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土鱉列傳文言文閱讀題

土鱉列傳文言文閱讀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土鱉列傳

土鱉列傳文言文閱讀題

蟑螂才盡

①張公諱禾強,自號土鱉,筆名蟑螂才盡,誡己學海無涯,勤奮終生。生於魯地濰水之濱。幼聰敏,多智,待人以誠。少時與衆童子嬉於途,有異鄉人過而嘆曰:“誰家此子?他日必成偉器。”及至求學,師者多告其父母:“善待此子,國之棟樑。”

②初中借宿於民宅,與同窗劉學而晚歸,宅門已鎖,乃呼同窗賈開門。賈對曰:“何人於外?”土鱉大呼:“張禾強!”及至入內,宅主責罵劉:“奈何大呼小叫於外?”一刻方息。劉頓悟:“土鱉自呼其名,乃嫁禍於我也。”然以土鱉之誠,非欲如此。反覆釋之,劉終不信。土鱉愚誠若智如斯。

③至高中而爲班長,其中能事必得其死後方可言說,其爲國爲民之思,多源於此。

④京師求學,從以高中語文課本,其中古文,每覺遺忘,輒誦熟如初,室友皆異之。課餘讀書,多涉老莊孔孟,孫子韓非。常尋訪名師,探求國學精妙,逢奇文,熟誦爲樂。實習於工廠,同窗多記其設備之功用,唯土鱉於隊尾,持卷默記中庸之義。

⑤業畢,會學而思廣納名師,從而授高中語文,求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於始也,重道而輕術,大悖世俗,諸生覺新鮮而紛涌,一時名滿坊間,所帶班級,報名尤難。後坊間人云:“奈何成績未長?”土鱉囧甚,盡其術而觀其效,諸生復紛涌而至,然優生已少。土鱉頓悟:“差生重術,優生重道,道術並重可也。”乃授高深之理,輔以高分之術。世人教授語文多以百二十爲目標,以百四十爲天賦,土鱉竟放豪言:“土鱉語文,以百四十爲目標。”諸生大駭、有疑,然以土鱉之道馭其術,於成績之立竿見影,世所罕見。鱉曰:“此尋常事也,有其因必得其果。”諸生敬服。

⑥家長語文,績佳者亦少。聰穎而語文差者,乃告其子女曰:“語文無法可依,精於理科可也。”此類流毒,父而子,子而孫,禍害尤甚,使土鱉不能得一教化之機而諫之。道術相依,滿分可期,然世人急功好利古來已有,重術輕道尤甚。鑑此,土鱉盡授其術,諸生提高有限,乃知道之神奇。

⑦嘗深研自主招生,一言以蔽之:保險而非冒險。諸生據其實力定目標校,免於發揮失常而不能進,此之謂保險;本不能進入之高校,妄求以加分之功而入,此之謂冒險。觀歷年之升學,保險而用此分者,甚少;冒險以求超常者,多敗。

⑧語文教師多能扯,然能扯之境界,亦分高下。低俗之能扯,譁衆取寵,古今人物花邊新聞而已矣,其與今之娛樂八卦何以異?耗時而無實效。尋常之能扯,多爲教師日常所聞,此中選材半爲精華半糟粕,聽者多無辨別之功,易入迷惘之境。實用之能扯,縱論古今,笑談成敗,深入淺出,妙趣橫生,一洗諸生世俗塵心,喚醒棟樑之志,於學生思想之深刻、見識之高遠皆有助益,屬文之時剖析當下,較之尋常精闢犀利,可成經天緯地之才。此類能扯化教育於無形,潤物無聲,視之“薰陶”可也。近滿分者,多賴其師薰陶之功。故語文教師之能扯,形雖近而神實異,若橘生南北,俗雅深淺諸生須知。

⑨從教數年,桃李芬芳。遍遊各地名校,皆以學生爲嚮導。同僚觀土鱉之課:“奇風神韻,莫能仿也!”亦有評土鱉之管理:“此風土鱉獨有。”更有家長學生嘆曰:“相識恨晚。”

10閱《晉書·嵇康傳》,觀叔夜②“性烈而才雋”,《廣陵散》終沒於世,多有嘆惋之意。叔夜之失,土鱉常以老莊“柔弱勝剛強”自警,以求耄耋之日,與君共剪西窗。

——選自《華夏兒女傳(虛擬)》

【注】①諸多當下專有詞彙,無古文對應詞語,讀來多有怪異之趣。②叔夜:嵇康的字。

1、下面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從以高中語文課本 從: 跟從,引申爲帶着

B. 業畢,會學而思廣納名師 會:恰逢

C. 嘗深研自主招生 嘗:曾經

D.以求耄耋之日 耄耋:老人七八十歲

2、下面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幼聰敏,多智,待人以誠 從以高中語文課本

B、少時與衆童子嬉於途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C、近滿分者,多賴其師薰陶之功 窮則獨善其身

D、形雖近而神實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3、對下列各句中的文言語法現象分析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乃知道之神奇。(句中“知道”是古今異義,意思是“知道道”。)

B.其與今之娛樂八卦何以異?(倒裝句,調整爲“其與今之娛樂八卦以何異?”)

C.屬文之時剖析當下。(“屬”通“囑”,意思是“背誦”。)

D.若橘生南北。(省略句,補充爲:若橘生(於)南北。)

4、下列各句話都體現土鱉教育教學觀點的一組是【 】

①求天下英才而教之

②土鱉語文,以百四十爲目標

③家長語文,績佳者亦少

④保險而非冒險

⑤然能扯之境界,亦分高下

⑥近滿分者,多賴其師薰陶之功

A.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②⑤⑥ D.④⑤⑥

5、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爲自己是一個誠信到愚蠢以至於顯得有智慧的人。

B.作者主張教學中的道術並重,兩者不可偏廢。

C.作者認爲老師在課堂上“能扯”時,學生可以鑑別老師的水平。

D.作者崇敬嵇康,因而下決心要堅守和嵇康一樣“性烈而才雋”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