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

課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別了,我愛的中國》一文,是一篇愛國主義情感十分濃厚的文章,詩人把滿腔激情都融入在字裏行間。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課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

  課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1

《別了,我愛的中國》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中心句在文中出現了三次,對於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的掌握是關鍵。

作者在文中的描述的自己離國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條理清楚,字裏行間所透露出的深深的愛國之情對於當下的學生很有教育意義。在教學本課的一開始,我就向學生介紹了作者與及作者寫此文章的時代背景,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基調把握得就很好。

這一篇課文呈現着兩篇線索,一條是明線,鄭振鐸告別祖國,告別親人的線索,另一條則是暗線,鄭振鐸對祖國的那種濃濃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心的情感線索,隨着告別親人,船離開海岸,作者的愛國情懷也隨着越來越濃烈地呈現了出來,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到課文中的三個相同的句子“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

課堂上我引領着同學們去字裏行間(“漸漸”“漸漸”“暫別、誓言”等等)感受作者的情懷惜別——仇恨——留戀和讚美(昇華到對祖國的熱愛即第第二次“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出國的目的以及報國的強烈願望和堅定決心(昇華凝聚爲第三次“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

通過讓孩子們對字詞的咀嚼品味,感覺效果顯著,學生很快較好地把握了作者的情感。

  課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2

《別了,我愛的中國》選自鄭振鐸散文集《海燕》中的《離別》篇。它描述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後作者被迫離別祖國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抒發了自己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和爲建立新中國而戰鬥的堅強決心,以“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着的中國”這一中心句貫穿全文,把作者熱烈而深沉的感情凝聚其中。在教學本課時,我緊緊抓住這個中心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內容,深刻體會作者情感。

“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着的中國!”這一中心句,分別出現在三個段落中。在每段的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這個中心句,扣住課文後面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

一、自由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船漸漸地離岸了,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他的感情怎樣?先讓學生劃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理解課文內容,然後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着的中國!”出現在句首,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對親友依依惜別的感情。

二、輕聲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船慢慢地向前駛着,作者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他的感情怎樣?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問題,獨立理解,接着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然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最後進行感情朗讀。船慢慢地向前駛着,作者看到了帝國主義的軍艦,接着是一片祖國美好的土地和水域。他觸目傷情,觸景感懷。他想到國家的主權正受到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犯,心愛的祖國正受到敵人的踐踏。此時此刻,作者再也忍不住,從心底裏發出呼喚:“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着的中國!”這句話充滿了對帝國主義的仇恨和對祖國命運的關切。

三、默讀課文第三段,思考:

作者爲什麼離開中國?他的希望和誓言是什麼?我首先引導學生用課文的詞句回答問題,初步理解基本內容。然後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爲什麼不忍離開中國而去,更不忍在這個大時代中放棄自己應做的工作而去?在書上劃出有關句子。“許多親愛的勇士正在用他們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作者爲什麼說自己“真是一個罪人”?是“罪人”嗎?“終將”是什麼意思?“暫別”怎麼理解?把兩個“終將”和兩個“暫別”聯繫起來看,作者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你怎麼理解作者的希望和誓言……學生圍繞問題,閱讀課文,達到“以問促讀”的目的,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教師對疑難之處,進行點撥,儘量讓學生在讀中解難,在讀中釋疑。然後,通過引讀、範讀、指名讀、集體朗讀等形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