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抓住了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物點,描寫了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3個自然段,每一段觀察角度、觀察的對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氣轉涼、黃葉飄飛寫出秋天的特徵。第二自然段取仰視角度,寫出天空的藍和高,以及雁陣的飛行方向和隊形變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嘆句充分表達作者面對秋天到來的喜悅之情。課文有兩幅插圖,其中“落葉、雁羣”與課文描述情景對應。“成熟的莊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樣的特點,留給讀者對於秋天美好的遐想。

教學目的:

1.認識“秋、氣”等6個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3個偏旁。

2.正確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背誦課文。

3.結合插圖初步瞭解秋天的特徵,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好“一”的不同讀音;

認識首次出現的“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3個偏旁。

教學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第個小組一份字卡)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請學生觀賞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2、板書課題——秋天,引導識記“秋”。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視頻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爲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要認識的字,注意讀準字音。

(1)課件出示一一出示生字,講解識記方法

秋、氣、了、樹、葉、片、大、飛、會、個。

A

重點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樹”“葉”“會”.

B課件出示“葉”,讓學生說說發現這個字裏有幾個以前學過的字,引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葉”。動畫呈現“口”和“十”兩個字慢慢靠近組合成“葉”

C“樹”和“會”講解同“葉”。

D指導讀“了”輕聲。

(2)開車讀(帶拼音的生字)。

(3)去掉拼音讀生字(課前準備好的生字卡片,分小組讀)

(4)教師出示詞語(:

秋天 天氣 樹葉 黃了 飛了大會

一片片 一會兒

(師重點教讀“一會兒”兒化音)

2、出示:帶“一”字的句子。

一一片片落葉

一羣大雁

一會兒排成

排成個“一”字

(1)指名讀

(2)齊讀

師小結:中國的漢字可真有趣同樣的一個字可變調讀出三個音太神奇了。

(設計意圖: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文,循序漸進)

三、再讀課文、積累應用

1、師配樂範讀。要求:生閉上眼睛,想像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答)

2、認識自然段並做標記。

課件演示,讓學生直觀感受,認識每段開頭出現的兩個空格就是一個自然段的開頭。

3、多美的秋天呀!學生自由讀,思考:秋天來了!什麼發生了變化?(生答)

指名讀(指導朗讀)

4、辯別:“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和“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生讀,引導學生想像“一片”和“一片片”葉子從樹上飄落。

(2)課件演示辯別出一片樹葉和一片片樹葉,比較不同,體會“一片片”表示落葉很多。

(3)指導學生朗讀名子,抓住重點詞“一片片”體會飄落樹葉很多。

5、師生配合讀(把課文改成一首小詩)

天氣

,樹葉

一片片葉子

天空

一羣大雁

一會兒

一會兒

啊!秋天來了!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教師講解等方法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認識自然段。本環節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的能力,通過範讀、自讀、指名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完整的句子,不頓詞、斷句,重視對翹舌音、三拼音節的複習鞏固,從而能使學生準確地拼讀音節。)

四、拓展延伸

總結昇華

秋天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啊!秋天來了!

(1)

指導讀好感嘆句。

(2)

以“啊!秋天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樣的句式抒發自己對秋天的喜愛。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1、開火車讀詞語卡片。

秋天 天氣 一片片 樹葉 葉子

飛了 一會兒

2、過渡: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爭取把課文背誦下來。同學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詞語,快速過渡到第二課時的教學,並且在導入時提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爲完成學習目標做好準備。)

二、指導書寫

1、學習撇、捺的寫法。

我們首先來練習兩個筆畫的書寫,教師示範講解書寫要點。

撇:從右上向左下,起筆時重,以後漸輕,收筆時較快,形成尖狀。

捺:從左上向右下,起筆較輕,以後漸重,收筆前更重,稍頓後向右輕輕提起,形成尖狀。

2、請學生找出生字中的兩兄弟——“了”“子”,比較發現同異:“子”比“了”多一橫。

3、指導學生書寫“了”

(1)田字格板書範寫,請學生說說有幾筆,學生集體書空。

(2)學生整體觀察字形,教師提示書寫要點。

4、“子”字的書寫指導步驟同上,注意橫略長,寫在橫中線上。

5、指導書寫“人”。

(1)教師示範,講解要領。強調書寫規則:先撇後捺,呈三角形,撇從豎中線上起筆,兩個筆畫收筆處在一條直線上。

(2)學生練習。

6、運用遷移法學習書寫“大”。

(1)觀察比較“人”與“大”中“人”的區別,引導學生注意這兩個字在書寫時佔格位置的不同。

引導學生明確“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腳。要先寫長橫,再寫“人”。長橫在橫中線偏上位置,“人”從上半格的中間處起筆,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2)教師一筆一筆做示範,學生觀察。

(3)學生練習描紅,書寫生字,教師強調書寫姿勢。

7、 反饋評價“展示優秀書寫;出示問題範例,糾正;學生再練寫一個字。

8、小結:我們在書寫生字時,要注意觀察筆畫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通過不斷練習來寫好漢字。

(設計意圖:本環節繼續指導書寫,完成本節課中要求會寫的字的書寫訓練,同時注重對寫字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用遷移法來書寫生字,爲書寫更多的生字做好準備。教師總結了“一看,二寫,三對照”的寫字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使其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板書設計:

秋天

天氣

涼了

樹葉

黃了

大雁

南飛

天空

藍 高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2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係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討論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裏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麼好呢?(窮朋友)爲什麼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爲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要求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四、探究思考:

在這場矛盾衝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耶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後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並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爲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了"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着""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着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着喊了起來""心裏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爲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裏,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爲甚麼呢?因爲"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爲人了,只要損害了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麼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誇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着牆站了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爲什麼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了,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麼,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爲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爲人,左右爲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爲了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後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爲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後心裏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願。"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裏,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捨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並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課堂拓展

問題:從課文看,這兩個孩子都沒有所謂"價值觀念",你看,他們那一次交換的禮物,是名貴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這種感情純潔是純潔,可是這種做法畢竟不對,這樣確實給父母出了難題。討論討論,生活中應該怎樣處理這類事情?怎樣預防這類事情?要從課文中找插敘戶根據。

明確: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爸爸"鬆齡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他的珍貴,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徵求大人的意見。如果想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爲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萬法方媽媽也不是佔小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麼珍貴的東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萬芳媽媽不要責備孩子。

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課後記:在本課中學生們討論比較熱烈,但是抓不到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平時加強對學生這一方面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機敏進行辯論的方法。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人文要求:通過學習短文,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2、知識要求:理解短文內容,積累主要實詞和虛詞,把握人物形象。

3、能力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

自制光盤(音樂、畫面、提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趣引讀

同學們看過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嗎?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片段,聽着這雄渾而沉澱着歷史滄桑的樂曲,看着這狼煙滾滾、旌旗獵獵的畫面,我們就會想到三國時代人才輩出,羣星璀璨。吳國有位大將叫呂蒙(圖片),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圖片)的信賴,可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孫權屢次勸他多學知識,可他總是推三阻四,認爲自己是一介武夫,讀書沒有用處。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同學們想知道嗎?那麼,讓我們來看看《資治通鑑》中的記載《孫權勸學》。

二、第一次嘗試讀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文章篇幅短小,註釋詳盡。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結合註解,爭取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2、指定學生朗讀。

3、學生評價。(是否聽清楚他們所讀的字音、句讀。)

A、卿qing邪ye即更jingeng

B、蒙/辭以軍中多務。

C、孤/凱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三、第二次嘗試讀文:理清故事情節

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句子找出來,可以和同桌討論,並嘗試用自己的話互相講講這個事故。

1、字、詞、句質疑並解答(或將你認爲很重要的地方提出來引起重視)。

①以:以……爲藉口

務:事物

涉獵:廣泛瀏覽羣書,不深入研究。

②倒裝句:蒙辭以軍中多務

成語: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意思、用法)

……

2、理清課文中故事情節(故事情節質疑並解答)

A、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勸學)

B、呂蒙接受孫權的建議嗎?(辭——→就)

C、課文怎樣表現呂蒙學習效果的?(議論)

D、魯肅與呂蒙的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3、學生齊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故事情節。

4、小結:

孫權這一次勸學讓武將呂蒙真的開始就學,而且取得了很大進步,就連文韜武略的'魯肅都願意和他結爲好友。

四、第三次嘗試讀文:揣摩人物語言

這個故事中寫了哪幾位人物?(3位)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些人物形象的?(語言描寫)那麼,我們接下來仔細品讀品讀短文中非常重要的語言描寫,我們從哪些方面揣摩語言呢?(①身份②心理狀態③語氣)

1、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分角色朗讀,要求讀準語氣語調,表現出對話中的神態,看哪些小組做得最好?

2、播放音樂,創造情境,示範朗讀

(小組比讀,學生評價,給更多的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

3、動畫配音。(由學生選出朗讀的最棒的同學組合朗讀。)

孫權: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孤/豈領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苦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語重心長)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訝、稱讚)

呂蒙: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自豪得意)

4、教師小結:

東吳的君主孫權非常愛惜人才,語重心長的勸說呂蒙要涉獵羣書;武將呂蒙通過學習有了進步深感自豪,得意之情益於言表;忠厚的長者魯肅看到呂蒙進步,由衷的稱讚,並大爲驚訝。

五、第四次嘗試閱讀:拓展語言訓練

1、自編故事一則

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建議,我們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在座的老師們,讓這些老師再講給和大家一樣的青少年朋友們,好嗎?

2、嘗試總結課文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孫權勸學》一文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誰能談談學習的收穫: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體會。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談啓示。(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過孫權的勸學,他勤奮學習,最後成了一名儒將。所表現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們如果能像呂蒙一樣,抓緊時間,發奮學習,將來也一定會成爲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到時候老師可要對同學們刮目相看,我們的同學也不會是吳下阿蒙。)

①魯肅善於用新眼光看待別人。

②呂蒙知不足而後彌補。

③孫權是個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讀書能使人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

(注意語言表達清楚,有條理)

3、寫作訓練

我們班上的劉明同學非常聰明,可是由於沉迷上網,厭倦讀書,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孫權勸學》,老師覺得有很多話要對他說說,你們願意勸勸劉明同學嗎?

板書設計(略)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4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爲主題。單元整體是精心構建的,選文兼顧詩文,兼顧古今,兼顧中外。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恨。這篇散文詩可以多角度去解讀,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

《羚羊木雕》寫的是子女與父母的衝突,其中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家庭是社會的 一個細胞,家人衝突的深處,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會的和時代的內容。

以上兩篇展現的是矛盾衝突的一面,《散步》《詩兩首》《詠雪》則展現了和美溫馨的一面。《散步》的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從中可以領悟,怎樣處理家人關係,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詩兩首》都抒發子女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母愛的光輝,是何等幸福歡樂;遠離母親,思母之情是何等哀傷。

《詠雪》勾畫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畫面,兩代人在富有文化氣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種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傳承。

《陳太丘與友期》是寫陳太丘之子元方的聰穎機智的,小小年紀就知道維護父親的尊嚴,可以見出父子親情。

本單元的寫作訓練“從生活中學習寫作”,圍繞社會、家庭、校園,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提煉生活。抓住有意義的素材,寫出真切的感情。要求學生在深入瞭解生活的過程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在深入瞭解生活的基礎上,寫出有血有肉情感洋溢的作文。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本單元在體裁上涉及了詩歌、散文、文言文等形式,而這些形式在今後的學習中會不斷觸及,所以不同體裁的知識構成特點以及相應的學習方式應該初步向學生滲透。

(2)理解能力、思維生成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朗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第一

單元就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誦讀能力。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並在讀中,形成他們自己的獨特感受,進而有助於對新課文的理解以及一定的表達。

(3)通過對文本的朗讀(尤其是《散步》《秋天的的懷念》)和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揣摩,學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經歷。但這種聯想是模糊的'。所以思維的完整、清晰轉換能力、由此及彼、由人及己的思維遷移能力、個人——文本——作者之間的互相關照能力,在這時可以培養一下,對今後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會有幫助。

2、過程與方法: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要求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注意字詞的積累,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圈點勾畫,是精讀的一種方法,圈點什麼,勾畫什麼,怎樣圈點勾畫,要舉出實例具體指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單元重在引領學生反觀自我,清晰地認識和辨別自己成長中的心路痕跡。面對想望、面對彷徨、面對挫折、面對自然,應該選擇合情合理和諧的處理方式,從容樂觀,從而讓原本嬌嫩簡單的人生變得愈加堅挺愈加飽滿。在小年齡思考大問題,對他們細膩情感、積極態度、正確價值的養成是必要而且有效的。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做好小學升初中的語文學習的銜接。規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初中語文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2、教學難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體味感悟親情的含義。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綠色蟈蟈》一課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綠色蟈蟈》一課主要學習任務是探討蟈蟈的外表特徵和生活習性,讓學生對這種小昆蟲有進一步的瞭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主要依靠學生通過速讀課文來抓住重點,再輔以學生平時餵養蟈蟈的親身經歷。另外作者獨特的語言藝術也是本文學習時不可忽視的問題,可採用學生獨立研讀、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有些對小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也有餵養小動物的經歷,尤其是蟈蟈這種很普通、常見的小昆蟲,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更有助於這篇課文的學習。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這篇課文,教師佈置學生在課下蒐集關於蟈蟈形、色、聲、食等特性,並回憶自己餵養蟈蟈的經歷,把自己的經驗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瞭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以及蟈蟈的生活習性。

[能力目標]

1.學習用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並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

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綠色蟈蟈》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妙趣橫生,在反覆誦讀中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如擬人手法的運用及表達效果。

2.研討點撥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因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自由探究的積極性,爲深層把握文意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師適當點撥、歸結,如文章突出的寫作特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猜謎:(課件展示)謎一:“小小諸葛亮,穩坐中軍帳;佈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謎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謎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裏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 (學生猜謎後課件展示動物的畫面)

大家說說,你是根據什麼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二、資料助讀

提問: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

(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生於法國南部一戶農民家中。在他不足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靠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昆蟲記》共20卷,談到的蟲子有100多種,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若干解決理論問題的議論,以及少量帶科普知識性的文字。做這件事耗費了他的一生,但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輩子也無法親眼目睹的蟲子生活細節。1915年11月的一天,這位以昆蟲爲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讀概括,感知文章

1.對照幻燈片,學生解決疑難字音。

篝(gōu)火 喧囂(xiāo) 狩(shòu)獵 篡(cuàn)奪

窸(xī) 窣(sū) 氣氛(fēn) 吮(shǔn)吸 靜謐(mì)

喑(yīn)啞(yǎ) 螽(zhōng)斯 萵(wō)苣(jù) 顎(è)

喙(huì) 嗉(sù)

2.速讀課文,感知以下內容。

(1)快速閱讀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

(外表、叫聲、習性)

(2)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3)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從第4段到結尾,這是文章的主體,其中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11段是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3.交流討論,編寫謎語。

教師再次用課件展示蟈蟈圖片,學生4人一組進行交流、討論:請根據蟈蟈外形、色彩、聲音、食性等方面的特點合作編寫一個以“蟈蟈”爲謎底的謎語。

四、品析語言,體悟情感

主問題:魯迅稱法布爾爲“講昆蟲故事的楷模”,“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你能從文中看出這樣的特點嗎?(獨立研讀、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交流研討重點:

1.不斷變換對蟈蟈的'稱呼

夜間捕蟬的蟈蟈——夜間狂熱的狩獵者

入夜鳴唱的蟈蟈——夜晚的藝術家 歌手

入籠餵養的蟈蟈——“我”籠裏的囚犯

飽餐蟬肉的蟈蟈——蟬的屠夫

2.用擬人手法傾注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①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

②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③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④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者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3.通過比較來寫蟈蟈

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說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瞭如指掌。

五、拓展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說說看,你從這篇課文學到了什麼?

六、小結

熱愛生活的人應該看《昆蟲記》,因爲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讓自己充滿愛心。不熱愛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厭煩了人事,對蟲子也可能心懷好感,通過對它們的認識來喚回熱情。

七、佈置作業

1.課外選讀法布爾《昆蟲記》中的文章;

2.請同學們去戶外靜聽蟲鳴鳥啼,並用一段話形象地描寫出來,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傾聽中有所發現。

[教學反思]

本節課力求體現“師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分成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做到具體明確、知行合一。教學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合理建構教學環節,多法結合,層次分明;引導學生反饋時注重學法指導,鼓勵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和獨特感受,課堂氣氛靈活生動。在教學設計層面,我努力設趣導疑,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與活動,如“編寫蟈蟈謎語”環節,師生互動,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形成了教學中的小高潮。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並有自己的收穫。45分鐘充實而有趣的教學實踐,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強化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把在知識轉化成了能力,教師也收穫頗多——“道,發於知,成於行。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6

一、設計說明

魯迅的《風箏》意蘊豐富,含義深刻,對剛入初一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這篇文章被編排在本單元的最末,便於學生在瞭解記敘文的一般知識和分析方法之後,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和寫作思路,通過理解文中的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深刻含義和現實意義。教學本文,可聯繫學生的生活體驗,採用情境激趣法,同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就生髮出的問題展開自由研討。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兒童熱愛玩具、喜歡遊戲的天性,認識成人對這種天性的妨害和摧殘。

2、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情境激趣

1、導入之一:由“風箏”引入古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同時提供一系列風箏圖片,說說詩中表達的感情以及自己放風箏的經歷和感受。

2、導入之二:播放介紹魯迅生平的視頻,特別是有關百草園的'資料,瞭解作者眼中的“樂土”,初步感知遊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二)整體感知,把握感情

1、學生略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描寫細緻、含義深刻或者難以理解的語句。

2、在大屏幕上展示下面一段文字,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在北京的天空中看到風箏,在‘我’是一種__(驚異和悲哀);發現弟弟竟瞞着‘我’偷做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我’非常__(憤怒),折斷了風箏;中年之後,‘我’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感到__(不幸或懊悔);‘我’希望得到小兄弟的寬恕,他卻全然忘卻,‘我’的心越發地__(沉重),並感到了一種__(無可把握的悲哀)。”

(三)精讀段落,合作探究

1、分層次朗讀3—11段(男女生分開讀或小組分讀),快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我”少年時虐殺了弟弟的風箏夢——“我”中年時讀了兒童教育的書籍後感到無限懊悔——“我”想補過而不得。

2、合作探究,圍繞下列問題,小組展開討論:

①“我”和小兄弟對待風箏的態度有哪些不同?

②找出文中細緻描寫小兄弟的語句,從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③找出描寫“我”的動作的詞語,揣摩用詞的準確性,並對“我”的形象進行評價。

④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對“我”而言爲什麼說是“不幸”的?

⑤談談自己對兒童做遊戲的看法。

⑥“我”想補過,但小兄弟“全然忘卻”了我的過錯,你怎樣看待小兄弟的這種態度?

⑦爲什麼小兄弟忘卻了,“我”的心反而沉重起來了?

(四)各抒己見,深挖主題

同學們學習了這一課,一定有很多感悟,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探討一下文章的主題呢?

提示:可以從“我”作爲長兄的角度、小兄弟的角度、社會的角度來探討。

四、拓展延伸

1、適當引入《三字經》《千字文》中對於“長幼尊卑”道理的闡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小兄弟爲什麼會震懾於“我”的威力。

2、引入魯迅的散文詩《我的兄弟》進行比較閱讀。把握作者由《我的兄弟》的主題“不尊重兒童的正當的愛好,會陷入即便請求原諒也不能釋去感情重負的境地”,到《風箏》的主題“召喚人們驅除這種‘非常的寒威和冷氣’”的變化。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美讀課文,涵泳品味文章,多角度多側面感受作品的美。

二、培養學生的愛心、善心,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愛的理解。

設計理念

依據新課程基本理念,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構建課堂主體結構。

文本解讀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語言美、意境美的抒情童話。文章講述一個盲孩子很寂寞孤獨,影子陪伴使他快樂,給他帶來了溫暖,盲孩子在影子、螢火蟲、太陽和月亮的關愛下獲得了光明,表達了關愛弱者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以及給別人幸福得人自己也能獲得幸福。課文營造了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具有詩情畫意般的境界。

教學重點

一、探究盲孩子的心理變化,並理解這種變化產生的原因。

二、賞析課文的美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題,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法指導

1、課前學生依據學案內容自主學習。

2、以小組爲單位,組長及時檢查小組成員學習內容的落實情況,就課前自主學習的內容分組研討、合作交流。組長對組內的每一個學生安排不同任務(展示、點評等),在全班師生互動過程中,每組派1-2名同學予以展示,並對其他組的質疑予以解答。

3、以小組爲單位迅速整理盤點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反思學法收穫並派出代表舉手發言。

教學方法

朗讀法和合作、探究式學習法。

教具準備

編制“錢學森大成智慧學案”和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2、講述《看不見的愛》的故事導入課文。

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是一曲愛的讚歌。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神奇的力量,是愛讓痛苦遠離,是愛讓無助走開,是愛讓盲孩子重見光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學生誦讀課文,教師檢查學案完成情況。

2、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表演所排練的童話劇。

幾名學生扮演盲孩子、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敘述者,分角色朗讀或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情景劇表演。

其他學生點評,老師的評點穿插於其中

3、分組選派代表展示學案“預讀”部分自主學習的學習成果,其他組選派代表點評。教師關注展示情況,並適時點撥。

(1)找出文中的疊詞正確地讀出來,並說說它的意思。

哞哞:mōu mōu,形容牛的叫聲。

咩咩:miē miē,形容羊叫的聲音。

潺潺:chán chán,1.形容溪流、泉水等流動的聲音。 2.形容水流動的樣子。

汩汩:gǔ gǔ,象聲詞。形容水或其他液體流動的聲音。也可比喻文思源源不斷或說話滔滔不絕。

癢酥酥:yǎnɡ sū sū,(1)形容有點兒癢。 (2)形容輕鬆愉快的感覺。

踉踉蹌蹌: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踉蹌:走路不穩。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B、依據下列例子仿寫詞語(儘可能用原文詞語)。

癢酥酥:陰沉沉 孤零零 藍幽幽 綠油油

仔仔細細:模模糊糊 踉踉蹌蹌 飄飄忽忽 跌跌爬爬

(2)請用自己的話介紹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盲孩子十分孤獨、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樂,給他帶來了溫暖;困境中來自螢火蟲的愛、影子的愛以及太陽、月亮的愛,使他得到了光明。)

(3)寫出情節發展的步驟。(盲孩子寂寞——“影子”陪伴使他很快樂,給他帶來溫暖——影子,螢火蟲以及太陽、月亮的愛,使他得到了光明。)

三、合作探究,質疑解難:

1、學生再讀課文,就學案“思悟”部分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組內展開討論。教師巡視,關注學生研討交流情況,蒐集提煉疑難問題和新發現的相關問題。

2、每組選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並對其他組的質疑進行解答,教師適時點評,對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肯定、鼓勵。

(1)本文是從那些方面創設一種純真,溫馨,絢麗的意境的?

(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鬆愉快,情境多姿多彩。如“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採摘野花野果”,“聽潺潺的流水聲”,熒火蟲“幽藍”“翠綠”的光,“太陽”“月亮”“彎彎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綠草”“露珠”等。這一切織成了一種絢麗的境界,吸引着、感染着讀者,使讀者獲得美的.薰陶。)

(2)盲孩子的心理前後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

(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語句有:“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樂。”“啊,我看見它了,螢火蟲……他從來沒這樣快樂過。”“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驚喜地叫起來:‘啊!我的影子,是你嗎?我好像看見你了!真的,我看見你了!’”“他看見了周圍的一切!”因爲盲孩子受到了“影子”“螢火蟲”以及太陽、月亮的關愛、幫助才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是愛改變了盲孩子。)

(3)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語言表達的,品位一下美的語句,體會這些語言有什麼好處。

((1)按句排行,短小、活潑、跳躍,像小渓流水,自然流暢,叮咚有聲,適合表現童話內容,適合孩子們的閱讀心理。(2)大量運用疊詞,如“靜靜”“輕輕”“潺潺”“沉沉”“幽幽”“飄飄忽忽”“模模糊糊”“踉踉蹌蹌”“跌跌爬爬”等等。這些詞語不僅描寫情態逼真,而且舒緩語氣,琅琅上口。)

(4)這是一篇美麗的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具有詩情畫意。請談談這篇課文的美表現在什麼地方。

這篇課文語言非常美,像詩歌一樣,有一種節奏美,含蓄美。文章的題材非常美,寫一個盲孩子的內心世界,影子像一個活潑的孩子,螢火蟲像一羣熱情的夥伴,他們幫助了盲孩子,給盲孩子帶來了歡樂、光明。文章立意非常美。用童話的形式來表現愛的主題,正像老師導語中所講的,似乎有一條愛河流淌在我們心田。美在細節。文中寫盲孩子逐漸恢復視覺時“無數只螢火蟲組合成一盞美麗明亮的燈,一會兒閃着幽藍的光,一會兒又閃着翠綠的光”以第一次見到的景物和色彩渲染了一個神奇美好的意境。

四、拓展延伸,展示提升。

教師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1、用一句話評價這篇文章。( “這是一曲愛的讚歌”“這是一幅充滿愛意的畫圖”“這是一個新世界最美的童話”“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虛幻的,也是美麗的”“愛的呼喚”等。)

2、多角度理解主題,請同學們參照課後練習一,談談自己的理解:

理解一:對於像盲孩子一樣的孤單弱小的人,我們應該關愛他們,這樣他們纔會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理解二:在盲孩子獲得光明的同時,“影子”也獲得了生命,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這說明,給別人帶來幸福,自己也能獲得幸福。理解三:不管自己曾遭遇什麼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樣熱愛生活,追求光明。理解四: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彩虹等爲盲孩子展現了一個神奇美麗的世界,文章藉此表現“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一主題。

3、請你以“愛心”爲題,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寫一篇短文,表達出學了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8

第一課時:

一、瞭解作者、文學常識

二、瞭解小說三要素、人物描寫五種方法及襯托手法。

三、瞭解文章主要內容,把握故事主要情節,能複述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感受充滿個性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2、理清三次挫敗和最後成功的原因,理解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接觸到一位新朋友,他和我們一樣,剛剛踏進初中的校門。他叫賈裏,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同齡人之間,應是有着共同的話題,今天我們繼續與他聊聊,深入瞭解這位新朋友。

二、出示目標,齊聲朗讀。

1、感受充滿個性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2、理清三次挫敗和最後成功的原因,理解文章蘊含的道理。

三、研讀文本,初識賈裏。

1、賈裏到底是怎樣一位朋友,你知道他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嗎?

2、才智不凡、愛憎分明、勇往直前,是賈裏對自己的評價,那你眼中的賈裏是怎樣的人呢?

請同學們找到描寫賈裏的句子,說說你眼中的賈裏形象。

提示:(一句話或一段話),運用描寫,給大家塑造了一個的賈裏。

四、對話賈裏,深入剖析。

1、老師輾轉聯繫到了賈裏,他表示很高興和大家做朋友,並有一些疑惑想跟大家說說,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看,他的消息來了。

賈裏:Hi,大家好,很高興認識大家,

陽光3班:Hi,賈裏,Can we help you?

賈裏:最近有些疑惑解不開,我一直想成爲一個偉人,自認爲偉人應敢愛敢恨,就找了邱士力來恨,可結果令人糾結,我們成朋友了,矮個偉人都有範兒,我也去健身,無疾而終,偉人都是弄潮人,趕着時髦去打工,打工不成,剪壞衣,我的偉人A、B、C計劃全泡湯,這是爲什麼呢?

陽光3班:A計劃失敗:同學不是恨的對象,立場錯了。

B計劃失敗:改變形體無異於偉人理想,外表不重要。

C計劃失敗:年齡小,打工不切實際。

總之:動機不當,不切實際。

賈裏:平日裏可歌可泣的事做了一堆無人問津,拿了本“破書”就轟動校園,成了“今日明星”,我百思不得其解,這是爲什麼呀?

陽光3班:你不怕吃虧。

賈裏:看來偉人是做不成了,我只是個普通人,只配做點雞毛蒜皮的小事。

陽光3班:小事包含着偉大的一面,能做好“雞毛蒜皮的小事”,纔有可能做好驚天動地的大事!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方能成就大事業。

賈裏:你們的話,讓我茅塞頓開,我會努力做好小事,成爲一名真正的偉人的,再見。

陽光3班:祝你早日實現你的夢想,再見。

2、假如細胞可以移植,你覺得賈裏還應該移植哪些偉人細胞?

五、總結全文

出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反思課堂效率。

題目:初一算是結束了,不管它是好是差還是不好不差,賈裏都得對初一說再見了,班主任査老師調離學校,新的班主任接班了。他讓每一位同學寫一份自我介紹,賈裏會怎樣介紹自己呢?介紹時要求有姓名、性別,優缺點,獲得的榮譽。

六、佈置作業

1、賈裏的故事幽默風趣,欲知前情如何請看《男生賈裏》,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男生賈裏新傳》

2、賈裏的死黨魯智勝也是一位個性鮮明的人物,請同學們用人物分析方法來解讀魯智勝。

七、板書設計:

偉人細胞(秦文君)

賈裏自評:才智不凡、愛憎分明、勇往直前、

我評賈裏:有夢想、不怕吃虧、鍥而不捨、勇於實踐

不切實際、不夠細心、

小說主題: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成就未來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9

一、定位

本課的教學,要實現如下目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味文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美和語言美,並學習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學生自主誦讀、體驗、感悟、評價本文的主題思想,並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等活動,獲得選材和語言表達的技巧;促成學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倫理意識的形成,進而獲得有益的生命啓迪。另外,根據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當今學生只知索取愛,不知奉獻愛,“孝道”的傳統道德意識普遍薄弱的現狀,特擬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爲:樹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觀。

二、切入

激活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師講述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學生體驗家庭親情:尊老愛幼。

4.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散步》的作者)的溫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兒孝”的氛圍吧。

三、探究

誦讀設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揣摩寫作特色。

學生概括讀了課文後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題、選材、語言等。1.喚起社會“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2.以小見大的選材特點;3.對稱整飭的語言美……)

跳讀理解:“我”這個人怎麼樣;妻子性情怎麼樣;母親性情怎樣;兒子性情怎麼樣(“我”:孝,妻子:順,母親:慈,兒子:聽話)

品讀探討:

1.合作探究

探討《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寫的詩意美和語言美:

(1)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勸母親散步、又熬過一冬、委屈兒子、背母親;妻子:溫柔賢惠:在外面,總聽我的;兒子:聽話:天真活潑,聰明伶俐;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改變主意)。他們真誠善良,溫和、謙讓、體貼,是真善美的`典範]。

(2)文章有哪幾處景物描寫?這樣的景物描寫給你的感受是什麼?[兩處: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新綠”、“嫩芽”、“冬水”……,第二處是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菜花、桑樹、魚塘……,這些景物蘊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給人的感受是詩意般的美。]

(3)文章的語言美是怎樣表現出來的?試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係,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傢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二是含義豐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爲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僅供參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出儒家傳統文化在這裏的投影。儒家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講究家庭生活以孝爲先,信奉天下爲公。作爲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這種文化價值取向也正是東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對稱整飭:“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這些句子語意對舉與反襯,於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韻味無窮]。

探究文章選材特點:作者獨具匠心,聚焦祖孫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喚起人們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本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成果,並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和補充。教師也參與其中,或引導或補充,與學生平等對話。

教師小結:我們從《散步》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語言美,也學到了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那麼除此以外,讀了莫懷戚的這篇短文,你的心靈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樣的觸動呢?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纔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願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爲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記得唐代詩人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願”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父母那裏得到了關愛,而我們又回報給父母了多少呢?疼愛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則不容易做到。學了本課,你的思想和今後的行爲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讓我們交流一下。

細讀感悟

1.組合作交流

(1)你認爲怎樣才能做一個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給予了你千般的愛,萬般的寵,那麼你做過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聽到過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縣電視臺要採訪我們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學生,如果你被採訪,你想說些什麼?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彙報本組探究成果,並接受他人的質疑和補充。評選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課外閱讀“古今孝道”故事。

2.兩週後召開“我最孝”班會。

3.月底召開“古今之孝”故事會(吳孟代親供蚊噬、黃庭堅爲母洗溺器、陳毅爲母洗內褲……)。

4.閱讀課外書: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爲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播放滿文軍《懂你》的歌曲,以結束本課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提供示例,讓學生了解記敘文的寫作思路。

2、設計提綱,讓學生學會梳理寫作思路,並體驗擬寫提綱的好處。

3、寫作實踐,讓學生在作文中注意行文思路,追求條理清楚。

教學重難點:思路要清晰;體驗擬寫提綱的好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寫作時做到思路要清晰]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提供示例,讓學生了解記敘文的寫作思路。

2、設計提綱,讓學生學會梳理寫作思路,並體驗擬寫提綱的好處。

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擬寫提綱

[設計意圖:有了示例,學生才能學習到如何在寫作做到思路清晰;學生會擬提綱,寫作時心裏就有底,寫起文章就順理成章了。]

一、導入

讀一本書或一個故事,無論是長還是短,我們都會感覺是順着一條線在走,到達作者想表達的意思中去,這就是行文思路。今天,我們就來進行文章思路方面的探討。

二、請同學們閱讀文本《思路要清晰》,交流心得。

(一)交流要點

1、整體構思,確定中心。

看到題目要求後,要先想清楚文章要寫的中心是什麼。確定了中心後,自己寫作的時候就會比較明確。此外,還必須想一想該選哪些材料來突出這個中心,這些材料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2、經典重溫,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閱讀《植樹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背影》等不同文章,試着梳理行文思路,體會作者是如何做到敘述思路清晰的。

例:

記敘文的寫作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等,採用不同的順序有不同的效果。

3.列提綱的步驟:

(1)列提綱的作用:列提綱是在審題、立意、選材後,把作文條理化的.一個手段。因爲我們思維的條理性還不是很強,所以就很有必要在作文之前,把自己想寫的事情列好提綱,這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自然也就有條理,同時還可以清楚地知道怎麼一步一步寫下去了。

(2)列題綱的幾個步驟:

首先,要釐清事情發展的大體經過,把這件事分成幾個階段;

然後,找出每個階段最重要的關鍵詞,按順序排好,並按事件發展的順序進行敘述;

最後,圍繞關鍵詞確定詳略,並對主要過程展開生動具體的描述。

補充: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描寫來生動地、多層次地展示事情發展的過程。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查閱和教師補充的文章,讓學生明白提綱即思路。]

(二)實踐操作:列提綱

1.試着給《植樹的牧羊人》擬寫提綱;

初遇牧羊人(詳)——-再見牧羊人(詳)——最後一次相見(略)

2.以《這天,我回家晚了》爲題,擬寫作文提綱。

(1)寫作指導:

A、文中記事要交代清幾個問題:這一天爲什麼回家晚了?回家後發生了什麼事?

B、在文章記事的順序安排上,可採用時間的先後順序,也可採用倒敘的方式來寫,中間還可插敘相關的事件。

C、在詳略的安排上,可根據表達的中心,重點寫回家晚的原因或回家後的情況怎樣。討論交流,釐清事情經過及階段;

(2)實踐:擬提綱

(3)成果展示、點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寫作實踐,讓學生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線索,追求條理清楚。

一、導入:思路,是個比喻的說法,把一番話、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條路。思想從什麼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後達到這條路的終點,都要踏踏實實摸清楚,這就是思路的開展。

二、寫作實踐

1、範文引路

這天,我回家晚了

那一次的回憶至今我還牢牢記在心裏,因爲,這天我回家晚了。我爲我的行爲感到非常後悔。

這天下午放學,小伊對我說:“我家裏沒人,我有些害怕,你能陪我一起寫作業嗎?”接受到朋友的邀請我的心裏高興極了,但是仍很猶豫——我的腦海裏閃過爸爸平時一而再、再而三叮囑的話:“放學後不能在外面玩,一定要回家!”但我看到小伊正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的心便軟了下來,就陪她寫一會吧,就一會,爸爸要是知道我是爲了幫助同學,一定不會批評我的。

一進小伊的家,那擺設得整整齊齊的書,映進了我的眼簾,在書架的旁邊還有個玩具海綿寶寶。小伊告訴我,那個海綿寶寶一看見亮光會說話。她答應我,寫完作業就讓我玩上一會。我和她寫完作業一看錶已經8點了,啊!這麼晚了爸爸會說我嗎?唉,反正都晚了,何不在這裏玩個夠呢,玩一會海綿寶寶再說,我玩呀玩……

我走出小伊家,星星已掛滿了天空,道路上一片漆黑,樹這時也發出怪叫,那邊的草叢中好像有一個東西,會不會是……我不敢再想,腳下的步子不由得加快了,我只想趕快到家。

來到了樓下,恐懼消失了,但心情卻沒有半點放鬆。爸爸會怎樣呢?是一臉憤怒的表情?還是在等着我,要揚起大手掌打我呢?我真想像孫悟空一樣,有七十二變,那樣我就會拔下一根毫毛,讓它變成我,去見爸爸。幻想終究不能成爲現實,我必須要獨立面對。心想爸爸要是打我就打吧,也算是給自己一個教訓。

我敲了門,爸爸開了門,他一怔隨後就一下子將我摟在懷裏:“寶貝,你上哪去了?擔心死爸爸、媽媽了。媽媽出去找你,現在還沒有回來呢。”我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去同學家寫作業並且玩了一小會兒。”爸爸說:“以後要晚回家一定要告訴我們,不要讓家裏人爲你擔心好嗎?”爸爸語氣中透着擔心,神情焦急而嚴肅,卻並沒有嚴厲批評我,而我心裏卻無法平靜:我只顧着自己快樂,竟沒有顧及家裏人的感受,我真是自私啊。

這一次晚回家的經歷讓我明白了父母對於我的愛。對不起,爸爸媽媽,我讓你們擔心了,我以後再也不會犯這種錯誤來讓你們擔心了。

2.參照已列提綱進行寫作。

3.小組交流互評,師進行引導和點撥。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1

[教學設想]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把思想品德教育寓於語文教學中去。語文學科由於自身的特點,教師不僅是課堂各種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促進者,也是學生的對話者。在《春》一課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運用CAI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教師組織、啓發、鼓勵、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思維方向、路線、探求未知領域的知識,使學生儘可能獨自去開掘知識寶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通過知識的拓展延伸,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和感知課文,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課文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1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課文語言之美。《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不但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春》之後繼而學習後幾篇課文來加深理解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並在誦讀中體會、學習觀察自然的方法,學會用形象的語言描寫景物。因此,學好本文對學生學好後面幾篇文章是很有幫助的。

[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了解寫景的特點,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徵,還要欣賞作品準確生動的語言。通過學習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學習這篇優美的散文。

[學習目標]

1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感。

2 .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3.聯繫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學習重點]

1.感受作品優美的語言,學習觀察、描繪、抒情的寫作方法。

2.體會各種修辭方法和運用和效果。學習本文的語言藝術。

[教法設計] 1.本課以合作、探究爲主。結合自主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多讀少講。特別是描繪的幾幅畫面,讓學生取代老師的重複教學活動,並從反覆的讀寫活動中細細品味文中節奏明快、樸實清新、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學法指導]

“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悉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實例賞析,體會作者選用詞語和句子的妙處和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此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精要的指點下,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自己體悟,加深理解。

[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採用多媒體設備,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或給學生的朗誦配上音樂,提供春的精彩畫面。

[預習指導 ]

1.掃清文中的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課前準備]

1.閱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蒐集整理一些關於“春”的古詩句;瞭解朱自清其人其事。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1、(導語)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爲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請你給大家舉一兩個例子。

全班交流,鼓勵學生朗誦佳句。

課件展示,圖文結合,欣賞感受詩的意境、春的神韻,爲課文教學做情感鋪墊。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絕句》,韓愈的《初春小雨》,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憶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等等------

2、(導語)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請學生說說自己瞭解的朱自清——生平經歷、淵博知識、走遍世界、作品成就等等。意在引發學生對作者的敬佩之情。

課件作恰當展示:朱自清(1898.11.22 -- 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背影》。

二、誦讀欣賞:

誦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學習文學作品,更要在誦讀中體會其美感。

1、朗讀指導: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細心體會,理解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基礎;以情帶聲,隨課文的思想內容與作者的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2、四人小組朗讀交流:指正讀音,互相間合作討論朗讀情感的處理。

3、學生代表朗誦展示,配以音樂《秋日私語》。

三、結構之美:

《春》的結構嚴謹精美,作者總寫春天,繼而又分幾個方面描繪,最後又總寫,以收束全文,畫龍點睛。其構思佈局,頗巨匠心。

問:美文都有一個精美的結構,《春》的結構嚴謹精美,你能發現文章結構的精美之處嗎?

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理清課文的思路,討論內容寫在白紙上。

[明確]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春風圖——風唱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頌春

盼春

繪春

四、品味探究: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體會字裏行間所蘊涵的感情。

《春》的語言秀雅清新,樸實雋永,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極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合作探究:

1、問題設計:

a、你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說說喜歡的理由。

或文中哪個句子、哪個詞語運用最妙?說說理由。

或這幅春景圖中,有人有物,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遠有近,有高有低,你能說說這樣描繪景物的妙處嗎?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

[明確]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鑽”字用得好,“鑽”字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

“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2)“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前面,爲什麼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爲了強烈,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地,綠綠的”放回原來的位置,作比較,體味不同的效果。

(3)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用比喻寫花色的美,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作比喻,不僅使色彩更鮮明,而且激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力。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叫)着。

“鬧”字不僅有聲音,而且有熱鬧的氣氛,繪聲繪態,表現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熱鬧的氣氛。

(5)花散(開)在草叢……

“散”有“分散”的意思,寫出了野花之多。

(6)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母親的手撫摸地感覺:溫暖、親切、慈愛、幸福、深含感情。

(7)四幅春景圖寫法和特徵把握。

名 稱

特 徵

角 度

寫 法

修 辭

春草圖

嫩、綠、多、軟

由物到人

正面與側面

結合

擬人

春花圖

多、豔、甜

由高到低

虛實結合

排比、比喻

春風圖

和悅

觸覺、嗅覺、

視覺、聽覺

多感官描寫

擬人、比喻

春雨圖

細密、輕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遠

動靜結合

排比、比喻

(8)課文最後三個比喻。

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9)體會“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

“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b、文中你還有哪些疑問?

(這方面教師要有充分準備,必要時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

c、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感情?

惜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愛春:熱愛自然,讚美春天

------

2、交流分享:(讀一讀,讀出情,品一品,品出味)

五、拓展延伸:

美好的想象又需要藉助生動精美的語言爲它插上漂亮的羽翼,在讀者頭腦中騰飛,以便激起讀者同樣的想象,受到生命的啓迪、人生的感悟、美的陶冶。

1、有氣勢、有感情地齊讀一遍最後三節,。

2、在《秋日私語》的音樂聲中,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分鐘:你覺得春天還象什麼?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讚美春天嗎?

3、讓學生抒發內心的感受。

六、積累知識:

1、把你認爲精美的語句認真地摘錄在日記本上。

2、 繼續蒐集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選擇一篇自己最喜歡的進行有感情地朗誦,準備班級詩文朗誦會。(也可準備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

七、學以致用:

練筆“我的四季情”,擇一你喜愛的季節,寫一300以上的隨筆,題目自擬。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2

一、教學分析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但其文體與本單元的另兩篇講讀課文《秋天的懷念》及《散步》不一致。這是一篇散文詩,應作爲詩歌來上。而詩歌的特點,《毛詩序》稱“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鍾嶸《詩品序》中則稱“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天地的陰陽之氣摧動了萬物,而這萬物的變化就感動了你內心的性情,表現出來就形成了詩)。簡言之,就是自然感動了詩人,詩人去描繪自己內心映照下的自然。具體到《金色花》,那就是孩子對母親的愛是如何在金色花中體現出來。

這首散文詩也有着與其它兩篇課文相似的地方,就是文中的親情都有着缺憾。史鐵生是在母親去世後才真正明白了母親的犧牲,從而決定改變自己的生命來報答母親;莫懷戚是感覺到了母親陪同自己的時日已短才決定委屈兒子。同樣,在文中,孩子在大半時間內都躲藏起來,但他的愛卻沒有消退過。學習前兩篇文章,有助於學生迅速把握文本的主題。要理解本文的獨特之處,還應當瞭解泰戈爾有些悲涼的人生經歷。他自少年時代起,母親、五嫂、妻子、次女等摯愛的親人逐一離世,這對他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響。但無論他經歷過多大的痛苦,但這份愛不會消失,這就構成了這篇文章乃至《新月集》最核心的主題。同時,泰戈爾特殊的文化背景也讓這首散文詩有了更加深厚的內涵。母親的沐浴、閱讀《羅摩衍那》以及到牛棚裏去,乃至金色花自身,都有着宗教的神聖色彩。因此,這種愛同樣也超越了母子之愛,有了博愛的情懷。

教學這篇文章,主要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現自學——“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我會在媽媽________時,__________”,“孩子如何體現對母親的愛”。接着再補充泰戈爾的生平、文化背景,讓學生能夠深入體會詩中的文化內涵及情懷。不過,我始終以泰戈爾的一首詩貫穿教學中,以便學生進行比較閱讀:“你離我有多遠呢,果實呀?”“我是藏在你的心裏呢,花呀”。通過對這首詩的品讀,去理解文本、理解泰戈爾。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文本,體會文本中表現出的母子之愛。

2、結合補充材料,體會文本中蘊含的偉大情懷。

三、教學設計:

1、導入:

本文選自《新月集》,它的意思就是把兒童比作新月,其主題是讚頌童真及母愛。但作爲東方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泰戈爾筆下的童真與母愛又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比較閱讀①

請大家先讀讀這首選自他的《飛鳥集》的短詩:“你離我有多遠呢,果實呀?”“我是藏在你的心裏呢,花呀。”

大家讀懂了嗎?

提示:花與果永遠不可能相見,但什麼將它們聯繫在一起?

2、自讀活動1把握內容

文中的孩子也自己的母親分離的,請大家填寫表格: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我會在媽媽______________時,__________

尋找“我” 躲在一邊

沐浴後 散發香氣

讀《羅摩衍那》 投下影子

到牛棚 回到媽媽身邊

提示:

在上面的活動中,哪些是對孩子活動的總寫?

雖然“我”在媽媽尋找時調皮地躲起來,但“我”離開媽媽了嗎?

3、自讀活動2體會親情

當孩子與母親玩耍時,他如何表現對母親的愛?(小組討論,老師提示,讓學生歸納細節中的描寫併發言,學生再朗讀相關段落)

提示:

1、母親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肯定時刻都有花相伴,那麼“我”在散發香氣時,就在這花中。說明“我”的愛什麼樣?(無處不在)

2、母親在讀《羅摩衍那》時,“我”爲什麼知道她讀到了哪裏?(無時無刻不在關注着母親)

3、爲什麼回到母親身邊時就要求她講故事?(與母親撒嬌,分離得太久,渴望得到母親的愛)

比較閱讀②:

再讀上面《飛鳥集》的詩篇,你發現,永遠不能相見的花與果之間有什麼相聯繫?(愛與期盼)

4、自讀活動2體會情懷(結合補充材料,思考內涵並朗讀)

既然有着如此深沉的愛,爲什麼要分離呢?我給大家補充泰戈爾的一張年表:

補充材料①:

1861年,泰戈爾誕生

1875年,母親沙羅達去世。

1884年,五嫂自殺,詩人承受了巨大哀傷。

1902年,妻子病逝,寫哀悼詩。

1903年,次女病死。

泰戈爾還是個少年時,母親就去世了。當時的他直到從火葬場回來,才意識到母親永遠不會回來了。後來,與他年齡相仿的五嫂就成爲了他心中的.母親、姐姐甚至暗暗愛慕的對象,但五嫂後來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在家中自盡。泰戈爾的妻子因爲文化水平較低,因此從沒有在他的心中引起重視,兩人生育了幾個子女,卻缺少感情的交流,泰戈爾也從沒有在作品中提及妻子。可是,當妻子猝然離世時,他才發現了妻子的珍貴,第二年他的愛女也去世了。

從這些材料中,我們大家發現他的人生充滿了悲劇。但是,他並沒有因爲這些悲劇而沉淪。大家細讀文本,在文中金色花在哪些地方出現?(母親沐浴回來的道路上、書房外、牛棚上,幾乎無處不在)從中我們體會到什麼?(雖然他與母親、與自己所愛的人早早永離,但在他的心中,這種愛是無處不在的)

補充材料②

泰戈爾是印度人,這是一個詩的國度,在印度人心中,神明無處不在。他們一日一浴,因爲他們相信恆河水是神聖的銀河水經過大神的頭顱流下的,在其中沐浴直至死亡就能最終與神明相融。《羅摩衍那》是他們最喜歡閱讀的史詩,他們相信死前唸誦“羅摩”的名字就能讓身體解脫。牛棚在印度家庭中很常見,因爲他們認爲牛是大神的坐騎,被稱爲“聖牛”,他們將牛當作神明的化身來照料。而金色花是印度的聖樹,因此它的色彩也被認爲具有神聖的色彩。

請大家思考一下,詩人筆下的情感還僅僅只是母子之間的親情嗎?(神聖的博愛)

比較閱讀③

再讀《飛鳥集》中的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什麼樣的愛?(學生自由回答)

教後記:

比較閱讀是自讀課文的一項重要學習方法,但如何使用比較閱讀需要重視。我在教學中,將《飛鳥集》中的那首小詩貫穿其中,學生們從開始的似懂非懂到最後的逐漸體會,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了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之中。當然,我在教學中,也引用了《秋天的懷念》及《散步》中那些帶有無奈的情感,學生感覺到了這篇看似只是童話的故事背後所蘊含的深厚內涵。

教學本文,其實主題很容易把握,但如何讓學生看到主題在文中的體現並最終能讀出主題的深刻內涵是關鍵。從學生的反應來看,他們大體上認識到了這一點,我覺得這樣的設計還是有作用的。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於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部分劇本提綱。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於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明確任務

1.學生觀看央視公益廣告《老人更需要兒女的陪伴》《別讓等待成爲遺憾》談感受,明確公益廣告就是要向社會發出呼籲或者號召,引導社會風氣。

2.關愛老人是當今的熱點,社區要開展“關愛老人”宣傳日,希望咱們學校能夠幫忙策劃些形式新穎、宣傳效果好的節目,助力社區活動。受公益廣告的啓發,老師想請同學們幫社區做個公益廣告劇本,拍成視頻放到社區網站,效果應該不錯。剛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散步》就是這一類的文章,同學們幫老師看看這個素材有沒有改編的價值。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多種方式朗讀,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任務一:確定文本的使用價值。

1.朗讀,說出文章寫了什麼事,重點是什麼。

2.在文中圈畫或標註散步前後,“我”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及原因,發掘出文章蘊含的值得宣傳的品質、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確定主題並填寫。

預設:

交流第一階段,基本能夠說出“親情”“孝順”,但說不出“責任”“生命”。

交流第二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六段,體會“我”的心理,學生會關注到“責任”,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誰的責任,什麼責任,“我”對這份責任的態度。學生會順利體會到中年人主動擔當的責任意識。也可以順便解決“就是整個世界”的理解

預設主題:孝順;尊老愛幼;親情;中年人的責任與擔當;家庭和睦。

任務二:確定片名。

1.帶着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讀全文,醞釀一個別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擬的名字並陳述理由。

預設

問題預設:學生可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教師要提示,可以從內容、主旨的角度擬。可能還是打不開思路,進一步提示學生從事件要素(人物、時間、地點、環境、事件的關鍵環節,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開,注意貼近主題。

從內容角度擬的劇名:

《背》:這個故事的重點是“背”,同時“背”容易讓人聯想到責任。

《一家人》:其實這就是一個一家人怎樣和睦相處的故事,“一家人”溫馨美好,體現着親情。

《三代》:故事講的是“愛”在三代人之間流淌的.動人故事,揭示的是人類生命輪迴中獨有人性光輝。

《初春的田野上》:這是故事的地點,但是卻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徵的意味,象徵生命的美好與蓬勃,象徵親情的美好,象徵和諧家庭的幸福。

從主旨角度擬的劇名:

《孝順》《尊老愛幼》《和睦》《責任》《親情》《生命》等。

任務三:撰寫人物說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讀,走進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點。

預設問題:學生可定會提出妻子沒有語言怎麼辦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回到文本體會,是不是沒有語言就沒有態度,學生會發現妻子懂得維護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賢惠明理。

對於一些學生,母親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親爲什麼改變主意,立足於不讓兒子覺得歉疚不安,也爲了不讓兒子非要堅持走大路而鬧得大家不高興的角度,思考爲什麼母親要說“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

“我”:有鮮明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愛自己的兒子,但知道更應該孝順時日不多的母親。

母親:慈愛、善解人意。

妻子:賢惠。

兒子:活潑可愛,聰慧懂事。

劇本提綱:

【設計意圖】以任務帶動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和對文章主題的把握。

(三)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完成劇本提綱。

2.上網觀看央視公益廣告《媽媽的謊言》《洗腳》《筷子的故事》,注意從中受到啓發,爲繼續修改劇本準備。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參與、表達和評價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2、展示以“交友”爲主題的班會方案,並對設計的班會做展演和評價。

3、培養做正值人,弘揚正能量的交友觀;弘揚與人爲善的優良傳統。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展示以“交友”爲主題的主題班會,並對設計的班會做展演和評價。

2、培養參與、表達和評價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對設計的班會做展演和評價。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學習展示、展演,評議、評價活動貫穿始終。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意識是通過展演主題班會來完成的。

2、學生的評議、評價能力在對演講活動發表評論的過程中來培養的。

四、教學過程

(一)展示優秀設計方案

先由小組代表將本組的設計方案放在展臺上展示出來,並做詳細的講解。其中包括圍繞主題的設計的思路,本組在活動中的具體分工,選擇各項內容的依據等。

【設計意圖】給全體學生一個宏觀的感受,認識班會方案,鼓勵優秀的'小組和學生。

(二)展演主題班會

任務一:根據小組代表對主題班會方案的介紹,同學共同選出展演班會的小組。由該組全體成員按照本組的方案,展演自己負責的模塊。組長負責組織,安排活動順序。

任務二:沒有參加展演的同學,組成評審團,依據評價表,對展演同學進行評議和評價。

【設計意圖】明確展演的要求和評價的要求,使這次活動在培養學生組織和表達能力上,在評議評價能力上都能達到最大的效果。給他們展現自己的機會,培養勇於表達,善於表達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同時,樹立學生善於發現他人優點,培養鼓勵他人完善自我的學習態度。

1、提出展演注意事項。

強調展演同學在表達時注意說話的聲音、語氣和節奏,注意時間安排和環節的銜接。

2、明確評價要求和標準。

指導學生認真揣摩好評價表中“評價項目”“評價指標”的具體要求,弄清評價等級的評價標準。認真合理負責任的完成好對每個同學和整個小組的評價。

3、一個小組展演後,先由組長做本組自我評價,然後由同學提出意見和建議。各小組展演結束後,同學們對依照評議表選出最佳表現組。

(注意要引導學生以發現同學優點,肯定同學長處爲主。要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自己在衆人面前表演,會是什麼樣子?能不能做到評價表中“評價指標”的那些要求?)

4、要求同學及時記下自己展演和評議的心得體會,爲課後本次活動總結做準備。

(三)小結

我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讓同學們在衆人面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展示小組集體的合作的成果。我們對“交友”“交什麼樣兒的友”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在展示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就是在體會着“交益友”的美好感覺。與高雅的、有素養的朋友在一起學習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在衆人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肯定自己,讚賞自己,甚至學習自己,也是一件多麼讓人自豪和驕傲的事!雖然準備的過程是艱辛的,是要付出努力的,但取得的成果卻是甜美的。我們今後還會多做這樣的活動,讓同學們變得更自信,更有能力,更強大。

(四)佈置作業。

1、對本次活動做出總結,談自己的收穫和感悟。

2、閱讀關於交益友的書籍。

【設計意圖】將課堂學習加以延伸,繼續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整理總結的能力。培養他們廣泛閱讀的意識。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瞭解學習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實而富於哲理的語言,學會做讀書筆記。

【教學重點】

1、梳理課文內容。

2、歸納居里夫人的人格特點。

3、品味平實且富於哲理的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

1、預習課文,疏通文意。

2、蒐集居里夫人的有關資料。

3、閱讀樑衡的《跨越百年的美麗》,準備談自己的讀後的感受。

教師:

準備居里夫人的掛圖。

《我的信念》選入鄂教版七下第20課,人教版七下第9課,人教版(五四學制)六下第4課。該文章從居里夫人的工作環境、工作態度、工作理念三方面體現了居里夫人的信念。

一、導入,由居里夫人的畫像引出

同學們,說起居里夫人,我們大都知道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推動了核科學的發展。但關於她的人格,也許我們知道的並不多。我們的作家樑衡在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一百週年時寫了一篇文章《跨越百年的.美麗》,相信大家讀了之後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尤其是女同學,甚至要把她當成自己的偶像了。

學生漫談讀後的感受。是什麼力量使居里夫人在這百年之後還對我們每一位有着這樣的迷人的魅力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居里夫人的自傳體散文《我的信念》,或許對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二、範讀課文

疏通文意,品味語言,識記字詞。

三、梳理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本文內容龐雜,頭緒紛繁,重在梳理。教師應引導學生首先按順序蒐集、篩選信息,而後概括綱要,最後歸納整理。這樣,舉一綱而萬目張,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1、默讀,蒐集、篩選信息:

讓學生獨立默讀、思考,試着讓學生用四字短語歸納居里夫人的行爲特點。

討論歸納:

堅忍不拔 樹立信心 執著勤奮 集中目標 獻身科學

探討真理 生活簡單 重大發現 保持安寧 不圖財富

珍惜時間 追求自由 剋制自己 熱愛生活 沉醉科學

2、概括綱要,歸納整理:

全班討論,將有關信息分門別類,從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書)

四、重點研讀(5~7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