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上課前我認真備課,認真督促引導學生預習,基本上做到了既備教材、教法,又備學生、學法。雖然課後聽課的教師和領導給予了肯定的評價,但我還是認真做了反思。

本節課的優點主要有:

一、導入生動有趣。我首先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入話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又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與本文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課堂形式多樣,師生雙邊活動積極。本節課我主要採取教師引導爲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爲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訓練了他們快速閱讀能力和篩選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主要有:

一、重難點不夠突出。

二、課堂問題設置之間跨度較大,銜接不夠自然,沒有切實做到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給學生理解課文帶來難度。

三、課堂評價方式單一,只是教師自己給學生評價,沒有讓學生相互評價,抹煞了一部分學生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和積極性。

四、板書過於簡單,不利於爲學生今後複習提供線索。

今後改進措施:

一、課前反覆鑽研教材和課標,認真把握課堂重點難點,爭取以後課堂做到重難點突出。

二、認真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兩堂課下來,也算完成了《在山的那邊》的教學。無論是在設計與實際的課堂上,我都作了大量的刪減。譬如說詩歌的朗讀,雖然也反覆讀了,但仍然只是服務於詩意的理解與感受,而沒有把這一課上成朗讀指導課;譬如新詩的語言特點,幾乎是一字不講,作者,隻字未提……因爲我只取一瓢飲,那就是此詩作爲人生新起點上的意義。

我的理解是:詩=人生=故事。

詩,如果不與人生相連,那麼它與什麼相連呢?

學習《在山的那邊》一詩之後,如果沒有須精神上獲得提升,在理想上獲得重建,那麼一切技巧與知識有什麼用呢?

所以,我的設計與課堂都回到了人生本身,當學生問:“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一生在我們的幫助下的回答是:如果考上溫中是我的“海”,那麼這最後一座山,就是中考,在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整個世界爲我燦爛起來。

爲什麼小學六年講朗讀技巧,結果教出來的仍然是一片平平的唸經聲?因此這些朗讀只有技術,並沒有真正的精神在裏面!精神所到的地方,你甚至不需要技巧,我也許今天是能夠把話送到每個人心中的其中的一個。

“鐵青着臉”要講,“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要講,“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要講……

但是不是爲了因爲下次可能考到而講,而只是因爲理解了這些他不懂的地方,他會對詩意的人生、人生的詩意擁有更爲真切的理解。

也許,我教的並不是一首詩,而是一段生命的起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而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爲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在課堂討論中,我還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

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我覺得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反思過後,發現自己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本課件設計意圖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學。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容量,節約時間,提高教育教學速度,使學生充分利用視覺、聽覺,通過實踐去獲得知識,可以使學生綜合利用多種器官進行學習。達到用時少,效率高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語文課上人聲鼎沸學生們正在熱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你最喜歡哪人物爲學生佩服文中的父親的:善良、和藹、慈祥、有智慧、麼危急的情況下這麼冷靜的指揮的孩子克服不但讓孩子體會了的感受而且給了孩子一輩子的勇氣

甚至有學生感嘆我怎麼就的父親我要兒子該多麼幸運我看得差不多了正下“你不喜歡誰爲?”這時名叫王寅的學生站起來說:“我最喜歡的人那四個小夥伴”我有些吃驚按人的理解那四個小夥伴應該大家批評的不但嘲笑“我”還對“我”棄之不顧同情心的人所不齒的不過我很有耐心的追問:“爲?你喜歡呢?”“我喜歡勇敢敢於去爬懸崖;我喜歡目的敢於捨棄”“哦?敢於捨棄?”“老師我知道你們都會覺得那四個小孩無情無義你們會四個同情心把身體不好的‘我’扔在懸崖上老師你們有想過那四個小夥伴並要求‘我’和一起去爬懸崖也有的任務如何最快的爬過懸崖都去幫助‘我’了有全都會被困在懸崖上天黑也下來。

還有現在的社會弱肉強食誰能力誰就會被淘汰”說着說着在有一學生的不贊同的噓聲中他越說越小聲但“那你的意思的社會就不需要同情弱者了嗎?”“有必要同情弱者嗎?”“我覺得有每個人每個時候強者要大家一起進步!”“鄧小平還說讓一人先富起來呢?”“並富起來就不管別人吧!”我還要求一場辯論賽就拉開帷幕我耐心的聽着各樣的意見心裏說不出的激動我喜歡這才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你一天都去管別人了你有做的事情嗎?比如街上這麼多乞丐你再有錢管得嗎?你去應聘高薪職位你會不會同情別人而把位置讓給別人?在奧運會上劉翔看見那個遜摔倒了就去把他扶起來他能得冠軍嗎?

王寅勢單力孤但一點兒也膽怯他連續幾個棘手的問題把同學問住了大家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大家都把目光轉向了我我在思考:“這怎樣的孩子才七年級他怎麼會想得如此深沉?其實他講的事實有一應該說的客觀現實那我又該如何他呢?”我微笑着看着王寅遭到大家的反對他表面上很己見但有點氣惱了我說:“我個人很佩服王寅的!他對問題有的看法而且有的深度而他善於思考生活你們也聽到了他剛纔的一番話平時不動腦筋說不的!”王寅的臉上的放鬆了許多甚至得意的神色他極力掩藏“同學也不錯

裏我也不對你們兩方的意見‘終審判決’我將兩個故事:大雁的故事說每大雁的雁隊中有一隻大雁生病或者受傷雁隊會有兩隻健康的大雁留下來照顧它和它一起越過田野、飛過小溪對付所突發事件和麪對所和危險直到它痊癒或死去個故事測驗:外國女士到了的一所學校邀請了五位小學生做實驗把五個拴着線的小球放進瓶口和小球差不多大的瓶裏要求孩子們在30秒以內把手上牽着的那個小球拉拉就會被海水淹死

聽完要求以後最大的孩子示意女士等一等只見他和幾個小孩商量了一下然後再示意女士可以開始了女士下了命令以後只見最小的那個孩子奮力一拉他的小球了5秒接着個、個、個、最大的那個孩子最後拉出了他的小球30秒剛好那位女士激動得熱淚盈眶她連聲稱讚小孩了不起她說‘我在許多都做過實驗但孩子在命令下達後爭先恐後的往外拉結果被淹死了你們真正了實驗!你們真好樣的!’”故事剛講到這裏下課鈴聲響了我給同學留了一道思考題:你知道奧運會的精神實質嗎?你如何看待競爭與合作互助?

這堂課結束很久以後我還一直在思考着這節課上的一切

感悟:語文課堂要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不容易老師習慣了用的思維去代替學生習慣了學生跟着我的思路走可學生活生生的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會背景思想、性格、心理等完全不同而且以後從事的職業也不會相同爲總想着要“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呢?學校既然教育社會人的地方也有必要用生動活潑的學生樂意的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個人潛移默化比生硬的說教不會有好的。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從教十幾年了,上了無數堂課,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沒有一堂課比這堂課讓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它時常在我腦海中重現,提醒我藝無止境,自己的差距還有多遠。

那是教了幾年政治後重新教語文的一次競賽課,雖然是新教材,但我還是不慌不忙,心想,就憑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一堂課算什麼,隨便上什麼都行,我當時就選了《綠色蟈蟈》。應該說我還是用心準備了的,畢竟是第一次在學校上語文公開課,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步驟包括課件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我的教學設想是這樣的。1、導語:從輕快的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想到森林、昆蟲,讓學生回憶童年時玩昆蟲的體驗,自然而然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放鬆、讓課堂活起來。然後,讓一兩個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熟悉的昆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要介紹好昆蟲並不容易,讓他們帶着任務來學習法布爾的文章,這樣學習目標明確,效果也會好的多。

2、資料助讀:讓學生了解法國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知識是很必要的,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找資料的習慣。

3、速讀課文,培養學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本課生字詞較多,爲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並積累一些常用的詞彙,我準備了幻燈

片打算用一至兩分鐘的時間完成這一內容。4、精讀體味:我設計了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學生自己說說喜歡哪一段文字,爲什麼?如果學生沒有動起來,就用第二種方案引導學生重點品讀“蟈蟈的聲音”和“蟈蟈捕蟬”這兩段,學習作者擬人、比喻、比較的寫法、生動的筆調。第三種方案出示3道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同樣的目的是品味作者生動的文藝筆調。5、合作探究環節,讓學生提出疑問,最好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點拔。6、課堂小結,讓學生說一說這堂課學到了什麼?如果學生能說出兩個層面的收穫,即寫作特色方面的和科學精神方面的,那就達到了教學目的。7、作業:模仿法布爾的寫作方法,選擇喜愛的一種昆蟲,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繪其外形、聲音和動作特徵。

但課卻上砸了,出人意料的糟,讓我始料不及。當時我思維混亂:怎麼會這樣?完全控制不了局面,結果草草收場。課後我冷靜下來分析原因,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差距,很多素質都不過硬。

一是不能因材施教,自己一廂情願把教學過程想得天花亂墜,把教學方法設計得儘可能新潮,但卻沒有想到學生能否跟得上,如果跟不上該怎麼啓發,這一方面是因爲太久了沒教語文,對學生的水平有了陌生感,另一方面是自己違反了教學最基本的規律,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和尊重學生,殊不知再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不能配合就是最蹩腳的,這是對

我不深入瞭解學生的懲罰。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教學內容的和諧──豐富有效:讓每個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在一篇文章裏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去研讀,而研讀後的學生髮言會出現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課堂生態美”。

如何“豐富”課堂,讓學生“活躍”起來?筆者認爲將課堂內外的知識有機的銜接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課內、課外是學生獲取知識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讓課內成爲夯實的主戰場,成爲課外的成果的展示廳,讓課外成爲課內的採集場,成爲課內的拓展區,兩者有機結合,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師生互動,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在教學《在山的那邊》時,共用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指導朗讀和探究詩中的山和海分別有什麼深層含義。這個問題,第二課時就安排學生質疑問難,生生互問,生生互答,師生互答。我要求學生針對這首詩的內容、寫法、語言等各方面進行思考和提問。兩個班級的情況相似:都集中在幾位大膽好學勤思的學生身上,整堂課都在這幾位學生身上繞圈子,能答題的也差不多集中在包括提問的學生在內的近十位學生身上,而近三十位學生卻在觀望、在沉默,看來六年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這一點還沒有充分地體現,大多數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還處於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的地位。可能老師們對孩子沒有十分強調“主動學習”、“做課堂主人”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就一個個地沉默下去,在語文課堂上,慢慢習慣睜大一雙亮晶晶的眼睛或好奇或探詢或無神地看着老師,頭腦也忘了思考,手兒也忘了活動,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學生的那份靈性也逐漸消失了,學習的熱情或者說知識對他們的吸引力也逐漸減退,直至最後消亡,那麼“厭學”、“逃學”自然而然就出現了。這樣想想,後果是多麼可怕呀!我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得好,我決定爲這個目標而努力!學生的質疑提問將會繼續,不會因第一次的失敗而停下我語文教學改革實踐的腳步。爲了調動沉默學生的積極性,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我決定以小組內討論、小組長集中提交問題、師生共同討論這三步走來調動全班學生的質疑提問、發言的積極性,尤其鼓勵平時不積極的學生,在小組內要求小組長多給他們機會,把小組的意見和觀點也有意交給他們講述,力求把全班同學調動起來,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啊!

在這裏,我將訓練和感悟並舉,旨在使學生不僅體會詞語理解中的細微差別,而且通過教師提供的背景和例子,爲運用詞語打下紮實的基礎。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活躍。《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較之過去的《再塑生命》選文,今天刪選後的這篇文章條理和行文思路更加清晰。

1.葉聖陶先生說,“打通了語言文字,這纔可以接觸及作者的心。”潛心會文,在品讀、琢磨、把玩文字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學生和作者的心靈相通,引起學習的共鳴,這是語文教學的要點。

所以如何讓健康的學生體會盲人海倫凱勒學習文字的的艱難,感受到學習生字以後的快樂,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

爲此,課上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我故作神祕,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我說,老師今天帶了一個非常好吃的巧克力,它是剛剛由韓國買回,他沒有漢語名,只有韓語名,它在韓語中發音是“馬西大”(讀音是瞎編的,課堂上最好準備一個真實的小禮物)。希望同學們不許偷看,閉緊眼睛,然後伸出一隻手,老師將會在大家手掌上拼寫這個韓語,如果你學會了書寫,那麼這個巧克力將屬於你。

學生們很興奮,個個精神抖擻。

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多多少少會能夠感受到一點海倫凱勒學習的困難和學後的喜悅。學生朗讀文中海倫凱勒這些心理描寫的句子,會引起學生更大的共鳴,學生更容易走進海倫凱勒的心理,對文字的品味更能觸動他們心靈。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讓學生學習這種寫法,寫一段自己喜悅的心理描寫。爲了避免學生書寫內容的單調,告之學生寫高興的心情最好不要出現“笑”這個詞,學會用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悅。

這篇文章在書寫人物內心活動方面表現的比較豐富,所以我認爲可以作爲一個教學點開展學習。

2.學生帶着對“莎莉文”老師飽含敬意之情朗讀課題《再塑生命的人》,這個環節也是挺有意思的,有利於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這是導學技能操練課,爲了上好這課時,課前我們分工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由選材到構思到設計上課方案到實踐,請教諮詢了很多前輩的意見和建議,在反覆的實踐中完善我們的方案,最後在正式驗收課時,我們2個的臨場發揮都要比之前的實踐要來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現很鎮定,即使在上課時出現了突發事故,也鎮定自如的應對,而學生的表現也比較積極,可以說是比較圓滿的.我們2個都能在既定的時間裏完成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政節課裏師生關係是比較和諧的'.另外,由於備課過程中沒設想到“相”,當有學生質疑它的意思時,我確實是吃了一驚,還好由於基礎比較紮實,我在愣了一下之後能馬上爲學生解答,這讓我確信,雙基真的很重要,以後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更加註重雙基教學.

這次技能操練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學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認識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穫多少的道理,我想每個人都要有這樣一個階段,讓自己重新定位評價再認識自己.從教育局教研員的評課看來,雖然我跟宋老師的導學技能操練課還有很多有待改進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來,他是相當認真的聽我們上課,可見在本校各位前輩的幫助指點還有我們自己的努力之下,我們收穫了很多讓我們受益終生的東西.

當然,教學是永無止境的課題,作爲教者,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是我們要有一桶水,經過這次磨練,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長,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還有很長,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學校各位前輩的關愛幫助下成長的好,而且我也通過這次歷練做好了思想心理準備,迎接新的磨練.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王幾何》這一課教完了,但是對於課文的研究與思考還在延續。初讀似乎簡單,再讀並不簡單,要真正的讀懂它絕對不簡單。

成功之處在兩個方面。

點評式的自讀和預習學生做得很到位很厚實,保證了課堂交流的真實性、可靠性和豐富性,使得學生的自讀本領有一定的提升。

教學的活動設計相對合理,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使學生有話可說,言之有物,讓學生盡情的展示了自己自覺學習的豐富成果,展示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活力。

這兩個方面的課堂運行也比較紮實。

自讀課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一個活動實際上就是爲了展示同學們預習課文點評內容的大檢查,從而讓學生明白“有細緻的勞動就會有巨大的收穫”這一道理,從而引導學生養成仔細閱讀,認真圈點的好習慣,爲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形成一種自學能力。實踐證明他們做得非常好!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課堂上積極表現與踊躍發言就是很好的見證。文章自得方爲貴,我們所提倡的就是這種自得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學生的語言學習就會化難爲易,點石成金,假如這種自學習慣能持之以恆,本節課也就功不可沒。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循序漸進的,目的就是爲了引導學生研讀課文走向深入,絕不要停留在字面以及文面之上。這些教學活動也有一個目的,就是搭建研討的平臺,發現人才,激發創造力,同時使得學生對課文的研讀精細而準確,靈動而創新,展示自己自覺閱讀的豐厚收穫,形成了思想碰撞的大好局面,這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但確實是一次值得欣慰的課堂經歷。

這節課的不足也很明顯。

首先是課堂教學最後的大總結比較倉促,這是比較遺憾的,因爲這個總結包含着這節課的精練的點評,包含着對課堂內容的梳理,也包含着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但沒有時間去完成,只是在匆忙中以佈置作業結束課堂確實帶來一個不小的遺憾。

其次原先設計的即興寫作“我的一位老師”這一活動沒有完成,只是當成作業佈置給了學生,說明前兩個環節的進行拖延了時間,沒有機會讓同學們借鑑《王幾何》的寫作智慧,這就是一大缺憾了。因該在課堂加快進程,讓即興寫作有足夠的展示時間,就會更精彩一些。

課堂永遠是一個神奇的領地,我們要能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就會更加神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課堂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依賴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來完成的,但是實際的課堂還是教師引導的比較多,不敢完全放開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比如在自讀課文,初步感知階段,我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的答案與我事先準備好的答案是一致的。我覺得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在自讀課文,真情感知這一環節上,完全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儘管最後也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但我就覺得有些控制不住課堂了,就象放風箏時我手中的線無法自如地控制風箏。學生回答時根本不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而是那個地方感動就說那個地方。這中間沒有貫穿始終的線索,顯得有些凌亂。怎樣把啓發和探究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這是我將繼續思考的問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在上這一節課之前,我曾設想着用最簡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去完成教學任務。我想既然是古文,又是一則寓言,我就採用了“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透寓意”三大板塊來完成。怎樣讓學生能輕鬆讀懂字音、且又能“動”起來?我是這樣做的:先讓一名學生起來朗讀課文,然後讓其餘的學生指出需要糾正的字詞,老師再補充學生點不到的重點字詞,齊讀字詞,再齊讀下課文。這樣就完成了第一板塊。但在實施起來,能主動起來糾正字詞的只有兩名學生,我只能幫着提出其他的字詞,感覺學生對於這樣的糾正沒有激情。接着我讓他們劃分句子的節奏,先教學生劃分第一句,然後按方法再劃下去。這一小塊費了好多時間,導致下面的的“讀透寓意“這一板塊我只是淺點即止,沒有引導着學生深入體會。課後我也覺得這一小環節確實做得太多餘,指導老師們都認爲只要學生讀書沒有破句錯句就不必要去劃分節奏,我純粹是爲了劃節奏而去劃節奏。我覺得劃節奏這一小環節要是處理得合理,下面的教學我會做得好的。

“讀懂寓意”第二板塊,我採用了“合作交流”提出質疑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三條求助熱線“1、註釋或工具書2、同學3、小組長用紙條的方式記錄下來送交老師”來完成。我以爲學生通過註釋、工具書、同學和老師解決本文的文義應沒問題,但討論的時候,學生沒有熱情,漫不經心的,且交到我手裏明確需要解決的重點句子也沒多少,於是解決重點句子後,我滿懷信心,讓他們概據課文內容來弄個講故事比賽,適當加入一些表情及心理特徵等。但講故事這一環節弄不上去,當時我才明白原來他們對課文內容還不夠明白,一名女生上臺講後,男生沒人肯上來,當時時間也差不多了,這一環節就這樣被我忽忽帶過去了。一下子轉到了“讀透寓意”這一環節。因爲時間的關係,我只是讓一二名學生說說“禍福之間的關係,它們之間能轉化嗎,是不是一定能相互轉化?”,並沒有深入去探討。

整節課下來,自己感覺很不爽,覺得哪個環節都銜接得非常彆扭,生硬,自己的語調沒有親和力,難讓學生走進狀態。總覺得學生有些放不開,或許是跟我引導的問題有關,或許也跟我個人魅力有關,或許…,總之,很困惑。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的一首詩歌。我在這一節課教學設計上,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節課重視學生誦讀,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語感,通過朗讀加深體驗與領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聯想、想象的訓練,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

在課堂上注意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但對話並不是讓學生自發的討論,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經驗、情感去鑽研詩歌,進而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師應該參與其中,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做到感情融匯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時,教師的感情和思想也應該參與到學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學生的收穫。

一是重視讓學生聯繫社會背景,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通過朗讀作出自己的評價。二是通過誦讀、品味、感悟三環節,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詩歌,獨立閱讀詩歌。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驗,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倡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三是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詩歌要求學生多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多誦讀,讓學生在反覆、比較的誦讀實踐中增加語感,發展語感,加深領悟。四是設計聯想、想象訓練。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還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此外,利用多媒體,能人爲創設情境,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多方位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積極思維,使學生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去探討文本世界,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真正領悟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光明、自由、幸福、快樂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利用多媒體能儘可能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廣泛的想象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要培養學生[此文轉於初中化學資源網]多方面的能力,注重知識遷移,舉一反三。在教學過程的課外延伸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歌聯想、想象手法運用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二者的區別,初步學會使用這兩種寫作手法並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

詩歌的創作背景與學生所處的時代有較大的差異,使得真正能領悟詩歌內涵並和作者有相同感受的學生爲數不多。學生的積累不多,知識面不廣,在課堂知識的遷移和能力訓練中,學生的表現仍顯膚淺,以後應多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拓寬視野。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執教完《生命生命》一文之後,回顧整個過程,確有許多值得反思之處。

這一課,篇幅並不算太長,但內容很難理解。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談論生命問題確實有點勉爲其難。更多情況下,學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缺乏真正真實的感受,而這又恰恰是教學中極力強調的。缺乏對生命的真實感受,無法引起共鳴,那麼教學將會是失敗的。

在備課的過程中,最初的考慮是讓學生大量收集有關的資料,通過資料的收集,感受文章的含義。在試教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學生的理解缺乏基礎。儘管他們擁有很多的資料,如海倫.凱勒、貝多芬、張海迪等人的事蹟,但這些資料只是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對理解的幫助並不具備更多的意義。

讓學生談感受時,學生也只是簡單地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羅列出來,顯得空洞而又乏味。逐漸地,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選擇了一個突破點,那就是緊緊抓住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蹟,將課文與作者的生命歷程之間建立聯繫,引導學生在感受課文內容的同時,走進杏林子的生命世界,用心感悟作者所寫出的這些語言文字中蘊涵的對於生命的思考。

教學中,通過第一個課件展示了杏林子命運中的不幸,同時點出她的堅強,引導學生感受文中前兩個事例中所提到的小飛蛾和小瓜苗的生命,使學生理解作者之所以選擇這樣的事例,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生命的思考。這樣一來,既讓學生感受了語言文字,又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的心,並和自己的心產生共鳴,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

第二個課件展示了杏林子一生的作品,讓學生感受到在如此艱難的生命歷程之中,尚且有如此的毅力,實在令人敬佩。這樣,文章最後兩個段落中的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起來就好了很多,學生在談如何“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時,也有了更真切的體會。在教學中,如何合理地利用和處理資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教學中,如何根據教材特點處理教學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篇課文是這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整個單元都是有關生命的。如何讓學生在學習前兩課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這一課,並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前兩課的理解更好地與本課的學習結合起來,學得更深入,這是一個難題。學生的思維我們可以引導,但並不由我們決定。在教學中,我採用的辦法是讓學生談論“你還知道哪些像小飛蛾和小瓜苗這樣的生命”,在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繫前兩篇課文來談,從實際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學生並不是泛泛而談,都能夠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繫有針對性地說出自己的理解。看來,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立足單元,抓住課文前後之間的聯繫,從整體上理解內容,領會中心,是一種較爲紮實有效的辦法。可惜,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常常忽略這一方面。

其實,在最初選課的時候,只是出於對這篇課文簡單的喜歡。在備課的過程中,在老師們的指導下,越來越意識到文章帶給自己的震撼,在震撼之餘,才逐漸領會到更多更深層次的東西,繼而,才能夠將自己的這種理解滲透到教學中。我想,一節課所呈現出來的表象固然重要,備課的過程更重要。這一過程已超越了一般意義的備課,是一種對於作者的重新審視,也是一種對於自身歷程的回顧與思考。這一方面帶給我的巨大沖擊至今仍強烈地停留在我的意識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因爲有資料的引入,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想開去。然而,一個突出的問題隨之而來。當學生充分想開去的時候,往往很有效果,但忽略了想的目的。從閱讀中想開去,是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把握內容和中心,能夠想得開去,還應該能夠收得回來。在實際教學中,當我引導學生想過之後,沒有注重讓學生再次回到文本中來,以爲想過之後,學生就應該可以理解透徹了。後來想想,應該讓學生在想開去之後,能夠將所想的內容和文中需要理解的內容聯繫起來,並通過具體的字詞句體現出這種聯繫。這樣,理解會更深入。事後想起,這是本次最大的敗筆。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在教師小結語言的整體性、引導性上多思考。

教學之後的感受很多,值得反思的東西也很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上完一次這樣的課,自己就會進步一點,對教學的思考會更深入、更廣闊一點,即使有時並不成功。能夠多想一點,能夠更全面一點,能夠更細緻一點,能夠更投入一點,也許,就會更好一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一、說理念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必須遵遁語文的特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有助於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動情朗讀,探究內涵,體情悟道。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讀課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體現了一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學習本文要進一步落實單元要求,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同時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促使學生爲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2.教學目標。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我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①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人情美。

②過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3.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爲:

①揣摩精美詞句,在朗讀中品味語言美、人情美。

②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至於教學難點,即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確定教學難點爲:理解“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難點突破:通過反覆誦讀這句話,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一輩,“兒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揹負起贍養老人,撫養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三、教學創意

本文通過生活小事和細節體現親情美,學習本文正是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以感悟親情的一次極好的機緣。所以我確定課堂結構以情感爲線索,貫穿對文本的品味,使學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內心有所觸動,從而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七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1.美讀引路,涵泳親情。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的語言美、人情美,採用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如聽錄音、學生跟讀、學生自由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等。

2.以寫促讀,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於以小見大,反映出尊老愛幼的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在觸動學生內心情感,激發其寫作慾望的前提下,要求他們爲親人寫一張賀卡。

3.媒體輔助,增色課堂。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適時給予友情提示(朗讀、品味方法的指導),體現人文性。

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讓學生勤動筆墨,養成良好習慣。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程序

1.營造氛圍,談論親情。播放歌曲《我愛我家》,通過優美的旋律和詩化的歌詞,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學生對“家”進行認真審視,從而架起文本與生活有效溝通的橋樑。然後請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對“家”的理解。

2.初讀課文,認識親情。

①聽課文錄音,學生跟讀,整體感知文本,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快速搶答。

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綜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讓學生輕鬆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淺層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悅,真正體現新課標“以人爲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同時又能縮短不同層面學生的距離,爲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臺。

3.品讀課文,享受親情。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爲最美最能表現親情最有深意的句子,並加以品析,說說它美在哪裏。

②有感情地朗讀喜歡的語句,交流心得。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內涵,以突出重點。

③教師範讀精美語句,適當指導,學生齊讀。

④指名朗讀文章最後一段,教師點撥,以理解主旨,突破難點,並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愉悅。在探究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啓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去圈點勾畫,去品味語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親情的溫馨,探究生命的真諦,從而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4.拓展延伸,擁抱親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着濃濃的親情,它不僅在莫懷戚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家裏。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家裏的親情故事。“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聯繫生活,學生與教師的經歷體驗就是課程,社會生活就是課程。設計講述親情故事,就是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的體驗中加深對文本的解讀,形成他們對社會、人生的雙向理解,獲得對生命意義和生命本質的認識,並進而形成自己健康的個性。

5.動情落筆,抒寫親情。家因爲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爲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爲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寫在賀卡上送給親人。

6.總結全文,表達祝福。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下面是老師在資料中看到的由本課生髮的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山市》作爲教讀重點篇目,要求學生背誦釋意,能解釋重點詞語。課堂上以課件形式展示《山市》的相關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但也分散了一些注意力,因此有部分學生對重點詞語、課文翻譯掌握不牢。如何既提高學生興趣,又能抓住知識點,是一個大問題。教師在這方面確實應考慮:課件是否實用?如何使用課件才能讓學生不只是看熱鬧,而是要看出門道?解決好了這些問題,才能使課件真正發揮作用,不會造成課堂活了而知識點卻放過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