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曹衝稱象》文言文翻譯

《曹衝稱象》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曹衝稱象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曹衝稱象》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曹衝稱象》文言文翻譯

【曹衝稱象原文】

曹衝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羣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於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複稱他物,則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曹衝稱象翻譯】

曹操的兒子曹衝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意識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孫權曾經送來過一頭巨象,曹操想要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下屬,都沒法想出稱象的辦法。曹衝說:“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就能知道結果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曹衝稱象註釋】

智:智慧

若:相比

欲:想要

意:意識

及:達到

致:送到

太祖:曹操,即曹衝之父

訪:詢問

羣下:手下羣臣

理:辦法;道理

校:通“較”,比較

物:物品

悅:高興,開心

施行焉:按這辦法做了

嘗:曾經。

鹹:全,都

置:安放。

焉:於,對它

曹衝稱象的啓示

“曹衝稱象”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年僅六歲的曹衝,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的重力等於水對物體的浮力這一物理原理,解決了一個連許多有學問的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大難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可是,在那個年代(公元200年),雖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經發現了500年,但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傳入中國,小曹衝不可能知道這個原理,更不用說浮沉條件了。

實際上,聰明的曹衝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劃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爲“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等量替換法是一種常用到的科學思維方法。這裏再講一個愛迪生的小故事。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位數學基礎相當好的助手叫阿普頓。有一次,愛迪生把一隻電燈泡的玻璃殼交給阿普頓,要他計算一下燈泡的容積。阿普頓看着梨形的燈泡殼,思索了好久之後,畫出了燈泡殼的剖視圖、立體圖,畫出了一條條複雜的曲線,測量了一個個數據,列出了一道道算式。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計算,還未得出結果。愛迪生看後很不滿意。只見愛迪生在燈泡殼裏裝滿水,再把水倒進量杯,不到一分鐘,就把燈泡的容積“算”出來了。這裏,愛迪生用倒入量杯裏的水的體積代替了燈泡殼的容積,用的也是等量替換法。

在實驗室裏,也常用等量替換法解決一些難題。比如,有一架不準的天平和幾盒準確的砝碼,怎樣才能準確地稱量一個物體的質量?可以這樣做:先在天平左盤上放上侍測物體,在右盤上放上砝碼,調節天平平衡。然後再從另一盒砝碼中取出適量的砝碼代替左盤中的待測物體,使天平再次平衡(右盤中的砝碼不添也不減),則放在左盤砝碼的質量就等於待測物體的質量。這裏,在同樣能使天平平衡的條件下,待測物體和左盤中的砝碼進行了“等量替換”。

實際上,在課堂和日常生活中,同學們已經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用過等量替換法。如,用量筒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用繩子拴上石塊來測井的深度等,都是運用了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