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勉勵讀書的古詩

勉勵讀書的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學習古詩詞能造就和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昇華。一首好詩就是一位良師益友。下面是勉勵讀書的古詩,歡迎參考閱讀!

勉勵讀書的古詩

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如顏真卿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阿寶》蒲松齡有:“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4、蘇軾認爲:“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5、而大思想家朱熹認爲是:“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6、到清朝,戴震有:“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戴東原先生年譜》

7、苦讀者成才苦學者成名。——世界藝術家協會主席:《吳國化名言》。

8、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爲有功耳。――朱熹

9、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朱熹

10、爲學讀書,須是耐心,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爲數重物,包裹在裏面,無緣得見。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見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見得一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朱熹

11、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朱熹

12、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13、讀書以過目成誦爲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鄭板橋

14、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清童銓

1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明代學者)

16、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徐謂(明代)

1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18、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19、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朱舜水

20、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21、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2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4、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25、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6、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8、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9、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30、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3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3、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字外。――劉知幾

34、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3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36、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37、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

38、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39、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明]

40、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清]

41、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明]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4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宋]

43、讀書有三到,謂眼到,口到,心到。——朱熹

44、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歐陽

4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46、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47、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48、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49、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宋]

50、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51、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52、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5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5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55、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5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57、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三國]

58、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孔子

5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60、讀書以過目成誦爲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61、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裏淘金”。——趙樹理

6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6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6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6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6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