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山寺夜起》古詩答案及賞析

《山寺夜起》古詩答案及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山寺夜起

《山寺夜起》古詩答案及賞析

江湜

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5分)

2、結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

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動態。詩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容山嵐在月光下呈現出如雲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山嵐之動態,形象生動。

一、解題思路:

1、答題時首先要注意答案的範圍在三、四兩句,萬萬不可超出這個範圍。其次要注意描寫煙的詞語,第三句中的“色如雲白”、第四句中的“流來”“寺前”都表現了煙的特點。最後再通過“如”“流”二字來回答第二問。)

2、詩人不眠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後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3、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要從景和情兩個方面來分析。詩歌的前四句描寫了美麗的山寺夜景,第五句中的“惜”字點出了不眠的第一個原因——惜景。詩歌最後兩句比較直白,“無家客”道出了不眠的第二個原因——思家。

二、賞析:

江湜(1818~1866),清代詩人。咸豐時縣學諸生,屢試不第,曾爲幕僚,或作塾師,藉以餬口。江湜遭逢離亂,半生輾轉閩浙蘇三地,生命歷程與行旅密切聯繫,畢生心力完成一部詩集。詩集中行旅詩歌佔百分之四十多。這些詩歌記行述聞見,以漂泊、迴歸爲內核,輻射出孤獨、深愁、思鄉、迴歸四類情感主線,于山程水景中抒寫出一顆亂世愁鬱的心魂。

這是一首描寫羈旅行愁的詩作。當時作者遭遇離亂,漂泊他鄉,心情孤獨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裏,孤獨一人,對月思鄉,感慨身世浮沉。

首聯“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描寫月亮從高高的岩石之巔升起來,月光普照大地,爲全詩鋪設了思鄉的氛圍,奠定了思鄉的基調。接着詩歌轉向對月光下一溪水霧的描寫。由於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來就潔白的雲氣更顯潔淨飄渺。首聯描寫符合山中晚景特點,月光的襯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頷聯緊承首聯,寫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氣如雲樣潔白,飄飄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來,這不過是自然現象,並無妙處可言。但比起首聯,卻寫出了水氣的自然飄動的動態之美。而且,潔白的水氣飄渺輕盈、流落無定,不禁讓作者聯想到自己漂泊無依的生活。這一聯的描寫除了用雲氣暗喻作者羈旅生活的特點,也是以樂景寫哀情的重重一筆,妙不可言。

頸聯寫無法入睡的自己打開寺門,站在寺外觀賞美景。眼前美景,讓作者感慨萬千,不禁憐惜起來。這一份憐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詩人擡頭看天,卻感覺到霜重氣寒,心中難免淒涼孤獨。“霜天”二字,緊扣心情,間接表達了漂泊在外的孤寂淒冷的心境,可謂傳神之筆。

尾聯直抒胸臆,用反問的形式寫到:誰看到無家可歸的客居他鄉的人,在這荒郊野外,月下思鄉,山中嘆惋,獨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問加強了抒情效果,與前面的景物描寫遙相映襯,更寫出一份愁絕傷絕的自傷之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整首詩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抓住富有特徵的景物來描寫孤獨淒涼的身世之慨,以樂景寫哀情,更見其哀;以月色鋪設情境,則無一處不孤寂愁苦。此詩大有杜甫詩歌沉鬱蒼涼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輕巧和淡靜,可爲上乘之作。

附:

(1)色彩角度寫其白色,狀態角度寫其流動。

第三句運用比喻,從色彩角度寫煙像雲一樣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那麼潔白;第四句運用比擬手法,寫煙如流水一樣漂流到山寺之前,寫其動態。營造了一個幽靜、悽清的氛圍。

(2)一是“惜夜景”,表面上是寫愛憐那麼美好的月色夜景;

二是嘆“無家客”,慨嘆自己思家難返,無家可依,故夜中難眠。

三、審題思路:

1、 注意題乾的`提示確定答題方向:“三四兩句”明確答題區間,在此範圍內尋求答案;“煙有哪些特點”告訴我們答題對像。

2、“如何描寫”指向了寫作手法、角度。

3、詩人不眠的原因,考查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問原因,一般從文本本身尋找關鍵詞。所以要找出體現情感基調的詞語。詩歌后兩聯。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結合全詩,告訴我們從整體把握。

四、一點思考

對於無眠的原因,答案給出了兩個要點:惜夜景,無家客。

參考答案還需再斟酌。

首先,從思路看,詩人難以入眠→開門出門→矯首看霜天→俯首看溪煙。所以,“惜夜景”不是“無眠”的原因,它只是詩人無眠走出家門之後的所見所感。

其次,憐愛美好的“月色夜景”與慨嘆“思家難返”也很難融爲一體,同時佔據詩人的情感世界。換言之,詩人如果在慨嘆思家難返,無家可依,就不會對眼前的美景喜愛有加,流連忘返;詩人如果對眼前的美景喜愛有加,流連忘返,就不會產生思家難返,無家可依的慨嘆。

第三,詩中的月色夜景,乍看上去挺美好的;仔細品味並不是多麼美好。其一,煙如白雲,漂泊不定,和詩人漂泊頗爲相似;其二,石巔上的明月,明月下的煙霧,靜謐之中蒙着莫名的悽清,空曠之中顯着幾分冷清。由此,“惜夜景”中的“惜”也許還帶有“痛惜、哀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