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1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後,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後的一些反思。

因爲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鯨的圖片引入課堂,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到的知識,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踊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讀課文,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首先我通過看圖片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形體特點,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以鯨的身份講述自己的進化過程。這個方法很好,但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通過小組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彙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彙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還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如: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時我班的李祖宇同學在彙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並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而我卻未加評價,只是單純的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教學。

由於時間掌握的不好,課上到後面發現時間不夠就含糊帶過。所以課堂上時間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板書應該把說明方法寫出來,因爲學習說明方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

通過這次教學評優活動,我既有收穫也有啓發,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不僅能帶動課堂氣氛,而且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和感人,在這次鍛鍊中,我找到了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鍛造自己的語言。在課堂用語上還不夠簡單、明瞭,尤其是缺乏抑揚頓挫。特別是語言上的錯誤,要學會避免犯錯。

2、繼續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鍊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師應該像穀穗那樣,要想讓自己的果實達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須將根伸向土壤的更深處,好不斷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營養以補充自己的能量爲結出粒粒飽滿的果實而聚集精華。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2

《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課文,充滿了有趣的動物知識,但並不失去語文的特性。通過上第一節課時,我發現少許優點之餘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善的。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還有恰當地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堂課上完之後,還有不少學生圍着我轉,要我再播放課件給他們看,說還是看不夠癮。我想,直觀形象的教學,不僅是低年級,高年級學生也是很喜歡的。

另外,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但對小學生來說,顯得較爲陌生。由於這些說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認真地具體分析讓學生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真的是讓人歎爲觀止。介紹了藍鯨、抹香鯨……可見他們對鯨的興趣濃厚,對鯨的瞭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我也在反思。這篇充滿動物知識的文章本該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但整節課下來,學生不是很積極地思考或回答問題,雖然也不是沉悶得一句話不說。因此,要想上好一堂課,讓教學環環相扣,有聲有色。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仍需要下功夫。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3

《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說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也是我在課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學方法的一個疑難問題。

在教學的開始,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然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特點的?”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學生找出答案後,我相機板書“形體、進化、種類、食物、呼吸、睡覺、生長”。

當學生對鯨的各個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後,我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方面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演一演、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等,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的更透徹,體驗也更深。但在學生彙報完後,我卻以時間不夠用,沒有讓他們去表演,下課後看到他們畫的畫,我感到有點後悔,自己爲了把課上完整,把孩子的特長給掩飾了。

然後,讓學生看相關的影視資料,跳出課文,根據圖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我急於求成,出現了多處不該出現的失誤。在我讓學生概括第#from 小學語文_《鯨》教學反思二段時,黃子航說的是“進化成魚”,聽課老師都笑了,可我卻聽成了“進化鯨魚”,我卻沒有及時的給他糾正,是我的一個失誤,我經常讓學生學會傾聽,可我卻沒做到,而且有的同學在語言上出現了錯誤,我也沒有糾正,沒有關注課堂上的細節問題,是我最大的不足,再着就是自己的板書書寫的不好,由於緊張,作比較的“作”寫成了“做”,出現了不該出現的問題。今後這些問題我會避免發生,讓課堂上呈現出更多的精彩之處。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4

《鯨》一文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寫作方法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表現了動物界的神奇與偉大。教學這一課時,我從文章的內容入手,抓住鯨的特點,讓學生悟文、悟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題入手,接受信息

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的是鯨這種龐大的動物,並以動物的名稱爲題,我認爲可以以課題爲突破口,啓發學生交流大量已知的信息。上課開始時,我先板書課題,然後問學生:“鯨”這個字的部首是“魚”,那麼“鯨”是屬於魚類嗎?接着我又問:誰對“鯨”有所認識?學生思維的機器在一開課就積極運轉起來了,他們興趣盎然,紛紛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有關鯨這種動物的知識,這使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接受了大量的的.有關鯨的信息,也更好地培養了高年級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二、緊扣內容,理清脈絡

文章的層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樣,只有整體把握文章的的脈絡,才能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我讓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找出文中提到的有關“鯨”的知識的總起句。學生仔細讀書,很快找出了這樣幾個句子:“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目前已經知道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約十七米長”,“經過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逐漸變成了鰭”,“鯨總的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鯨的身子這麼大,它們吃什麼?”“鯨跟牛羊一樣用肺呼吸”,“鯨每天都要睡覺,鯨是胎生的,幼鯨靠吃母鯨的奶張大。”由於學生對課文已有了整體的把握,因此,很快討論出了結果:課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特點:形體、進化過程、種類、生活習性。我認爲此時重要的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學生尋求答案的過程,他們養成動筆動腦的習慣,這是多麼可貴的學習品質。也是學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養的好習慣。

三、抓住內容,理解課文

學習課文時,我先導學第一節描寫鯨的形體的部分,使學生了解了鯨的外型特點,掌握了所使用的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及作用。其它部分讓學生自由學。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如朗讀形式、描述形式、或畫畫等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有的學生邊展示鯨睡覺的形象圖邊介紹鯨睡覺的特點;有的學生充當解說員,講述了鯨的進化過程;有的以朗讀的形式介紹鯨的吃食;然後再從課文中找到有關語句,我針對這些重點句子指導朗讀,並引導學生說出課文對於鯨的各方面的特點介紹得爲什麼如此清楚?從而認識課文運用的種種說明方法的作用,以及運用有關說明方法的好處。學生學得明白、輕鬆,入情入境,讀得有有滋有味。

總之,我認爲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教學,要讓學生更自由、更主動,更有興趣、更有創造性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真正成爲學習主人。而教師要注重啓發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5

一、成功之處

課前,我讓學生收集鯨的有關資料,對鯨有個初步的印象。課中,我以點帶面,以“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爲例,讓學生抓住關鍵語句,認識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接着,採用“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後讓他們交流、討論,彙報,讓學生了解鯨的進化過程、種類、生活習性,並從中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在學生各自彙報交流學習情況後發現效果並不如我的想象,原因主要在於我自己沒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如何去學,如何交流學習感受,所以學生的分組學習也只是形式的聚集在一起,沒有多大意義。學生在彙報學習情況時,都基本知道文中使用了“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這些說明方法,但只是表面的理解,並沒能真正體會文中使用這些說明方法的意義所在。課後,我以這篇文章作爲知識的窗口,讓學生從多方面去了解鯨,通過大量的閱讀及讀寫相結合的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二、不足之處

在評價方面,我還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如: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時我班的呂彤旭同學在彙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並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而我卻未加評價,當時如果加以評價“你真會讀書,能夠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大家也要學習馬佳偉同學的這種學習態度,纔會學好語文”。這樣既表揚了該同學,又引導了學習方法。

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因爲課前充分查閱了資料,所以我本以爲他們難以理解的部分如“鯨是哺乳動物”他們一下子就理解了。通過教學本文我最大的收穫是原來以爲較枯燥的說明文也能讓孩子們樂學、願學。但《鯨》畢竟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今後的實踐中應思索的問題。

三、改進措施

如果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給更多的學生盡情地說,主動的說,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6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有關鯨的大小,種類,進化過程及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這篇課文很簡單,學生在讀一遍後,往往覺得他什麼都懂了,沒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時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學生的學習熱情肯定會被刻板的教學程序消解的乾乾淨淨.爲了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獲得切實的言語訓練,我在課堂上設計了很多生動的環節,比如看圖片,吸引住了學生.我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同學們通過讀每一段,總結鯨的特點,並找出與之相關的句子.鯨生活習性這一部分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當成鯨來介紹.可以畫出來,可以表演,可以談感受,在鯨吃食時,學生把鯨描繪的活靈活現,在鯨睡覺這一部分,學生的畫更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更透徹,體驗也更深.他們自主選擇正是他們自主意識,自主行爲,自主能力的具體體現.

《鯨》這篇課文,最重要一點是要讓學生感知說明的方法.我利用小黑板上板書第一自然段填空的內容,故意將數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長"等模糊的概念,讓學生下課後與原文對比,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舉例子,作比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關於寫作技巧這東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文中說明的方法,讓學生感知就可以了,我們不能貼標籤,硬灌輸.

在理解鬚鯨與齒鯨特點不同時,我採用表格形式,讓學生從"牙齒""吃食""呼吸時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對比,一目瞭然.並在理解"呼吸""睡覺"時採用簡筆畫,學生直觀地理解了課文.做到了語文與美術,語文與數學的整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7

教完《鯨》這一課,回憶起同學們那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我也深有所感觸。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然後指導同學們進行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樣是這一課,幾年前我也上過,用的是逐段講解的方法,不僅耗時,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但對小學生來說,顯得較爲陌生。由於這些說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初步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把對課文第四、五自然段的理解畫成簡筆畫,畫出了鯨的呼吸和睡覺……可見他們對鯨興趣濃厚,課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對鯨的瞭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我也在反思,《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學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8

今天聽了王香玉老師的一節《鯨》,《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說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在教學這節課時,王老師注意到了各個環節的連貫性,和每個環節的設計目的。因此,本課的教學比較順暢,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1、本課教學設計貫徹了新大綱精神,體現了創新教學思想,打破了“串講串問”、繁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格局,順應了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基本規律,展示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創新的過程,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色,始終以學生爲主體,注重了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新。

2、在教學的開始,教師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然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特點的?”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學生找出答案後,我相機板書“形體、進化、種類、食物、呼吸、睡覺、生長”。

3、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即理解、積累、運用語言。隨着年級的升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更是教學的重點。而理解語言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對課文內容的領會表達出來,即從表達和運用來看理解,僅滿足於學生對個別字詞的理解是不夠的。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在全班交流完後,老師提問,你們願不願意當解說員,爲前來參觀的客人介紹鯨的生活習性?這個環節,就是一次開放性的口頭作文訓練,同時,它又是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的一項分層訓練。這項訓練在落後生看來,就是對課文內容的複述;而對於中上等學生就是將課文語言轉化爲自己語言的一項創造性的複述;更高層次的學生,則能創造性地融入課外知識進行說明,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當學生對鯨的各個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後,教師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方面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演一演、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等,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的更透徹,體驗也更深。

然後,讓學生看相關的影視資料,跳出課文,根據圖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鯨》9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

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後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後我的一些反思。

因爲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有趣的故事激趣導入,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踊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學習課文。如:分角色讀、指名讀、齊讀等。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看電影片段,品讀文中關鍵語句,講述鯨的進化過程。還展示學生收集到的鯨的原始面貌的圖片與電影中的現實中的鯨的進行對比,體會它進化的意義。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部分一部分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彙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在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彙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能結合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學法的指導。如: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時,同學在彙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並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我評價:“你真會讀書,能夠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大家也要學習這種學習態度,纔會學好語文。”這樣既表揚了同學,又引導了學習方法。

抓中心句是說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也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很好的去找找,也強調了說明方法表達的好處。但讓學生用說明方法介紹事物時,學生運用得不是很理想,可能是由於時間的關係,學生的思路尚未打開。拓展延伸時,讓學生說自己收集到的鯨的資料由於時間的關係拓展太少。但展示的那組殺鯨圖震撼了學生,相信學生對保護鯨的意識更強了。

總之,設計一節課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的情況,環節不能太多,實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