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高三勵志 > 如何調整高考落榜生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大綱

如何調整高考落榜生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孩子考前一般會有對預期目標能否實現的焦慮感,而考後若失利則需面對的則是巨大的心理落差。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調整高考落榜生易出現心理問題的方式,歡迎大家閱讀!

如何調整高考落榜生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且在現今盛行“一考定終生”思想的影響之下,很多落榜生感覺自己是失敗者,人生似乎沒有希望了,於是心理比較脆弱者會選擇自我封閉,將自己關在家中,不願意面對任何人,似乎對任何事情都喪失了興趣。

“感覺自己沒用、懊悔、自責、焦慮,甚至是抑鬱等都是高考落榜生最常出現的心理問題。”鄧文英說,每個人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心裏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和挫敗感。偏偏這時,個別家長似乎比孩子更無法接受現實,比孩子更加沮喪,甚至還責罵孩子,這無疑是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

正確面對落榜後產生的不良情緒

孩子在落榜後產生不良情緒是一種正常表現,鄧文英認爲,高考落榜生首先要學會接受,並且坦然面對,讓自己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試着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高考:錯失了上大學的機會,並不見得人生自此就是灰色的,也並不意味着自己從此以後就是一個失敗者。上大學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在今後的人生裏,落榜生同樣有很多的機會可以重新勝出。高考落榜,只能說明你不適合走“考試”這條路,人生中還有很多條路是可以選擇的,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落榜生的心理調整最關鍵的在於平衡自己的心態和重塑自信心。其實,讀書不是爲了考試,也不是爲了讀大學。讀書最大的意義在於學會思考的方式,學會如何處理事情,所以沒有考上大學,並不意味着你的寒窗苦讀白費了。讀完高中其實就是一種成長。”鄧文英說。

還有一些考生擔心不讀大學就難以成功或者難以在事業上大展拳腳。對此,鄧文英認爲,一個人是否能成才,並不是單看學歷有多高的,而是要看其能爲社會做什麼,能否實現自我價值。想成爲人才就需要認知能力、操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三者的綜合發展,而這些能力其實在社會中都可以獲得,尤其是操作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更容易在社會中得到發展與提高。可以說,在實踐中學習,成長更快,也更有針對性。

高中畢業,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知識,千萬不要認爲:我高中畢業,是個“沒文化”的人。其實,我們高中畢業時的知識量,已經足夠讓我們在某個領域去很好地發展自己。

爲了更好地擺脫落榜後的失落與迷茫,鄧文英建議落榜生最好多接觸不同的人和事,多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轉移注意力。

落榜後出路在何方?

一扇門關上,必然有另外一扇門向你打開。高考落榜後,仍然可以有多種選擇,例如,可以自主創業;可以外出打工;可以參加成人高考;可以復讀……

對於參加工作者,要認識到,剛剛高中畢業,確實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專業知識不夠,社交溝通能力不強等等,但是沒關係,關鍵在於能堅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只要堅持學習,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另外,不能上大學,並不意味着不能在大學中學習。現在很多大學的教材都可以買到,大學的課堂也是開放的'。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某個專業的大學教材來學習,甚至可以去離工作或生活地點近的大學旁聽。不僅如此,現在網絡資源豐富,你還可以上網學習。

家長也應調整心態

而家長在這個階段也要及時調整心態。鄧文英認爲,孩子高考落榜的確令人惋惜,但不論家長願意不願意、接受不接受,失利的結果都是無法改變的。後悔、抱怨於事無補,只能增加心理負擔,致使一家人沉浸在消極的情緒之中,無力面對問題、尋找解決辦法。這時,家長應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比自己的面子更重要。

還有,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從自己的言行中體會到成敗並非只此一舉,儘量淡化落榜對父母產生的影響,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家裏恢復健康向上的生活氣息。

另外,還要高度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如果發現他有自暴自棄、放任自流的傾向和行爲,要加強溝通和引導,讓孩子認清和麪對現實,正確對待暫時的失敗,並儘可能利用自己或者親友中的例子對孩子進行有目的的教育,讓孩子儘快從失意和消沉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