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從詩歌的特點出發,通過梳言、造境、顯象和抒情引領學生步步深入詩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並讓吟誦之聲縈繞始終,使學生不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而且體悟到詩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設計目標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點,體會詩人的崇高品質。

3.瞭解詩人的生平與作品,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3.有氣勢、有節奏地誦讀,背誦並默寫這首古詩。

設計流程

一、梳言:理解詩歌的意思

1.導入解題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墨梅》,體會到了墨梅的純潔、高尚。記得畫家王冕這樣讚頌道(學生接背):“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與純潔的品質留給了人間。

這節課,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著名的詩人――于謙,他同樣吟誦出這樣的詩句……(屏幕出示全詩,師範讀)

(2)詩的題目讀作……(生讀詩題)“吟”在這裏指的是古代詩的一種體裁,如《暮江吟》、《遊子吟》、《女兒吟》等。

2.讀通詩句

(1)通過自由讀、抽讀、齊讀,讓學生能讀準每一個字的音。

(2)師生相機正音,重點提示平舌音和翹舌音。

3.理解詩意

(1)討論:學生同桌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不明白的畫出來。

(2)解疑: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師生解答。(重點講解“若等閒”的含義:“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閒”是平常的,整句詩的意思是烈火焚燒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講述:讓學生完整地說說全詩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師生補充。(全詩意思:石灰經受了千錘萬鑿才從深山裏出來,烈火焚燒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

(4)吟誦: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轟轟烈烈,難怪于謙如此敬佩地讚頌道……(誦讀全詩)

二、造境:走進石灰的世界

1.信息共享: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間。只要我們細心留意周圍的牆壁,到處可見潔白的石灰身影。石灰怎麼會如此潔白呢?它究竟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讓學生交流有關石灰的知識)

2.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樣,將我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焚燒,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這時的外形仍像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進水中,水立即沸騰起來,像燒開的水一樣。經過這次沸騰後,我又變成了熟石灰,模樣也由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這時,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們看,我們教室的白牆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

3.體會誦讀:聽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正是因爲石灰經過了如此複雜而艱難的演變過程,所以詩人于謙才這麼動情地寫道……(誦讀全詩)

三、顯象:再現物我的形象

1.歷盡磨難:對比感受石灰和于謙的形象

(1)在詩人的眼裏,石灰力盡了千辛萬苦,可謂“千錘萬鑿出深山”;面對磨難與危險,石灰又是那麼的從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燒若等閒”。讀一讀第一句詩,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比如:石灰被鐵錘擊破了頭,砸斷了腿;被鑿子挖開的心,掏出了肚;被熊熊烈火焚燒着,折磨着;然而,頑強的石灰面對這一切磨難,無所畏懼。真是太了不起了!……)

(2)這就是堅忍不拔的石灰,這就是寧死不屈的石灰。難怪詩人如此敬佩地吟誦道……(誦讀全詩)

(3)讀到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詩人于謙,想起他的偉大一生。(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謙資料,老師補充: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人――今杭州。中進士,任地方官十幾年。在任期間,于謙嚴格執法,廉潔奉公,救濟災荒,關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貿然率大軍出征與北方的瓦剌軍作戰。土木堡一戰明軍大敗,50萬人馬全軍覆沒,明帝英宗被俘。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扶英宗之弟爲景帝,並親自督戰五晝夜打敗了瓦剌軍,贏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英宗也得以歸國。可是回朝後,于謙不僅沒有受到嘉獎,反而遭到朝中惡勢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殺害。《石灰吟》是于謙十六歲時寫下的`一首詩,正值熱血青年的于謙慷慨激昂地吟誦道……(誦讀全詩)真是詩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2.永留清白:對比體會石灰和于謙的品格

(1)對比討論:石灰留給了人間什麼東西?于謙又把什麼留給了後人?(同桌討論)

(2)交流體會:(學生交流看法,老師引導昇華)石灰被用在建築物上,它留給人間的是潔白的牆;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給了人們精神的啓示――要做一個堅強不屈、純潔高尚的人。而於謙就是像石灰一樣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3)拓展聯繫:你還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樣、像于謙一樣的英雄人物?(如:岳飛、文天祥等)這就是于謙。在他的詩作中,我們還發現了一首《詠煤炭》,同樣表現出了于謙的高尚品格。(引着學生誦讀,難讀的字加上拼音)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四、抒情:抒發詩人的情志

1.一誦――少年抒懷

十六歲的于謙就寫下了《石灰吟》這樣慷慨激揚的詩。想想當時的少年于謙爲什麼要寫下這首詩?(學生交流,如:于謙是個很有志氣的人,從小就懷有精忠報國的理想,就想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于謙,你會怎麼高聲誦讀這首詩?(學生誦讀)

2.二誦――爲官感悟

爲官後的于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十幾年的爲官生涯時,一定會感慨萬千。他會有什麼深刻的體會呢?(學生交流,如:嗨,我于謙一生清清白白,爲國爲民,總算無愧於自己年少時的誓言。)假如你是爲官後的于謙,你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再次吟誦這首詩?(學生誦讀)

3.三誦――臨刑陳詞

本該受到重獎的于謙,卻慘遭陷害。試想臨刑前的于謙一定有無數的話想向世人訴說。他最想說什麼?(學生交流)千言萬語道不盡于謙的心懷,不如化作聲淚俱下的吟誦……(音樂起,誦讀全詩)

4.四誦――後世評價

于謙的一生如石灰一樣,後人評價他:“有巍巍定難之功,有侃侃立朝之節,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貪之潔。”今天我們學習他的《石灰吟》,就是學習他的崇高精神。人已遠去,精神長存,無限的感動,化作深情的誦讀。(學生深情背誦全詩)記住于謙,記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筆寫下於謙的這首詩。(指導難點字“錘”、“鑿”、“燒”的書寫,後抄寫全詩)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並識記下列詞語:矜持、赫然、折騰、迫不及待、從頭到尾。

2、品讀課文,體會老師的鼓勵對作者的影響。

3、感知作者的感恩之情,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教學重點

體會老師的鼓勵對作者的影響以及作者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作文上的紅雙圈》,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惑?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什麼是紅雙圈?作文上的紅雙圈有什麼作用?)

【板書:“紅雙圈”?作用?】

2、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一起走進文本,希望這節課下課後我們能找到答案。

3、作者簡介:黃蓓佳,1955年6月出生於江蘇省如皋縣。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幹部,省作協理事、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專業作家。1984年調入江蘇省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船,小船》《這瞬間如此輝煌》《目光一樣透明》《玫瑰房間》《夜夜狂歡》《午夜雞尾酒》《何處歸程》《世紀戀情》及《含羞草》等。1985年調江蘇省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20xx年12月加入民進。現任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創作室主任、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二)自學要求

1、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矜持赫然折騰偶然必然刊物

2、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課文作者講述了自己學生時代在一次徵文比賽中獲得了成功,作文補考被老師打了九十八個紅雙圈,後陸續刊載。在這次成功的激勵下,作者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並最終成爲了一名作家。文章選材獨具匠心,以小見大,九十八個紅雙圈代表着老師對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領。結尾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對老師、對母校的感激之情。

3.過渡:是的,同學們都很善於提問,作文中的紅雙圈是如此普通,我們平日書寫作文經常能看到,爲什麼作者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去跟隨作者看看這紅雙圈到底奇特在何處。

【板書:不平凡】

(三)品讀“不平凡”的紅雙圈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畫滿紅雙圈的作文有着怎樣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我的一篇畫滿紅雙圈的作文,首先被貼在(),然後又發表在(),接着又發表在()上,最後發表在()上。

校園報欄——縣辦刊物——揚州區刊物——上海正式刊物

2、誰來說一說,這篇作文不平凡在何處?

帶着雙圈的作文在報欄裏貼了很久。一天,縣文化館的同志路過這裏,偶爾看見了,就揭下來帶走了。不久,我的作文發表在縣辦刊物上。縣辦刊物送到揚州地區,被地區刊物選中,第二次發表。幾經週轉,次年,《補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預設:從小小的校園出發,一路往外,甚至走出了小縣城,走出了江蘇省,傳到了大城市上海)

3、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知道了這不是一篇普通的作文,它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可和讚賞,這其中有——(預設:老師的認可、縣文化館同志的欣賞、縣辦刊物編輯的欣賞、揚州區刊物編輯的認同、上海正式刊物編輯的)

4、是的,這不平凡的一篇文章,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出示語段:其時,我已經下鄉插隊。父親鼓勵我說: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騰”,後來發表了很多小說,成了作家。

(1)父親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什麼意思?他是想告訴我什麼?(既然有一篇作文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就,爲什麼不試着再多寫幾篇呢?)——父親想告訴我:多寫作文,你還是有這方面的天賦的。——繼續努力,爭取發表更多的作品。

(2)“折騰”在這裏是什麼意思?結合當時的背景,思考爲什麼打引號?

(折騰指的是寫作文,對於當時在農村插隊從事農業勞動的作者來說,看起來是有點“不務正業的”)

(3)下鄉插隊:插隊就是指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從初中到大學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統一安排下到農村去,從事農業勞動。一開始是住在老鄉家裏,後來成立了青年點,就集體居住在青年點裏。到文革後期和文革結束後,逐漸通過招工、當兵、工農兵推薦上大學以及恢復高考後考大學等方式離開了農村,也有些人在農村成家,就留在了當地。

(4)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這篇作文對作者命運的影響力嗎?例:假如沒有這篇紅雙圈的作文,作者或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許一輩子只能做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或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和欣賞。假如沒有這篇紅雙圈的作文,作者或許不會有信心去考取北大中文系或許也不會發表如此多的作品,在創作上獲得如此多的成就

(5)是的呀!這個畫滿雙紅圈的作文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怪不得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沒有當年作文上的九十八個紅雙圈,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出示該語句)是否可以改一改:“沒有當年作文上的九十八個紅雙圈,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

哪個效果好一些?爲什麼?(反問句,語氣更加強烈,表明了作者的信念堅定)

(6)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

(這篇畫滿紅雙圈的作文,是作者成爲作家的重要條件)

(7)課文中哪個句子也說明了這篇作文對作者意義重大?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記得那個日子。那一次學校舉辦“紅五月”徵文比賽。追問: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這篇作文意義重大?

(年份和日期都記得很明確,而且使用了“清清楚楚”這個詞)過渡: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爲何作者將這件事記得如此清清楚楚

(四)賞析“作文的第一次發表”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記得那個日子。那一次學校舉辦“紅五月”徵文比賽。我投了稿,作文題目叫《補考》,是篇很長的作文。我的語文老師同時也是班主任,他總是給我的作文打高分。

一天上午在操場勞動,有人跑過來告訴我:“徵文在報欄裏貼出來了,有你的,上面打滿了雙圈。”我很興奮,即刻就想去看看,卻又矜持,不願在同學面前顯出我的迫不及待。捱到中午,校園裏寂靜無人時,我像做賊一樣地溜過去,獨自站在報欄前,欣賞我的打滿雙圈的作文。我帶着心跳,從頭到尾一個個數下來,一共是九十八個紅雙圈。這是我的語文老師給我的評價。

問題:當作者得知自己的作文貼在報欄裏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表現?圈出相應的詞語,寫一寫你的閱讀體會

(1)興奮:爲自己作品能夠張貼而感到喜悅和激動爲什麼會感到興奮呢?

——同學說上面打滿了雙圈,說明作文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認可。從哪裏看出了興奮?

——我帶着心跳,從頭到尾一個個數下來,一共是九十八個雙紅圈。

(2)矜持但又迫不及待你從哪些細節看出作者的迫不及待?(捱到中午——時間過得很慢,是一種煎熬。)(溜過去——速度很快地衝到報欄前)

(3)你平時發下來的作文上,老師也會畫雙紅圈,你是否和作者一個細緻得將個數都數出來,從這個細節中,你讀出了什麼?(作者對老師的評價很在意)

(4)這是作者第一次獲得老師的讚許嗎?(不是——他總是給我的作文打高分。平時的習作中也經常得到老師的肯定)5、爲什麼這一次如此激動?

(徵文比賽,很多人蔘加,能張貼說明已經獲獎了,這是更多人對作者寫作能力的認可。)

(五)品讀作者的“感恩之情”

1、作者在寫作方面獲得如此大的收穫,你覺得這裏面有誰的功勞?——老師的鼓勵

——母校創設徵文機會,讓作者嶄露頭角——作者自己不斷折騰

——雙紅圈作文給作者帶來的信心和勇氣

2、是的,於是作者充滿感激之情,寫下了這樣的語句:永遠感謝我的老師,感謝母校的報欄,感謝掛在我生命之樹上的紅雙圈。

“掛在我生命之樹上的紅雙圈”該如何理解?

(紅雙圈指的是他人對我的鼓勵和認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會遇見許多這樣的事例)

3、聯繫生活實際,你的生命之樹上是否也有令人記憶深刻的“紅雙圈”一直激勵着你呢?(紅雙圈,可以是____________,可以是_______________,還可以是_______________)——跑道上不停歇的加油吶喊——課堂上響亮的掌聲——做好事後綻放的笑臉。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爲人民服務的道理。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爲人民服務的道理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爲人民服務的道理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介紹什麼事演講詞的特點。

2.課件出示毛澤東題詞:爲人民服務3.介紹毛澤東和張思德。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思考:演講的聽衆是誰?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講話圍繞什麼中心講?分幾層意思講?每層意思是什麼?

分五層講;意思分別是:

指出我們的隊伍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隊伍中的一員。指出張思德是“爲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指出我們要爲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指出爲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號召大家追悼爲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同志,寄託哀思,團結起來。

2.第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麼?句與句之間有什麼關係?有三句。分別說隊伍的性質、任務、這次追悼的人物。並列關係。

三、學習第二段。

1、中心句: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2、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句進行論述的?先引用司馬遷的話做論據,再具體講什麼樣人的死毫無意義,什麼樣的人死得有價值。最後肯定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要重。

3、你怎樣理解司馬遷的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小結:這一段是講革命者對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義、有價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觀。

四、學習第三段。

1、這段是圍繞哪句話論述的?我們爲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爲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2、是怎樣圍繞這句話論述的?

通過舉例(李鼎銘提出”精兵簡政“的例子)加以論述。

3、每句說的是什麼?第一句講有了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第二句講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第三句講凡是符合“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這個條件,不管是誰的批評和意見,我們都要改正,都要照辦。

五、學習第四段。

1、“共同的革命目標”是什麼?解放全民族,完全、徹底爲人民服務

2、爲實現這一革命目標應該怎樣做?“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

3、各層層意

第一層: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爲了一個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還要團結更多的人。

第二層:講怎樣對待困難,要看到成績、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不要灰心。

第三層:講正確對待犧牲。一是爲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第四層:革命隊伍的人要互相關心、愛護、幫助。

我們“爲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這個目標是什麼?爲什麼說我們爲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目標是徹底地、完全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因爲我們的目標是爲人民服務

六、學習第六段。

1、我們要爲什麼人開追悼會?(開追悼會的制度是什麼?)

不管是誰死了,只要他是做過一些的益的工作,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

2、開追悼會的意義是什麼?寄託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爲人民服務(毛澤東)

演講人:毛澤東

聽衆:根據地軍民

背景:張思德爲革命犧牲,送葬的追悼會。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交流對學過的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學習了本組課文,在寫作表達方面有哪些收穫。

2.熟讀並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3.讀懂成語故事《邯鄲學步》,理解成語的寓意。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重新閱讀本組幾篇課文。

2.查閱、蒐集資料,瞭解“日積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處、作者和含義。

3.閱讀成語故事書。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一、談話導入。閱讀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麼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體會範例。結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讀懂課文,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遷移練習。各自找一找本組課文或以前學過的課文,與同學和老師交流對學過的某篇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麼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練習。結合自己讀過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怎樣加深的;在寫作中嘗試運用本組課文在表達感悟方面的寫作方法。

日積月累

一、各自讀一讀,想一想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組內互相說說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對這6句名言含義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及時講解。

四、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背誦名言。

五、當堂檢查背誦情況

六、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語故事

一、讀故事,講講故事的內容。

二、悟寓意,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想生活,談談現實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邯鄲學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閱讀,推薦《東施效顰》和《蜥蜴失策》兩篇文章,供學生閱讀。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繫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梅花歷來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一二年級時,我們讀王安石的《梅花》(齊讀)五年級時我們讀《雪梅》(齊背)這節課,我們讀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說到王冕,他還是我們家鄉人呢?(學生補充註釋處的內容)

你對這個詩題“墨梅”是怎麼理解的?

王冕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爲“梅花屋”。而說到“墨梅”,這裏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啓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畫家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幾句話,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畫的詩。

二、初讀古詩,讀準古詩。

1.齊讀,讀準確。

2.指讀,讀準確。

3.再讀,讀出節奏來。

4.讀出平仄變化來。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三、解釋古詩。

1.王冕畫中的這株梅花長在哪裏?

2.爲何把池子稱爲“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裏化用這個典故。)

3.讀着這首詩,想着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喜歡這株梅花嗎?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詩:

“朵朵花開淡墨痕”

花開時那花兒的顏色(不濃豔),就像(用含着許多水的墨汁點染上去)一樣。既沒有(桃花那樣嬌豔),也沒有(杏花那樣如霞般粉紅)。[可讓學生填寫。]

朗讀表現花開色淡如墨痕的樣子。

“只留清氣滿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可這樣設置對話: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裏,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讀,表現梅花的香氣到處都是的情景。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繫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並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朗讀表現梅香清雅的特點。

小結:這梅,色淡、氣清。

“不要人誇好顏色”

知道句中的“顏色”指梅花的色彩。

體會梅花品格的'高貴、高潔,不在意別人的誇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

5.朗讀,讀出梅花的特點,讀出自己對梅花的喜愛。

6.背誦古詩。

四、深入體會詩意。

1.王冕爲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爲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爲“梅花屋主”?讀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2.交流,知道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不計名利的品格。

3.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詳見附件)

4.讀着這些王冕的生平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學們,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爲了表現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不是的,他更是爲了通過這首詩來表述自己的胸懷,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潔、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賞的性格。)

7.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

8.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五、佈置作業:

默寫古詩。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6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小學階段,我們學過許多的古詩,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了,有信心嗎?當我們望着高掛下來的瀑布時,會情不自禁的吟誦起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評價語)當我們回憶起濃濃的母愛是時,又會情不自禁的吟誦起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當我們身處異鄉每逢佳節就會吟誦起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看來難不倒大家啊。準備好上課嗎?

一、導入詩歌

師:同學們,春天是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季節,大家喜歡春天嗎?

生:喜歡

師:如果說春天的美景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那麼春天的雨就是這首歌曲中調皮動聽的音符。老師這裏有幾組圖片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出示春雨圖)這些圖片美不美呢?咱們用課前收集的詞語,諺語,或者詩句來描述一下春雨吧。

生:(預設:牛毛細雨,春雨綿綿,細雨如絲,春雨貴如油,青若笠,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這些詞句都非常恰當地寫出了春雨的特點,咱們一起讀讀。(課件)

師:唐代大詩人杜甫也看到了一場春雨。那麼詩人到底看到了一場怎樣的春雨呢?今天咱們一起學習一首五言律詩《春夜喜雨》(板書課題及作者)請同學們齊讀詩題。

師:杜甫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的這首詩呢?(出示背景資料)大家瀏覽一下,從資料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杜甫因爲旱災遷居成都,對春雨的喜愛。

師:你很會讀書。從這裏我們看出杜甫對這場春雨充滿了/

生:喜愛

二、初讀詩歌

師:學古詩的第一個要求是讀好古詩。請大家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求咬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開始吧。(生自由朗讀)

師:朗朗的讀書聲停下來了,誰有信心讀一讀?

生:個別讀(糾字音,預設:潛、重)

師:你讀的字正圓腔,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字讀的不是很準,大家聽出來了嗎?一起告訴他。請你再來讀一讀。{預設:都讀正確了,你讀的字正圓腔,如果在加上節奏那就更好了。}

師:讀古詩不僅要讀準確,還要讀出它的節奏讀感和韻律感,聽聽老師是怎麼讀的,你們邊聽邊畫出節奏{教師示範讀}。

(出示節奏詩)是這樣畫的嗎?學生自由試讀。

哪位同學敢於向老師挑戰,試着把它的節奏讀出來呢?

生:個別讀

師:第一個敢與挑戰老師的同學,勇氣可嘉,咱們先把掌聲送給他吧。{預設:指導朗讀快慢}

師:細心的同學發現了,每行詩的最後一個字的發音有什麼特點?

(課件最後一個字紅色)

師:古人作詩很講究押韻,就是每行詩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得朗誦時,產生音樂般的韻律感,挺有意思的。如這首詩中的“生”“聲”“城”韻母都是“eng”。咱們先來欣賞下詩歌朗讀,待會老師請同學們把詩歌的韻味試着讀出來。

生:個別讀(指導快慢,輕重)

師:咱們學着他的'樣子,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三、 理解詩意

師:聽着大家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同學們,詩詞言情,詩詞言志,咱們不僅要會讀詩歌,還要知其情,明其意。你們能借助課文後的註釋和賞析說說是的大意嗎?大家可以先相互交流一下。(生自學少許)

師:老師最喜歡同學們談論的樣子,可以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心裏有答案就可以舉手了。咱們一起來交流,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學生彙報,不必按順序,允許藉助註釋談個別字的理解,也可以談某句詩的理解。教師關注沒有註釋的詞,如:俱,都的意思;獨,唯獨;曉,清晨。並加以點撥。學生彙報時,教師要善於傾聽,對好的理解的方法要及時肯定,表揚,評價語要彰顯激勵性。如,你很會讀書,你很會運用工具書,你抓住了這個關鍵字理解,很好等。最後一句在理解時可以告訴學生翻譯古詩的方法,可以調換位置,即錦官城花重,就很好理解了。)

生: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它隨着春風在夜裏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着大地萬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後,看看這帶着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四、想象畫面

師: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場及時的春雨,一位詩人敏銳的詩人,就這樣爲我們勾勒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同學們再從詩中尋找一下,在這個春天的夜晚,杜甫他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又聯想到了什麼?他又發出了怎樣的讚歎?

(呈現課件:探究:杜甫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發出了怎樣的讚歎?)

師:這樣的一場及時雨,讓作者興奮不已,所以作者在詩的開頭便讚歎道-----(齊讀)

五、悟情賞析

師:都說課題是詩的眼睛。說說詩題中哪個字最表達詩中蘊含的情感?(喜)

奇怪的是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如果細細品讀,又會發現處處都流露出詩人的喜悅之情。作者的喜悅之情究竟藏在詩句、字裏行間的哪些地方呢?大家拿出筆圈點圈點,把你的發現說給同桌聽聽。(先自讀,再交流)

要點:1、這是一場及時雨,正當萬物生長時就降臨了。作者自然喜悅。(可啓發聯繫大旱背景談,)

2、這雨很可愛,是悄悄的下着;很柔綿,潤物無聲。(從潛看出,點撥:“知”“潛”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3、杜甫看到“雲俱黑”,聯想到這場雨綿綿地下到第二天,所有因大旱焦渴的農作物都喚醒過來,錦官城一定是繁花似錦,喜悅之情油然而生。

師:同學們,第二天的錦官城將會是什麼情景呢?能用一些詞來形容一下嗎?

生:花團錦簇、萬紫千紅、五顏六色、五彩繽紛、春意盎然(出示圖片)

師:假如此時你就是杜甫,第二天早上,推開窗,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會是什麼心情?

生:喜悅,高興,欣喜

師: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心情讀出來嗎?

生:個別讀

師:老師聽出了這份欣喜。

六、 朗讀背誦

師:這首描繪並讚美春雨的古詩,表達了詩人的喜悅之情。詩人一生歷經磨難,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如今。他終於定居成都,面對綿綿春雨,想到難得的安寧生活,他怎能不萬分欣喜,不由得讚歎道--

師:知時節的好雨悄悄的,輕柔的滋潤着大地。面對綿綿細雨,想到他將帶給錦官城一片萬紫千紅的美好景象,他怎能不喜上眉梢,不由得讚歎道--

師:春雨恩澤萬物,關係着千家萬戶的命運。面對綿綿的春雨,想到他將帶給人們期盼已久的豐收,他怎能不萬分激動--

(配樂全班齊讀全詩)

師:這麼優美的詩,要是能把他背下來就更好了

生:背誦(表揚)

七、 書寫古詩

(出示課件)橫排、豎排書寫格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書寫

首先提供一幅《春夜喜雨》硬筆書法作品,告訴學生不僅會讀好、背誦、還要寫好,通過寫傳遞對這首詩的喜愛。然後發紙當場寫。落款即可,(落款:癸巳年秋某某某書,印章不要。

八、 拓展古詩

出示《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課外朗讀

附:體會詩中的“喜”字,我覺得比較難說,古詩書寫這個環節應該如何呈現?課件展示書法作品,要不要講解落款,簽名,印章?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媚、磚、蟻”等13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明媚、翻箱倒櫃、唸叨、驚惶、依偎”等詞語。

2.默讀課文,體會這一天裏“我”心情的變化。

3.抓住關鍵詞句,學習作者在具體細緻的敘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4.比較《匆匆》和《那個星期天》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重點

體會這一天裏“我”心情的變化,學習作者在具體細緻的敘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比較《匆匆》和《那個星期天》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方法

1.“讀、思、議、導”結合法。

2.“讀、寫”結合法。

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過等待去做某事或答應一件事卻遲遲不能實現的焦灼嗎?不妨說一說當時的心理。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史鐵生看一看那個星期天他又有着怎樣的期盼的。

二、預習查評

1. 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 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1)朗讀課文,正字正音。

嚇唬(xià hu) 挨(āi) 絆(bàn)耽擱(dān ge) 揉(róu) 綻開(zhàn)沉鬱(yù) 縹緲(piāo miǎo) 急遽(jù) 惆悵(chóu chàng) 驚惶(huáng)依偎(wēi)消逝(shì)

(2)解詞

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鮮明可愛。

嚇唬:使害怕,恐嚇。

空空落落:空曠而冷冷清清。

翻箱倒櫃:形容徹底地翻檢、搜查。

耽擱:拖延時間。

沉鬱:低沉鬱悶。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急遽:急速。

惆悵:傷感,失意。

驚惶:驚慌。

依偎:親熱地靠着,緊挨着。

消逝:消失。

3.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xx),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着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多年來他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爲人知的文學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舞臺效果》《命若琴絃》,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等。另外散文《我與地壇》等作品也獲得了很大影響。

三、初讀感悟

1.在朗讀的基礎上,講課文分成三部分,並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那個星期天記載着“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寫“我”在母親一次次爽約下,希望逐漸落空的心理變化過程。

第三部分(7):序寫“我”在希望落空後倍感傷心以及母親對“我”的安慰。

2. 用自己的話概述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文章記敘母親答應帶孩子出去玩,但由於家務繁忙而一次次爽約的事。

(設計意圖:抓住文本,整體感知。在讀文中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讀文中去理解詞語的意思。總之,在讀文中去思考並解決問題。同時,隨文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四、重點研讀

1.自讀課文,圈畫表達心情的關鍵語句,並且交流“我”的心理經歷了哪些變化。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預設:

(1)“……這不會錯;……都不會錯”,“我想到底是讓我盼來了。”表現出“我”滿懷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陽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門口”“藏在大門後”這裏通過天氣、動作的描寫,體現出“我”的興奮。

(3)“這段時光不好挨。”作者怎麼來體現不好挨?通過跳房子,看雲彩,撥弄蟻穴,翻看畫報——看了多少回的電影畫報,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寫出“我”獨自等待時的寂寞。

等待的過程非常漫長而又孤獨,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一直耐心、執着地等待着。

(4)“整個上午我就跟在母親腿底下”,“追在母親的腿底下”,“我好幾次差點兒絞在它們中間把它們碰倒”。這裏寫出了“我”緊跟着母親,想要等母親停下來的焦急心情。

(5)“男孩兒蹲在那個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親懷裏,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這裏寫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後的失望委屈。

5.總結:本文寫了“我”等待的過程,在這一天裏我心情的變化是:(板書:興奮期待——耐心等待——焦急無奈——失望委屈。)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理解“我”的心情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引導學生將“我”心情的變化與這一天裏時間的推移結合起來體會,以便更全面、準確地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同時,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語文素養。)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總結全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我”心情的變化。作者是如何在具體細緻的敘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的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2、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

(設計意圖:總結全文,鞏固知識。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探究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歷程,請一位同學回顧一下,“我”的心情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板書:興奮期待——耐心等待——焦急無奈——失望委屈

2.今天我們繼續來探索“我”的內心世界。

二、品讀課文,感悟寫法。

預設:

1.我蹲在她身邊,看着她洗。我一聲不吭,盼着。

(1)這裏表現出“我”怎樣的心情?(焦急、執着)

(2)“看着”“我一聲不吭”,這個動作寫出“我”的心理是怎樣的?(想看看母親還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存期盼。)

2.我感覺到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下去……越來越縹緲

師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寫出光線變暗,暗示時間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時也照應“我”的心情,希望漸漸破滅的失落。

3.忽然有點兒明白了。

(1)“我”明白了什麼?(今天是沒有希望再出去了。)

4.我現在……那聲音無休無止就像時光的腳步。

(1)師引導學生感受:用光線的變化和聲音,誇張和比喻的手法,寫出等待中的孤獨、時間的漫長及等待無果後的悲傷。

(2)爲什麼光線“漫長而急遽”?漫長,時間長。急遽,雖然等待時間很漫長,但是“我”卻並不希望黑夜降臨,希望白天能更長一點。體現出“我”執着盼望的心情。

5.母親發現男孩兒蹲在那兒一動不動,發現他在哭,在不出聲地流淚。

這裏表現出他無比的悲傷、絕望的心情。聯想迢迢牽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脈脈不得語”,可以感受到那種極度地悲傷,無以言表。

6.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內心的絕望,無奈。

梳理人物的心情變化:期盼——愉快——等待——執着——焦急——失望——絕望

相對應的時間也產生了變化:陽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7.總結兩條線索並行,寫出人物的心路歷程。

(設計意圖:緊扣習作單元的教學目標,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文章寫作方法的理解和領悟上,在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更加關注表達。)

三、積累拓展,質疑問難。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嗎?

2.全班交流。

3.預設問題。

(1)那是一個星期天,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昏暗下去”在這裏有幾層含義?)

有兩層含義:表現了天色的變化,表明了傍晚的來臨,天色越來越暗了;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變化。

(2)我還沒有她的腿高,那兩條不停頓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動,它們不停下來,它們好幾次絆在我身上,我好幾次差點兒絞在它們中間把它們碰倒。(句中的觀察點發生了轉換,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這樣寫讓讀者感到身臨其境,其實也表現了母親馬不停蹄的勞碌情景。

(3)我感覺到母親驚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過去拉進她的懷裏。我聽見母親在說,一邊親吻着我一邊不停地說:“噢,對不起,噢,對不起……”(母親爲什麼“驚惶”?)

爲了生計,母親不停地忙碌,最後還認爲自己疏忽了“我”的“正當要求”,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因而“驚惶”,連聲對“我”說對不起。

四、歸納總結,當堂練筆。

1. 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文章記敘母親答應帶孩子出去玩,但由於家務繁忙而一次次爽約的事,表現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過程,也表現了母親從早到晚操勞家務的辛勞。

2. 試歸納本文寫作上的特色。

(1)運用描寫表現人物心理。

(2)文章首尾呼應,行文自然。

3.請描寫一次你考試或等待時的心理活動。

五、比較閱讀,方法提煉。

1.學習了《匆匆》和《那個星期天》這兩篇課文,想想它們在表達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試着完成下面的學習單。

課文 表達方式 相同點 不同點

《匆匆》

《那個星期天》

2.學生快速默讀這兩篇課文,自主完成表格。

3.小組合作交流,結合課文中的關鍵語句談感受。

4.全班交流。

(1)兩篇文章在表達上的相同點是在情感上都表達出了對時光易逝的無奈、惋惜、惆悵。

(2)兩篇文章的不同點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匆匆》通過運用設問、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達對時光飛逝的惋惜和感嘆。《那個星期天》則是一系列細緻的動作、心理、環境描寫來細膩再現當時作者情感的變化。

4、總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們要學習作家們真實自然地表達對社會、人

生、生活的情感,只有採擷生活之浪花,只有採用生花之妙筆,才能讓思緒在筆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讓真情在紙上縱情地綻放。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對文中人物進行評價,並且寫下來。

3、能夠結合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語句的意思。

4、體會到母親在細微處對子女的關愛,懂得窮並不可怕,它也許是促進人們奮發進取的動力,使之產生改變自己生存環境的勇氣,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語句的意思。懂得窮並不可怕,它也許是促進人們奮發進取的動力,使之產生改變自己生存環境的勇氣,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教具: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母親的純淨水》。回憶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哪位同學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出示課件當女兒發現所謂的純淨水原來是白開水而責備母親時,母親對她進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想法的錯誤,感受到母親在細微處對自己的關愛。這篇課文以女孩的心理變化爲線索來寫的,那麼請你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圍繞着這瓶純淨水,女孩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板書:高興——酸楚——沉靜——喜歡

女孩爲什麼有了這麼大的變化呢?歸功於母親的教育。

二、深入學習

那麼母親對女兒進行教育時說了什麼呢?請你從文中找到讀一讀。

1、體會母親一番話的含義;

(1)“我們是窮。但是窮有什麼錯?富也罷,窮也罷,都是日子的一種過法。窮人不見得可憐,富人也不一定高貴。”

(學生談理解)

師:從哪可以看出她家窮?課文哪寫了?

(第1段:家裏的經濟狀況不怎麼好,母親幾年前就下崗了,在街頭賣零布;父親廠子不景氣,工資也不高。)

師:結合前面學習的《窮人》一課,說說你的理解。(桑娜、漁夫雖然貧窮,但他們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他們的心比富人要高貴的多。這不是金錢所能買到的,更不是富有就能擁有的。)

(2)“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那可就真窮了。”

(投影片)

師:這三個“窮”字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再窮):物質上

第二個(心就窮了):精神上

第三個(那可就真窮了):物質、精神兩方面

2、母女倆在生活中分別是怎麼認識“窮”的?快速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勾畫批註。

交流女兒對窮的認識。

(1)第1節:隱隱不安高興不再覺得很丟臉了(愛虛榮)

(2)第4節:當同桌說這水不像是純淨水時,她的心跳得急起來。

(敏感,自尊心強,窮人怕人說窮,更沒面子。)

(3)第9節:大家都沉默了一下,都笑了。……她很尷尬,當即扔掉了那瓶水。

(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沒有尊嚴,非常丟人,長此以往,她會怎樣?自卑,看不起自己,就像母親說的,“心就窮了”。)

母親呢?(交流母親對窮的認識。)

(1)“街頭賣零布”:看得起自己,不覺得窮有什麼自卑的。

(2)母親教育女兒的一番話:經濟上的窮並不可怕,它可以催人奮進,但心窮卻是非常可怕的,它會使人失去生活的目標。

母親說的話,女兒聽懂了嗎?她明白了什麼?(投影片7出示18自然段)

(投影片8一步步出示)

母親說;

女兒懂得了;

1、我們是窮,但是窮有什麼錯?——→窮沒什麼。

2、富也罷,窮也罷,都是日子的——→它只是一種相比較而言的生活狀一種過法。態,是她需要認識和改變的一種現狀。

3、窮人不見得可憐,富人也不一——→它絕不是一種光榮,也絕不是一種定高貴。恥辱。

師:母親的話不僅教育了女兒,也教育了我們,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讀母女倆的話。老師讀母親的話,同學們讀女兒的話。

師生配合朗讀。

4、母親說:(投影片9出示)

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那可就真窮了。

師: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雖然下崗,卻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想方設法,改變貧窮的現狀。她的言傳身教深深的教育了女兒。

(投影出示:如果……多姿的未來)

師:這段話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三個它指什麼?把什麼比作什麼)

(1)從消極方面看:(投影片)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醜陋的衣衫,那麼它就可能遮擋住心靈的`光芒。

師:還可能遮住什麼?

(自信、勇氣、積極、進取、嚮往、夢想……)

自信失去了,勇氣沒了,目標模糊了,一切都做不成了,那就是心窮了,心窮了,可就真窮了。

(2)從積極方面看:(投影片)

1、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塊寬大的布料,那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溫暖的新衣。

師:想象:布料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衣服,說明什麼?貧窮是可以改變的。

換了一種心態,有了信心,有了勇氣,有了目標,那就能夠奮發進取,促使自己改變生活的現狀。

2、心態再積極一些!可以把它當作是魔術師手中的那種魔布,可以用它變幻出絢麗多姿的未來。(投影片)想象魔布可以變出什麼呢?怎樣才能創造精彩的人生呢?把貧窮當成一種催人奮進的動力,不怕困難,努力拼搏。

師:未來在自己手中。

自己再讀讀這段話,齊讀。

3、女兒正是牢記母親的話,正確認識改變窮,後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出示句子:她可以隨心所欲地喝各種飲料,但她卻認爲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母親的“純淨水”。這是爲什麼?說說理解。

(對母親深愛與感激。母親的精神激勵她實現了自己美麗的夢想,並繼續爲更絢麗的未來和夢想而奮鬥。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母親的“純淨水”,在她看來,沒有什麼東西比母親給與她的這筆財富更寶貴。)

三、評價人物

1、寫出你對文中“她”或者“母親”的評價;

小女孩和她的母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怎樣評價她們呢?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寫下來。

小女孩:很懂事(隱隱不安、母親是對的);聽從教導(想明白);從母親的純淨水事後,她能正確地認識“窮”與“富”;心中永遠銘記着媽媽的教導……

母親:一向節儉;善於理解人(體育課拿純淨水,與女兒的對話);言傳身教;心不窮……

2、展示學生的評價……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9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能力訓練點

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難點

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啓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後果。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已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內也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滸傳》,你對《水滸傳》有哪些瞭解?你知道《水滸傳》中的哪些人物?

2.《水滸傳》中有個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麼名字?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水滸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本課寫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後,趁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2.理清脈絡,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以及每部分內容相對應的段落。

(1一4)武松進酒店喝酒,不聽勸告要過岡。

(5一6)武松上岡後的思想變化。

(7一11)武松打虎的經過。

(12)武松打虎後下岡。

3.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小標題。

(1)喝酒(2)上岡(3)打虎(4)下岡

(四)精彩段落講解

你覺得寫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認真閱讀,然後和大家交流,談談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

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可以分爲幾層?每一層就是一個要點。

(猛虎出現、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2.這一段表現了武松的什麼性格特點?從什麼地方最能體現出來?

(表現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的特點)

(1)那隻大蟲又飢又渴,把兩隻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撲,從半空裏躥下來……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爲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麼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

3.小組討論:這段是通過什麼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

(這段是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羣的特點)

4.朗讀指導。

讀時速度可以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以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五)學習第二段

1.指讀提問:第三段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了武松打虎的經過,我們仔細閱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二段與第三段有什麼聯繫?省略掉可以嗎?

2.默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麼?

(武松的心理活動)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麼性格特點?

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武松好強、無畏的特點)

4.這一段不是重點段,有什麼作用?

(這一段雖然不是重點段,但是對於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思想活動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爲下文作了鋪墊,對於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

(六)學習第四段

1.指讀課文,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武松的心理活動,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隻大蟲來,卻怎麼鬥得過?)

2.此時武松的心理有點畏懼,這與武松勇敢無畏,武藝超羣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武松畢竟是個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隻大老虎相當艱難,況且此時已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寫他精力旺盛,準備再戰猛虎就不真實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後一段的作用更真實地對武松這個英雄人物作了補充,使這個人物更真實、更具體,讓讀者更喜歡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後果:

1.店家只給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是——(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過有大蟲。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動那隻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4.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對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麼作用?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把握課文重點,總結出主要描寫對象豪豬的特點。

2、品味文章對豪豬特性的精煉傳神的描寫;體會作者調侃的語言中蘊含的深刻意義。

3、認識生物進化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客觀存在,懂得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必將走向衰亡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總結豪豬的特點,體會精煉傳神的語言。

2、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關於人類生存的啓示。

三、教學方法

朗讀、探究、討論、聯想法。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

五、課前準備

蒐集關於紳士的資料,加深認識理解。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窈窕紳士》劇情:

談談你對紳士的認識?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瀟灑悠閒……在森林中也有這樣一位野獸紳士,讓我們走進茅盾的《森林中的紳士》,去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2、整體感知

①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描繪這位紳士的外貌。(出示豪豬圖片)

一張方正而持重的臉,鼻子比較脆弱,頭部、背部、尾巴上都長着鋼針似的刺毛,還有一根不太長然而還強壯有力的尾巴,矮胖胖的四足獸。

②它最主要的特徵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滿身鋼針似的刺毛。

刺毛的作用在於;

(1)可以與同伴保持相當的距離;

(2)當它從高處跌落,可以保護身體不受損害;

(3)落水時,可以起到救生衣的作用;

(4)是絕妙的自衛武器。

③是什麼原因讓如此形象的豪豬稱爲“紳士”呢?

(說明:抓住豪豬與紳士外在形象上的不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同時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體會精煉傳神的描寫)

例:①它的瀟灑悠閒,實在也到了殊堪欽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壞的灌木叢中玩上一個整天,很有教養似地邊走邊哼,逍遙自得,無所用心,宛然是一位樂天派。

突出表現了豪豬的生活方式悠閒自在,逍遙自得,頗具紳士風度。

②它躺在樹枝間,從容自在地啃着樹皮,啃地倦了,就打個瞌睡;要是睡中一個不小心倒栽下來,那也不要緊,它那件特別的長毛大衣會保護它的尊軀。

能吃能睡,甚至邊吃邊睡,吃、睡均從容不迫,豪豬的憨態躍然紙上。

結合文中語句歸納以下內容:

本文從待人接物的方式、對敵人的戰術和獨自的無病呻吟等幾方面突出表現了它的紳士風度。豪豬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終保持距離。豪豬長得和藹可親,瀟灑悠閒,很有教養似的邊走邊哼。豪豬的日常起居,活動範圍不出三四里地。從樹上倒栽下來,也很從容。受到攻擊時,仍不失紳士風度。豪豬的無病呻吟是玩玩的,是無目的的安安逸逸。

3、深入探究

①森林中的紳士豪豬,代表了怎樣的一種生活方式,爲什麼作者說這種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心寒?

懶散悠閒(瀟灑悠閒、逍遙自得、鎮定自若懶散、無所用心、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缺乏危機意識)

結合以上加點詞語體會作者調侃的語言中蘊含的深刻意義。(如文中的它永遠踱着方步,從容不迫,不慌不忙,瀟灑悠閒,即使面對敵人的進攻和圍困也處變不驚,從容應對換個角度其實是得過且過、缺乏危機意識)

在生物進化優勝劣汰是客觀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一味地逍遙自得,無所用心,面對天敵只能消極地捱打,就必然影響其生存能力,即使沒有大的地質變遷、天敵的攻擊,最終也必然會導致其自身器官機能的退化,避免不了滅絕的境地。從豪豬的特性延伸到人類,不也是同樣的命運嗎?因此,作者對豪豬那種太懶散而悠閒的生活方式是不滿的。

②文章把豪豬比作紳士,僅僅就是爲了寫豪豬嗎?

補充;

A、現代散文重在表達作家對人生的一種感悟。所謂感是說作家由某一眼前物或某一身邊事發生了某種親切的感受,或觸發了某種潛在的感情。所謂悟,是從中悟出某種人生的真諦和哲理。這裏,眼前物、身邊事是實,而人生的感悟就是虛。

B、這篇文章寫於20世紀40年代

C、紳士是指舊時地方上有勢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職官僚。

作者稱豪豬是森林中的紳士,是因爲豪豬與現實中的紳士有很多相似之處。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從文中尋找出這些相似之處,體會作者對現實中的紳士的態度,明確豪豬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作者所擔憂的某些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作者的用意在於提醒艱苦年代的人們不要像豪豬那樣生活,否則也有絕種之憂。

③學完本文後,由豪豬的命運你還會聯想到什麼?(言之有理即可)

作業:材料探究

美國康奈爾大學作過一次有名的.實驗。經過精心策劃安排,他們把一隻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裏,這隻反應靈敏的青蛙在千鈞一髮的生死關頭,用盡全力躍出了那勢必使它葬身的滾滾油鍋,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隔半小時,他們使用一個同樣大小的鐵鍋,這一回在鍋裏放滿冷水,然後把那隻死裏逃生的青蛙放在鍋裏。這隻青蛙在水裏不時地來回遊動。接着,實驗人員偷偷在鍋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熱。

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溫的水中享受溫暖,等它開始意識到鍋中的水溫已經使它熬受不住,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一切爲時太晚。它欲試乏力,全身癱瘓,呆呆地躺在水裏,終致葬身在鐵鍋裏面。

閱讀以上材料,並聯系本文豪豬的生活方式,結合自己或社會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想。

(說明:此題意在引發學生思考自己所處社會生活對人的要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小結:從容持重、雍容大度的紳士是令人景仰的,處變不驚、瀟灑悠閒的紳士風度是令人羨慕的。然而,作者通過對森林紳士豪豬生活方式的描寫及其種族命運的揭示,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這種典型的紳士式的生活方式後面的巨大憂患:過度的懶散悠閒最終必將導致種族滅絕的悲慘結局!讓我們學會居安思危!

板書:

森林中的紳士

茅盾

豪豬安逸、不思進取瀕臨滅絕

紳士叫人心寒啓示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1

這節常態研討課下來,我深深覺得我們與名師的距離之大。名師的課是錘鍊出來的,對學生的成長充滿智慧的導向,我等平凡之輩,更應積極錘鍊自己,即使不能成爲名師,也要保證不成爲庸師。

這篇文言文較現代文晦澀難懂,趣味的教學策略能降低學生學古文的畏難情緒。本課我以“成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意會“自相矛盾”的來源,讓學生在趣味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包括給學生道具表演賣矛與盾的情景,學生興致高漲,課堂氛圍活躍,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增強。縱觀整節課堂,小組合作還是比較成功,無論是開始的二人小對子互相讀文,還是三人小組理解單個字義,再到六人大組討論“買矛與盾的人可笑之處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同學們都能積極參與交流合作,各抒己見,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不足的是課堂的語言略顯單調、蒼白,當個別學生不能積極參與發言時,對學生缺少激勵的.語言;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評價不到位等情況,需要今後加強文化底蘊的積蓄,才能更好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感謝這節常態研討課,讓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得失。“向着標杆直跑!”我會繼續努力的!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讀2個字。

2.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能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思品目標

瞭解課文內容,知道艱難困苦如同一個篩子,篩掉弱者,留下了強者。

教學重點:

想象女友不畏艱難在狂風暴雨中前行。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看門老人的話。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文字

一、導入,質疑。

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惑?

(篩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暴雨篩?)

二、讀課文,理請文章脈絡。

1.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隨文糾正讀音)

教師重點指導如下字詞的讀音

牛仔 鼓脹如帆 裹挾 渺無人跡 沮喪 撐開

2.同桌互讀

3.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給課文分部分?說一說,每部分都寫了什麼?

三、抓住主旨,自學課文。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的女友是怎樣做的?讀了課文你從中受到哪些啓迪?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畫一畫、做批註。

(2)生獨立讀—畫—批

(3)集體交流。

A.教師點撥的重點:環境描寫的襯托作用

(1) 課文中多處描寫了暴雨肆虐的情景,請你畫出來,結合我的“女友”的做法談一談你的理解?

(2)展開豐富的想象,那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3)再讀一讀這些句子,你有怎樣的感受?(更加體會到女友的堅忍不拔的精神)

當我知道除了我,沒有一個來時,我有些失魂落魄,而看門老人的話卻使我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老人到底說了什麼呢?

B.理解老人說的話

(1) 出示投影

暴雨是一個篩子。膽小的、思前想後,都被它篩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膽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2) 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是什麼意思?

(3) 聯繫上下文內容談一談你的理解。

(4) 再讀一讀這句話,結合自己的經歷或生活中的實際談。

(5) 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6) 將文章中的環境描寫和我的`做法結合起來讀,感受理解。

(7) 此時你們明白了題目“暴雨篩”的意思了嗎?

四、總結全文,談感受。

1.讀了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啓迪?(可以對題目、環境描寫、女友在暴風雨中的情景、老人的話)

2.將自己最深的感受寫下來。

板書設計:

6 暴雨篩

篩掉:膽小的、思前想後的人

留下:最有膽量、最不怕吃苦的人。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重點語句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4.瞭解文章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達嶺長城的美麗,深入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眷戀、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作者筆下故鄉的美

教學難點:

瞭解文章的表達方法,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閱讀一些作家關於故鄉的作品,瞭解作者閻妮高中畢業後就遠離故土赴法國留學的離鄉經歷,爲學生感受作者對故鄉的一草一木無比眷戀之情做好鋪墊。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板書課題一部分:我的故鄉

2.師:故鄉,一個多麼深情的詞語,故鄉,一個多麼令人難忘的地方。開課前,老師想請同學們用最美的一句話描述你們的故鄉,好嗎?誰來說說?

(生自由地用一句話描述故鄉。)

3.是啊,故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牽連着我們的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故鄉的抒情散文,跟隨作者閻妮走近她的故鄉——北京(板書課題後半部分),去感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還記得林海音最不能忘卻的,她的第二故鄉是?(生答——北京。)因爲那裏有她最純真的童年時代,即使走遍了世界,家永遠是心靈的故鄉。這種思鄉的'情感成了文學家最愛表現的主題之一。今天這篇散文,既寫景,又抒情,現在,就讓我們拿起書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吧。

2.指名分部分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時思考

從美妙的文字裏,你讀懂了些什麼?

(訓練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部分學生讀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

4.正音,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作者記憶中的故鄉的西山、昆明湖、長城的美景,用看似平常卻充滿溫情的筆觸,表達了作者雖遠離故土,卻始終不忘自己的故鄉,對故鄉無比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三、細讀文本,感受畫面

1.作者對故鄉如此難忘,當你欣賞了這篇美文後,你覺得作者的故鄉——北京什麼地方最吸引你呢?能把描寫它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聽嗎?

(指名讀相關段落)

2.從這些字裏行間,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呢?

(預設引入:感受到故鄉西山、昆明湖、長城的美麗畫面,更體會到作者對故鄉的思戀與熱愛。)

3.課文中有一句話集中表達了這種感受,你找到了嗎?

出示:西山的歌有碧綠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長城的歌有帶花的翅膀。

4.細細讀這些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談)

是啊,我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三副色彩絢麗,各具特色的畫面,接下來,就讓我們走近這三幅畫面之中,細細閱讀,細細體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心感受畫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畫下來,在旁邊作批註。

第二課時

一、配樂讀文,情感導入

播放音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二、精讀文本,體會寫法,感悟情感

師:上節課同學們用心感悟了文字,勾畫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現在我們來交流交流。

(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預設而相機把握引入重點段落的學習)

1.師:文章第一部分,也就是1、2自然段直接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思戀之情,3-9自然段分別描述了三幅畫面,這三幅美麗的畫面是對故鄉描述最精彩的部分,剛纔很多同學都談到了這裏,那麼,就讓我們首先跟隨作者的記憶一起去領略西山的美景。

2.爲什麼作者會說:西山的歌有碧綠的翅膀?你們能從那些文字中讀出這滿目的綠呢?

(生互相交流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青、灰濛濛、濃綠、青色的透明的、沒有邊的綠連着綠、金檀色,讓學生學習作者準確的用表示顏色的詞語來突出描寫景物的表現手法)

生齊讀這些詞語,師:這兒的確是滿目蒼翠,難怪作者會說——西山的歌有碧綠的翅膀!再讀本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3.師:西山的歌是碧綠的,西山的歌是美妙的,這動聽的歌中還有些詞語打動了我,如山給人厚重、巍峨之感,而作者卻用了一個“橫飄”,寫出了青山的時隱時現,似乎連山這種厚重的東西在綠色的裝扮下,也變得靈動活潑了起來,這也是作者對故鄉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詞語,你還能發現嗎?

(相機理解悽婉等詞語)

4.師:作者用一連串的表示顏色的詞語的這種表現手法向我們展示了西山碧綠的“歌”,用自己獨特的感受描述着對故鄉的熱愛與思戀,你能仿照這段的學習方法自學另外兩首“故鄉的歌”嗎?

5.學生自學“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和“長城的歌有帶花的翅膀”相關段落。

6.彙報、交流自學成果,師作結。

(體會作者抓住昆明湖水“清澈”的特點進一步描寫的寫法,以及通過綠色澤的變化和漫山遍野野花的相“融”來凸顯長城之美的表現手法)

三、學習課文最後一部分,深入體會思鄉情結

1.師:作者已經遠離了故鄉,可心卻和故鄉在一起,課文依然以“歌”爲終,與文章開頭有何關係?

(體會學習文章前後照應,結構嚴謹的寫法)

2.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樣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情結的呢?

(複習,鞏固排比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3.昇華情感,深情朗讀文章最後一部分。

四、小結

總結全文,有感情地熟讀全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4

口語交際·習作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的理想”,旨在讓學生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認識到樹立理想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爲理想而努力奮鬥的情感。

教學建議:

1.創設自然、寬鬆的環境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例如,將教室裏的桌子圍成大圓圈,教師帶頭講自己的理想。

2.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累,明確什麼是“理想”。過程如下:

(1)回憶本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名人”小時候的理想,並簡單說說自己的感想。

(3)結合具體例子明確什麼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實現的,又對別人有益的。

3.不要將此次口語交際定位於考驗學生的即興演講能力。講之前,要讓學生有所準備,並且要幫助學生明確準備的方向,保證準備的時間。

4.爲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交際中,集體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組裏講,講得好的再到班上講(被推薦的同學也可以適當介紹自己小組的同學各自的理想)。

5.交際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傾聽,並鼓勵他們相互進行評價。老師不要過多地從講的技巧方面去評價,要從內容方面多與學生作溝通與交流。同時要多肯定,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調動他們交流的積極性。

6.集體交流自己的理想之後,可以提示學生找到與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學,繼續討論怎樣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後,小組再選派代表在班上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本次習作是口語交際的.自然延伸,題目就是《我的理想》。本次習作,不僅要突出習作主題本身具有的教育價值,還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有條理地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建議

1.習作前,可以要求學生蒐集一些關於“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課堂上交流。

2.由於本次習作與口語交際結合得比較緊密,因此不必重新創設情境,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指導學生列習作提綱以及習作後的講評上。

3.習作前,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學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當老闆”“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優秀的廚師”“我的理想是成爲一名科學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師”等,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理想雖然沒有好壞對錯貴賤之分,但是如果一個人樹立這個理想的目的是“爲人民服務”,是對別人有益的,那麼他的人生將會很有意義。

4.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寫清楚三方面內容:(1)要寫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麼?(2)爲什麼有這樣的理想?(3)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爲了讓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可以要求學生列出簡單的提綱:5.列出習作提綱後的主要教學過程建議如下:

(1)交流提綱,重點聽“我爲什麼有這樣的理想”和“我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理想”。

(2)起草。學生按自己的提綱進行習作。

(3)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全班交流、評議。指出有共性的問題,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4)修改。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5)謄清。

【教學目標】

1.通過相互傾訴自己的理想,繼續培養學生傾聽、應對和表達的交際能力,同時培植學生表達的自信心,樹立良好的理想觀。

2.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習作,表達自己內在的真實體驗,並能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評議與欣賞,感受習作的快樂。

3.嘗試前後照應的寫法。

【課時安排】3課時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收集以“理想”爲主題的名言警句等,幫助學生積澱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創設交際情境

1.故事感染激發

郝副營長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正是這樣美好的憧憬,這樣樸實無華的理想火種,點燃着郝副營長勇往直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說,郝副營長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發交流願望

a 交流關於理想的名言。

b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麼理想呢?

二、提升交際能力

1.自我傾訴,組織語言。(着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敏捷性)

說說看,你的理想是什麼?你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理想?理想的種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準備怎樣做,讓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呢?

2.指名交流,瞭解情況。(在表達的自信上着重評價)

3.師生交流,學習技巧。(在表達的技巧上着重引導)

a 教師聲情並茂地向學生講述自己兒時的理想,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條理的講述的。

b 學生傾聽、評價教師的發言:

聽:做到全神貫注,用神態做出反應。

想: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說:在理解、尊重對方的基礎上積極應對,與教師交流。

4.生生交流,運用技巧

a 學生在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對個別在組內交流有困難的學生,採用個別輔導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勵他們積極發言。

b 互聽互評,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評價時注重評價表達是否自信,態度是否自然大方,表達的內容是否有條理,是否能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c 推薦代表,準備參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動交流

1.指名傾訴自己的理想。

2.師生傾聽、評價

小結:今天,我們傾訴了自己的理想。讓我們共同努力,將這顆理想的火種化成我們人生成長的精神翅膀,讓它伴隨我們飛向生命的每一天。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複習”,爲教師準備了9篇複習材料以供期末複習時使用。

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小學生活”。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其中精讀課文10篇,略讀課文11篇。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五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爲一個獨立的欄目,在有的單元中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成語故事”“趣味語文”“課外書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各安排了兩次,“課外書屋”安排了一次。

本冊要求會寫80個字。爲便於複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安排了“詞語盤點”欄目。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裏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裏的,有的是略讀課文裏的,只要求識記,不要求書寫。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會寫80個,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

(2)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文段。

(3)背誦20篇以上的優秀詩文,課外閱讀不少於15萬字(完成課文配套課外閱讀30篇)。

(4)學習瀏覽,能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根據需要蒐集相關的信息,並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5)學習用鋼筆和毛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

(6)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於自己的事。

(7)在閱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

(8)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2、技能方面

(1)會使用字典、詞典進行識字,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

(2)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並體會漢字的優美。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6)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7)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閱讀方法,瞭解詩歌的語言特點。

(8)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9)能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讀後感等習作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範、整潔。

(10)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通過了解自我、閱讀報刊、書籍及採訪等途徑,小結自己的小學生活和成長足跡,能夠寫簡單學會活動總結。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使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讓他們受到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家鄉的教育,受到爲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思想教育;增強環保意識,陶冶愛美的情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熱愛科學、敢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在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教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4、學習習慣方面

(1)養成良好的預習、複習、認真完成作業和根據需要蒐集、積累信息的習慣。

(2)養成先想清楚再寫和寫後認真修改的習慣。

(3)養成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大膽質疑的習慣。

(4)養成課外閱讀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萬字。讀後寫讀書筆記。

(5)養成如實表達的良好文風。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於自己的事。在閱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2.難點: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閱讀方法,瞭解詩歌的語言特點。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通過了解自我、閱讀報刊、書籍及採訪等途徑,小結自己的小學生活和成長足跡,能夠寫簡單學會活動總結。

四、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啓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重視詞、句、段的訓練,重視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6、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7、對學生進行雙基教學,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8、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合作精神,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每堂課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

10、採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包括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品位,培養高素質的一代新人。

五、作文計劃:

(一)口語交際:

1、口語交際目標: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稍做準備後能當衆作簡單的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2、注意激發興趣,引導互動交流。本冊教材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有的專題中口語交際提供了多個角度,注意拓寬話題範圍。教師要結合本地區、本校、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交流主題和話題範圍,使學生的交際能夠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有話可講。還要根據每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爲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交際、展開互動交流創造條件。有的需要創設情境,如,談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導回憶,如,說說自己難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佈置,如,談自己瞭解到的民風民俗。

3、交際目標要明確。教材安排的交際話題類型不一,每堂口語交際課的交際目標也應各有側重。要注意從傾聽、表達、應對等各個方面考慮,提取需要重點訓練的方面,教學時做到心中有數,適時給予點撥、指導。對於辯論、演講等需要專業技能的口語交際話題,要根據教材安排給予一定指導,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語交際與習作合在一起,要注意處理好口語交際和習作指導、講評的關係。總之,在口語交際課上,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二)習作教學:

1、作文總目標:能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讀後感等習作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範、整潔。

2、習作教學措施:強化學生的習作意識,加強習作形式的指導,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風,習作交流和評價,重在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