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日月明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日月明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6K 次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日月明課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日月明課文教學反思

  日月明課文教學反思1

《日月明》這一課,節奏明快,音韻和諧,這篇短短的韻文,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人隱約感受到中國人造字的智慧。本節課要求學生會認的生字比較多,但是這些生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屬於會意字。因此,在教學時我也緊扣這一主題,捨棄了以往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力求在一系列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到會意字的特點,進而識記生字,提高識字效率。

在導入時,我先出示“日”“月”的圖畫,並伴隨發光的效果,使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讓他們直觀的感受到這兩物會發亮發光,帶給大地光明,然後順勢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特點,有了前面的圖片感知,學生一下子就能說出。而後,我出示“明”這個字,學生也馬上能將他們的發現表達出來,他們有的說“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有的說“日”很亮,“月”也很亮,“明”就更亮了。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已經感知到了“明”的意思,初步領略到了此類漢字表意的特點,然後我順勢告訴孩子們,這樣的字就稱爲會意字。因爲有了前面對“明”字的感知作鋪墊,孩子們對“會意字”的理解有了共同的起點,理解起來應該也不至於那麼抽象。這樣,我想比一上課就跟孩子們說,“今天要學習會意字”的方式更加自然。

教學生字時,我還會直接出示生字,再說說意思,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從字的構成上感知字義,如果沒有前面遊戲環節做鋪墊,學生也許不會主動去觀察字的構成。這樣,遊戲環節的設置也就起到了作用,成爲了“扶”和“放”的過渡橋樑,而且學生識字的自主能動性也能體現的更加明顯。

  日月明課文教學反思2

《日月明》一課,是以會意字識字爲主。課前我以兩個謎語開課,學生很輕鬆的就猜出了謎底:日、月,而後我出示了字卡“明”,並問學生“你們知道日和月和在一起是什麼字嗎?”由於提前進行了預習,所以學生很快就說是“明”。接着我讓學生猜一猜“明”的意思,學生有的說“日”很亮,“月”也很亮,“明”就更亮了。特別是王朝暉還說出了寫這個字時要注意把“日”字寫得瘦一些。聽到他的回答,我心裏還是挺高興的,看來平時的寫字指導還是有收效的。

本節課在設計時,我的想法是:要充分利用課文中揭示會意字特點的韻文,反覆讀文中識字,在短短的40分鐘內完成本節課的重點教學目標:認識13個生字。怎樣才能讓學生很快記住這些生字呢?我想利用會意字的特點,讓學生互相說一說記字的方法,並且說說對字的理解,也許會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我在引導學生識記“尖、塵”後,就讓學生同桌說一說怎樣記住其他的字,然後彙報交流。一些字學生識記得很不錯,例如:學生說“鮮,就是味道很鮮美,因爲魚很好吃、羊的味道也很好,魚羊和起來就是鮮;着火了上面用大蓋子一蓋,火就滅了,一火就是滅”,但是其他的字,學生受原來識字方法的影響,總是說不到會意字的構字方法上來,如:有學生說“休”,木好像一個人,旁邊的單人旁好像一張牀。又如說到“衆”,受從的影響,學生說上邊的一個人是領頭的,下邊的兩個人是跟在他後頭的,所以衆的意思是兩個人跟着一個人。爲此,我總是不停地引導學生往會意字的構字方法上說,感到一節課老師教得比較辛苦。而且後面讀詞語的環節,我發現學生的識字效果並不是很理想。看來還是我過多的強調了會意字,讓學生讀文太少,也就是忽略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如果當時在設計教學時,以韻文爲依託,來認識生字、瞭解會議字的構字特點,也許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情況。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和同事們的研討,我覺得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要做到:

1、要多讀文,要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2、識字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習,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漢字,並且要發揮學生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3、要慢慢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教師要經常檢查,使預習對學生的識字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本次教學使我更加認識到:老師立足於教,是爲了不教的教學思想。心理學家奧托指出:“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作爲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問,去說,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好奇心和興趣。

  日月明課文教學反思3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快樂識字

《日月明》這一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會意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識字。教這課時,教可將這些漢字畫成一幅圖畫,做成課件。如:教“明”,課件先演示出“紅日圖”,及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然後演示“明月圖”,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明月皎潔”,日月交相輝映,讓學生看着課件中的圖畫,說出明字的由來。這樣,學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還理解了字義。又如教“休”字,課件演示“一棵大樹”,然後出現一個人靠在大樹上休息,讓學生說說“休”字的由來。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同時看課件中的其它圖畫,想想這麼記住這些字。學生自學完後,讓學生做小老師,彙報自學情況。學生可能會說:“尖”上面小下面大就表示“尖”。“從”一人跟隨在別人後面表示從。“看”用手搭在眼睛上表示看等等。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去了解字的組成,猜想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會被調動起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三、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在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爲憑藉,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啓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枯燥的漢字學習爲有趣的遊戲和生動的故事,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識字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趣的漢字,並試着用畫畫、出字謎等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注重拓展延伸。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見的會意字說了出來。如,“苗、災、採、掰”;品字形結構的“鑫、淼、晶、磊”。

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在指導孩子們朗讀課文上還需要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