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檢閱》一課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任務心理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對於“檢閱”三年級的孩子瞭解的並不多,爲此在上本課之前,楊老師讓學生看了“50週年國慶的大閱兵”的視頻,讓學生對檢閱有了非常直觀的感受,而且很巧妙地引入本課的.學習。楊老師的重點是檢閱前,但她的思路卻有點亂,可能是因爲出現了太多的思考問題。

成老師把大多數時間花在了教學詞語上,注重詞語的音形義,學得很紮實。我認爲讓學生把詞語讀出感情來這個環節很好,但是學生讀的效果不太好,我覺得問題出現在教師的範讀詞語上,如果教師範讀得好,學生也會模仿得好,而不是這個環節的要求太高。在教學到“爲什麼說這個小夥子真棒”時,就讓學生讀12自然段,說說博萊克棒在哪裏?有的同學說:“他雖然拄着柺杖,可還是走得非常認真,和全隊保持一致,很勇敢。”成老師馬上讓這位學生讀出博萊克的勇敢,他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另外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博萊克的堅強與勇敢,成老師還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看着博萊克此時精神的樣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博萊克平時走樓梯都很困難,但他還是堅持練習”;“他摔倒了,但還是堅強地爬起來”;“他不能和其他人一樣出去踢球”……通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體會到他真的很棒。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這學期我接任了三年級的漢語文教學。第一單元教學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學習的一單元,我首先要考慮的是銜接問題,要通過本組的學習,幫助學生儘快的適應中年級的學習。因此,我重溫了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的教學要求。低年級的教學要求主要是藉助漢語拼音識字,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用感情的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瞭解詞語的意思。從本冊開始,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課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同學之間交流識字方法,對識字進行歸類學習,在作業和小練筆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字,在閱讀中加強詞句練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抓住導語、思考練習及課文中關鍵處提出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這一單元導語就用詩一般的.語言爲學生描述了五彩斑斕的兒童生活情景,點明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從而用心去感悟生活的豐富多彩。《金色的草地》在課文中關鍵處提出思考問題,我知道草地爲什麼會變顏色了。體會草地的可愛,蒲公英的有趣。《爬天都峯》在課文中關鍵處提出“終於”一詞在文章中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汲取力量,克服種種困難才爬上了天都峯,這種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意義。

在習作方面,本冊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第一次作文寫一寫自己的課餘生活,將口語交際與習作結合起來,重在激發習作興趣,樹立習作信心,同時感悟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在上《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導入我用了學生在之前上過的《廬山的雲霧》這課,因爲學生知道了蘆山的雲霧的特點,現在來虛席蘆山的瀑布會使他們有熟悉感。這課時教材中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這首詩詩描繪了壯麗的廬山瀑布,展現了詩人瑰奇的想像與創造力。本課重點是學生能把4個生字認識和會寫,還有能理解課文之中穿插的以描述瀑布的詞、句、文等,同時從不同角度激發表達慾望,增進學生語言積累,爲他們從讀到寫做好遞進式鋪墊。

古詩學習對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很多經典能張口倒背,但對其中的字句、意境卻隔了一層,對學習古詩的方法更是不求甚解。所以要重視引領學生感悟詩境。我使用了課件的形式,讓學生能夠通過圖片加深對這課的理解,在上這課時對於有些上下文的銜接處處理的.不是很恰當。還有在提問的方式上也應該加強。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對老師的課感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教給學生古詩學習的方法,啓發他們抓住重點字詞品讀想象,藉助課外閱讀文字激發學生書面表達慾望、積累運用語言。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白鵝》是小學四年級的一篇課文,作者對白鵝的特點描寫得惟妙惟肖,字裏行間也洋溢着作者對白鵝的疼愛。我認爲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中年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習得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這節課我就做到了這一點。

第一、能善於運用多媒體課件理解詞語,比如:淨角京劇中的一個人物造型,地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通過多媒體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

第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聯繫上下文理解了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三眼一板”即白鵝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再幹什麼,這是白鵝吃飯時的一規矩,任何時候都不變的規矩叫“三眼一板”,這都要聯繫上下文才能理解。

當然,生活在現代城市的孩子,生活經驗非常有限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白鵝,所能見到的是動物園裏池塘中戲水的.天鵝,它們的叫聲,動作,樣子和生活習性與課文中的家鵝形象很難進行比照。要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一定的難度,再者作者是典型的中國古典文人,課文的寫作時間是上個世紀的中葉,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現代工業社會和作者生活的時代差距很遠,文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文人心態以及成人化的審美情趣,對孩子來說缺少親切感,課堂上,不管我怎麼引導,學生都讀不出“味”。

《白公鵝》一課重在與《白鵝》一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隻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後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穫:一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貓》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學生找,但兩次都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後都是我自己說了出來。經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麼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課文的難度高;二是學生預習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並且我太着急了,在一兩個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學生髮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其他老師建議我對於某些不難的問題,可以對學生多引導;對於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荷葉圓圓》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語言生動活潑,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着重抓住了這幾方面展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幅美麗的荷葉圖,問:“你們瞧,這是什麼?”(荷葉)“那你們能說說這是一張怎樣的荷葉嗎?”(綠綠的、圓圓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荷葉圓圓的,綠綠的。”這樣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興趣較濃的學習狀態。

二、多種形式識記生字。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進入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一遍課文,注意把課文的字音讀準。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一段來讀,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特別來勁,也特別喜歡。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對生字的識記我採用多種方式,反覆識記。出示詞語和生字時,首先是讓學生帶拼音自由讀生詞,後是去拼音讀生詞,再到理解詞語識記,然後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再後又回到課文中整體感知。通過多種形式地反覆訓練,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三、學生自主寫字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將要寫的兩個生字“機”和“朵”進行仔細的觀察,發現“機”和“朵”有相似的部件,但是組成這兩個字後部件又有不同的變化。“機”和“朵”都是由“木”和“幾”兩個部件組成的,“機”字是左右結構,“朵”字是上下結構,學生在講發現的時候還注意到“木”字在“機”字中,捺變成了點,而在“朵”字裏卻沒有變。“幾”在“機”字裏沒有變,而在“朵”字裏變成了無鉤幾。而且“機”字是左右結構,要寫得瘦長,“朵”字是上下結構,要寫得方正。學生邊發現,老師邊強調,這樣師生共同完成寫字教學的任務,給了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榜樣示範的空間,一個自主書寫的空間。

四、不足之處

因爲本人是第一年教一年級,在課堂上顯示了比較明顯的不足之處:

其一,學生某些細微的地方老師沒有及時的糾正。例如課堂上出現拖讀現象,老師對學生的`回答處理得不夠深入。

其二,時間分配不夠科學。因爲前段時間學習字詞時花的時間較多,到後來寫字的時間就不夠。

其三,沒有範寫。由於經驗不足,而且是第一次到多媒體課室上課,課前沒有在黑板上畫好田字格,所以就沒有範寫。

其四,在課堂上沒有及時地對本課學習的生字進行知識的遷移。這個問題也是因爲時間不夠,本來備課時已經在課件上做好了課外的句子,但是由於時間問題,只好將這一環節刪除了。

這節課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和自然的美,但也有些遺憾。我想,只有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才能積累經驗,逐漸成長。在備課的過程中從其他的老師那裏學到了不少東西,在課後更是受益匪淺。今後,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會繼續不斷地向同事和書本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我驚歎學生的出色表演,連我自己也始料不及.在課上,我僅僅觸動學生的感受和體驗,並運用各種手段和途徑加強朗讀,引起學生的共鳴,接着便把時間交給了學生,讓閱讀成爲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提出的問題:第一階段,提出能夠喚起學生體驗的問題,第二階段提出能夠引起學生感悟的問題,第三階段提出讓學生品味的問題,第四階段提出讓學生模仿練習的問題.如何利用有效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探究,進行開放式的語文課堂教學,這正是我要研究的問題.本節課,朝着研討方向,教學安排有梯度,形式多樣化.

這節課,正是我的提問,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與興趣.正是我的放,才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將"如何教"轉變爲學生"如何學",給予學生學法上的指導,以情激情,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學有所獲.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積累,運用語言,語言表達得以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一節漢語拼音的總複習課的第一課時,對於拼音的複習我共安排了兩個課時。在剛學完課文的前提下,對於拼音我估計很多學生都已經是又陌生又熟悉,這時學生最易厭煩、隨意,上拼音複習課很擔心他們懂了的沒興趣,根本不聽,怕不懂的複習課上得快,還是跟不上。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複習的興趣,讓拼音情趣盎然地走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我把整節複習課的內容用學生喜愛的`方式──遊戲故事串編在一起,讓他們喜愛的動畫主角喜羊羊們進入教學內容,以動畫人物的角色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拼音王國由此展開,學生果然興趣大增,小眼睛發亮。

這節課我的主要複習內容爲三方面。

第一:聲母;

第二:韻母;

第三:整體認讀音節。

整節課我完成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雖然有些細節沒有做到位。其中有些細節也是臨時做了改動,如:本來在拼讀複韻母的音節的時候是全班一起拼讀,但是考慮到現實的情況很多學生的注意力被課件吸引住,所以我臨時換成小組比賽的形式,讀對了並獎勵卡片的方式,很快的轉移了他們得注意力,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拼音是識字的入門券,沒有拼音識字將會變得困難,今天的複習課,我都是以基礎的爲主,中間加入形近字母的比較,和音節的拼讀。這些都是拼音的基礎。以基礎爲基礎,再往上就會事半功倍。

另外,我覺得今天另外一個讓我覺得獲感動的是,自己的課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覺得這是一種欣慰。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許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時間分配不合理,對於較爲簡單的聲母,我用的時間較多,而且很多都是反反覆覆在做,做的都是無意義的。比如說連續讀了很多遍的聲母表。

其次,對於韻母的教學還存在着教學問題,比如說音節是由聲母、韻母、聲調組成的。而自己是將音節理解成聲母、介母、韻母組成,導致學生對於音節的組成有了錯誤的認識。另外一點就是對於yan的教學。

最後,對於自己的課堂掌控和提問的語言還需學習和仔細斟琢。

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我相信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是自己的成長中。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觀潮》這篇課文裏,描述潮來時的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資料是課文的重點。而抓住重點詞句來品味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是難點。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研究運用“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播放課件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爲本,讓學生聽範讀、自由讀,邊讀邊體會,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所以,我重視“讀”。學生自由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我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我的見解,允許有不一樣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見。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優勢,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播放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動的速度。經過朗讀課文,再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視頻,更進一步使學生驗證了自我的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上《觀潮》這課,是我第一次開始在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在上完這課後,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是能夠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運用過早時可能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時也應研究“因課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在小學階段,古詩的教學是大家都感覺到比較難以把握的。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感覺很迷茫。古詩究竟該怎樣教,該教些什麼?觀完《春曉》一課後,我翻閱了新的課程標準,課標中反覆提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古詩文無疑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最燦爛的瑰寶。課標又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是一個總的指導綱領。同時我又把新舊課標中對古詩教學的目標進行了比對:

錢正權老師曾說過:“引領學生走進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尋求詩詞地信息意義,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再詩詞的'語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鬚髮揮想象。”在這節課中,老師過多的運用註釋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詩句,卻缺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充實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始終處在解詩意的層面,沒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學生沒有悟到詩情,課堂就缺少那詩味了。

總之,在古詩教學中,學生讀會古詩很簡單,但是讀出古詩的意蘊卻很難,我們平常的課堂總是停留在讀會古詩的層次上,怎樣引導學生讀懂古詩,並從中汲取到營養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總是謙遜的垂着她的綠蔭的。"教育事業就是葉的事業,每一名教師就是一片綠葉,孕育着祖國的花朵。

"不管在哪個崗位,不管何時何地,不管付出多少艱辛,只要是有利於教育發展的事情,有利於學生成長的事情,我都會全心全意去做,力求盡善盡美。"這是資陽區教育局王小平的座右銘,也是她真實的工作寫照。王小平,1991年畢業於長沙師範學校,通過自考獲得湖南師大小學教學專業專科文憑和湖南師大教育管理專業本科文憑。

王小平的工作生涯分爲兩段。她做了22年小學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從20xx年至今,她負責資陽區教育局綜合文字工作和教育宣傳工作。

自考不僅僅是爲了文憑更是爲了專業成長

"我師範學的是學前教育,但是畢業分配到了小學。雖然教育方法是相通的,但專業不同,內容不同,教育的重點也不同。"王小平說。爲了更好地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她用兩年半的時間通過了湖南師大小學教育專業18門專科課程的考試。

記得當時要考一門政治經濟學,全班100多人,最終只有9人通過。王小平就是其中的一個"幸運兒"。其實說"幸運兒"也不全對,她是憑着對知識的孜孜追求,對教育的深深愛戀,對每一門科目都想學到極致。大學語文這門課,王小平將書中的幾十首詩詞背得滾瓜爛熟,每一篇文言文都做了細緻地分析,做了大量的筆記。高等數學這門課,內容比較深奧,而王小平由於沒上高中(上的師範),有些知識點並不瞭解,學起來也很吃力。王小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親戚那借了三年的高中數學課本,全部自學了一遍,再看《高等數學》時,頓時茅塞頓開。

"我在小學一直教數學,看了高中的數學課本,又學了《高等數學》,對於我的數學教學非常有幫助。"王小平說,雖然很多人認爲小學數學和高中數學聯繫不大,但她卻認爲,小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讓高中學起來容易自如。比如教《立體幾何》這個內容時,她儘可能地採用直觀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多拼、多擺、多組合,讓學生讓立體圖形的三維有了深入的理解,對於高中立體幾何的空間想象能力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她班上的孩子進入初高中後,紛紛感嘆:"立體幾何一點都不難,我們王老師早讓我們自己搭建過這些圖形。"

"萬丈高樓平地起。"王小平認爲,在進行了自考專科的學習後,教育規律內在的聯繫她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也對她的專業發展起到了很好地啓迪作用。她所帶班級在資陽區教學質量水平測試中多次榮獲第一名。她培養的學生也不負衆望,紛紛考取了益陽當地的名校,有的還被長沙"四大名校"錄取。

"自考本科,對我來說更是一次飛躍"

嚐到甜頭的王小平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她身兼數職,既是數學老師,又是班主任,還是學校文學社社長和宣傳員。分身無術的她卻有着更強烈的求知慾,緊接着,她又報考了湖南師大教育管理本科的自學考試。

如果不是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如果不是對教育的孜孜追求,其實王小平早就不必再費心費腦地去進行自考的本科學習,專科文憑足以勝任教學。"自考本科,對我本身來說,更是一次飛躍,對我的知識積累和沉澱很有用,讓我對教育的真諦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王小平說。

王小平又開始了一次與自己的賽跑。那一年,只有3個月的準備時間,她報考了6門學科。白天上班教學兼班主任,抽空備課後,還要到教室內巡查,晚上不學到12點絕不睡覺,整個一連軸轉。記得有一門功課《教育測量與評估》,一同自考的同學們都反應特別難,抓不到重點。王小平也感到有些吃力,但她"柔情女子有顆漢子心",鐵了心,抱着自考書本一遍又一遍地啃了下來。當時的同學要麼說"聽不懂算了,直接掛了",要麼投機取巧做以前的試卷想着押題。"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小平又一次憑藉實力拿下了這門課。

教育即生長。大量的閱讀開闊了她的視野,大學的知識滌盪了她的胸懷。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她率先試行以學生爲主的"合作討論式"數學教學教學模式,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陳規,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學生提問,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課餘時間學生自己安排,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她一邊鑽研理論,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寫出了大量的教育教學論文。教學效果非常顯著,多次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她執教的《軸對稱圖形》一課獲省級一等獎,《循環小數》一課獲市級一等獎。她獨立撰寫論文《數學課堂中的人文與創造美》一文獲國家級一等獎、省級二等獎並發表在《教育與學習》雜誌上,《張弛有度——論新課改下數學課堂中的`節奏美》一文獲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並發表在《現代教育改革與發展》雜誌上,一大批論文、教學反思、教育隨筆也見諸於報刊、雜誌上。

"王小平悟性好,進入工作狀態特別快"

20xx年,由於工作的需要,王小平擔任資陽區教育系統綜合文字和教育宣傳工作。

"王小平悟性好,進入工作狀態特別快。"資陽區教育局的領導對王小平進行了首肯,讚賞有加。

兩年多的時間裏,她奔走在全區的校園裏,認真記錄資陽教育發展的每一個重要腳步,努力挖掘教育的新亮點,推介新典型,新經驗,新做法,全力做好教育的宣傳報道工作,將本區品牌學校創建工作、推進課程改革、推進經典教育工作的經驗和做法及時報道出去,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各類媒體上發表教育深度報道、新聞通訊稿近600篇。

她獨立撰寫的《村子裏終於也有了好學校》一文發表在《中國教育報》頭版倒頭條上,此文榮獲益陽市20xx年度教育新聞好新聞優秀作品一等獎,人民網、中國青年網等全國多家媒體轉載。《力堵管涌,三位教師徹夜未眠》發表在《中國教育報》頭版。撰寫的《資陽區中小學推行經典教育》一文發表在《湖南日報》頭版頭條。撰寫的《讓山村學校也成爲師生快樂的殿堂》榮獲"20xx年湖南省身邊的好學校"作品獎,《山坳裏的白髮孩子王》榮獲湖南省"20xx年我身邊的好老師優秀作品獎"。撰寫的近萬字的深度報道《一次滿格的充電》發表在《湖南教育》雜誌上。近三年來在新華網、光明網、《科教新報》、《湖南教育》、湖南教育網、湖南教育新聞網等國家級、省市區各級各類媒體上發表多篇教育正面新聞。她本人被評爲益陽市教育系統優秀通訊員、資陽區優秀通訊員、資陽區宣傳文化先進個人。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課文,它生動地講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遊的情景,描繪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將大體意思表達出來,能結合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因此,課伊始,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天高雲淡,雁過留聲,美麗的秋天到了,在這金風送爽的時候,你們最想幹什麼啊?”學生們各有各的說法,也勾起了學生的美好回憶,都向往着想出去遊玩。

接着,我在朗讀上作了示範,讓學生聽我讀課文,孩子們都非常認真,並且有幾個學生還跟着我一起輕輕地讀,見此情景,我便乘熱打鐵,要想像老師這樣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讀水平,那就讓老師先來考考你們的預習情況,孩子們興趣很濃,紛紛舉手,他們基本都能正確讀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有幾個還能在識字的基礎上,對這些詞中難懂的進行了解釋,加上我給予的評價,其他的孩子對他們更是佩服不已,沒花多少功夫,字詞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看來,教師的引領,語言的激勵,榜樣的示範,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用的,不僅興趣足,而且也學得快。

這篇課文的還一特點就是圖文結合,形象生動。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這些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對打滾兒、逮螞蚱熟悉不過,因此,我一邊結合課文插圖,一邊和孩子們聊聊自己成長的生活經驗,個別的孩子還進行了語言的描述,以及動作的表演,使孩子們彷彿已經來到了野外,在盡情地玩耍,從而體會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開心哪!”另外通過“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把課文引入生活中,讓孩子們學以致用,也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從而爲寫話打下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掌聲》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子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由原來的憂鬱自卑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讚美了同學們的善解人意,也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

課文是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的,情節感人,描寫細緻。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在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小英的同情和對小英改變後的開心心情,通過這樣的對比讀,無疑爲後文學生解讀“掌聲”的魔力和魅力蓄積了更多的精神能量。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設計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說些什麼?”“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的等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最後,在理解課文後,我邊播放音樂邊讓學生回憶自己曾經有沒有得到過別人這樣的掌聲和給予別人這樣的掌聲,文章內容得到昇華。

這堂課下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時間安排的不夠緊湊,以至於最後顯得有點慌亂,“有話沒有時間說”,這就說明我前面部分講解的過於細緻,理解的過多,而讀的卻很少。只是引導學生細細的品味小英的心理變化過程,只是領着學生把內容讀了過去,而沒有細細的品讀。這也就導致了前半部分讓學生說話的時間長了些,課上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另外,學生的朗讀訓練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學生讀課文感情不夠深入,拖音現象嚴重,有待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我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設計教學方案,教學過程設計合理,現做以下反思:

一、 朗讀中感知:

朗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學《石榴》這課時,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通過精當的提問,實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首先,我讓學生默讀全文,設計了幾個簡短、精當的提問,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哪幾個季節?石榴有什麼特點?同時相機板書:春天,葉;夏天:花;秋天:果;接着讓學生讀,先是自瀆,邊讀邊想石榴葉、花、果的樣子,有什麼特點,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讀、自悟;接着讓學生邊聽同學讀,邊看插圖,視聽結合,使學生對石榴的樣子有形象、直觀的感受;再通過實物的演示,教師引談,師生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瞭解。今後在有層次、多形式的朗讀上還應努力。

二、 表達中領悟:

在學生通過多讀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表達,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如課文中寫花時有這麼一段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着勁兒在吹呢。”在教學這部分時,老師不急着告訴學生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讓學生讀中領悟,“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一雙雙小手如林般樹起,有的同學說:“小喇叭”寫出了花的形狀。有的同學說:“正鼓着勁在吹呢。”講花開得多,開得旺。這時,我趁熱打鐵,讓同學們邊讀邊表演,同學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狀,漲紅了臉,搖擺着頭,多麼像一朵朵美麗的石榴花,學生對這樣形式的表達、領悟非常感興趣,同時也讓老師感受到孩子們在課堂上有一顆靈動的心。

在學了第四段引導學生仿寫時,設計簡略,有以下改進建議:

遷移練習:(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

1、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同學們還帶來了很多水果。談話:

①你帶了什麼水果?它是什麼顏色的,形狀、大小怎樣?

②這些水果可真誘人啊,快嚐嚐它的味道。談話:你的`桔子什麼味道?你的香蕉呢?蘋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剛纔說過的話連起來說嗎?這個句子能幫助你們:

(文:剝開的外皮,只見,輕輕咬上一口,。)

(說說外面、裏面和滋味)。第一個同學說完,請大家猜猜他說的是什麼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桔子、香蕉、水蜜桃等等。你還喜歡什麼水果呢?喜歡它的什麼?試試用上這個句子說一說。(指導學生從營養、方便、長相誘人,口感酥軟、嫩滑等方面說。)

2.大家說得真不錯,看來寫一種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顏色和味道的特點,就能寫好。請你選擇你最喜愛的一種,欣賞它們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嚐它們獨特的味道,然後按照《石榴》這一課的寫作方法把它寫下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課前我讓學生從不同途徑,如網上、書籍、向家長了解等方式瞭解孔子。在教學本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充分朗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我安排不同的朗讀方式,如初讀時可自由輕聲朗讀,可同桌互讀,細讀時採用默讀、齊讀、依次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情態。

2.抓住重點詞句段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習孔子的生平概況這部分是我抓住介紹他是什麼家,介紹了幾個關於孔子的故事,進行理解。通過朗讀一些關於孔子的言語行爲,神態心裏的描寫,讓學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思想主張,形象風貌,如:推己及人,厭惡偷盜,善於自省,勤奮讀書等方面的品德。

3.對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話語進行評析,幫助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孔子的一些爲人處世的方法原則並運用於生活實際。

回顧自己整堂課的教學,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講課的`過程中,我重點講了第一個小故事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通過交流,明白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拉的爲人處世的道理,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寬容。並讓學生自己平時的生活實際說說到對人要寬容。在講完第一個小故事後,我引導學生總結學法,並指導用同樣的方法讓他們自學後面的幾個小故事。想法是好的,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做得很不夠。我先是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後是談自己的感受,這時,我沒有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引導,而是靠自己的講灌輸給學生,沒有把發言權留給學生,雖然老師講了很多,但學生不一定能夠真正理解,這是很不可取的,今後要注意。還有就是對課文讀的太少了些,雖然在設計這堂課時也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讀,可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很好地落實。由於怕讀得時間太多而完不成教學任務(自己的心理素質太差,緊張。),對課文的讀也就不到位,這或許也就是學生不能很好地談出自己的感悟的原因所在吧,其實文本所在表達的內容很多時候在學生的讀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

總之,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今後還要多努力,爭取讓自己的教學上一個臺階。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堂上。我們爲了“緊扣教材”,爲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問題往往是“通過……你讀懂了什麼?”“還讀懂了什麼?”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無須思考或懶於思考。課堂上的閱讀成爲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並沒有真正的對課文進行感悟,他們所讀懂的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語文與生活的聯繫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在課堂結束時,老師問還有沒有問題時,自然沒有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們從小種下探索的種子。記得在講《海豚》一課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海豚吃什麼呢?怎樣分辨公母呢?”我愣了一下,心想:真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一想:不能扼殺孩子愛提問題的天性。於是,我說:“你所想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這個問題留給我們以後專門探究。這位同學善於思考,大家都要向他學習。”在這個開放的環境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繫,不侷限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拋棄“這不是語文要解決的問題”的`觀念,打破學科分解,學生們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所提的問題不一定當堂澄清,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