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學五年級上冊《鯨》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上冊《鯨》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小學五年級上冊《鯨》教學反思1

《鯨》是一篇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說明文,主要介紹了鯨的特點及生活習性。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鯨的特點及作者運用的說明方法。

小學五年級上冊《鯨》教學反思

學生在四年級已學過說明文,對說明文及說明方法有一些瞭解,並且對鯨這種動物比較感興趣。課前我讓學生查找了有關的資料及圖片,爲學習課文作了一些準備。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一課時我讓學生初讀了課文,理清了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鯨。

第二課時我基本是讓學生以自學和小組學習的形式去展開學習。讓學生在自讀最感興趣的段落的基礎上,與同學展開討論,並自己設計彙報的方式,在這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鯨的特點及作者運用的說明方法。我覺得這節課的設計重點突出,各環節的條理也很清楚,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方面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彙報的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根據學生的彙報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較好地體現了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學習的興趣比較高。課堂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是動態和生成的。我還根據學生的回答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歸納和比較,對學生進行了思維的訓練。

覺得做的不夠好的是學生讀的得還不夠,老師激勵性語言還不夠。在學生用自己設計的.彙報方式彙報時,沒有問一問選同一方面的其他同學有沒有其它不同的彙報方式,這樣學生參與的面會更廣,學生的成就感會更強。另外,在課堂設計方面,還可以做得更細些,比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瞭解特點及說明方法),然後歸納學法,再分小組學習,讓每一組選一個方面討論彙報,最後全班參與評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效果會更好。

  小學五年級上冊《鯨》教學反思2

《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課文,充滿了有趣的動物知識,但並不失去語文的特性。通過上第一課時,我發現少許優點之餘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善的。

我覺得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時,設置了超鏈接,當講到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時,點擊相關鏈接,顯示出大象和豬的圖片,讓學生一目瞭然,把鯨與大象和豬對比,對鯨的大、重、長特點的印象就深了。另外,在課件裏大篇幅不動的文字裏添加有動態效果的圖片,更容易調動學生的感官,讓教學有效地開展。

最主要的有待改善之處是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首先,因擔心學生像平時那樣提出太多不懂的詞語而耽誤時間,所以有個學生一點到一個不懂的詞,我就立刻放出事先打在課件裏的詞語解釋,課後再認真反思,覺得沒有打上課件的必要。因爲五年級學生已經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了,在講課文之前佈置預習任務,學生就基本上能查字典解釋課文所出現的生字新詞了。因此在學生快速閱讀一遍課文後,提出不懂的詞時,可以動員其他同學幫其解決。而避免讓老師直接代勞,煅煉不到學生的自主性。

其次,在學生概括文章內容時,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概括,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比如這篇課文從第三至第七段每段的第一句都是該段的中心句,而且這些句子裏分別有“種類”“吃”“呼吸”“睡覺”等重點詞。但事實上提問後,學生一昧地讀句子,讀了半天到最後還不知道自己讀的大致是講什麼,所花時間既長又沒能概括出內容來。如果在第一個學生讀句子後能及時引導,那麼學生自然會學着這種方法去概括。也就用不着我親自把“體形”“類型”“種類”“生活習性”這四方面的內容簡單地說出來了,或出現老師一直在希望學生儘快概括出來的僵局。或者讓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提問鯨給學生留下什麼印象,或拋開書本用自己的話來概括會更好些。

當學生提出不同的答案時,不能模棱兩可,而應該做出一些評判性語言,有助於引導學生更準確地研讀課文。雖然分段沒有嚴格的規定,但根據課文內容一定有最合適的分法。很明顯,課文按順序分別介紹了鯨的體形特點、類型、種類和生活習性,在引導學生概括出這四大塊內容後緊扣這一教學環節把課文分爲四大部分。因爲這篇課文重點之一就是要理解文段中出現的說明方法及其好處,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段幾乎集中了課文出現的所有說明方法,那麼重點分析第一段就不難找出其餘內容中的說明方法了。課文的難點就是幫助學生理解“鯨不屬於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從微觀方面說,這是鯨的類型,與第一段中鯨的體形特點是不同的,再分析課文後面的“呼吸”和“胎生”就更好地證明了“鯨不屬於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從而突破了難點。因此,從這層面上看,鯨的“體形特點”和“類型”分別獨立成兩大部分較好。很多學生都是用了這種方法。但有個學生堅持把課文分爲三部分,他認爲第一部分介紹了鯨的形體和類型,第二部分寫鯨的種類,第三部分就是鯨的生活習性。他這樣歸納段意也不完全錯,但按這種分法也可以把課文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把體形特點、類型和種類全部歸結起來,第二部分就是生活習性。如果我能及時指出,相信他會很快更正的。

再次,讀課文很少,應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讀,在讀中思考問題,在讀中領悟內容。在這一課中,我只是安排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最後分析第一段時齊聲朗讀了一次。期間卻花了大量時間給學生概括文章內容梗概。與其在單調地重複問學生“可以用什麼詞來概括?”或老師直接在學生讀句子後說出答案來還不如讓他們再回到每一段課文中,或朗讀或默讀或指名讀或全班讀,在讀的過程中挖出重點。

另外,在分析說明方法時,問得比較直白。直接用課件放出第一段文字,問學生“既然課文是說明文,那麼這一段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還不如叫學生找出比較喜歡的句子讀,繼而引導其思考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達到重點講說明方法及其好處的目的。

最後,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這篇充滿動物知識的文章本該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的,但整節課下來,學生不是很積極地思考或回答問題,雖然也不是沉悶得一句話不說。要想上好一堂課,讓教學環環相扣,有聲有色,既要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心理來設計教學過程,又要靈活地處理學生的各種回答,還要注重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