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品)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品)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這學期我接任了三年級的漢語文教學。第一單元教學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學習的一單元,我首先要考慮的是銜接問題,要通過本組的學習,幫助學生儘快的適應中年級的學習。因此,我重溫了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的教學要求。低年級的教學要求主要是藉助漢語拼音識字,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用感情的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瞭解詞語的意思。從本冊開始,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課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同學之間交流識字方法,對識字進行歸類學習,在作業和小練筆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字,在閱讀中加強詞句練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抓住導語、思考練習及課文中關鍵處提出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這一單元導語就用詩一般的語言爲學生描述了五彩斑斕的`兒童生活情景,點明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從而用心去感悟生活的豐富多彩。《金色的草地》在課文中關鍵處提出思考問題,我知道草地爲什麼會變顏色了。體會草地的可愛,蒲公英的有趣。《爬天都峯》在課文中關鍵處提出“終於”一詞在文章中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汲取力量,克服種種困難才爬上了天都峯,這種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意義。

在習作方面,本冊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第一次作文寫一寫自己的課餘生活,將口語交際與習作結合起來,重在激發習作興趣,樹立習作信心,同時感悟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瞭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鍊學生。

開學初,我瀏覽了下新書,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儘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自認爲做的還不錯。

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爲,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着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着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繫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爲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前,我讓孩子在對課文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蒐集有關故事情節、故事人物的資料。而在上課時,不僅講授課文知識,還訴說了一些課外的知識,激發孩子課後閱讀《魯迅》的興趣,爲閱讀打下伏筆。

一學年以來,我始終堅持以教學爲中心,不斷學習相關理論,積極摸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課前,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課上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組內每一成員都能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真正將考試作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觀潮》這篇課文裏,描述潮來時的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資料是課文的重點。而抓住重點詞句來品味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是難點。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研究運用“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播放課件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爲本,讓學生聽範讀、自由讀,邊讀邊體會,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所以,我重視“讀”。學生自由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我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我的見解,允許有不一樣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見。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優勢,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播放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動的速度。經過朗讀課文,再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視頻,更進一步使學生驗證了自我的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上《觀潮》這課,是我第一次開始在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在上完這課後,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是能夠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運用過早時可能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時也應研究“因課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在小學階段,古詩的教學是大家都感覺到比較難以把握的。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感覺很迷茫。古詩究竟該怎樣教,該教些什麼?觀完《春曉》一課後,我翻閱了新的課程標準,課標中反覆提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古詩文無疑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最燦爛的瑰寶。課標又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是一個總的指導綱領。同時我又把新舊課標中對古詩教學的目標進行了比對:

錢正權老師曾說過:“引領學生走進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尋求詩詞地信息意義,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再詩詞的語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鬚髮揮想象。”在這節課中,老師過多的.運用註釋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詩句,卻缺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充實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始終處在解詩意的層面,沒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學生沒有悟到詩情,課堂就缺少那詩味了。

總之,在古詩教學中,學生讀會古詩很簡單,但是讀出古詩的意蘊卻很難,我們平常的課堂總是停留在讀會古詩的層次上,怎樣引導學生讀懂古詩,並從中汲取到營養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着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爲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裏話嗎?

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纔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

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爲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 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爲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學習“雷雨後”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並說說通過朗讀知道了什麼,學生們都認真讀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雷雨後的景色全找了出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追問:“你們覺得這部分課文中哪些字詞用得好呢?爲什麼?”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說:“我認爲掛字用得好,這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天空,美麗極了。”還有的說:“我覺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樂的,這個字讓我感覺到蜘蛛很悠閒、很自在。學生不僅理解了詞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學生還能將前後文對照着說,比如“坐”一字,學生對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後的不同,不用老師說,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通過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爲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一塊奶酪》主要講述了一隻螞蟻隊長在指揮一羣小螞蟻搬運奶酪的途中,面對掉下來的一塊奶酪渣是吃還是不吃引發的風波,告訴孩子們要像螞蟻隊長一樣以身作則、嚴於律己、關愛幼小,同時也要學小螞蟻遵守團隊紀律,聽從指揮。整篇課文,語言表達淺顯易懂,貼近兒童,故事內容生動曲折,在螞蟻隊長一次次的內心掙扎矛盾中,吸引着讀者一步步往下讀,給人以深刻啓發和影響。

細細品析這篇文章,從課文的導讀可以看出學習本課主要有兩個任務,即瞭解課文圍繞一塊奶酪講了一件什麼事和你喜不喜歡螞蟻隊長,理由是什麼?

對於三年級的孩子要讀懂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不是難題,但如何把這件事用簡練的語言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卻是要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思考不斷挑戰來獲取的一項技巧。爲了幫助孩子們能夠在歸納主要內容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除了引導孩子們運用本單元前面幾篇課文及以前所學到的方法進行課前的自我嘗試概括,還需通過課堂上師生的交流分享,整合提升概括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概括做到簡練、清楚表達又不囉嗦。對於這樣一篇按事情發展順序來敘述的故事,引導孩子們找出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把這些要素找好了,便可以對孩子們的概括起到有效的鋪墊作用,這時孩子們不管是用哪種方法來概括,就輕鬆多了。

課文中對螞蟻隊長的'語言、動作、心理的刻畫細緻入微,可謂是這一個童話故事之所以能吸引讀者最重要的地方,引導孩子們在評價螞蟻隊長的時候,需結合文本談自己評價的理由,這也是編者要讓孩子們沉入文本,細細品悟的意圖,爲此,課堂上不在內容上做過多的解釋,更多的時間要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作者如何抓住這些細節刻畫來表現螞蟻隊長複雜矛盾的心理活動過程,同時學會遷移運用,將自己化身其中的一隻小螞蟻,來創編自己的經歷,學會編寫童話,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

語文老師可能都是貪心的,慈悲的,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交給孩子,恨不得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表現的機會,這也就造成了在時間的把握上出了問題,因此,對於略讀課的取捨問題仍需繼續思考,繼續摸索。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堂上。我們爲了“緊扣教材”,爲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問題往往是“通過……你讀懂了什麼?”“還讀懂了什麼?”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無須思考或懶於思考。課堂上的閱讀成爲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並沒有真正的對課文進行感悟,他們所讀懂的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語文與生活的聯繫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在課堂結束時,老師問還有沒有問題時,自然沒有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們從小種下探索的種子。記得在講《海豚》一課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海豚吃什麼呢?怎樣分辨公母呢?”我愣了一下,心想:真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一想:不能扼殺孩子愛提問題的天性。於是,我說:“你所想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這個問題留給我們以後專門探究。這位同學善於思考,大家都要向他學習。”在這個開放的環境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繫,不侷限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拋棄“這不是語文要解決的問題”的觀念,打破學科分解,學生們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所提的問題不一定當堂澄清,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覺得極富活力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活力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經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僅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爲學生的思維起着“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內容生動形象,感情色彩濃厚。教學時要不斷地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是一節漢語拼音的總複習課的第一課時,對於拼音的複習我共安排了兩個課時。在剛學完課文的前提下,對於拼音我估計很多學生都已經是又陌生又熟悉,這時學生最易厭煩、隨意,上拼音複習課很擔心他們懂了的沒興趣,根本不聽,怕不懂的複習課上得快,還是跟不上。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複習的興趣,讓拼音情趣盎然地走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我把整節複習課的內容用學生喜愛的方式──遊戲故事串編在一起,讓他們喜愛的動畫主角喜羊羊們進入教學內容,以動畫人物的角色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拼音王國由此展開,學生果然興趣大增,小眼睛發亮。

這節課我的主要複習內容爲三方面。

第一:聲母;

第二:韻母;

第三:整體認讀音節。

整節課我完成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雖然有些細節沒有做到位。其中有些細節也是臨時做了改動,如:本來在拼讀複韻母的音節的時候是全班一起拼讀,但是考慮到現實的情況很多學生的注意力被課件吸引住,所以我臨時換成小組比賽的形式,讀對了並獎勵卡片的方式,很快的`轉移了他們得注意力,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拼音是識字的入門券,沒有拼音識字將會變得困難,今天的複習課,我都是以基礎的爲主,中間加入形近字母的比較,和音節的拼讀。這些都是拼音的基礎。以基礎爲基礎,再往上就會事半功倍。

另外,我覺得今天另外一個讓我覺得獲感動的是,自己的課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覺得這是一種欣慰。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許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時間分配不合理,對於較爲簡單的聲母,我用的時間較多,而且很多都是反反覆覆在做,做的都是無意義的。比如說連續讀了很多遍的聲母表。

其次,對於韻母的教學還存在着教學問題,比如說音節是由聲母、韻母、聲調組成的。而自己是將音節理解成聲母、介母、韻母組成,導致學生對於音節的組成有了錯誤的認識。另外一點就是對於yan的教學。

最後,對於自己的課堂掌控和提問的語言還需學習和仔細斟琢。

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我相信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是自己的成長中。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以“荷花”入文,應該說古今詩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愛“蓮”之人多如牛毛。蘇教版國標版十二冊中,關於“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幾篇。比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二下)、《荷花》(三下)、《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愛蓮,世人也愛蓮。而葉聖陶的《荷花》應該說是名篇了,短短三百餘字,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荷花之美。葉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荷葉像一柄大傘,靜靜地在荷塘舉冷戰。小魚來了,在荷葉下嬉戲,雨點來了,在荷葉上唱歌……”,也不是楊萬里筆下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給人一種獨特的陶醉。《荷花》應該說是傳統篇目,我們小的時候就學過,而這篇文章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想到這裏,我問自己是不是我的學生學習這課,這一段也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永恆?我又問自己,爲什麼這一段在我的頭腦中留下這麼年沒有忘記?思考之中,我感覺到這是因爲“陶醉”會讓人終身難忘。何爲陶醉?詞典中說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葉先生的確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則寫不出這麼美的文章。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如何讓他們也陶醉呢?記得教我的老師是這樣做的:大聲讀,反覆讀,人人都能夠高聲背誦。老師彈着琴,讓我們輕聲背,反覆練,並且參加學校朗誦比賽。看來,我以前的語文老師是花了代價的,從內心上也感謝我的語文老師,讓美文走進了我的世界。現在看到荷花,我還會吟誦,因爲童年的記憶沒有消失。

今天,也應該讓學生這樣享受式的'讀,因爲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繼續思考着這一課,我個人認爲還應該把陶醉這個詞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經歷的事一定不少,讓自己陶醉與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對於一個人來說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憶的。陶醉的故事對於他人來說,其實同樣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獻給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筆記下來,寫成文章。所以說,通過這一課的教學,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明白寫作的價值,對於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穫。因爲收穫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爲收穫着陶醉,所以最美!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教師肩負着學校領導的厚望,承載着家長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託付着學生對未來的美好願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是祖國明天的未來與希望。可謂是衆“望”所歸。如何讓學生在這即將畢業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學有所取學有所獲呢?

下面我謹對參加工作以來在語文方面的教學實際情況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狠抓生字詞教學不鬆手生字詞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六年級雖然是高年級,生字詞的教學不像低年級那樣繁瑣,但是,我們教師應當把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作爲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來看待。在平日教學中,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預習時學生要將所預習的本課生字每字寫五遍上交,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看學生到底能把生字寫到什麼什麼程度,出錯錯在哪裏,這樣老師就掌握了學生書寫生字的第一手資料,講新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出錯多的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這樣就把對問題的發現提前,爲解決問題留足了時間,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生字詞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複習的次數及每次複習所間隔的時間的長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課都對學生進行聽寫,記錄學生出錯多的生字,每課過關,這次聽寫沒有過關的在此聽寫,直至所有學生過關爲止。單元結束後以每單元爲單位進行聽寫,也是直到所有學生過關爲止。單元過關以後再把每一課聽寫時出錯多的生字聽寫一遍,加強鞏固,加深記憶。練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老師聽寫一樣輕鬆應對了。

二、從教材整體出發,扣住重點訓練項目,提高課堂效率。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而且也體現了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穫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爲主線,就可以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三、實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閱讀所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憑空拿幾篇學生從未學過的文章來讓學生做,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平日學習能力的考察。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平日上課或課後練習時,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閱讀講完了就完事了,還要教給孩子做某一類題目的方法,比如在講解一篇課外閱讀時,看這篇文章是寫人的還是狀物的?寫人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狀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這兩類文章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怎樣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一類題目怎麼做?概括段意要怎樣概括?不同類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樣的區分?凡是在我們平日上課和做練習時能夠遇到的文章或是題目類型,我們老師可以給學生歸類整理,把這些學習方法都教給孩子,讓學生在閱讀和練習中學到好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轉變成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四、勤寫多練,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要想讓學生在作文能力上有一個好的提升,也並非一日之功。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讀書札記,建立課堂小練筆本,把課堂的小練筆寫到一本本子上,時間久了,這也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在學習中遇到優美的段落、句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精細活,以上我所說的幾點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不成熟的個人看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把工作做精、做細,做周全,我們畢業班的語文教師會不負衆“望”,會收穫屬於自己的別樣天空!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通過這段時間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感受很深。不由而然地想談談自己心裏的一些看法: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仗》是一節 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着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裏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景物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於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

在識字教學中爲學生 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爲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慾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裏的彩園,爲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 捉迷藏 等有趣的環節,引導 着學生由帶拼音 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 、學會了合作。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爲學生願學願記的行爲。

三、及時評價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節課教師始終都用鼓勵的口吻,以多種形式獎勵學生,學生在讀過兒歌后互評,合作學習,再加上我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使學生

樂學,達到了學習目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充滿自信、有了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

一、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

對於農村學生對蔬菜經常見,但又不理解這個詞,在介紹時候可以介紹一下。

二、教會學生在興趣中模仿。

教學生字在田字格里書寫時,教師應該呈現的是清楚的田字格。教師範寫,學生再寫。

三、在讓學生完成任務的時候,教師的語言應該明白具體,泛指不能太大,否則學生不能明白老師的意指。

四、恰當的色彩對比能夠增強兒童的分析和識記能力。

在本節課中老師既然運用了多媒體進行了教學,在進行生字教學和偏旁部首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偏旁部首與字體的其餘部分用上鮮明的對比色彩,我想這樣效果應該更好一些。因爲低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對鮮明色彩的呈現會勝過教師反覆提醒他們要好得多。教師有意地引導生進行無意識而自覺的觀察,然後自己去獲得知識,這就更好了。

總之,我認爲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從生活出發,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精心設計教案,適合兒童的心理成爲兒童中的一員走人課堂,以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他們一起互動,纔會實現新的課標理念,纔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aoe》是一年級孩子的第一堂拼音課,經過精心的設計,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孩子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思這堂課,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伊始,我就面帶微笑地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老師就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黑板上畫一座城堡)拼音王國裏住着許許多多的拼音娃娃,我們今天要先去認識最最可愛的三個孩子。你瞧,

他們來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將拼音字母擬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枯燥無味的拼音字母的距離,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紛紛很有禮貌地和aoe打招呼,課堂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自主發現,享受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課堂上,我說:“三位朋友特別想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就偷偷地躲到畫中去了。小朋友們,快點仔細找找,你發現誰啦?”一石激起千尺浪,學生馬上主動地去觀察書上的插圖。不一會兒,小手如林,個個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班裏的同學呢!這一環節的設計,就順應了孩子的需求,誘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通過自己去發現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再加上老師的激勵表揚,從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三、互動探究,激發思維

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課堂教學不在於老師講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適時激起孩子的思維,用知識本身的力量喚起求知慾望,給孩子施展才能的機會,給他們最大的自由

空間。課中,“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嗎?想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很快編出了順口溜:“眼珠圓圓,ooo”“雞蛋圓圓,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的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到了無限張揚,創造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相信他們一定回放飛可愛的童心,給你一份驚喜的。

四、遊戲活動,愉悅課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保持,我們要盡一切所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們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玩,在享受課堂。本課中,我設計了一些遊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鞏固,在鞏固中玩,使孩子學得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整個課堂瀰漫着一種輕鬆快樂的氛圍。

五、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儘量把目光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讀,小組讀,小老師教讀等多種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節課是我對新課標精神的初步實踐,以後要更進一步努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蒲公英》是一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不相同,從而告誡人們做事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實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課文寓人生的哲理於有趣的故事中,運用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突出了人物個性,表現了不同的價值取向,強化了表達效果,有助於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認真備課、研究教材,結合我們班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給課堂插上想象的翅膀,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用夢幻般的語言對學生說:“下面讓我們進入蒲公英的世界。在美麗的田野上,無數的蒲公英種子帶着一個個潔白的小降落傘,在藍天下隨風輕揚,好像無數的小精靈在翩翩起舞美麗極了……”當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着蒲公英的畫面後,我設計了又一個想象的環節:“假如你就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你想飛到哪裏去?”陶醉在美景中的孩子們一個個炸開了鍋,有的說要飛到花園裏,開出美麗的花朵,美化環境,有的說要飛到珠穆朗瑪峯去,在最高的山頂上紮根,有的說要飛到森林裏,看看神奇的大森林,還有的說要飛到太空中,看看宇宙是什麼樣的……各種各樣的'想象是千奇百怪,極大地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

當講到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說:“要飛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裏,一定能給我帶來歡樂!”我又提問:“它想到湖水裏幹什麼呢,湖水會給它帶來什麼歡樂?”有的孩子說它會在湖水裏和小魚做遊戲,有的說它會在裏面自由自在地游泳,還有的孩子說它會順水而下,和水波一起看看藍天、白雲,和小鳥說說話……孩子們認識到了湖水給種子帶來的快樂。

在學生了解了兩顆想到沙漠裏和湖水裏的種子的想法和不同的結局後,我又讓學生進行想象:“假如你就是太陽公公,會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在沙漠裏、湖泊裏的小種子?”學生們的知識面非常豐富,從各個方面談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你們這兩顆小種子,不聽太陽公公的勸告,會得到不好的結局的,要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呀!”還有的孩子說:“你們這兩顆種子,一個想當百萬富翁,一個想到湖面上尋找快樂,你們不知道,這樣做會沒命的,你們千萬不要去呀!”……大家在太陽公公的勸告中,大家進一步理解了課文主題思想。

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教教材,而是在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體驗教材,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秋天到了》是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材中的一課,在探究式教學實踐中,我運用了多種現代化教育技術,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實現自我教育,以最終把教育影響內化爲小學生的道德情感,外化爲道德行爲。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學中求知,促其探索質疑

在這節課中,我抓住學生們好奇心強、喜歡探求各種祕密的'心理,合理剪輯教材,賦予教材探究性,給學生留下思考、體驗、探討和想象的空間。通過組織學生課前調查、書寫研究報告等環節,學生有意識地深入生活,貼近社會,爲課堂教學時掌握領悟道德認識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們進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通過自己的活動去探索、感悟。

(二)練中求新,啓迪求異思維

在本節課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開放性、沒有單一答案的問題,這些教學環節不強求一致的標準答案,讓學生依自己的潛能盡力發揮,依照學生個性差異作出彈性的要求。學生都是朝着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當學生提出獨特的意見和想法時,注意做到暫緩判斷,不立刻下判斷並鼓勵學生去看、聽、嘗試、探索及操作。這種做法可以增強學生的反應,而且可以影響到全體學生,使他們也勇於表達,進而造成熱烈的氣氛,給學生成功的機會,使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滿足,還要使靜態內容動態化,抽象內容形象化,從而使學習成爲學生內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