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二首》課堂教學賞析

《古詩二首》課堂教學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課前談話:

《古詩二首》課堂教學賞析

還記得王老師嗎?給王老師打打招呼(學生有叫親愛的王老師,尊敬的王老師等)

師: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請同學們拿出課文,讀讀這兩首詩,結合註釋試着說說這兩首詩的主要意思。

[以學生自學爲主,通過註釋理解詩句意思,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從整體上感受兩首古詩。]

生讀課文,教師板書兩首古詩的詩題——《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兩首古詩)

一生讀第一首,老師指導朗讀“薰”;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這裏是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學習中的細節。]

生齊讀古詩。

生:這兩首詩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

師: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瞭解?簡單地說。

生:(介紹南宋的歷史)南宋王朝並沒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訓

生:(介紹蒐集的資料)

師:是的,那是個非常複雜的時代。(老師介紹歷史背景)。

[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夠了解到宋朝的一些情況,爲下面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老師用富有情感的語言介紹歷史背景,給學生情感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師:誰來說說第二首詩題目的意思?

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意思是……

生:……

師:對這首詩的大意你能說說嗎?

生:(有點緊張)

師:別緊張,自己怎麼理解的就怎麼說……

生:(用自己的話,基本講清楚了)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到對詩句的理解,能夠鼓勵學生說完整,看出教師是還是有一定的尊重學生的意識的。]

師:淪陷區的百姓被稱爲——

生:遺民(老師板書)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後,你覺得“遺民”應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的人民嗎?

生答:是遺棄的人民。

[對遺民的理解教師採取了問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自我反思,把學生自己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從“遺留”上升到“遺棄”。]

師:詩句中的“胡塵”僅僅是灰塵嗎?

(播放音樂,展示詩句引導學生想象看到了什麼?)

[音樂鏗鏘,確實把人帶到了金戈鐵馬的戰爭中,能激發學生的想像。]

生:我彷彿看到了金兵一連串的`馬蹄聲,踐踏在人們的身上。

師: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婦女

生:孩子

[這裏的想像,把遙遠的年代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的面前,如同電影的蒙太奇,學生甚至會想到自己就是胡塵中的遺民。]

師:他們留的是怎樣的淚啊?

生:流淚

師:那滴滴的淚是什麼淚?

生答。(痛苦,憤怒,絕望,期盼……)(師板書:清涼)

師: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雲外。

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現在有什麼樣的感想?

生:我的心裏有同情,同時感覺宋朝政府真是腐敗無能。(師板書:淒涼)

[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完全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情感世界,把兩首詩的內容緊緊揉合在一起。從“清涼”到“淒涼”,學生經歷了一個情感過程,感受更加深刻了。]

師:是啊,他們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卻是他們的盼啊,盼啊!讀——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吶,……一年過去了,讀!

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十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6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此處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把學生的情感推向新的高度,學生的朗讀中已經讓人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師:他們哪裏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遊人們拋棄了。

.課件出示《示兒》,教師引讀,學生再讀。

師:詩人到死都沒有看到中原的統一,他的心情怎樣?

生:我感到詩人非常失望。

[《示兒》的引入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既整合了古詩的內容,增加了閱讀量,同時又是悄無痕跡,這種意義上的關聯,對現在兩首詩的學習又起到了“潤物無聲”的強化。]

師:內心的心涼之感是一種悲涼之感。(板書悲涼)

[從“悲涼”到“淒涼”,學生的情感確實已經上升到這一步了,有水到渠成之感。]

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幹什麼呢?讀林升寫的《題臨安邸》

生:山外青山樓外樓……

師: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幹什麼呢?

生再讀。

師:那讓人悲涼的南宋王朝在幹什麼?

生再讀。

[這種質問,用詩句來回答是再巧妙不過了,讀中悟情,是爲經典。]

師:對這首詩你有什麼不理解的嗎?

[此問是最平淡的一問,卻是最有價值的一問,是啊,我們的學生究竟有什麼想法呢?他們的頭腦一直在進行着別人的思考,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思想自己的思想,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生:爲什麼說杭州把比作汴州?

師:對於汴州,你們想了解嗎?

生:想。

(.課件展示《清明上河圖》,伴隨音樂介紹汴州:汴梁曾經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後兩個皇帝被俘成爲階下囚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彷彿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師:“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生:……

師:你怎麼理解這個醉字?透過這個“醉”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看到了他們花天酒地,一個個大腹便便的……

師:通過這個醉字,你還能聽到什麼?

生:……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覺總有一天……

師:請你朗讀一下。

生朗誦。(掌聲)

[抓住一個“醉”,通過學生的想像,活化了當權者的嘴臉,學生的感受又有了新的變化。]

師:當這兩首詩同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敗無能。

生:我感到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權貴們吃喝玩樂,……我覺得他們太對不起爲他們流乾眼淚的百姓了。(掌聲)

生:……

[學生的語言的大門被情感推開了,他們暢所欲言,和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情感合而爲一。達到了語文學習的效果。]

師:而西湖旁邊的這些權貴們卻還在花天酒地之中。讀——

生讀:

師範讀,一生再讀。

有沒有注意第二個句子——“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個什麼句子?

生:問句。

師:誰問誰?

師:是作者在問南宋統治者。

師:如果你是作者,你怎麼問他們?

生:(有些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在,請你指着那些統治者的鼻子,你怎麼問他們?

生:(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在,就請你指着這個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麼問?

生:(越來越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臺下掌聲)

師:讓我們一起來問一問這個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幾時休?

[這裏的朗讀指導,巧妙的讓學生讀出了情感。一直以來我們並沒有找到好的朗讀指導的方法,本詩教學中的幾處朗讀指導有很好的示範作用,讓我們在實踐操作中有了更多的思考。]

師:讀了這兩首詩,你有沒有發現,詩人有一顆怎樣的心?

生:憂國憂民之心。

師: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說些什麼?

生練筆。

請五名學生學生上臺。

生:……你們對得住哪些老百姓嗎?

生:……

(學生寫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此處安排的練筆,學生的情感宣泄在紙上,給學生一個自我表達的機會,感情的洪水一下子噴發出來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師: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滿江紅》)

師: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的這一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