泛黃的'糉肉散發着熱氣和濃濃的米香,我大口地咬了下去,糉肉又香又Q沁人心脾,我忍不住再咬了一口下去,餡兒甜甜的,我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看見了,她笑我像只“大花貓”。我嘿嘿一笑,用舌頭使勁地舔粘在嘴邊的米粒,再用手把嘴巴抹乾淨。

端午節最熱鬧的就是划龍舟了,木蘭溪上列排着一舟舟漂亮的龍船,你看,身強力壯的水手們一個個激情澎湃,他們手拿着木槳奮力地向前划行,擂鼓的水手更是氣勢如虹,鼓聲擂出水手的士氣,大家你追我趕奮力爭先龍舟像箭一樣地衝了出去,岸邊,遊人們激情洋溢,,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鼓聲,鞭炮聲,彷彿奏出端午節動聽的音符。

今天真是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 篇21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美食大節。每逢端午,街頭就會出現很多叫賣糉子、香囊、艾草的小販,今年也不例外。媽媽給我買了好多糉子,也給我講述了端午節的由來。

戰國末期,有一個楚國人叫屈原,他很有治國才能。楚國在他的輔助下,國力強盛,和秦國爭霸天下。後來,屈原受人排擠,遭到流放。自此,楚國國力不濟,先後被秦國搶佔城池,攻破都城。屈原萬念俱灰、仰天長嘆,在悲憤中投江自盡。百姓聽說後,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投糉子。此後,爲了紀念屈原,端午的一些習俗就形成了,成爲我們民族中唯一具有真實歷史背景的傳統節日。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人士,寧死不當亡國奴;是一位很有才氣的詩人,現已成爲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精神和才氣影響了中華兒女幾千年的歷史,成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一部分。現在,端午節的文化意味越來越濃,影響着我們新一代的.炎黃子孫。

但是,如果我是屈原,我決不會投江自盡。因爲自盡只是逃避,放棄了國家、拋棄了人民。我會想更多更好的辦法來做。比如,教學生、訓練兵、教國王,以自己最大努力,一點一點地去服務我們的社會。每個人只有這樣,我們國家才能興盛起來,人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端午節的週記 篇2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卻是因爲我喜歡吃糉子。到了這一天,在大街上遠遠地就會聞到一股股濃濃的糉香味兒。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又稱“端陽節”。這時候,家長們會給孩子佩戴香囊,據說是可以驅蟲辟邪,還會用草藥洗澡除菌,當然更少不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糉子。

今天是端午節,奶奶早早地做起了糉子,我和哥哥哥在旁邊看着,那攪拌着的豆沙混着極香的糯米味,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糉子。奶奶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小饞貓,看你那個饞勁兒,等煮熟了,讓你吃個夠,現在生的可不能吃喲!”“好香呀!奶奶,我一會兒一定要多吃點”哥哥也嚷嚷着。

在我們的焦急等待中,糉子終於煮熟了,我和哥哥守在鍋旁,看着一個個的糉子寶寶躺在那裏,我高興地叫起來:“哈哈!糉子們,本大王馬上就要來消滅你們了。”這時,我們一家圍坐在一起,大家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聽奶奶講以前窮日子時的.端午節,媽媽在一邊還不停地感慨着:“現在的孩子們太幸福了,”我們雖然聽不太懂,但是我很高興,因爲我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過我喜歡的端午節。

真是個美好的端午節,但我更愛的我的家人!

端午節的週記 篇23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吧!在我家,奶奶總會忙着包糉子。

早幾天,奶奶就會去超市買來糯米和糉葉,接着將糉葉放鍋裏煮一下,再撈出來用刷子刷乾淨,等到端午節那天就可以拿來包糉子了。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在喊包糉子了。只見奶奶準備了好幾種餡兒,有蜜棗,豆豆,豬肉,我最喜歡吃蜜棗了,媽媽則喜歡吃什麼都不加的白糉子。“動手吧!”奶奶說。我和媽媽相視一笑,因爲媽媽是第一次包糉子,我嗎肯定不會包的了。但是還是跟奶奶學學,試一試才知道會不會嗎!

我和媽媽各自拿起糉葉,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來。因爲是初次包糉子,媽媽笑着說:“怎麼搞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做起來手比腳還笨呢!”我聽了,看了看媽媽手裏那不成形的糉子,哈哈大笑起來,和我的差不多嗎!要角沒角,太太難看了。奶奶則鼓勵我們:“第一個不行,第二個肯定會有進步的。”就這樣,媽媽倒是一個包的比一個好,而我還是沒學會。

不會包糉子就來煮糉子,我將奶奶包好的糉子一個個放入鍋中,加了水,接着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股糉子香味便飄了出來,我靜靜等待着我愛吃的蜜棗糉子。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真希望每年可以這麼開心。

端午節的週記 篇2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古代端午節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並列爲四大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就早早起牀,梳洗完畢就往奶奶家趕去。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天公不作美,下着瓢潑大雨,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心情。我多麼想快點到奶奶家,與他們團聚。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到了奶奶家,小狗“汪汪”地叫着,跑出來咬着我的褲腳,好像是迎接我們回家。我拿起一根小棍子逗它,它被我逗得更起勁了,叫聲也更大了,有時還蹦起來,非常的快活。爺爺奶奶看到我們回家,非常高興,趕緊忙着準備團圓飯。

快到中午雨停了,我們來到了外婆家,弟弟、妹妹早已經到了,我們幾個便一起到外婆家門前的'水池裏捉魚,水池裏的魚游來游去,非常靈活,很難捉到它們。後來,我找來一個簸箕,直接水裏撈,這回容易多了,不一會兒,就捉到了十來條小魚,我和弟弟妹妹帶着“戰利品”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外婆家,外婆準備了各種好吃的東西招待我們。

今天,因爲我不僅和親人團聚了,還玩得特別開心。

端午節的週記 篇25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屈原跳河的故事。端午節包糉子和划龍舟成了必不可少的項目。

記得在那一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包糉子,我看了羨慕不已,連忙叫外婆教我。先把糯米放進一個大盆子裏,加上紅棗桂圓和肉,再攪拌一下,餡就調好了。我把糉葉捲成三角形,邊放餡邊用筷子捅,但不可太用力。最後用繩子綁結實,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據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老百姓包好了糉子後投入江河,用糯米黏住魚嘴巴,魚就吃不了屈原的屍體了。這也是爲了祈願一年裏風調雨順。划龍舟也很好玩。幾個人坐入江中的船裏,幾條船比賽誰先到達終點。這既強健了身體,又培養了團隊精神。不過,你可得謹慎點,灌水的滋味兒可不好受。

除了吃糉子和划龍舟以外,還有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活動:放河燈。一盞盞蓮花燈,映着清波盪漾的小河,在那兒飄蕩,真好看!我連忙做出各形各色的燈,還欣賞着河裏的`燈,真美好呀!

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將會不斷地傳承下去。它帶給了人們無限歡樂。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你們也來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吧!

端午節的週記 篇26

每個地方的節日都有每個地方節日習俗的不同。在我們家鄉最讓人盼望的就是每年的端午節了,因爲這個節日和其他節日不一樣。

在我們那裏,端午節那天在太陽還沒升起的時候,人們都會早早的起來。每家每戶只要有十歲以下小孩的家庭,都會拿着一個紅桶,桶裏放着十二種不同的樹葉和一面鏡子,同時桶了還裝了半桶水放在路邊給太陽曬到十二點,然後就拿那水給小孩子洗澡。習俗的意思是洗了那半桶水就會一年平平安安,十歲以上的小孩,家長一般會同意到小溪或海邊游泳。總之那天午時所有人都會洗上午時水。

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會給飯桌上加上幾個菜,其中在這幾個菜中一定少不了的有雞肉、鴨肉、狗肉。因爲大人們說這三種菜是最上火的.,今天吃了,以後不管吃什麼熱氣的東西都不會上火了!

端午節我們那裏還要每個門窗兩邊要掛着點燃的大香。這是老人們說的,這兩邊的香菸氣充滿滿屋,可以辟邪。

中最要的是在那天我們還可以吃上好吃的糉子,糉子裏面包的材料一定有水產品,比如說魷魚,蝦肉等等。這個好像是紀念一個叫屈原的人。

現在想想,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我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上學,所以不能回去過端午節了,只能堵在他鄉想念自己家鄉節日美好!

端午節的週記 篇27

光陰似箭,新一年的端午節又來臨了。我和家人曾到許多不同的地方去慶祝端午節,也做了許多有趣及令人難忘的事情。

當天早上,我和家人到海灘遊玩。途中,我看見了許多美麗的風景。五顏六色的植物加上蔚藍的天空,美麗極了!四十分鐘後,我們便到達海灘了。在金光萬丈的`朝陽照射之下,大海形成了橙色。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換上泳衣,衝向那美麗的大海。我們在清澈的大海玩得樂不可支。半小時後,我和妹妹都感到飢腸轆轆了,我們便上岸享用美味的糉子。

接着,我們便帶着妹妹到一個大型的商場參加端午節繪畫比賽。每位參賽者都帶了各自的畫具來參加比賽。不久,繪畫比賽便開始了。妹妹全神貫注地在圖畫紙上繪畫,務求把圖畫完成。一小時後,比賽成績被揭曉了。妹妹在比賽中得了亞軍,我們一家人都以她爲榮。

晚上,爸爸帶我們一家人到海鮮餐廳享用美味又新鮮的海鮮。那家餐廳的服務生彬彬有禮,價錢公道,讓我們留下了好印象。爸爸讚道:“這海鮮真美味啊!”我們一家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我希望每年的端午節都可以和一家人一起快樂的度過。

端午節的週記 篇28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和哥哥、媽媽約好鄭子龍和他媽媽去華信游泳館游泳。

在早上九點左右,我們大家一起出發去游泳館。到了那裏,我們各自換好泳衣、泳帽 。然後就開始游泳了,最開始鄭子龍不會游泳,我媽媽就給他租了個救生圈,讓他跟我們一起玩,他拿了救生圈也不太敢往水裏下,他練習了幾次纔敢往水裏下了。可是他還是不敢把救生圈摘下去。

快到中午,我媽媽給我們每人買了一桶泡麪。我們吃飽喝足了,就又開始下水玩了,我們看別人都拿着一個球,我們也想租一個球,於是,我就讓我媽媽去租。球來了,我們就爭先恐後的搶了起來,哥哥先搶到球,然後傳給了我,我在那時候正在發呆,居然被鄭子龍搶走了球,他又使勁一扔,扔到了他媽媽那裏,接着他媽媽便傳給了我。就這樣我們漸漸的'成了一個菱形,互相傳球。

到了晚上,我們才依依不捨的走出了游泳館,我們坐上了19路公交車,半路上公交車發動機還停火了,收費員還讓幾個男生和我媽媽、鄭子龍媽媽下去推車,車開動了,媽媽們趕緊上車。到了四平賓館我們下車,我覺得肚子很疼,就讓媽媽牽着我走,吃了過橋米線後,我的肚子更疼了,就讓媽媽揹着我走。

這次我們上游泳館,玩的都很開心。

端午節的週記 篇29

今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又一次吃到了往年常吃的糉子。不過這一次我吃的是爸爸從嘉興帶來的肉餡糉子。據說,嘉興的肉餡糉子最好吃。

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在嘉興的爸爸打來電話問我想要什麼兒童節禮物,說他從嘉興給我帶;我說我不知道。在旁邊的媽媽說他知道嘉興的肉餡糉子最好吃了。我連忙改口說我想要糉子,其他的等他回來再說吧!

到了端午節,爸爸回來了。可惜我還要上英語課呢!我心想:我太倒黴了。於是就極其不高興的去上課了。

我走之後纔想起我還沒吃糉子呢,這可是端午節的習俗傳統啊!

餓着上完課後,我和我的`朋友瑤瑤一塊回家了。我們本想一到家就上去睡覺;幸虧我那餓了兩個小時的肚子咕咕的叫了起來,這纔是我想起我沒吃糉子。我馬上要求說:“媽,我想吃糉子。”“好吧,不過只有肉餡的,你願意嗎?”媽媽問。“我願意。”我迅速答道。

我吃上了嘉興出名的肉糉。我才明白爲什麼說嘉興的肉糉好吃。這糉子真美味,粘粘的、軟軟的、油油的,簡直比神仙的食物還好吃。

端午節的週記 篇30

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說的就是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至今已經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家鄉寶雞又把端午節稱爲“女兒節”。在這一天,我們佩香包,帶五彩繩,吃糉子、雞蛋、油糕,還有綠豆糕和糉子。而且,所有結了婚的女孩子,都會帶着綠豆糕和糉子回家看望媽媽。

今年的端午節,奶奶送給我一個很漂亮的蝴蝶形香包。它是由紅布縫製而成,上面有五彩的絲線繡的蝴蝶圖案。我把它掛在胸前,香氣撲鼻。聽媽媽說,裏面裝的是艾草,可以防病辟邪。爸爸也得到了一個繡着“平安”的'香包,掛在了他的車上。

我和媽媽一起做了五彩繩。我們先找來綠、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線,把它們搓在一起,系在我的手腕上,用來辟邪。

我們還吃了糉子、雞蛋、油糕、綠豆糕。糉子用竹葉做外皮,用上好的糯米包上紅棗或紅豆,包成四角形。糉葉飄香,糉子飄香可口。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