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大綱

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

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1

“母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於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母雞》,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在體會作者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過程中,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學便有了針對性。文章的佈局和教材的處理事實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趣的:講究有詳又略,詳略得當。講學習感悟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部分時,放在了整個文本的大背景去體驗,這事實上也是作者寫作手法的體現:欲褒先貶、欲揚先抑、欲擒故縱。故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無過分的張揚,爲體驗後面的主情感“母愛”埋下了伏筆,並進一以貫之。最後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待進一步的思考,雖然講解思路清晰,但學生參與性不強。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和落實。

關於《母雞》的教學反思2

9月21號接到通知,25號有任務。不但要下城來聽課,還要自己準備好這節課,隨時有可能上臺作課。然後,我就開始緊張了,語文書再沒離過手,心中也反覆揣摩這課我要怎麼講。

《母雞》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就想略讀課要怎麼教。有人說略讀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分更重一些,老師要少扶多放。學生要少品多悟;也有人說略讀課延伸拓展的更多一些,可以向課外閱讀拓展,向口語交際、書面表達、綜合實踐拓展,向生活拓展;還有人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是檢驗學生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與技巧,學生能借助這篇課文掌握一些閱讀方法,知道一些閱讀知識,並在課文中加以運用。看了這麼多關於略讀課怎麼教,搞得我混亂了。

於是,我暫時還按照自己的思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了本課的教學思路。初讀文——理清脈絡——再讀文——理解文字——三讀文——把握情感。不過,這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我並沒有來得及給學生上這一課。

9月25日,濟瀆路小學,兩節課——四年級略讀課文《母雞》同課異構。張小娟老師開講。她沉着穩重,駕輕就熟,一節課娓娓道來,聽者如沐春風。我聽得入了迷。學生們也是。老師的每一個指令都得到學生的積極迴應。同時學生還自主思考,提出疑問,推進課堂進展。在這個過程中,面對課堂生成性問題,張老師處理得宜,體現了高潮的課堂藝術,使得學生注意力始終都落到本課目標中。

反思我的授課過程,學生走神的、做小動作的,今天我不想用平時的藉口“哎呀,山區的孩子語文素質沒那麼高啦”來粉飾太平,安慰自己了。我在羨慕別人的學生應對自如頭腦靈活時,我在鄙薄我的學生榆木疙瘩死氣沉沉時,我忽略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授課中,我只顧照着自己的設想進展下去,學生有問題生成時候,我採取的方法是批評或無視,恰恰是我的無能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課沒有期待時,自然也沒有參與的熱情了。

我的學生不善於動腦,會不會是我在平日的.教學中一言堂,不肯放手,扼殺了他們的積極性呢?

我的學生無法實現我的課堂設定,會不會是我的教學設計有缺陷,或者我忽略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呢?

我的學生不會學習,不會感情朗誦。可是教會他們讀書方法與技巧不正是我應該做的嗎。不曾栽種,但求收穫,一味的要求他們醍醐灌頂,會不會太強人所難呢?

隨後,史若蘭也執教該課。在她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都是這樣努力卻又吃力的推進課堂教學的。我們按部就班,從字詞到課文,從課文到情感,從提出問題到包辦答案,結果卻總是事倍功半。

28號,我在班裏上了這一課。學生們很驚訝,我怎麼跳過那麼多沒講的課文直接到了這一課。我沒有照着教案照本宣科,而是看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程。他們讀得課文還是缺乏情感,我就創設情境引領他們找情感;他們對我的提問半天說不出答案,我也控制住自己說出答案的慣性,給他們時間,鼓勵他們進行思考;過渡段、中心段、好詞好句、總分結構、比喻擬人,一個個我期待中的答案從孩子們口中說出來時,我有一種成就感。他們的問題,我沒有放到一邊,而是試着緊扣中心進行說明。他們的笨拙,我沒有一味批判,而是細心引導、耐心等待。我放棄了以往一節課必須要講完很多知識的求全求多,用一課一得來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們。

對我來說,這一節課其實很艱難。因爲要和自己多年的慣性教學進行對抗。我不能說這節課是成功的,我只能說,我努力在改變着。

課後,我回顧本堂課得失。認爲今後的略讀課要做到少扶多放。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多教給閱讀方法,再創設實踐環境讓學生嘗試應用。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努力改變,從一言堂的教學慣性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