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精選14篇)

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1

“母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於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母雞》,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在體會作者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過程中,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學便有了針對性。文章的佈局和教材的處理事實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趣的:講究有詳又略,詳略得當。講學習感悟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部分時,放在了整個文本的大背景去體驗,這事實上也是作者寫作手法的體現:欲褒先貶、欲揚先抑、欲擒故縱。故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無過分的張揚,爲體驗後面的主情感“母愛”埋下了伏筆,並進一以貫之。最後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待進一步的思考,雖然講解思路清晰,但學生參與性不強。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和落實。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2

9月21號接到通知,25號有任務。不但要下城來聽課,還要自己準備好這節課,隨時有可能上臺作課。然後,我就開始緊張了,語文書再沒離過手,心中也反覆揣摩這課我要怎麼講。

《母雞》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就想略讀課要怎麼教。有人說略讀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分更重一些,老師要少扶多放。學生要少品多悟;也有人說略讀課延伸拓展的更多一些,可以向課外閱讀拓展,向口語交際、書面表達、綜合實踐拓展,向生活拓展;還有人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是檢驗學生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與技巧,學生能借助這篇課文掌握一些閱讀方法,知道一些閱讀知識,並在課文中加以運用。看了這麼多關於略讀課怎麼教,搞得我混亂了。

於是,我暫時還按照自己的思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了本課的教學思路。初讀文——理清脈絡——再讀文——理解文字——三讀文——把握情感。不過,這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我並沒有來得及給學生上這一課。

9月25日,濟瀆路小學,兩節課——四年級略讀課文《母雞》同課異構。張小娟老師開講。她沉着穩重,駕輕就熟,一節課娓娓道來,聽者如沐春風。我聽得入了迷。學生們也是。老師的每一個指令都得到學生的積極迴應。同時學生還自主思考,提出疑問,推進課堂進展。在這個過程中,面對課堂生成性問題,張老師處理得宜,體現了高潮的課堂藝術,使得學生注意力始終都落到本課目標中。

反思我的授課過程,學生走神的、做小動作的,今天我不想用平時的藉口“哎呀,山區的孩子語文素質沒那麼高啦”來粉飾太平,安慰自己了。我在羨慕別人的學生應對自如頭腦靈活時,我在鄙薄我的學生榆木疙瘩死氣沉沉時,我忽略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授課中,我只顧照着自己的設想進展下去,學生有問題生成時候,我採取的方法是批評或無視,恰恰是我的無能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課沒有期待時,自然也沒有參與的熱情了。

我的學生不善於動腦,會不會是我在平日的教學中一言堂,不肯放手,扼殺了他們的積極性呢?

我的學生無法實現我的課堂設定,會不會是我的教學設計有缺陷,或者我忽略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呢?

我的學生不會學習,不會感情朗誦。可是教會他們讀書方法與技巧不正是我應該做的嗎。不曾栽種,但求收穫,一味的要求他們醍醐灌頂,會不會太強人所難呢?

隨後,史若蘭也執教該課。在她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都是這樣努力卻又吃力的推進課堂教學的。我們按部就班,從字詞到課文,從課文到情感,從提出問題到包辦答案,結果卻總是事倍功半。

28號,我在班裏上了這一課。學生們很驚訝,我怎麼跳過那麼多沒講的課文直接到了這一課。我沒有照着教案照本宣科,而是看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程。他們讀得課文還是缺乏情感,我就創設情境引領他們找情感;他們對我的提問半天說不出答案,我也控制住自己說出答案的慣性,給他們時間,鼓勵他們進行思考;過渡段、中心段、好詞好句、總分結構、比喻擬人,一個個我期待中的答案從孩子們口中說出來時,我有一種成就感。他們的問題,我沒有放到一邊,而是試着緊扣中心進行說明。他們的笨拙,我沒有一味批判,而是細心引導、耐心等待。我放棄了以往一節課必須要講完很多知識的求全求多,用一課一得來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們。

對我來說,這一節課其實很艱難。因爲要和自己多年的慣性教學進行對抗。我不能說這節課是成功的,我只能說,我努力在改變着。

課後,我回顧本堂課得失。認爲今後的略讀課要做到少扶多放。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多教給閱讀方法,再創設實踐環境讓學生嘗試應用。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努力改變,從一言堂的教學慣性中走出來。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3

今天,我有幸聽了袁書兵老師執教的一節魅力課堂分享課——《母雞》

《母雞》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老舍先生繼《貓》之後的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自己對母雞的感情變化爲線索,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與《貓》的寫作手法。

在教學中,袁老師運用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開課之初,袁老師利用閱讀要求導入新課並檢查了詞語的認讀情況,使中年段的字詞教學落到了實處。在學習新課時,袁老師抓住文章的主線: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怎樣的?作者對母雞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能抓住重點語段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從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

者爲什麼不再討厭母雞的原因,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爲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爲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個人認爲,在教學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能是袁老師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沒能完成預期的教學設想。

2、網上的課文範讀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正音,但是如果能提前下載後插入到幻燈片中,效果會更好一些。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4

一個小小的課堂延伸,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反思,知道了不與父母爭吵、頂嘴,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這些點滴事例的重現,自主地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親情的可貴。

《母雞》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在教學中,我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不再討厭母雞的討厭,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爲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爲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在教學中,我還極力抓住語言文字進行訓練,體現語文味。比如,教學第五節時,重點抓裝警戒”一詞,先理解什麼叫“警戒”,爲什麼警戒?怎樣警戒?結合理解整段內容。再如,在教學完爲什麼討厭母雞後,請學生說話訓練:這是一隻__________的母雞,令人__________!以此進行這一部分的總結,學生對於這部分內容就比較容易理解。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選學課文,可是自己因爲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5

《母雞》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老舍先生繼《貓》之後的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自己對母雞的感情變化爲線索,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但在體會作者情感和寫作方法時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難點是:比較本文與《貓》在寫作手法上的特點。

爲落實教學目標,滲透重難點,我擬緊扣表達作者情感變化的兩句話“我一向討厭母雞”和“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來貫穿全文的.教學,並以此爲切入點,指導學生在課文中抓住重點語句分析,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來不敢討厭母雞是因爲看到母雞有了小雛雞後變得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最後,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一位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特地爲本課教學加入了一個亮點:課外拓展,情感昇華。在此環節中,我選取了老舍先生《我的母親》中描寫母親在

炮火連天的饑荒歲月中勇敢、辛勤地守護老舍一家的片段展示出來,並請班長聲情並茂地朗讀。果然,學生們凝重的表情告訴我,他們已經被老舍筆下的母親深深感動。在緊接着的提問中,無一不表示對偉大母愛的讚歎。

總的來說,經過兩次試教後,第三堂課是最順利的一次。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學生也學有所獲。但仔細分析,這堂課還是有以下幾個缺陷。

一、最大的缺陷是主線不夠清晰。

雖然我自認爲圍繞了“作者對母雞情感態度變化”這條主線來展開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環節與環節之間缺乏緊密的銜接,結構略顯鬆散。例如,在學生輕鬆找出了“我一向討厭母雞”和“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這兩句話後就應該直接分析“討厭母雞的哪些方面”,分析完後緊接着問“什麼時候不再討厭母雞”,以引出文中的過渡句“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隻孵出一羣小雛雞的母親。”在分析完過渡句的作用後再引導學生找出作者不敢討厭母雞的原因,然後體會重點語句。這樣就不會顯得凌亂,給人一種翻來覆去的感覺。

二、沒有抓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針對整體感知,我在課堂伊始就拋出了一個問題:“文中的母雞是怎樣的?”殊不知這僅僅是讀者對母雞的總體印象,並不是對這篇文章的整體把握。整體感知應該是對文章內容的把握。所以,我應該換一種問法:“母雞有哪些方面讓人討厭,又有哪些方面是讓人不敢討厭的?”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很快就掌握文章內容:分兩部分寫,先寫母雞的缺點,表達厭惡之情,再寫母雞的優點,表達敬佩之情。

三、導入時忽略對《貓》一文的複習。

既然教學目標中包含“對比《貓》和《母雞》寫法上的特點,在導入時就應該簡單提示《貓》一文的寫作手法。這樣可爲最後學生對比兩篇課文做準備。

四、在分析哪些地方表現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時,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朗讀重點語句,並引導其抓住關鍵詞語去體會母雞作爲母親的偉大。例如:在學習第七自然段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抓裝蹲”、“擠”、“伏”、“爬”等動詞來體會母雞的“慈愛”。而我因爲擔心時間不夠,而壓縮了這個環節的時間,留給學生的主動權太少。

五、因爲前面預設朗讀的時間太少,導致後面多了5分鐘的時間來分析《貓》和《母雞》兩篇文章的寫法。也就是說,有整整10分鐘的時間,學生都是在抄筆記。因爲我也沒有單獨提問學生,而是集體回答後就展示筆記要點了。同時,我也忽略了要指導學生如何去做筆記,這實在是一個遺憾。

雖然這次公開課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也問心無愧,因爲我已經盡全力了。有不足纔會有進步,相信下一次再上《母雞》,我一定能上得更好。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6

《母雞》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 ,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今天教學的是第二課時內容。教學重點爲:第一理解母雞對雞雛的愛,第二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教學手段爲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遇到難處,教師適當點撥,與學生共同解決。

通過教學,我發現這節課既有驚喜,也有不足。

讓我驚喜的是多數學生能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了學習自主性,課堂氣氛活躍,從某些方面講,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存在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問方面還要加強訓練。有些學生不知道怎樣提問題,提什麼問題,有些學生提的問題過於淺顯或者與教學內容關係不大,達不到教學目標。

2.學生語言組織需要進一步規範,養成說完整話的習慣。

3.平時教學多滲透寫作方法,注重應用。

4.重視課外相關知識的積累以及運用。

5.學生髮言的積極性、音量、語速等需加強訓練。

整堂課我能放手讓學生學,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發提問。我們應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善於設計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注意培養學生自主提問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7

在本課教學中,我先抓住重點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情感變化:從討厭到不敢討所再切人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鍋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作者爲什麼用“天敢”詞,讓學生體會到因爲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本課教學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藉助文本巧妙地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體現語文教學件的`己對中心句的反覆研讀探究感借,尤其是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深刻地領情到了每屆特的母愛。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8

本課的教學,我側重於引導學生理解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從而體會老舍先生對母雞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轉變的原因。同時,在學生感悟母雞對雛雞的細節中引入類似的生活場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母愛”主題,體會作者對母愛的歌頌。對比《貓》和《母雞》的.異同點,預設到有一定難度,所以用表格的形式提供了基本的維度供學生思考探究,讓學生有切入點、有思考點、有話可說。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9

《母雞》是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母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於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當我讀這一課時,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並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爲主線,進行交流、體會。並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如何創設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待進一步的思考,過於沉重的表情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10

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作者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本次數學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幾點:

1、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

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我主要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後的變化,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反覆誦讀相關語句,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2、前後聯繫,感悟寫法

將前後課文聯繫起來教學,感受老舍先生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和表達情感的`方式。如將描寫母雞叫的句子,與《貓》中相關句子進行比較,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學生很自然地體會到同樣是寫叫聲,表達的情感是完全不相同的。

3、延伸拓展,突出主題。

在課堂結束時,圍繞“母愛”這一主題,創設情境,播放歌頌母愛的歌曲,並讓學生聯繫自已的生活經驗談談對母愛的理解。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使得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了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11

在設計這一課之前,看了許多名家的教學理念書籍,特級教師張貽宇在他的一篇文章曾說過:“一個普通教師務必做到心中有三:一有學生,二有《課程標準》,三有課本。對學生和課本,對學生和課本要熟悉,爛熟於心。對《標準》的基本原則,應付諸教學實踐,微觀落實。如語文學科上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每課必須看得見,摸得着,能測驗。”

想讓學生在自讀中感受作者寫作的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懷,“讀”要貫穿始終,但又不能機械重複。每一次的“讀”形式上要有變化,功能上也要有變化,在層次上也要有提升。初讀,認讀生字,再讀,整體干支放,三讀,角色體驗,四讀,感悟寫法。這讓我彷彿看到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心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備好課之後,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讀”要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懂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這個意義上講,看一個教師水平如何,不是看她講課怎麼樣,而是看他所教班的學生讀的怎麼樣。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心中有學生”一個教師愛不愛學生只要看他是否象母雞一樣不厭其煩地教兒女學本領就可以了。

雖然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雖然也是信心滿滿想上好這節課,但似乎上課就總是“遺憾的藝術”在課下還是難免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備一節課不僅是關注課本,關注學生,關注《標準》這麼簡單,要把眼光放的遠一些,這樣學生才能在你的帶領下遨遊於廣闊的語文天地。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12

《母雞》是老舍的又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在學習本文時,我提出作者開始對母雞的情感是什麼?從哪看出?後來發生的什麼變化?從哪兒看出來?以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去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自然而然的引導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在學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部分時,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欲褒先貶的寫作手法。最後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緊接着,從課外蒐集一些有關於描寫母愛的文章,再讓學生說說你們的母親愛你的事例,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在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了母雞的母愛後,我讓學生比較老舍寫的《貓》和《母雞》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在比較欣賞後,讓學生帶着對母雞的喜愛之情再讀全文。

在課文的結尾,我推薦給學生的一些寫母愛的.課外閱讀文學,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這樣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增長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得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了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13

一、磨課不誤教學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做一件事要知道自已存在哪些的不足,並注意加以改進,善於揚長避短,善於以理智去克服各種干擾,解決各種迷惑,先謀以後動,力爭用少的時間,少的精力去把事情做得更好。上好一堂課,追求理想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益,提升專業水平,應該也是這個理兒。

二、把握方向看清路。我的設計——理解母雞的慈愛、負責、勇敢、辛苦,是與新課程的思想背道而馳的。對於這篇文學作品類的課文,應該考慮、實施如何用“文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文學作品。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課文語言的關注,注重學生的體驗——喚起學生生活中的已有的'對母雞如何關愛小雞的體驗。

三、依照標準嚴要求。《課程標準》給我們提供方向和尺子,課堂教學不忘對此依照、衡量。對於某一個教學內容板塊——必須要有,教師應該依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做到落實到位。比如我的課中,對於母雞的慈愛、負責、勇敢、辛苦中的某一個特點,在理解第一個特點時可以出示文本,引導學生精雕細琢,不達“目的”不罷休。夯實基礎後,其他的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研讀感悟體驗了。

四、教學語言乃智慧。許多時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教學情境等是靠教師的語言的,也是教師智慧的體現。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要從正確、文采、通俗易懂上下功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積累和打磨。

五、課堂練筆巧而實。課堂上要儘量安排學生練筆,做書面作業。但是要堅持需要和適切的原則,不是一定要安排在課尾不可,可以形式上創新、要求上分層。課堂練筆要做到有實效,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

《母雞》的教學反思 篇14

《母雞》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老舍的一篇文章,這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講述了老舍對母雞的態度經歷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甚至敬佩的巨大轉變。整篇文章運用了很多口語化的表達,前後的巨大轉變更是文章充滿了趣味性,也更加襯托出了母雞成爲母親之後的偉大。同時課文容易引發學生對自己母親的聯想,理解起來就沒那麼難了。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以圖片導入,圖片出現的是一羣孩子在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通過這個學生分外熟悉的遊戲,他們能夠瞬間打開話匣子,對我提出的“雞媽媽在遊戲中主要負責什麼”這一問題充滿的興趣。在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時候,生字、詞語的認讀主要依靠學生之間的自學互幫來解決。我重點帶領學生書寫了“孵”這個字,“孵”可以和母雞張開翅膀保護小雞的圖片進行結合來加深印象,之後再進行書寫的指導,強調左右同寬。在學習課文時,我主要抓住文章的`重要線索即作者態度的變化來讓學生理解。通過劃出作者前後態度變化的句子,學生很容易就把文章分爲兩個部分,就概括出了文章每部分的內容。由於本課是第一課時,所以重點學習作者討厭母雞的原因。我是用的方法是批註與朗讀相結合來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先進行默讀,然後在能體現作者討厭母雞的地方圈一圈、畫一畫、寫上批註。批註完成之後,學生進行分享,便分享邊引導學生朗讀,通過不斷的朗讀,學生更能理解作者爲什麼討厭母雞了。

教學收穫:

教學中,我抓住“作者爲什麼討厭母雞”這一主要問題,讓學生品讀思考,抓住的點不多,但在課堂上效果不錯,學生理解很透徹。尤其結合以前我們所學過的做旁批的方式來學習,這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也讓學生達到溫故而知新。而且在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切身實地感受老舍被母雞不斷打擾的煩悶,整堂課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充滿活力。

不足之處:

第一,在學習生字“孵”的時候,我出示了一張圖片讓學生想象圖片和生字的相似之處,我認爲是非常好理解的,但是很多學生都沒有反應過來,因此佔用了一些超出預估的時間來進行引導。第二,由於內容太多,導致後面教學比較倉促,尤其是課文的重點內容即作者討厭母雞的具體分析沒有學習徹底,最後收尾比較潦草,有些環節甚至直接跳過,影響了教學效果。第三,課堂形式不夠新穎,課堂中只有同桌對讀生字這一個合作學習的形式,時間還比較短暫,所以應該繼續創新學生的學習方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最後,個別過渡語不夠自然,比如在由生字過渡到作者介紹時,直接過渡比較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