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從不同的來角度欣賞古詩

從不同的來角度欣賞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1,月下獨酌四首(之一)

從不同的來角度欣賞古詩

【唐】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簡析:“花間一壺酒”,多麼美的情境啊,有花,有酒,美好的東西要與人分享纔會更快樂,可是,“獨酌無相親”,情緒一下子暗下來,花與酒,一下子變成刺眼的孤獨。但是李白是怎樣的瀟灑之人啊,沒有人陪我,我可以舉杯邀請月亮與我共飲啊,我還可以對着我自己的影子,這樣不是就有三個人了麼?多熱鬧啊!但是,月亮並不懂得如何飲酒,影子也只是盲目跟隨着我的一舉一動。還是不滿足啊,還是遺憾啊!怎麼辦呢?好吧,暫時就讓月亮和影子陪伴着我,人生在世,當及時行樂啊!我唱歌,月亮也被我感動了,徘徊不前;我跳舞,影子在地上轉動,變得零亂,好像在與我共舞。此時此刻,多麼熱鬧多麼開心啊!醒着的時候,我們三人一起作樂;醉過之後,三人各自散去。我們彼此可以永遠結成忘情的好朋友啊!但願有一天可以在渺渺天上仙境共舞翩躚~~~這是多深的孤寂啊!然而他全詩不着一字孤獨寂寞之詞。詩,就該是這樣含蓄的、極致的美好。一個有詩性的人,也不會是臉上掛着孤獨,嘴裏叫着寂寞的。

前不久,看到有資料上的一道物理題:詩人李白月下獨自飲酒,即興賦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中三人,除本人外,另兩人由光現象產生的。其中一人是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另一人是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顯然,命題人對詩歌的理解有問題:他置詩人邀請來的“明月”於不顧,想當然地把在昏暗的環境裏的詩人在酒杯裏的倒影呼喚了出來。我想醉眼朦朧的詩人未必會看到這個藏在酒杯裏的“小朋友”。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簡析: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裏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爲“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着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爲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麼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擡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裏——“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讚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麼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爲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繪形,令人歎絕。由描繪暮江,到讚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着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着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這裏也包含了豐富的物理學的知識:1殘陽之所以把半江水染紅: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成的。這些顏色的光的波長不一樣,紅色光波最長,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氣的分子和空氣裏飄浮着無數細小的灰塵和水滴,它們都能夠把太陽的各色光線分散開來,這叫作散射作用。太陽光中的光波波長越短的,像紫色、藍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開來;波長越長的,像紅色、橙色光就不容易散射。早晨或傍晚,太陽光是斜射的,它通過空氣層的路程比較長,受到散射就減弱得很厲害。減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減弱得最少的是紅色或橙色光。這些減弱後的彩色陽光,照射在天空中、雲層上,就形成鮮豔奪目的紅霞。紅光照射在半面江水上,發生鏡面反射,所以詩人就看到“半江紅”。而沒有被夕陽照到的另半面江水發生的是漫反射,光很很弱,所以呈現出深深的碧色,所以是“半江瑟瑟”。2農曆月初幾日的夜晚,月球順着地球自轉方向運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蛾眉月的特點:日出後月出,日落後月落,與太陽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當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間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所以,詩人看到的“似鉤“的新月該就是太陽落山,晚霞收盡時的情景。3農曆九月初正當“寒露”,白天氣溫不太低,到了夜晚卻寒意襲人,空氣中大量的.水蒸氣會因爲溫度降低而液化,落在草尖上。4“露似珍珠”說明露珠呈球形且晶瑩透亮。呈球形是因爲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使液麪具有收縮到最小面積的趨勢(在體積相等的各種形狀的物體中,球形物體的表面積最小)。露珠特別明亮是由於光發生了全反射的緣故。恰似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

3,《山亭夏日》

【唐】高 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簡析: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後,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入”字用得極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第三句“水晶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灩,碧波粼粼。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盪漾着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多美啊!其二,觀賞景緻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後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纔會覺着,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正當詩人陶醉於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詩人精神爲之一振。詩的最後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爲那幽靜的景緻,增添了鮮豔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氣。“一院香”,又與上句“微風起”暗合。詩寫夏日風光,純乎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我們在欣賞這首詩時,卻彷彿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閒自在的詩人。該詩四句各自包含了一個物理現象,你能分析清楚嗎:第一句可以說明樹蔭的形成是由於而形成的;第二句是說平靜的湖面相當於是,通過現象讓池塘邊的樓臺成像;第三句表現了力改變物體的;第四句描繪的是現象,它說明了分子在運動。

4、《楓橋夜泊》

【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簡析:詩人描繪出了這樣的場景:涼秋夜半,霜氣逼人,月亮下去了,耳聽幾聲烏鴉的驚叫,眼看江岸的丹楓和江中的漁火,船中的旅客心裏不禁泛起了鄉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鐘聲,又遠遠來叩旅人的心扉……這樣一幅美妙而獨特的圖畫,我們讀來不知不覺好像親臨其境,和詩人一起體驗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懷。其中涉及到聲音的產生、傳播、音色等知識。聲音都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寒山寺的僧人撞擊大鐘,大鐘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發聲的同時激起周圍的空氣振動,一層層傳開形成疏密相間的聲波向前傳播,當傳到楓橋邊的客船上,這樣詩人就聽到了鐘聲。當停止撞擊時,發聲隨之停止,但聲波仍然在空氣中傳播,聽起來餘音不絕。不同的發聲體制作的材料不同,結構也不同,發出的聲音也就不同。詩人能辨別出傳來的是鐘聲,而不是其它樂器發出的聲音,就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