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魯迅的生平簡介600字

魯迅的生平簡介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姓周,名樹人,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爲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爲魯迅。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魯迅的生平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魯迅的生平簡介600字

  魯迅的生平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啓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餘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看,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醫。因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餘“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立下了“”的誓言。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執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後又回到故鄉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範學堂監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青年,一方面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

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誌,揭開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1927年10月,魯迅到了上海,從此定居下來,集中精力從事革命文藝運動。他參加和領導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許多革命社團。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大陸新村寓所與世長辭。

  魯迅的感經歷

  兄弟不和

在魯迅的個人生活中,有兩件事對他的打擊是沉重的。一個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個就是與弟弟周作人的失和。魯迅和周作人一直不願意向別人談及此事從而也使得這件事越發的撲朔迷離,成爲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多年來,研究界對此形成了“經濟說”、“失敬說”、“家庭糾紛說”等三種觀點。第一種說法“經濟說”認爲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錢過於大手大腳,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後使得兄弟產生罅隙。第二種說法,認爲是魯迅與信子有私情,導致周氏兄弟不和。第三種說法,則認爲是周家衆人對信子的不滿,導致兄弟關係的緊張。就否定“兄弟失和”是由於兩人思想上的分歧來說,這三個觀點是一致的。但是除此之外,學界的研究基本上沒有多大進展,三種觀點也無法真正說服讀者。[76]

  婚姻愛情

魯迅的一生,曾經與兩位女性有過婚姻或愛情關係,一是當他26歲的時候,從日本回到紹興在母親魯瑞的主持下與山陰朱安女士結婚;魯迅自與朱安結婚之後,直至病逝爲止,並未與她解除這種婚姻關係(魯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會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於是未離婚),魯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顧着魯迅母親的生活,從未有怨言;二是當他47歲的時候,從廣州抵達上海,即與長期追隨自己的番禺許廣平同志同居。魯迅病逝後,朱安女士到亡故的十餘年間,和許廣平同志一樣,也一直作爲魯迅遺屬同社會保持着正常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