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最後一頭戰象》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倖存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的百象冢旁邊挖了一個坑,將自己莊嚴掩埋的故事。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課文篇幅較長,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我覺得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還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爲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學生在充分批註感悟下,體會到了戰象的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受到了教育。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本文講述了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霍金身患絕症,醫生斷定他只能再活兩年半。年輕的霍金沒有向命運屈服,靠着頑強的意志同病魔作鬥爭並不斷地進行科學研究,不僅使生命得到了延續(“一個兩年半過去了,又幾個兩年半過去了……”),而且成了偉大的科學家的事。他的事蹟表明:人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的,是可以向命運挑戰的!課文結構緊湊,採用了“總——分——總”的寫法。文中詞句淺顯易懂,運用一些具體的事例來反映人物的特點,人物形象十分鮮明,特點突出。

略讀課文旨在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生自身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積極地提出問題,同時還要組織好“學生自能讀書”的學習方式,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做到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自主的環境中理解課文。但由於本文所涉及的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文中主人公霍金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較爲陌生,爲此,在教學中難免犯難: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課文?爲了突破這些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引進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情境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聯想。這節課我做到了從學生的情感需要出發,利用霍金來北京訪問的圖片渲染情境,把學生置身於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針對圖片提出自己的疑問,雖然學生這時提的問題都是比較淺層次的,但學生情滿而自溢,充滿了閱讀的需求,我緊緊地抓住這一時刻,讓學生帶着這些疑問去讀課文,通過這個環節,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在自讀過程中解開疑惑,充分了解課文內容。

2、根據學生的質疑,設計了變序教學。

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結合學生對課題的質疑 “誰向命運挑戰?是什麼樣的命運?怎樣向命運挑戰?爲什麼要向命運挑戰?”進行穿插教學。首先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瞭解霍金有什麼樣的命運,面對命運他是怎麼想的。這樣他爲什麼要向命運挑戰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要讓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輝煌。緊接着,學習最後一自然段:他給生命留下了怎樣的輝煌?最後順理成章,重點來體會他是怎樣做的,也就可以回答學生“怎樣向命運挑戰?”的問題了。整個課堂教學順序變了,但思路卻是井井有條,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不牽着學生走,又有效地達到了課堂教學效果。

3、結合課內課外,拓展知識領域。

新課程一個很新的理念是綜合性學習,而綜合性學習表徵之一強調課內與課外的互補,也就是受益於課內,發展於課外,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沒有侷限於文本中知識,而是藉助文本聯繫到課外,讓學生自己查閱霍金的資料,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通過課外的知識的拓展,又很好地服務了本課的教學,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當學生對霍金有了充分了解的時候,再拓展到學生說說所瞭解的和霍金一樣身殘志堅的人物的故事,並推薦一些關於這類人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受到情感上的薰陶。

4、挖掘文本內涵,生成獨特感受。

文本的意義在於價值性的解讀,通過對字詞句的理解生成獨特的感受。因此,教師有力地抓住了深刻內涵的語句(所想、所做、所說),讓學生反覆的閱讀、思考、辨析。例如, 我通過讓學生分析、朗讀“就像正要開放的花朵遭到嚴霜的打擊,霍金的人生面臨着嚴重的挑戰”這一比喻句,引導學生體會命運對霍金的殘酷。他對命運說:“隨你的便吧。”他對自己說:“時間只有兩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留下一點輝煌。”這樣的引導就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內涵,讓學生感悟到霍金有一種“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於和命運挑戰的精神”,進而激發他們積極向上,也要敢於面對命運挑戰。文本情與讀者情融爲一體,這就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具體體現。

5、抓住朗讀訓練,讀出真實體驗。

以讀爲本,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讀中訓練語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涵,但讀不是泛泛的讀,要讀的有層次,讀的有重點,讀的有針對。所以,在朗讀的訓練中,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是學生的,也是教師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着教學過程,在教與學的關係中,教師是主導。所以學生的情感往往要教師的激勵和啓發,例如“霍金就是這樣一位和命運挑戰的人,這正是課文第一自然段所說的是因爲他一種精神,這就是一種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於和命運挑戰的精神。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會有新的收穫”。 又如“他的身體一點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他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飛出了太陽系,飛出了銀河系,飛到了上百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飛向神祕莫測的黑洞。怎樣讀才能讀出他放飛的思維呢?”這樣的引導,這樣的朗讀,學生自然會生成自己的體驗。

但是,作爲一名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我自感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不敢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儘管我有意識地避開這種局面,然而仍舊躲避不了一個自己課堂教學設計中爲自己設下的“框框”,一味地怕完成不了教學任務而“忘乎所以”,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指揮棒充斥着課堂,使課堂教學顯得相當被動;我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在文中找出詞句,並加強理解,但在自讀自悟方面,仍舊逃脫不了“包辦”的弊端,不敢大膽地相信學生的能力,生怕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因此在“放與不放、放多少”方面再三躊躇,大大地影響地課堂教學氣氛、課堂教學效率。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今天在精心的準備下,教學《草蟲的村落》,正在引領學生走進“草蟲的村落”,讓孩子們領略在蟲蟲世界裏的寧靜:其中有英勇的遊俠,有俏麗的少女,有它們的遠房親戚,有音樂演奏着,有智慧的建築設計,更有一羣羣勤勞的“村民們”……引領學生感受蟲蟲們對生活的熱愛。正在我邊引導感悟,便指導朗讀課文的興頭上,課堂也漸入佳境的時候。 一個學生站起來舉手提問:

“文章一開頭作者就說,在無限的靜謐中,我忘記了世界,忘記了自己。那爲什麼他還會想起世界裏的蟲蟲呢?”

我實在無法解釋,爲什麼在課堂如此激昂處,學生會潑出這樣的怪問題,馬上就是學生舉手示意,他有不同的看法:

“或許,在作者的世界裏,他有很多的煩惱,生活不躁動。只有在看到草蟲的時候,自己彷彿忘記了身邊的許多事情。”

我沒有過多的引導學生討論“忘記世界”的理解,而是繼續引領學生,去感受草蟲的可愛。

課後,我進行反思。首先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我想,無外乎學生,沒有正確理解“世界”一詞的含義,他以爲世界便是物質的萬事萬物,卻不知道在精神上,每個人也有每個人不同的世界。這種屬於典型的詞語理解障礙未掃清。

其次,當學生突然發出這樣的問題,我認爲只有老師通過他的問題進行有效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他的問題,明顯很幼稚,我該如何引領學生在他們自身問題的基礎上走進文本的縱深處呢?後來我想如果,我能接解答學生話頭,坐如下的過渡,或許能更好地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質疑的能力:

“感謝XX同學的解答。我們每個人都每個人的世界,這個世界在我們的心裏。作者忘記了自己的世界,走進了草蟲的世界。看,在草蟲的世界裏,是否更加讓人嚮往?讓我們繼續去尋找去感受。”

夜深,無力思考,也許還有更好的辦法。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第一節課因爲沒有太多時間去準備,所以備課不充分,導致上臺來經常忘記下一步該怎麼做。停下來看教案,說話一直停頓。把學生也搞冷場了,被我的阿姨罵死。她說我沒有看學生,眼光好像在躲閃,很沒自信的樣子,我也跟她說實話,對教案真的是不熟悉。我阿姨又說教案不熟悉沒關係,上了講臺就是要有一份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講得起來,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你這樣經常頭低下來看教案好像很緊張的樣子給人印象更不好。怪不得有學生下課後來問你老師你是不是很緊張。另外老師的表情很重要,要多笑,學生看見你笑心情也會好點,除了這些以外我也犯了不少錯誤,比如說剛開始不要默讀好,但我卻讓學生去默讀了。稀奇要解釋下,我沒有解釋。我讓學生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說得不是標準的,我就很牽強得硬要把標準答案說出來,學生還沒真正體會到我就說了。應該在學生體會的基礎上說出。即使學生一時沒有體會也沒關係,放到後面再讓學生說,讓學生對文本瞭解透徹了再去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我的預設與生成之間還是有差距,說明我備課不夠仔細。我問學生哪個是閏土,爲什麼,阿姨說叫我別問無謂的問題,其實這個我預設是這樣的:閏土說得多麼津津有味啊,所以這個是閏土,沒想到孩子都從外貌上去辨別了。還有這幾個事情是一起說出了閏土的品質,不是一個對應一個的。像見多識廣要放在無窮無盡的後面,因爲是那麼多事情一起說明見多識廣的。而我卻誤導孩子好像是一個對應一個。最後推薦叫他們去看故鄉,我說是今天的作業其實不好就說相信你們可以領悟到很多。

這次面對六年級的孩子我真的有點緊張,孩子一年的成長實在太快,5年級和6年級差別很大。6年級的孩子有些個子都已經比我高了,而且懂得也很多,什麼都知道了,你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看在她們眼裏,說白了也就是想看看你新老師有多少分量在裏面。阿姨也是這麼跟我說的。你教過6年級其它年級就不會那麼怕了。的確是,教過來才知道現在的孩子難教,一個老師如果不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真的要被比下去了,要快快加把勁提升自己!。不過阿姨說叫我去讓學生直接去找動作來體會我覺得可能不大妥當,感覺好像是以前小學老師的做法,現在已經不提倡了,不過先這樣去別班試試,不好的話再來修改。

這節課我忘了帶教案,但教案不帶反而放得開了,只管自己講,不跟教案對牢也沒關係,所以這節課這個教態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師說我進步很大。不過這節課最明顯的缺點就是與新課程標準背道而馳了,雖然思路比較清晰,過程中也沒什麼大問題,可是卻缺失了語文味。上節課阿姨跟我說叫我先找動作的詞語,再讓學生去體會。這樣其實是錯誤的。因爲這樣不符合語文教學的規範。應該是先學了讀了再上升到理論,讓學生在想象過程中自己去體會,而不是一開始就抓動詞,這樣感覺很生硬,是老一套的教法,已經被時代所淘汰了。而且中心句也不是讓學生開頭就找出來,而是在學習的時候反覆得再現,讓學生自然得去體會中心句的作用。我覺得也的確如此。不然顯得太牽強,學生都沒怎麼體會你就把中心句給拉出來了。第二個表演有點太造作,只要讀了講講過程就可以了,沒必要真的演,不過這個還有待商戳,因爲我覺得孩子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很喜歡這樣形式的表演。不過感覺這個老師水平很高,她跟我說我剛開始備課就要備得很詳細,一字一句都要研究透徹,這樣學生的反映你才能反饋得來。如果講得偏差了你就要把她們引回來,所以教師的過渡語言很重要。語文課堂應該怎麼教?就是要讓學生在讀書中自然得去領會,我們教師只起着點撥和指導的作用,而不是把條條框框給學生,讓他們照着去做,照着去領悟。不過老師也跟我說像你剛開始教如果用老的一套的方法可能會對課堂有把握,而用新的方法來教就感覺課堂會很靈活,預設和生成差距很大,你會掌控不了。不過這個和備課很有關係。這次課上了以後我一定要認真備課,現在我上課不求多但求精,爭取盡最大努力去研究一堂課。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這位教師上這一課最獨到的地方是教師自己被文中的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感動了,被文中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發了學生的情,使課堂始終被一種濃濃的情感包圍着,這份情感隨着讀書的深入,對話的深入瀰漫開來,散發到教室裏每一個角落,滲進教室裏每個人的心田。

1、用人類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親情

教師很快讓學生理清故事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後引導學生讀書,看老狐狸爲營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文章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娓娓道來,很多地方讀來讓人感動至深。學生紛紛找到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談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險給營救小狐狸;爲陪伴小狐狸,蝸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師總是充滿激情地提升:這種陪伴,這種照顧難道和我們呢人類不是一樣嗎?這句話的反覆出現,一次,兩次,三次,頻繁地衝擊着孩子們的耳膜,也在孩子們的心田激起漣漪,是啊,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有這樣感人至深的親情,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熱愛之情不也悄悄地植根在孩子的心田嗎?

2、用人類的語言去表達狐狸一家的心聲

孩子們沉浸在狐狸一家的親情中,老師放上一段略帶傷感的音樂,用包含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心中涌動的情感:自己讀一讀你感動的句子,句子裏包含狐狸的多少心聲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們能言,替它們說一句心中的話。前面情感鋪墊,音樂的渲染,教師語言的感染,讓孩子們深深沉醉其中,孩子們的情感被點燃了,激發了,教室裏出現了動人的場面:空靈的音樂流淌着,孩子們動情地朗讀着,真誠地述說着,時間在這一刻彷彿靜止不動了,一種美妙的情感在教室裏傳遞着。聽聽孩子們替狐狸表達的心聲: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保護你的;我的兒子,無論有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會放棄的;相信我們,一定會把你救出來的……孩子們真正走進課文了,融進課文了,彷彿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個。

課上到這裏,無須多說,孩子們已經被感動了。文章要傳遞給孩子們的感受狐狸一家的親情,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諧相處的主旨已經不知不覺印在孩子們心裏了。

但是,教師不滿足,用了相當的時間進行了一番近乎說教的總結上升,一下子沖淡了學生自身的體驗。如果到這裏,教師沒有過多的說教的東西,而是留給孩子更多的回味,讓孩子在今後的生活體驗中豐富加深這種體驗,或者給孩子提供“斑羚飛渡”之類同樣震撼人心的文字讓孩子自己去讀,留給孩子的思考的空間會更多一些。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今天上午,上了這一課。由於只有一節課,我只重點探究了索溪峪山的野。我覺得那個“野”味,在我的課堂上還沒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究其原因,我覺得存在如下問題:

1、 課件資料準備不夠豐富,遠遠沒達到欣賞的效果。所以,整堂課顯得比較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2、 讀的層次不夠,沒有把索溪峪的“野”讀出來。主要是讀的形式不夠多,學生還沒有入情入境。

3、 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方法上還不夠,學生的領悟較淺顯。

在今後的課堂上,要做好充分準備,儘可能多地爲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在如何指導學生朗讀上,也需要下功夫多鑽研,力爭發揮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餘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

本課設計時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爲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再圍繞“絕弦”,讓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伯牙、子期心靈相通的情義,最後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從教者與學生一起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這篇課文本來的教學思路我借鑑各位老師教學設計,經過自己的反覆斟酌,在多個環節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學生是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首先要指導學生把文言文讀正確、流利。教學時我紮紮實實地進行朗讀指導。不管是自由讀、指名讀、接讀、範讀還是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朗讀都步步落實,毫不含糊。教學中,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我也注重了朗讀的結合體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嚐語言、運用語言,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領悟語言規律。在理解完課文後再向學生提問:“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覺進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最後,我播放了樂曲《高山流水》,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孩子們的心靈,令人感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充分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我認真總結這堂課的教學,還有着不足之處,需要我進一步努力提高:放的還不夠大膽,心情過於急切。當學生髮言不是很充分的時候,我一着急就補充上來,其實完全可以放給學生,讓他們補充。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寫。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爲一個"野"字;接着,分別描寫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說由於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盪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

文章思路清晰,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難在讓學生通過文字的描寫,想象索溪峪的野性風光。好在現在多媒體很發達,我只需要給學生找一些索溪峪的圖片讓他們欣賞就行了。而不少孩子竟然在家裏就找到了很多圖片,課堂上小組之間可以互相欣賞。最後的工作就是教給學生語言文字的品味賞析。課堂上,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讀山的野。讀水的野,讀動物的野,讀遊人的野,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讀出野性的味道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比賽就這樣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你讀,他讀,同桌讀,小組讀,然後全班一起讀,喜歡這段的就站起來讀。孩子們興趣盎然,讀出了韻味,讀出了個性,讀出了特色。讀得感興趣了,再試着背一背。學生的情感一旦被激發出來,將一發不可收。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一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的感覺還比較滿意,幾個曾經學習上無所謂的孩子對語文感興趣了,對於語文學科來講,興趣顯得尤爲重要。大部分同學進步很快,讓我感到自己平時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回報。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一、以賞識的教育喚醒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興趣,沒有信心也不能在學習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績差,因爲其在學習上沒有成功的信心。因爲很多老師課堂的目光多停留在優生身上,提問時不注意,好不容易給個機會學困生生,可能是道難題,只會讓其丟臉,沒有成功怎會開心?我提問會根據難度來,簡單的'讓學困生回答,正確率自然高,讚美的語言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腦子不如人。即使答錯了,也要找個理由誇一誇。我就是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眼裏,大家都一樣,只是態度不同造成成績的差異。態度改變,成績一定進步。

二、夯實基礎知識,抓實基本技能。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只有夯實基礎,學生的語文成績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雖然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依舊不能忽視。這個學期,我要求學生從把字寫認真、清楚開始做起,明確了學生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平時加強了生字和新詞的聽寫,從源頭上堵住了出錯的概率。其次,分階段、分內容注重了對語文基礎的回顧和複習,如:結構相同找詞語,修辭手法、改病句、縮句的操練,名言警句的積累、重點句的理解、把握課內外閱讀、加強了寫日記和即席作文等。此外,對於語文的作業,要求上課專心,不懂多問,力求掌握於課內。在充分了解、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精講精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好各單元的過關,從字詞、段落到篇章,要求學生逐個過關。

三、重視學法指導,注重積累,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學科尤其重視知識的積累,我曾多次告訴學生,語文課上,老師講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記憶,課外不去大量閱讀,積累好詞佳句,是無法寫出的好的文章來的。優生爲什麼經常有玩的時間,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爲什麼呢?我想:學習最重要的莫過於是學習方法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老師重視了學法指導,學習效率將會大面積提高。首先,我要求優生小結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班隊課中介紹給大家,其次,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專心聽課,及時作業,認真複習,平時要學會思考找規律學習。最後臨睡前好好回顧當天所學,到雙休日再重新溫固知識。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的成語,都必須熟練背誦,當然,如果不願意背誦,還可以選擇反覆地抄寫。背誦或抄寫,可以自己選擇,目的只有一個,牢記於心。數學老師常說舉一反三,語文一科中有些題同樣如此,同一知識的測試,有很多種方式,老師平時加以訓練,學困生纔不會再考試中束手無策。如把轉述的話變成引用的話,那麼又怎麼把引用的話變成轉述的話呢?人稱代詞怎麼變化,意思纔不會變化,練習多了,學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語文教學因爲其學科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因爲工作量大,我感覺自己的閱讀還不夠,特別是理論書,下學期還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才能成爲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彩色的翅膀》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一位紮根海島的戰士,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捕捉小昆蟲,並將它們帶上海島來,給他們種植的蔬菜瓜果傳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來的是感動,戰士帶着昆蟲歸隊,大家對那個來之不易的瓜的愛,擴大開來,是對海島對祖國的愛,那樣的愛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着,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字裏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濃濃的愛。

基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在連接語的提示下初步體會課文內容以後,再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作交流討論也就達到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也正是這麼想的:首先,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其次,解決連接語中提出的兩個學習任務──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戰士爲什麼把昆蟲帶回寶石島?二是交流讀完課文後的感受。起初,我的預設是,讓學生在讀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後圍繞這些句子談出感受,讀出味道。可在課堂上,卻出現了這樣一幕:孩子們在交流小戰士把昆蟲帶回寶石島的原因時,就已經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戰士那愛海島、愛祖國的深情。如果此時的我再拘泥於教案,又把學生牽到談讀後感上來,未免有環節迂迴、降低學習效率之嫌。我靈機一動,順勢反問了學生一個問題:既然有這麼多同學都談到小戰士愛海島、愛祖國,那肯定有你們特別充足的理由,能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孩子們馬上在書上勾畫起相關句子來。尤其在討論交流第二自然段時,讓我感觸頗深,現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但願不會漏下孩子們那精彩的、引人入勝的思維碰撞的火花。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少年閏土》一文,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劃出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shy;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shy;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shy;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我小結說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這時我拋出一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繪出我的外貌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shy;?shy;”這時我再要求根據剛纔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然後,我讓學生觀察班裏的同學,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把同學的外貌寫出來。讓沒有見到我班同學的人,也能通過同學的描寫認識他!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結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爲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羣,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這是一節共研課,通過我們教研組的研究,我做了以下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爲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爲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在學生小範圍的交流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讓學生給羅斯福總統寫一封信,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不足:課上我還是有些急燥,教師的語言太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本學期最後一個單元的教材是“藝術的魅力”的主題。鍾子期善聽俞伯牙彈奏,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倆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告訴我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蒙娜麗莎之約》這一傑出的畫作更是讓我們感受到神祕而永恆的美。

課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接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經過緊張的準備和投入地上課,我把高潮部分提到開頭,再去追溯發生如此感人場面的原因。但共同的觀點是讓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如果從意外的震撼着手,再來分析事由,感受情理之中,最後再次感受海鷗的異常舉動,迴環往復,效果更佳。還有在課堂上能否設置質疑環節,也引起大家的激烈討論,應該說,學貴有疑,質疑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好更深地消化知識能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例如:學生提問:這個故事是真的嗎?爲什麼說海鷗是吉祥鳥,富貴鳥?爲何老人談到滇池時心有不捨,卻不能前往?提得很精妙,很到點,教師利用點撥,就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介紹生活中的海鷗老人,從而引發主題的思考,教學思路一氣呵成。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學習目標

1.圍繞“難忘的‘第一次’”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能抓住重點,內容要真實,敘事要具體,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聽他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尊重對方,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根據習作提示,從三個內容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圍繞所選內容的寫作要點分段表達,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課前準備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經第一次做過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經過敘述清楚,最好能談談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啓示。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現在已是12.3歲的少年,從你們呱呱墜地到現在,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個“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單獨睡覺,第一次得獎……這許許多多個“第一次”, 就像一個個腳印,記錄下我們成長的經歷。今天,我們來一起說說自己的“第一次”好嗎?

2.學生朗讀要求。

3.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第一次”,師及時板書,以拓展學生的思路。

二、創設情境,喚醒記憶

1.提出問題:在這麼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個呢?爲什麼這個“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進行口語交際。

(1)明確說話要求

①交流時要說清楚“第一次”的經過。

②要說出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或得到的啓示。

③也可以說說現在對當時“第一次”的看法。

(2)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準備。

三、課內交流,取長補短

1.小組交流:組內的同學依次講述自己的“第一次”,每個組員講完後,其他組員及時評價,可以質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各組選派一兩個同學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個,師生及時評議、質疑。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四、拓展延伸,課外交際

1.課後,與其他同學或者你的夥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學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說的,也可以是同學、夥伴說的)講給父母聽,也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1.上節課,我們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僅有難忘的“第一次”,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們留心觀察、細細感受和品味,我們同樣也會從中獲得感悟和啓示。

2.指生朗讀習作要求,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1)可以記寫自己“難忘的‘第一次’”,要寫清楚經過和啓示。

(2)可以學習《手指》一文的寫法,選擇生活中的一個使你有所感觸的事物,要寫清楚事物的特點和從中得到的啓示。

(3)可以描寫一幅漫畫的內容(可以是書上的這幅,也可以是自己帶來的),要寫清楚圖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選內容,分組交流

1.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習作的內容,思考寫什麼,怎麼寫?

2.根據所選擇的習作內容把學生分組,組內交流習作內容,其他組員及時質疑評價,提出意見或建議。

三、全班交流,拓寬思路

1.每一個內容選擇2.3名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要求儘可能把內容說具體。

2.師生評議:評議要點(1)是否按照具體的要求抓住了重點。(2)表述是否具體、流暢。(3)啓發或感悟是否真實。

四、再次明確習作要求,學生習作

1.再次明確寫作每一個內容的具體要求。

2.寫作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學生各自習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學互相修改寫作草稿。

5.謄寫習作,努力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第三課時 寫作講評

一、小結習作,提出任務

1.總結本次習作總體情況,並表揚習作優秀,進步明顯的同學。

2.提出評議重點:(1)是不是把事情的經過,事物的特點,漫畫的圖意寫具體了。

(2)是不是真實的寫出了自己的啓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1.欣賞佳作片斷,共同評議。(選擇3―4位學生的習作片斷,進行欣賞,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賞析兩篇學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兩點評議。

三、小組交流,互議互評

1.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點和不足。

2.各自修改,繼續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老師和同學對修改提出的意見。

四、拓展練習,強化運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們因有所感悟,受到啓發而難以忘懷。今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就一定會有許多感動、啓示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2.把自己的習作重新修改一遍後,謄抄後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的作文是《難忘的第一次》,我感覺題目不是很難,因此,上課簡單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難忘的第一次,就開始說作文了。經過一個寒假,學生的能力沒什麼變化,讓我很滿意。

我認爲做得好的方面有:

一、選材獨特廣泛

在學生充分介紹自己經歷的難忘的一件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告訴他們在成長的經歷中,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帶給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選材時要選自己最難忘的,一定是自己的親身感受。學生通過回憶,互相交流了各自不同的第一次,寫作時選材很獨特,很廣泛。

二、 描寫真實感人

在習作指導時,我注重指導學生要寫出真情實感。如劉博林寫的是發生在小時候除夕夜發生的故事,自己本來不喜歡吃餃子,但是媽媽說在餃子裏放了錢,誰吃到錢誰在今後的一年裏有好運,所以自己就拼命吃,結果撐得肚皮都圓了,媽媽才說忘了忘餃子裏放錢了。我覺得自己上當了。字裏行間流露出童真童趣,能喚起讀者的共鳴。還有的學生寫了自己學會了一項新本領,學會了一項新技能,還有的同學寫自己第一次當家,第一次撒謊等。其實,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是他們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着的情感的衝動。他們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能夠在作文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習作中要有學生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自己的情感。

不足的之處是:拓展題材的指導用得多了,對寫作氛圍的渲染少了。因爲選材時間過長,致使無法對學生謀篇佈局進行細緻指導。大部分學生的激情調動起來了,靈感被激發了,但還有幾位學生沒有大膽發言,因而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 這節課雖已結束,但它留給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不管遇到多麼簡單的問題,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踏踏實實,做好本職,真心對待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