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詩歌 > 關於人際關係對孟浩然詩歌傳播的影響的論文

關於人際關係對孟浩然詩歌傳播的影響的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一、引言

關於人際關係對孟浩然詩歌傳播的影響的論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人。孟浩然在三十六、七歲以前一直隱居在鹿門山,創作了大量詩作。開元十二年出鄉,爲了求取功名,曾“三入長安”[1],但終生未官,很長時間在長安、湖湘、吳越等地遊山玩水。作爲這樣一位大半生都過着隱逸的山水田園生活的詩人,他的詩卻並沒有隱沒在深山之中,其“五言詩天下稱其盡美矣。”[2],到現在,我們對他的詩也是耳熟能詳,他的《春曉》曾被選入中國香港人民推選的“你所喜愛的十首唐詩”[3],可見他詩歌受衆的廣泛和被人喜愛的程度之深。而隱居甚久的孟浩然,他的詩歌是如何傳播開來的呢?這其中缺少不了一些題壁示人、藝人傳唱等傳播手段,可對於孟浩然的詩歌來說,不可忽略的一個傳播途徑就是他的“朋友圈”,孟浩然可謂交友廣泛,這些好友可以算得上是讓孟浩然詩歌從山林間走向大衆、文人,甚至宮廷、皇帝的“推手”,對其詩歌的傳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孟浩然的人際交往

孟浩然在人生的前三十幾年,一直過着隱士生活,隱居於鹿門山和襄陽南郭外的南園。在此期間,他也會和一些禪師、上人、山人、逸人等交往,或則談玄說道,或則詩酒遨遊。如其詩《題融公蘭若》所寫“談玄殊未已,歸騎夕陽催。”[4]孟浩然也曾在鹿門山辦過詩會、在長安飲酒作詩,結交了王昌齡、王之渙等詩人。在遊歷期間也結識了孔伯昭、謝南池等一批好友。孟浩然居家爲母親守喪時,蜀人李白慕名專程赴襄陽拜訪,兩人抵足談詩,促膝論文,互相欣賞,相見甚歡。孟浩然入長安遊學時曾“閒遊祕省,秋月新霽,諸英華賦詩作會。浩然句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嗟其清絕,鹹閣筆不復爲繼。丞相范陽張九齡、侍御史京兆王維、尚書侍郎河東裴朏、范陽盧僎、大理評事河東裴揔、華陰太守鄭倩之、守河南獨孤策、率與浩然爲忘形之交。”[5]由此看來,孟浩然通過他的才華結交了不少的朋友,其中不乏名門志士、文學大家和政治門客。他們對孟浩然詩歌的傳播都有着極大的幫助。

三、孟浩然的人際關係對其詩歌傳播的影響

孟浩然在他一生中所選結識之人從不是平庸之輩,多爲有才情有想法有前途之人。這些人帶給孟浩然的不僅是文學上的相互切磋,對孟浩然的賞識與讚揚,更重要的是他們與孟浩然一起做的事、他們對孟浩然的看法對其他人都有一定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孟浩然詩歌的傳播。

(一)通過文人聚會直接使詩歌傳播

舉辦、參加的文人集會、聚首是一個可以聚集衆人好方法。在衆人面前作詩一首,若得到讚賞,必定會通過集會的這個羣體一傳十,十傳百,是一個傳播詩歌的有效途徑。在孟浩然遊吳越期間,曾在萬歲樓偶遇故友王昌齡,兩人欣喜萬分,交談甚歡。店裏的夥計召來本地的頭面人物,想讓兩位名詩人爲萬歲樓題詩,孟浩然巧遇友人也詩興大發,提筆一揮而就《登萬歲樓》,王昌齡也相應作詩。衆人爭相傳閱,這詩歌也同這衆人傳開了。這種通過與文人朋友的聚首,來創造從小羣體到大羣體的傳播機會,使孟浩然的詩歌有了更多的受衆,能達到傳播速度更快、傳播面更廣的效果。

(二)通過名人效應間接使詩歌傳播

如果說第一種傳播途徑是“小羣體——大羣體”,那麼通過名人效應來傳播則是“個人——大羣體”。奧裔美籍社會學家拉扎斯菲兒德提出過一個可以解釋名人效應的“意見領袖”的觀點,他認爲“來自媒介的消息總是先抵達意見領袖,接着,再從意見領袖那裏流向其同事或是接受其影響的追隨者。”[6]而有追隨者的“意見領袖”就是有一定名望的人。在孟浩然詩歌的傳播中,其詩歌則是先收到了名人的認可,大衆因此會追隨名人的意見,而去更加了解孟浩然的詩歌。而在孟浩然的人際交往中,他的朋友不乏名人,最典型的便是李白。李白與孟浩然交好,並且十分崇拜孟浩然,曾寫詩歌直抒胸臆表達他對孟浩然詩歌的喜愛。比如李白在《贈孟浩然》中直接寫到“吾愛孟夫子”[7]。李白的名氣使他詩作更容易傳播給大衆,在他的詩歌傳播中,大家就會更加了解孟浩然,大家得知李白都如此喜愛孟浩然的詩,自然會增添對其詩的關注度。不僅李白,白居易也曾寫“秀氣結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諷遺文,思人至其鄉”[8]、張枯提筆“孟簡難持節,襄陽屬浩然”[9]之詞,這些欣賞、理解孟浩然的好友通過作詩表達對他詩作的肯定,其中李白寫得最多,有5首之多,他的摯交張子容爲其寫過3首,王維、杜甫分別寫過2首。他的這些作爲名人的朋友便是他的代言人,而這些詩也充當了宣傳媒介的作用,有名人的宣傳,孟詩也更有市場。

(三)通過人際關係創造機遇提高詩人聲譽有助於詩歌傳播

孟浩然的朋友們不光是文人墨客,更有名望高的“關係硬”的人物。這些朋友爲孟浩然提供了增高聲望,甚至得到皇上青睞的機會,也是對他詩歌的傳播有很大幫助的因素。因隱居時的孟浩然多與禪師僧人交往,使當時天下聞名的高增一行和尚也對他有所耳聞,而這位一行和尚被唐玄宗召到身邊時就爲唐玄宗舉薦過孟浩然,說其“詩才清幽,格調高雅,陛下可留意察訪,爲朝廷所用。”[10]也是因爲這個機會,孟浩然的名字也得以第一次被唐玄宗耳聞。之後,在唐朝數以千計的詩人中,孟浩然作爲第一個布衣詩人被皇上召見。《唐才子傳》中記載“維待詔金鑾,一旦私邀入,商較風雅,俄報玄宗臨幸,浩然錯咢,伏匿牀下,維不敢隱,因奏聞。帝喜曰:‘朕素聞其人,而未見也。’詔出,再拜。帝問曰:‘卿將詩來耶’對曰:‘偶不齎。’即命吟近作,誦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嘗棄卿,奈何誣我!’因命放還南山。”[11]這次機遇也是因爲他得到王維的賞識,被王維私邀入府而發生的。正是有這個可以得到皇上駕臨的詩友,孟浩然纔有這次被皇上召見的機會。雖然這一次的召見沒有使孟浩然有官可做,但是他被皇上召見的事在當時不僅是轟動全國的重要新聞,而且還極大程度地激發了青年士子們寫詩的熱情,李白在《贈孟浩然》中所寫“風流天下聞”就是指的此事[12]。這件事的影響之大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孟浩然的知名度,爲其詩歌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四、結語

我們看到了詩人孟浩然雖然生活隱逸,但是他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推手們”爲他的詩歌創造了很好的傳播道路,使他的詩歌聞名天下。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人際在傳播中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不能忽略孟浩然詩歌本身的特質,如果沒有創作出好的詩歌,也不會有人願意去傳播。所以在文學的傳播上,好的文學作品和恰當的傳播方式結合才能使文學作品給人們帶來更好的影響。

註釋:

[1]王輝斌:《孟浩然大辭典》,黃山:黃山書社,2008年版,第1頁。

[2]徐鵬:《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頁。

[3]王輝斌:《孟浩然大辭典》,黃山:黃山書社,2008年版,第2頁。

[4]徐鵬:《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84頁。

[5]徐鵬:《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頁。

[6]毛峯:《傳播學概論》,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頁。

[7]徐鵬:《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15頁。

[8]徐鵬:《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19頁。

[9]徐鵬:《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19頁。

[10]李叔德:《孟浩然新傳》,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頁。

[11]徐鵬:《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11頁。

[12]王輝斌:《孟浩然大辭典》,黃山:黃山書社,2008年版,第1頁。

參考文獻:

[1]王輝斌.孟浩然大辭典[M].黃山:黃山書社,2008.

[2]徐鵬.孟浩然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3]李叔德.孟浩然新傳[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4]毛峯.傳播學概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

[5]郭鎮之譯,[美]Werner rin/James ard,Jr.著.傳播理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6]劉峯峯.論孟浩然及其詩歌在唐代的接受與傳播[D].福建:漳州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相關信息試論情感語言節目主持人萬峯、鍾曉的語言特點基於園本課程開發背景下研究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試論高等職業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爭議試論中職《外科護理學》的情境式教學試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研究經濟學和經濟法基礎課程融通教學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手術側臥位適宜度的研究,2012.

[7]楊錚.跨文化視域下的中國古詩詞傳播——以襄陽詩人孟浩然詩歌爲例[J].新聞前哨,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