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語文上冊《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上冊《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第二課時

七年級語文上冊《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五、討論交流

分組討論:創造奇蹟的兩個人──安妮·莎莉文和海倫·凱勒,你認爲她們的成功具備哪些因素呢?

(一)莎莉文老師的幫助:瞭解兒童心理,講究教育方式,教學循序漸進,充滿愛心,耐心。

(二)自身因素:求知慾強、善思好學、不屈不撓、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

六、寫作昇華

讀了本文,你認爲安妮·莎莉文是一位怎樣的老師?莎莉文老師在海倫心裏是怎樣的人?

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道:

“首先,我想長久地凝望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麥西夫人的臉。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她就來到我家,給我打開了外面的世界。爲了將她珍藏在我的記憶中,我不僅要看她臉部的輪廓,還要仔細研究那張臉,找出同情心的溫柔和耐心的活生生的例子,她就是靠這些完成了教育我的困難任務。我想從她的眼睛裏看出使她能堅定面對困難的堅強個性和她經常向我展露出的對於人類的同情心。”

莎莉文老師愛海倫,對海倫的教育講究方法藝術,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而且善於抓住教育時機,開啓海倫的思維、智慧和情感。可以說,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藝術家。在剛教育海倫認識具體事物的時候,用手指遊戲法激發的海倫的學習興趣;當海倫遇到困難時,不是責罵,也不是放棄,而是用海倫樂意接受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帶領海倫走出困境;在幫助海倫認識“愛”這樣的抽象事物的時候,在海倫已有的認識基礎上,並把對“愛”的解釋和孩子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使海倫獲得的思維的提升。

七、品味與積累

課文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敢於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爲含義深刻的句子或喜歡的文字進行品味。

(一)“在沒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霧中的航船,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無從知道海港已經非常臨近。”

這句話用比喻的手法從反面說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衝破阻礙旅途的大霧,找到準確的航向,從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灣。

(二)“這些字使整個世界在我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這句話表面看來說的是文字的神奇,實則暗示的是知識的力量。是知識使“我”這個盲聾人看到了快樂,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覺得世界充滿了花香,洋溢着美麗。

(三)“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

愛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它總是出現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有了它,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沒有它,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

八、課堂小結(播放《感恩的心》)

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感情、雋永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像春天的種子植於海倫的心田。這是海倫獻給老師的厚禮。

九、拓展與延伸

作爲學生,你能不能想想爲像海倫·凱勒這樣的殘疾人做點什麼?

提示:方便其生活的考慮,方便其學習的考慮,等等;

例:殘疾人特殊衣服:加特殊功能設計;殘疾人特殊輪椅:加特殊功能設計等等。

十、延伸作業

晨讀課安排朗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