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李叔同生平簡介

李叔同生平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着名音樂、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爲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爲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爲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爲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就是由他譜曲的。

李叔同生平簡介

生平簡介

李叔同卒於福建省泉州市。原籍浙江平湖,從祖輩起移居天津。其父李筱樓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進士,當過吏部主事,後辭官經商,先後創辦了“桐達”等幾家錢鋪,掙得偌大一份家業,被人稱爲“桐達李家”。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樂善好施,設立義塾(提供免費教育),創立“備濟社”,專事賑恤貧寒孤寡之人,施捨衣食棺木,有“李善人”的口碑。李筱樓晚年喜好內典(佛經),尤其耽愛禪。很顯然,他的言傳身教對兒輩(尤其是李叔同)影響極大。童年時,李叔同常見僧人來家中誦經和拜懺,即與年紀相仿的侄兒李聖章以牀罩做袈裟,扮成和尚,口誦佛號。他兒時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位姓劉的乳母,她常教李叔同背誦《名賢集》中的格言詩,如“高頭白馬萬兩金,不是親來強求親。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雖只有八九歲光景,他居然能理解榮華盡頭是悲哀的意思。李叔同五歲失怙(父親去世),十八歲時遵奉母命與俞氏(津門茶商之女)結婚。

百日維新時,他贊同康、樑“老大中華非變法無以圖存”的主張,曾私刻一印:“南海康君是吾師”。因此在當局者眼中李叔同乃是不折不扣的逆黨中人,他被迫攜眷奉母,避禍於滬上。1901年入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受業於蔡元培。但由於校內新舊思想相爭激烈,校方禁止學生閱讀部分雜誌、報紙,激起學生的憤怒,與校方發生了衝突,蔡元培先生站在學生一邊據理力爭,但無效果,於是帶領學生和積極教師毅然離開南洋公學,李叔同也在離開的學生之中。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美術學校攻油畫,同時學習音樂,並與留日的曾孝谷、歐陽予倩、謝杭白等創辦“春柳劇社”,演出話劇《茶花女》、《黑奴籲天錄》、《新蝶夢》等,是中國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國,任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專門學校圖案科主任教員。翌年任上海城東女學音樂教員。1912年任《太平洋報》文藝編輯,兼管副刊及廣告,並同柳亞子發起組織文美會,主編《文美雜誌》。同年10月《太平洋報》停刊,應聘任浙江兩級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美術主任教習。在教學中他提倡寫生,開始使用人體模特,並在學生中組織洋畫研究會、樂石社、寧社,倡導美育。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爲僧,雲遊溫州、新城貝山、普陀、廈門、泉州、漳州等地講律,並從事佛學南山律的撰着,另據餘秋雨《廟宇》,李叔同曾經居於五磊寺。抗日戰爭爆發後,多次提出“唸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唸佛”的口號,說“吾人所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爲佛子,於此之時不能共紓困難於萬一”等語,表現了深厚的愛國情懷。

李叔同多才多藝,詩文、詞曲、話劇、繪畫、書法、篆刻無所不能。繪畫上擅長木炭素描、油畫、水彩畫、中國畫、廣告、木刻等。他是中國油畫、廣告畫和木刻的先驅之一。他的繪畫創作主要在出家以前;其後多作書法。由於戰亂,作品大多散失。從留存的《自畫像》、《素描頭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畫》等可窺見一斑。《自畫像》估計是出國前所繪,畫風細膩縝密,表情描寫細緻入微,類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宮廷肖像畫,有較高的寫實能力。《素描頭像》是木炭畫,手法簡練而潑辣。《裸女》受其師黑田清輝影響,造型準確,色彩鮮明豐富,有些接近於印象主義,近看似不經意,遠看晶瑩明澈。

書法是李叔同畢生的愛好,青年時致力於臨碑。他的書法作品有《遊藝》、《勇猛精進》等。出家前的書體秀麗、挺健而瀟灑;出家後則漸變爲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謹嚴、明淨、平易、安詳。李叔同的篆刻藝術,上追秦漢,近學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吳熙載等,氣息古厚,沖淡質樸,自闢蹊徑。有《李廬印譜》、《晚清空印聚》存世。李叔同創作的《送別》也廣爲傳唱。

傑出貢獻

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弘一大師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爲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

中國僧俗兩界聞名於世弘一法師,在近代文藝領域裏無不涉足,詩詞歌賦音律、金石篆刻書藝、丹青文學戲劇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門之後,一洗鉛華,篤志苦行,成爲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師。他被佛教弟子奉爲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傳奇的一生爲我國近代文化、藝術、教育、宗教領域裏貢獻了十三個第一,堪稱卓越的文藝先驅,他愛國的.抱負和義舉更貫穿於一生。弘雲穆蘭於2008年懷着無限景仰之情專赴杭州虎跑寺李叔同紀念館瞻仰,2010年初拜謁泉州開元寺弘一法師紀念館、廈門鼓浪嶼紀念堂,2011年底滿懷虔誠的心赴浙江平湖紀念館和天津大悲院紀念堂敬拜,並拜訪他的弟子劉質平之子劉雪陽先生和嫡孫女李莉娟居士,傾談中感受最多的是大師人格的魅力宛如一輪皓月永耀天心,深深感染着晚輩後學。大師的懿行在當代清晰可尋,上海、溫州、漳州、惠安、安海、青島、臺北等許多地區建有弘一法師紀念館堂、設立大師銅像,供人們祭奠瞻仰、參觀學習。

1918年,弘一法師38歲出家,1942年62歲圓寂於福建泉州開元寺。依據有關他的大量史料和傳記,吾認真地進行了有據可考的總結,弘一法師可成就中國近代歷史第一的則有十三個之巨。弘雲穆蘭謹敬列如下:

一.1906年考入日本東京最高美術學府學習西洋繪畫,主持創辦中國第一個話劇社團“春柳社”。

二.1906年主編中國第一本音樂刊物即《音樂小雜誌》介紹西洋音樂和自己創作的歌曲到國內發行。

三.1907年組織中國第一部話劇《茶花女》在日本東京爲國內賑災義演,主演茶花女傳爲佳話,開中國話劇先河。

四.1908年作爲中國第一位將西方通俗音樂介紹到國內的音樂家,如填詞《送別*長亭外》傳唱百年至今。

五.1912年中國採用圖文廣告藝術第一人,時任上海《太平洋報》美術編輯,一改國內長期單調乏陳的文詞版面。

六.1913年第一位編着《西方美術史》教材,講授西方油畫藝術,着名畫家徐悲鴻等爲推進者。

七.1913年中國美術史上第一位採用男模裸體寫生課教學的美術教育家,着名畫家劉海粟緊爲其後1914年採用女體寫生課第一人。

八.1914年最早介紹《石膏模型用法》用於西畫教學,着名畫家豐子愷、潘天壽乃大師高足也。

九.1915年最早創作、倡導中國現代木版畫藝術的教育家。

十.1915年最早撰《西洋樂器種類概說》,開創了鋼琴音樂教學的先河,音樂家劉質平乃大師高足、在俗弟子,情同父子

十一.1931年第一位自撰自書佛教對聯集——《華嚴集聯三百》弘法利生,在中國佛教藝術史上留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十二.第一位重興泯滅了八百餘年最難修的唐朝南山四分律宗。他過午不食,苦行戒律,着述佛理,辦佛學院弘法,尊奉爲第十一代律宗祖師。

十三.第一位對傳統書法審美觀進行革新的藝術大師,他的書法稱古今絕無的“弘一體”。他將中國書法藝術別開生面依西洋畫“形象”美學理念表現,並用佛教靜觀法打破傳統元氣論以動態氣勢美學作爲書法的本體論基礎,開啓了新的書法審美道路。

評價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張愛玲:“不要認爲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夏丏尊:“綜師一生,爲翩翩之佳公子,爲激昂之志士,爲多才之藝人,爲嚴肅之教育者,爲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