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中國經典茶詩介紹

中國經典茶詩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⒈寓言詩

中國經典茶詩介紹

採用寓言形式寫詩,讀來引人聯想,發人深思。這首茶寓言詩,記載在一本清代的筆記小說上,寫的是茶、酒、水的“對陣”,詩一開頭,由茶對酒發話:“戰退睡魔功不少,助戰吟興更堪誇。亡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飲茶?”酒針鋒相對答曰:“搖臺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祭禮筵席先用我,可曾說着談黃湯。”這裏說的黃湯,實則是貶指茶水。水聽了茶與酒的對話,就插嘴道:“汲井烹茶歸石鼎,引泉釀酒注銀瓶。兩家且莫爭閒氣,無我調和總不成!”

⒉寶塔詩

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爲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⒊迴文詩

迴文詩中的字句迴環往復,讀之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寫過茶詩幾十首,而用迴文寫茶詩,也算是蘇氏的一絕。在題名爲《記夢迴文二首並敘》詩的敘中,蘇軾寫道:“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餘,夢中爲作迴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餘花睡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之,爲二絕句雲。”從“敘”中可知蘇東坡真是一位茶迷,意連做夢也在飲茶,怪不得他自稱“愛茶人”,此事一直成爲後人的趣談。詩曰: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睡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鬆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詩中字句,順讀倒讀,都成篇章,而且意義相同。蘇軾用迴文詩詠茶,這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實屬罕見。

⒋聯句詩

聯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幾個人共作一首詩,但需意思聯貫,相連成章。在唐代茶詩中,有一首題爲《五言月夜啜茶聯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們是:顏真卿,著名書畫家,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書,封爲魯國公,人稱“顏魯公”;陸士修,嘉興(今屬浙江省)縣尉;張薦,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工文辭,任吏官修撰;李萼,趙人,官居廬州刺史;崔萬,生平不詳;晝,即僧皎然。詩曰: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

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崔萬)。

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士修)。

這首啜茶聯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陸士修作首尾兩句,這樣總共七句。作者爲了別出心裁,用了許多與啜茶有關的代名詞。如陸士修用“代飲”比喻以飲茶代飲酒;張薦用的“華宴”借指茶宴;顏真卿用“流華”借指飲茶。因爲詩中說的是月夜啜茶,所以還用了“月桂”這個詞。用聯句來詠茶,這在茶詩中也是少見的。

⒌唱和詩

在數以千計的茶詩中,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唱和詩,可謂別具一格,在詠茶詩中也屬少見。

皮日休,唐代文學家,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學士。陸龜蒙,唐代文學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蘇湖兩都從事。兩人十分知己,都有愛茶雅好,經常作文和詩,因此,人稱“皮陸”。他們寫有《茶中雜詠》唱和詩各十首,內容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籯》、《茶舍》、《茶竈》、《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對茶的史料,茶鄉風情,茶農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體的描述,可謂一份珍貴的茶葉文獻。

從三國赤壁到中國茶文化

從三國赤壁到中國茶文化文章摘要:飲茶起源於巴蜀,始於西漢。在西漢時期,茶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王褒《僮約》已有“武陽買茶”的記載。但那時中國只有四川一帶飲茶,兩漢時期,茶作爲四川的特產,通過進貢的渠道,首先傳到京都長安,並逐漸向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陝西、河南等北方地區傳播。

在電影赤壁中兩個畫面讓小編印象特別深刻。一個是諸葛亮與周瑜以琴會友時,貌美溫柔的小喬在一旁煮茶,一雙纖纖素手,烤茶煮茶,着實動人。琴畢,小喬舉杯齊眉,再把茶奉給二人喝。

另一個畫面是鍾情於小喬的曹操,寄情於一頗似小喬的女子——驪姬。曹操問“會沏茶嗎?”驪姬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會”,“沏吧”。驪姬奉上沏好的茶,曹操一板臉“不是這樣,重來”。驪姬重新舉茶杯到眉頭“丞相請用茶”,曹操微笑“嗯,這就對了。小喬,我是一直都很欣賞你的茶藝呀!”說畢,便心滿意足地品起茶來。驪姬吃驚地擡起頭,美目裏盈滿了淚水……

不管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事,一部描寫戰爭的電影,卻用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畫面來描寫茶,真是讓我感到意外,同時也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到底茶在那個時期是怎樣的呢?

飲茶起源於巴蜀,始於西漢。在西漢時期,茶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王褒《僮約》已有“武陽買茶”的記載。但那時中國只有四川一帶飲茶,兩漢時期,茶作爲四川的特產,通過進貢的渠道,首先傳到京都長安,並逐漸向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陝西、河南等北方地區傳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飲茶風尚沿水路順長江而傳播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醫學家華佗《食論》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葉藥理功效的第一次記述。史書《三國志》寫吳國君主孫皓有“密賜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記載。從西漢到三國時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層社會享用的珍稀之品,飲茶限於王公朝士,民間可能很少飲茶。到了魏晉、南北朝,飲茶之風傳播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爲日常飲料。茶由巴蜀向中原廣大地區傳播,茶葉生產地區不斷擴大,飲茶從上層社會逐漸向民間發展。

一杯茶顯示出小喬身份的高貴,精通茶藝更說明其受過良好的教育。對曹操來說,那茶因爲被賦予了小喬的風韻而變得異常甘甜可口吧。能喝到心愛的女人爲自己煮的茶,能爲自己的心上人沏一杯茶,都是一大快事。誠如曹操,有時候一個人喜歡一件事情或者一個物件,是因爲這件事或這個物品讓他想起一個人或者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物品本身或許並沒有價值,但是其背後所包含的意義卻是無價的,是令人終身難忘的。

前些日子喝了一泡老茶,十幾泡後,茶湯依舊豔麗明亮,口感依舊醇厚綿滑。想是當初採摘、製作時的精心,保存的得當,再經過時間的歷練,所以纔能有如此的味道。我想真正的情感也是這樣吧,初遇時的激情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變淡,只不過是放在心底的一角,即使遠在天邊,一句淡淡的問候,也能明白彼此的心意。

普茶吟:普洱茶詩

許廷勳(寧洱生員)

山川有靈氣盤鬱,不鍾於人即於物。蠻江瘴嶺劇可憎,何處靈芽出岑蔚。

茶山僻在西南夷,鳥吻毒閔紛膠葛。豈知瑞草種無方,獨破蠻煙動蓬勃。

味厚還卑日注從,香清不數蒙陰窟。始信到處有佳人,豈必趙燕與吳越。

千枝峭茜蟠陳根,萬樹槎芽帶餘櫱。春雷震厲勾漸萌,夜雨沾濡葉爭發。

繡臂蠻子頭無巾,花裙夷婦腳不襪。競向山頭採拮來,蘆笙唱和聲嘈贊。

一摘嫩蕊含白毛,再摘細芽抽綠髮。三摘青黃雜揉登,便知粳稻參糖核。

筠藍亂疊碧燥燥,楹炭微烘香馞馞。夷人恃此御飢寒,賈客誰教半乾沒。

冬前給本春收茶,利重逋多同攘奪。土官尤復事誅求,雜派抽分苦難脫。

滿園茶樹積年功,只與豪強作生活。山中焙就來市中,人肩浹汗牛蹄蹶。

萬片揚簸分精粗,千指搜剔窮毫末。丁妃壬女共薰蒸,筍葉騰絲重撿括。

好隨筐篚貢官家,直上梯航到官闕。區區茗飲何足奇,費盡人工非倉卒。

我量不禁三碗多,醉時每帶姜鹽吃。休休兩腋自生風,何用團來三百月。

(光緒《普洱府志》)

《普洱茶山春曲》普洱茶詩

普洱茶山春曲

於生(雲南·昆明)

一疊清波一疊雲,青嵐綠霧卷紅裙。

山泉玉笛鳴春鳥,領悟春吟脫俗人。

十六字令·普洱茶(三首)

十六字令·普洱茶(三首)

王文井(雲南·景谷)

茶。綠帶環坡接翠霞,村姑聚,笑語滿山窪。

茶。普洱名揚譽邇遐,優良質,四海竟相誇。

茶。求教詩詞致友家,香飄遠,不覺日西斜。

普洱茶

王明之(雲南·墨江)

普洱名茶銷萬里,京城飲譽上紅樓。

而今改革放開好,精茗香飄五大洲。

詠普洱茶

王興麒(雲南·昆明)

嫩綠邀春焙,餘甘浹齒牙。

神清非澡雪,普洱譽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