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本課教學時,我在課堂上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

一、注重語感體驗,加強朗讀訓練

這篇文章感情充沛,語言優美。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情景中閱讀,在探究中感悟,在體驗中交流,極力營造一種自由閱讀的氛圍,讓學生在文本世界裏自由馳騁。引導學生想象感悟中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詩意的雨天。整體感知時加強文本中如詩一般的文字品味、欣賞。閱讀中,一切都以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寫了美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閱讀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領略,領略文字背後那美的意境。

二、注重讀的層次性

每一次讀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層層推進,學生經歷了從讀得不熟練,到讀得流利有感情的過程。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默讀、表演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學生在反覆誦讀過程中,學詞、練句,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課文

三、分析文章寫法,加強寫法的指導

這篇文章的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這篇文章也是學生習作的優秀例文。我在教學中,先教給學生賞讀的方法,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我還進行適當的課外延伸。我的這節課引着學生從課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學裏,不僅是朗讀、感悟能力的培養,也是其他能力的訓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伯牙絕弦》是一篇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六年級的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短短5句話77個字,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在公開課這樣的活動中指教文言文,對我來說既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又是一次自我的挑戰。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做的比較好:

1、讀寫結合,滲透方法。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想充分體現“指向習作的閱讀性教學”這個理念,將學生的“讀”和“寫”充分結合,因此,在上課過程中,我不斷地強化學生“說”和“寫”的意識,整節課一共有三次比較完整的讀寫結合點,比如,在理解課文內容時,讓學生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說一說課文大意,這就是對課文一次擴寫,在學生們的想象中,故事的人物或情節變得更加的生動、豐滿;在體會知音的默契和心有靈犀時,我讓學生仿照文中句式進行仿寫或者改寫,通過皎皎明月、徐徐清風、皚皚白雪等詞語,進一步體會了知音之默契。“授人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引導學生讀寫的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傳授學習方法,我進行了及時的總結,並加以板書:擴寫 仿寫 補寫 ,及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2、反覆朗讀,體驗文言文之美。文言文的教學,我覺得朗讀是一大特點,因此,教學中,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尤其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有感情、有韻味的朗讀。本課的前半部分,引導學生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尤其注意“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兩句的停頓,通過我的範讀讓學生體驗到了古文的韻味。文章的後半部分,我主要抓住了“子期死”這一句話,通過學生不同的朗讀,那種緩慢、沉重、悲傷的語調很自然的就出來了,這時,再來感受人物情緒,更加能體會到伯牙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

3、以樂帶情,聲情並茂。音樂的力量是無窮的。本課的教學中,我加入了幾次背景音樂,在補充介紹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時,也以慘婉動人、略帶悲傷的音樂加以烘托,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伯牙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最後,讓學生在音樂高山流水的音樂下,再次誦讀課文,感受伯牙和鍾子期那種知音情誼。

4、拓補資料,豐盈文本。張偉教授曾經講過一個“拓補法”教學法,就是充分運用教學資料,多退少補,以期達到高效的課堂。本課的教學中,我就用了這種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子期墓前,伯牙吟誦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接着由同學讀出: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ō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這個補充資料雖然簡單,但它對學生體會課文人物情感及昇華感情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學生朗讀完這一段話之後,同學們的臉上開始有了豐富的表情,凝重、悲傷、哀嘆……整個課堂就像一個情景再現一樣,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

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缺憾。首先,我對課堂語言的把握和設計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或者說出自己的理解時,不夠沉着,不夠機智,而且過渡性語言說得不夠流暢,有點走教案的傾向。對於學生的回答,或者是課堂上的生成,我的評價語言就顯得匱乏、無效,這也是我的一個巨大的缺陷,張教授講的着三種方式(歸納式、引導式、激勵式)我就會用歸納式,也就是總結式,而恰恰這種方式是最老套和無效的,我想,這些應該是我以後改進和學習的一個側重點。其次,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關注不夠靈敏,沒有及時應對和改變教學方法。就像老師們所說的,學生在讀“峨峨兮若泰山”這句時,就是三番五次的不會停頓,一直把“兮若”連在一起,我沒有及時發現和糾正,這一點就沒有做好,這個問題我完全能夠發現和改正,但是卻一直沒有引起重視,可能光顧着走教案去了。

講課雖然已經結束了,可是我的語文教學之路卻剛剛開始,相信每一次鍛鍊都會成爲我的新起點,我會一直努力,讓我的課堂更精彩,讓我的教學更完美!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成功之處:在感受松鼠可愛的一個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從而準確地把握了文本,走進了作者,與作者進行了心靈的對話。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自我感覺不敢放手,不相信學生,講的還是過多,過細,過詳,以至於閱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沒有太大的區別。

改進措施: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把平時學過的方法自覺的加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上完了課,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學友和導師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和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比如課堂上指導朗讀得還不夠細緻,缺少有層次的閱讀,因此學生讀的得還不夠多,讀得還不夠生動,投入,致使氛圍不夠,情感不能得到提升。這方面我還要注意加強。當然本身“玩美”的過程也讓我學到很多,讓我明白了上語文課之前,應重視學生的“最鄰近發展區”,然後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探索。這樣,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等。

玩美就是爲了更加完美,玩美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會讓你收穫完美,所以值得!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向命運 挑戰》 一文講的是二十一歲就身患絕症的霍金,敢於向命運挑戰,經過頑強的努力成爲一個偉大科學家的事蹟。在教學中有一個問題吸引了學生:如果霍金跟你在網上聊天,你準備問他什麼問題?結合此題我設計了語言實踐活動——採訪,引領學生走進霍金心靈與霍金進行零距離對話,既錘鍊了學生的語言,又提升了學生的精神, 頗受學生歡迎。

在活動中,有學生扮演霍金來解答問題,有學生扮演記者提問。他們從不同角度向這位科學界泰斗發問,生活方面的,有科學方面的,有關於毅力的-----他們從這位偉人身上認識到了人生的價值。

培養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是<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之一。教學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實踐內容_---採訪,引領學生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走,進作者的心靈,讓文中抒發的感情與學生的心靈交融,促進了學生對偉人精神世界更準確的把握。通過採訪,激活了學生課前資料的積累,盤活了學生已有的心理資源,使之成爲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的資源。

言語實踐是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活動。學生的身心只有進入激活狀態精神的水面才能蕩起漣漪,飛出浪花,內在的語言才能迅速活躍起來。採訪是一種實踐形式,形式只是一隻"金瓶"但它一旦插上精神之花,就會芬芳四溢。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本週,我們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這是一篇關於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文章。

在講地球的美麗和渺小時,作者把地球比作一葉扁舟,我選擇“扁舟”一詞作爲訓練點進行教學。

我首先向學生髮問:“把地球比作扁舟說明了什麼?”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明了地球的小!”

這個比喻的作用真的僅此而已嗎?此時,我讓學生進一步想想這個比喻與先前接觸過的比喻有何異同?我們在打比方時,要求本體和喻體有相似之處,比喻得要貼切、恰當,而地球和扁舟除了有“小”這個共同點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出相似之處,這個比喻恰當嗎?

學生產生了疑問,爲什麼不用米粒和皮球來比喻地球和茫茫宇宙,爲什麼此處比喻忽略了本體和喻體的形似?是作者的失誤嗎?這樣,學生陷入沉思:“扁舟”更巧妙地寓意何在?

通過及時的點撥,學生不難體會其巧妙的寓意:地球像一葉小舟行駛在茫茫宇宙中,如果人類在這“生命之舟”上任意破壞,後果則不堪設想。地球這個生命之舟將不復存在,而人類就更無處容身了。從“扁舟”這個詞中,我們不難看出地球的“飄搖不定”,從中體會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

因而人類更應精心保護地球,纔是這個比喻地精妙之處。對這一詞語的深刻領悟無疑爲課文中心的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見,作者的用詞用語是經過了精心的考慮的,是處處體現了課文的主題思想的。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的變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而是自主地“學”,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了語言文字;通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優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了自己的情感。總的來說,這段的教學有兩個特點:

一、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討論。

這一段是通過皮鞋匠的聯想來表現《月光曲》的內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調、節奏到底是什麼呢?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覆地讀,讀完以後,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啓發,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說”,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生碰撞,產生靈感,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合作。最後,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採用分層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去說,去想像。

《月光曲》是一首優美的鋼琴曲,它所蘊涵的內容很豐富、很深刻的,這就給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創造了空間。教師及時抓住了這個契機,在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播放音樂讓學生閉目欣賞《月光曲》,用心去感受。伴隨着和諧優美的曲子,學生很快進入了愉悅其耳目、激動其心靈、開發其智力的境界。這時,教師又不失時機地讓學生說說聽了樂曲後彷彿看到了什麼,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情趣高漲,各抒己見。有的說,看到了調皮的孩子;有的說,看到了跳舞的小魚;有的說,看到了漲潮;有的說,看到了出海的探險家……在這一“想”一“說”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爲學生創設情境,由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再到小組內讀議解決問題。能充分轉變學生的角色,引導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感悟。自始至終注重了學生對文本的誦讀和語感的培養。抓住段落中的重點詞語、句子,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積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境,讀中悟意,讀中悟法、讀中悟情,使文中事活化、物活現。

其次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中,尊重學生個性,爲學生創設了平等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思想得以解放、思維得以活躍、潛能得以發揮,不但學會了思考而且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學習。

最後爲了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組織學生在超文本上展開大膽合理想象,促進學生動腦、動手主動參與。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展示了才華,還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塑造了孩子完美的人格。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山中訪友》一篇構思很美的文章。本文的敘述方式獨具匠心,採用想象的手法與自然界的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等朋友們互訴心聲,動情的敘述營造了一個活潑、跳躍的童話世界。文章靈氣飛揚、新奇豐富而符合現代孩子的審美眼光,相信學生比我們更容易接受、吸收這種構思方式。

果真課堂上孩子異常活躍,抓住孩子的靈性,釋放在語文課堂將是一堂語文課最成功之處,所以我努力讓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展示美。

一、發現美

1、導課時從孩子的朋友入手,然後我把學生的思維從自己的朋友引到人類的朋友引到地球的朋友,又總結出,要學會發現另類的朋友,再具體的問同學“如果你們去山上游玩,你會發現哪些另類的朋友呢?”

2、這就是我情景模式導入的嘗試,我覺得散文是輕鬆,活潑的文學,那麼上散文課也應該是輕鬆活潑的。而且孩子們對於山是那麼的熟悉,輕輕一點,便引來同學們多少的共鳴啊!

3、然後我讓學生上來把自己讀中想象到的景物畫出來,一時間教室就沸騰了。我於是就有選擇的抽了一些同學上來,畫老橋、樹林、白雲、流水、小鳥、懸崖、雷陣雨、小花、樹葉等。沒抽上來的同學參照書。在本上畫。一堂課需要興奮點,就像一盤菜需要味精,而有創新的那點內容就是興奮點。學生找到了美。

二、感受美

散文當然少不了讀,一篇優美的散文更是能在讀中吸引學生,於是我引導同學們,傾訴性的,深情的讀,輕快活潑的讀,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讀。看着同學們投入的讀,我非常明顯的體會到了,讓學生好讀不如樂讀的教學理念。讀是感情最好的流露,是內心和課文最有效的交流。

三、展示美

1、仿寫是本節課學生展示的第二個展示,孩子們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讚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迴應呢,試着猜想一下它們的內心世界,試着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迴應的話吧。這裏的設計開拓了學生思維,展示了他們的天性與靈性。

2、批註是教學在本節可得到了較好的應用。我教孩子批註,並在本課作了很細緻的講解。感覺收穫較大。

 四、不足

1、六年級了有一部分孩子調動不起來了,發言面在縮小心情不好。

2、批註時有個別學生做得不好、

3、讀時還有不到位的地方。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小語六年上期《山中訪友》是散文家李漢榮的一篇散文,作者所拜訪的是一羣“非人”朋友,它們中有莊嚴的老橋、挺拔的大樹、智慧的懸崖、活潑的雲雀,全文以擬人的手法,憑藉清新的筆調,靈動的語言爲我們呈現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這麼一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我帶着學生怎樣去拜訪這些老橋、露珠、山泉、小花等各個生命的化身,與他們相遇,與他們對話呢?

通過備課,我發現這課的語言極具詩的特質,言辭清晰而流暢,情感真摯而樸素,是引導學生感知漢語言文字魅力的絕好材料,學中的`誦讀爲之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學生朗讀中的體驗,幫助他們進入角色,感受那愜意,那快樂。

一、有質疑地朗讀

當學生剛進入課文時,我是這樣子提問: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跟他交流的?或提問: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樣感受,我們該怎麼讀呢?學生各自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他們稚嫩的聲音,反映了他們的樸素的情感。

二、有品味地朗讀

文中的朋友很多,是否每個人講話的口氣一樣呢?告訴學生可以根據人物的對象特點(年齡、身份、心情、環境),如見到老爺爺,心裏充滿着尊重和敬佩,讀時應有不同的口氣。爲了讓朗讀煥發新的生命力,我設計了趣味誦讀遊戲,跟老師對比讀,跟同學對比讀,讀讀議議,再疑再議再讀,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次嘗試的機會,展示的機會和享受參與的機會,同時也是檢驗學生讀出神采、讀出韻味的機會。此時的讀再也不是機械的張口,而是神采飛揚地讀!

三、有創造性地朗讀

學生有了朗讀體驗後,老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地朗讀。如我對學生說:“其實在這山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朋友外,還有無數的朋友,請你逐個與他們打招呼好嗎?”學生興趣盎然,有的與一塊普通的石頭,有的與一片飛舞的落葉……學生大多數模仿課文中的句子,又增加了自己的想象.可謂精彩.可見,只要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他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關鍵的是教師要用敏銳的目光去挖掘文本的字眼、詞眼,而後找準文章的切入點,讓學生扣開心靈之門後敞開胸懷地讀。

四、有配樂地朗讀

一曲悠揚的小提琴樂曲由遠而近,小學生隨着音樂朗讀起這篇課文來,相信這時候激盪在他們心中的是豐富的情懷,浪漫的情懷,充滿詩意的情懷,這時,是感情交融後震撼靈魂地讀,人與自然已經水乳交融在一起了,相信他們將來去探訪大自然時一定不會與這些朋友失之交臂的。

實踐證明,在課堂上讓學生細細地讀,理解地讀,入情地讀,不但有助於學習積極性地調動,還能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新課標明確指出:朗讀的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閱讀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它有諸多功能:包括語言的感知積累、理解靠讀;掌握語言的規律靠讀;情感的激發薰陶也靠讀。

總之,朗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點已經得到了我們語文教師的充分認識。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本學期最後一個單元的教材是“藝術的魅力”的主題。鍾子期善聽俞伯牙彈奏,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倆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告訴我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蒙娜麗莎之約》這一傑出的畫作更是讓我們感受到神祕而永恆的美。

課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接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給詩加“腰”》的閱讀材料讓我們學習了詩人用詞的精妙,讀這樣的故事讓我們不禁想到王安石的“綠”和賈島的“推敲”故事,感受着詩眼的誕生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揣摩着如何欣賞名家詩篇,我覺得首先要明白這首詩是描寫什麼的,是狀物、寫景、還是詠物記人;接下來,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後,體會詩人在詩中要抒發的情感。《詩中的“秋”》告訴我們讀詩有些好辦法:①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意境;②從詩句中展開想象;③不同的詩加以比較。例如,在讀李白的《古朗月行》時可以用邊想象畫面邊感受意境的方法去體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的美妙描寫,可以用已學過的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的知識來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句子,還可以用對比的手法來讀高適的《別董大》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情感等等,運用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走近詩人,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讀了李清照《如夢令》,就能體會到詩人對自己“紅顏易老”的哀嘆含蓄;讀了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麼叫亡國之痛了,也能想到蘇軾《赤壁懷古》的一腔豪情。

“與詩同行”活動雖暫告一段落,但我覺得徜徉在詩歌海洋裏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詩歌比作海洋,我們只得到了滄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詩歌比作花園,我們得到的僅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還得繼續在詩的海洋裏遨遊,盡情地享受詩歌無窮的魅力。

3、活動展示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當一回小詩人

“同學們,我們要想對古詩有更多的瞭解,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下更大的功夫。《詩論》中寫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努力吧同學們,更好的詩歌也許會在你的筆下產生!”

假如

作者:黃清和

假如

我是一隻小鳥

在蔚藍的天空中

自由的飛翔

快樂地唱響悅耳的讚歌

假如

我是一朵春天的小花

我會釋放出迷人的芳香

送給世界

送給人們

送給辛勤的蜜蜂、蝴蝶

……

假如

我是一條小溪

我要滋潤萬物

讓禾苗吮吸我甘甜的乳汁

讓花朵綻放豔麗的色彩

假如

我是一片從林

我要遮住火辣辣的太陽

讓人們在樹陰下乘涼

讓小鳥在樹上築巢

讓螞蟻在樹下安家

讓……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教學《鹿和狼的故事》這課,我注重培養學生大膽質疑、閱讀感悟,採用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策略,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策略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彙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注重閱讀感悟

“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這一教學環節中,我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從“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讀”中感悟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既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課堂教學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時會說些什麼?在苟延殘喘時又會說些什麼?假如你是一匹狼,你會對總統或人類說些什麼?“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爲今後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成功之處:

《金色的腳印》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本着讓學生多讀,在讀中體會的思想出發,在教學中多出設計了讓學生自主讀文,自主探究,以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

不足之處:

在教學進行中,學生初讀課文時對課文理解的並不好,教師指導讀文不夠到位,也應該是教師備課尤其是備學生這一環節上不夠,致使教師提出“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學生只是低頭沉思,而不能主動回答問題。

再教設計

利用教材資源,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補白,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少年閏土》一文,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劃出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shy;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shy;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shy;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我小結說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這時我拋出一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繪出我的外貌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shy;?shy;”這時我再要求根據剛纔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然後,我讓學生觀察班裏的同學,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把同學的外貌寫出來。讓沒有見到我班同學的人,也能通過同學的描寫認識他!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結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