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自相矛盾的意思及故事

自相矛盾的意思及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成語】:

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意思及故事

【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解釋】:

矛,長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1.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後牴觸,不一致。2.也指同夥間的相互爭吵或衝突。

【出處】:

韓非子

【舉例造句】:

英勇戰鬥於前,又放棄土地在後,不是自相矛盾嗎?

【成語典故】: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將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衆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啓示

不要誇過頭,免得喧賓奪主。

一個人在同一判斷中,對同一問題,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來的。若是這樣做了,那就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質的客觀世界,或是思維的主觀世界,都有矛盾問題。有矛盾不見得是壞事。有矛盾纔有事物的進步與發展。關鍵是我們要認識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才能讓事物得到發展。

揭示道理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

做事說話皆應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