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1

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第四課《做一片美的葉子》,這是一篇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和內在之美。由物及人,由“大樹”和“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啓迪人們要學習葉子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對學生來講,這種文體比較少見,對於文中一些重點語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課前,就給學生布置了預習的作業,熟讀課文,學生完成較好。學習葉子的外形之美,我着重帶領學生細細品味了課文的第4、第6自然段,幫助學生查找“無字詞典”,理解“形態各異”的意思,藉助採集到的樹葉,使學生知道,每一片葉子都有各自的特點,即使在一棵書上,也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通過朗讀,讀出葉子的美。第6自然段,就以一個問題引領學習,“你喜歡那個季節的葉子,爲什麼?”學生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對不同季節葉子的喜愛。有的說,喜歡春天的葉子,因爲它長得嫩綠嫩綠的,讓人不忍心碰它;有的說喜歡夏天的葉子,因爲夏天的葉子長得很肥美,很茂密,我們可以在樹蔭下乘涼、遊戲;有的說喜歡秋天的葉子,因爲樹葉黃了飄落下來,我們可以採集做標本……可唯獨沒有人喜歡冬天的葉子。於是,我趁熱打鐵,轉到了葉子內在美的學習。通過理解“生命的乳汁”、“迴歸大樹地下的根”,使學生知道,綠葉爲大樹而生,把陽光、水分變成營養奉獻給大樹。即使是冬天,也是葉落歸根,對大樹毫無保留。

這篇課文由物及人,隱含了深刻的道理。我引導學生比較樹葉和人相似的地方,學生很快明白了,綠葉爲大樹而生,有了每一片葉的工作、美麗,大樹纔會生長得組茁壯、蔥翠;我們人也是如此,有了每個人的工作、勞動,我們的社會纔會這麼美好,我們的生活纔回如此的幸福。而我們每個小朋友也都是一片葉子,只要我們思想棒、學習棒、身體棒,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也就會像一棵大樹,生機勃勃。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2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第一單元第四課。上這節課之前,我的內心充滿了擔憂,因爲文章寫的是葉子爲大樹輸送營養,由此讓學生理解:我們要學習葉子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做一片美的葉子,爲祖國、社會這棵大樹輸送營養。說實話,這篇文章的語句是很美,但是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難理解。我把由葉子的奉獻聯繫到自身的奉獻定爲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節課,我以朗讀爲基礎,在朗讀中融入抒情。文章的語句很美,多層次的朗讀除了語感的培養還有助於幫助理解課文。

如講到“春天葉子嫩綠,夏天葉子肥美,秋葉變黃,冬日飄零——迴歸大樹地下的根”,多美的句子呀!我先是配樂範度讀這一自然段,然後讓孩子們想象,語言描繪四季葉子的美麗,讓他們朗讀。最後,我問:“春天、夏天,葉子都爲大樹輸送營養,讓大樹茁壯成長。秋天到了,葉子黃了,它像一隻只蝴蝶從樹上落下來了。它‘迴歸大樹地下的根’,你們知道現在它們會爲大樹做些什麼嗎?”葉子飄零,仍然爲大樹輸送營養。我又問孩子們,”如果你是一片葉子,你們願意做哪個季節的葉子?”同學們各抒己見,我都給予肯定,講得好的進行表揚!

本節課有王老師和倪老師來聽課,課後給我提了以下幾點意見:1對於教材還要再鑽研,吃透,多蒐集教學實錄。2文中”把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還講得不到位。3講課時要注意有詳有略,突出重點。4注意教師評論語5拓展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注意,並不是一定要爲班級爭光纔是做一片美的葉子。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是做一片美的葉子。對於後進生,能按時完成作業也是做一片美的葉子。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3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與內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樹”和“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啓迪人們要學習葉子那種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精神。

剛備課的時候,我感覺教學這篇課文是比較難的,所以從網上也查閱了不少詳案,從諸多教案中獲取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引導方式。最終決定,充分藉助板書,通過文字逐步延伸,慢慢引領孩子弄懂文意和拓展意義。教學中,我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教學的:

首先,得了解葉子的工作。只有明白了葉子的工作,才能體會它的生存價值。孩子們通過讀課文,很輕鬆地知道了葉子的工作就是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我藉助簡筆畫的方式給孩子們介紹了植物的蒸騰作用和葉子的光合作用,讓學生了解樹葉的存在對於大樹的意義。我又問孩子們:秋冬季節,樹葉葉落歸根,是不是不再爲大樹工作了呢?一些讀書較多的孩子告訴大家,樹葉落地,也是一種滋潤大樹的肥料。這樣的幾個問題,讓孩子們明白了樹葉的一生都在爲大樹工作,周而復始,一直在奉獻、付出。

其次,得了解大樹對於樹葉的意義。我讓孩子們讀7、8小節,讓他們說說大樹爲葉子做了些什麼?孩子們從文字上馬上就能找到答案:大樹把無數的葉子結爲一個整體。我知道,他們並不太瞭解其中的含義。我告訴孩子們:一片樹葉脫離了樹葉是無法生存的,你見過一片獨自飄零獨自生存的樹葉嗎?孩子們都搖搖頭,我給他們介紹了樹葉生存的需求,讓孩子們明白,沒有大樹,樹葉也是無法生存的,體會樹葉爲大樹奉獻,同樣大樹也對樹葉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再次,得了解樹葉與人的聯繫。我問孩子們:爲什麼說我們每個人都像葉子?一開始很多孩子都找兩者的相似點,未進行深層的聯繫。我給了他們啓發:我們三(3)班就是一棵大樹,你們就是?孩子們立即回答:一片片樹葉。就這樣找到了聯繫,繼而延伸出了偉人、英雄、凡人這樣的類似於樹葉的人,又延伸出了集體、國家、地球這樣的大樹。孩子們明白了樹葉離不開大樹,要爲大樹奉獻一生,人離不開集體,要爲集體榮譽而奮鬥。最後,我呼籲:爲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地,爲了我們的祖國和地球的生生不息,都來“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最後,完成課後練習4。課快結束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完成課後練習4,通過說,來鞏固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說,再次感受樹葉的奉獻精神,通過說,加深對“愛”的理解。

教學下來,感覺還可以,當然,我想還有不少孩子對於其中的聯繫還是糊塗的。不過,我想,通過兩堂課的教學,孩子們對“愛”的概念更清晰了一點。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4

《做一片美的葉子》,讀到這個課題,我就喜歡上了這篇課文。這是著名兒童文學家金波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葉子的外形之美和內在之美,再由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人的生活,以此啓迪人們要像葉子那樣立足本職、無私奉獻。文章語言清新、美麗,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一邊講一邊思考,本文文詞優美,意蘊深遠,耐人尋味,如果濃縮一下就是一個“美”字。何不由“美”字展開,讓教學成爲對“美”的解讀:大樹之美美在顏色,美在形態,綠葉之美美在形態各異,顏色嫩綠,美在其境界――爲大樹奉獻了自己的乳汁。抓住重點句研讀,如:“無數片不同的葉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着重感悟“生命的乳汁”,“生命”是誰的生命,明明是“樹汁”,爲什麼說是乳汁?葉子會怎麼想,大樹呢?從而體會到在葉子心中樹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大樹沒有葉的乳汁便很成爲一棵大樹,甚至於會死去。因爲樹汁就像嬰兒的奶水一樣珍貴。這樣對“奉獻”的理解就豐滿了。學生對於葉子的尊敬與感激便油然而生。期間的感悟無須教師過多的牽引,只是點撥而已,而結合感悟的讀更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所要做的是穿針引線,推波助瀾。在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大樹,爲生活的大樹奉獻時,我鋪設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葉子,那麼我們生活在哪兒,誰是我們生活的大樹呢?”面對這個問題,孩子們並不是我想象的那麼困難,很快不少小手舉起來了。

“家庭是我們的大樹,我們生活在家庭裏。”

“學校是一棵大樹,我們是葉子。”

“地球是一棵大樹,我們人都是葉子。”

“地球那是一棵超級大樹嘍!上面的葉子有五十多億呢!”“還有什麼也可以稱得上是大樹?”我繼續鼓勵。

“祖國也是一棵大樹。”

“我們的家鄉也是一棵大樹,我們生活在家鄉的懷抱裏。”

“老師,老師,班級也是大樹。” “我知道了,我們生活的集體就是大樹。”

“是啊,我們生活的集體,像班級、學校、家鄉、祖國,乃至整個社會,整個地球都可以稱得上是大樹。我們就是這些大樹上的一片葉子啊!可是,我們怎麼樣纔算是一片美的葉子呢?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討論。”隨即,我出示了一個說話練習,讓大家自由練說——是一棵大樹,我是一片的葉子,我要讓。”

一時間,教室裏炸開了鍋,孩子們的熱情很高。這樣的一個因疑而思,從議到說的教學環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領悟了文中蘊含的哲理,還培養了學生想象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本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目標在不知不覺中達成了,我努力追求了教育無痕的境界。

我忽然覺得,孩子們就是一棵棵小樹,課堂是一片耕耘的沃土。爲了讓小樹茁壯成長,爲了讓幼苗長成棟樑,讓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剛看到這篇課文,我就被這篇課文深深地吸引住了,但對三年級學生來說,要透過文字來體會領悟“爲集體奉獻”以及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這些深層道理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在課前就仔細地備課,把大樹和葉子之間關係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同時找出了無私奉獻的一些事例,運用與教學中,目的是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化難爲易,效果不錯。在教學中,我還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理解“每個人都是一片葉子,爲自己生活的大樹輸送着養料,讓它茁壯、蔥翠。”“爲了我們的大樹,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我讓學生課前去搜尋一些樹葉,觀察樹葉,查找樹葉的知識。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暢談樹葉的作用,並把光合作用也講得井井有味,這樣學生理解樹葉對於大樹的奉獻精神也就容易多了。所以說課前的蒐集,發展了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每個同學對於大樹、樹葉也就有話說了,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知識面更廣了,學生的思想受到了薰陶,同學們一致認爲要像樹葉一樣,默默的奉獻,做一片美麗葉子的。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5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作者是著名的兒童作家金波,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努力做到把學生看作心上的朋友,學生就將教師視爲眼中的親人,教學過程就能成爲師生間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新課程理念下的新課堂,追求的就是用生命點燃生命,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

1.親歷實踐。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性格特徵等個人因素,都會影響乃至制約他對文本的讀解並打上鮮明的個性印記。

2.個性放飛。“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一種個性化活動,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

3.情感碰撞。在教學中,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寫出了大樹的美和葉子的美,大樹因葉子而茁壯、蔥翠,葉子因大樹而美麗。但由物及人中,學生的理解產生了困難。我們每個人都象葉子,那生活的大樹是什麼呢?由此引導學生,大樹把無數的葉子結爲了一個整體,那什麼將我們結爲了一個整體?班級、學校、國家、地球、社會……各種答案由學生口中說出。我注意引導學生說一說從古至今無數爲社會作出貢獻的人:大禹、劉胡蘭、愛迪生…他們就是一片片美麗的葉子。那麼我們該爲班級、學校、社會做些什麼呢?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歷着手,說出了爲班級打掃、好好的學習、不隨地吐痰、不打架、積極爲班級做事等答案,教師這時順勢而導總結文章:是啊,這樣就能成爲一片美的葉子,爲了我們的大樹,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由此,我想:閱讀也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由語文所帶給他們的快意!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6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與內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樹”和“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啓迪人們要學習葉子那種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中,我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教學的:

首先,讓孩子們瞭解葉子的工作。只有明白了葉子的工作,才能體會它的生存價值。孩子們通過讀課文,很輕鬆地知道了葉子的工作就是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我給孩子們介紹了植物的蒸騰作用和葉子的光合作用,讓學生了解樹葉的存在對於大樹的意義,

我又問孩子們:秋冬季節,樹葉葉落歸根,是不是不再爲大樹工作了呢?一些讀書較多的孩子告訴大家,樹葉落地,也是一種滋潤大樹的肥料。這樣的幾個問題,讓孩子們明白了樹葉的一生都在爲大樹工作,周而復始,一直在奉獻、付出。

其次,得了解大樹對於樹葉的意義。我讓孩子們讀7、8小節,讓他們說說大樹爲葉子做了些什麼?孩子們從文字上馬上就能找到答案:大樹把無數的葉子結爲一個整體。我知道,他們並不太瞭解其中的含義。我告訴孩子們:一片樹葉脫離了樹葉是無法生存的,你見過一片獨自飄零獨自生存的樹葉嗎?孩子們都搖搖頭,我給他們介紹了樹葉生存的需求,讓孩子們明白,沒有大樹,樹葉也是無法生存的,體會樹葉爲大樹奉獻,同樣大樹也對樹葉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再次,得了解樹葉與人的聯繫。我問孩子們:爲什麼說我們每個人都像葉子?一開始很多孩子都找兩者的相似點,未進行深層的聯繫。我給了他們啓發:我們三(1)班就是一棵大樹,你們就是?孩子們立即回答:一片片樹葉。就這樣找到了聯繫,繼而延伸出了偉人、英雄、凡人這樣的類似於樹葉的人,又延伸出了集體、國家、地球這樣的大樹。孩子們明白了樹葉離不開大樹,要爲大樹奉獻一生,人離不開集體,要爲集體榮譽而奮鬥。最後,我呼籲:爲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地,爲了我們的祖國和地球的生生不息,都來“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最後,完成課後練習4。課快結束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完成課後練習4,通過說,來鞏固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說,再次感受樹葉的奉獻精神。

三年級語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反思7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通過對葉子的形態美和內在美的描述,告訴學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的本質是對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爲了體現這一全新的閱讀理念,本教學設計立足於“閱讀文本”,引領學生反覆觸摸文本語言,“披文入境”、“潛心會文”,實現教學的和諧互動,使閱讀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動態性的、生成性的對話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審美情趣在這個對話的過程中得以培養與提升。

一.在美讀中感悟文本

在教學時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和自由朗讀的時空,激發學生參與讀書的慾望。同桌互讀、指名賽讀等讀書方式的運用能有助於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感悟文本語言;能有助於學生在與同伴交往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片段一:在教學1、2段的時候,出示“遠遠望去,那棵大樹很美。樹像一朵綠色的雲,從大地上升起。”

師:誰找到了美的東西

生:大樹很美。

師:是啊,遠遠望去,那棵大樹很美。美在——

生:樹像一朵綠色的雲,從大地上升起。(強調“綠色”,但是沒有輕盈、靈動的感覺)

師:我聽出了美在顏色。誰能讀出大樹上升的,動態的美。

學生這一次讀得非常動情,把“升起”拉得很長,很飄,長的過程很足。

師:默讀第三、四節,說說,走近樹的時候,發現樹美在哪?

生:葉子美在形態各異。

師:什麼叫形態各異,誰能用書上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你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

你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

師:這是它的外在美,還美在哪?

生:無數片葉子雖然形態各異,但卻做着相同的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

師:金波老先生是不是老糊塗了?綠葉哪來的乳汁給大樹吃呢?

生:沒有陽光大樹就會生活在黑暗中!

師:好,你來讀出綠葉對大樹的深情。表述美和美的底蘊。

在學生精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不僅能把對話引向深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還能引領學生再一次地迴歸到文章的整體,體悟文本的蘊蓄和情愫誦讀是達成對話的一種途徑,也是對文本音韻美、形象美、蘊涵美等多層面進行整體欣賞、品味的過程。

二.在美讀中昇華美,體驗美

在教學最後兩節的時候,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談感受說看法,從樹的色彩美、動態美,從葉的形態美、個體美,到樹與葉的整體美,雖然沒有直接講出與概括着幾個專用術語,但是學生頭頭是道,盡顯感悟個性,至此已水到渠成,較好地達到“感悟句子寫得好和產生的感想”這一閱讀的目標。

但是老師並沒有停留在淺層上,而是,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在我們的身邊,有像葉子一樣的人麼?一生說:“老師,徐虎就是一片美的葉子。”一生說:“老師,也是一片美的葉子,天天辛苦地教我們。”我有點竊喜,生已經明白了。我又拋出一個問題“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他們是一片美的葉子麼?一石激起千層浪,生暢所欲言,明白,只要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要爲社會做貢獻,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有效閱讀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發展。

我設計的“口頭讚美”是內化課文的語言與自己的感悟爲口頭的積累的規範的語言文字,怎樣做一片美的葉子呢?組織了一次小練筆,希望可以啓蒙他們盡職盡責的人生。

最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誦讀,就是爲了讓學生能夠透過文本的語言去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傳達美,陶冶心靈,培育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