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6篇)

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6篇)

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全文脈絡清晰,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編排在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課是古詩詞三首),也是本冊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美麗的河山爲主題,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欣賞祖國大好河山,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課文文質兼美,是學生學習語言和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的典範教材。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薰陶,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2、理解重點句段,學習作者用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方法。

3、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理解和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2、難點:學習作者用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方法。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一個由中低段向高年級過渡時期,學生注意力增強,其思想方法開始由過去籠統的印象轉向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具體分析,知識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學生的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根據這一變化,語文教學可在課標指導下要重視字詞句段文等語言文字訓練;強化閱讀、思維和寫作訓練,以發展學生的概括能力;四年級是強化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讓孩子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養成獨立讀書的習慣尤其重要。四年級學生開始形成自我評價的意識,這種自我評價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別人的評價,所以課堂上還應該欣賞和鼓勵學生,促使學生在客觀評價中進步。

【教法學法】

談話法、閱讀法、自主閱讀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等綜合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認讀生字新詞,熟讀課文;細讀課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國的東西南北中,處處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位於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的桂林,去領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設計談話導入,一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課堂上來;二是以語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檢查自讀情況,認讀生字新詞的,相機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意。

3.引導梳理文章脈絡,初知課文“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本環節的設計,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整體——部分——整體”,遵照課標對第二學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梳理課文脈絡,認識課文結構,瞭解課文重要段落,爲細緻閱讀課文奠定基礎;認讀生字新詞,爲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掃清障礙。)

三、 細讀課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1、自讀課文,想想從課文中你讀懂了什麼。

2、談話,瞭解自讀情況,相機引導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這句詩要追溯到八百年前宋朝時廣西提點刑獄王正功,或許還能更早。歷史上,各個朝代均有人慕名遊覽桂林山水,並且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佳作。意思是說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第一。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總領全文。

(根據課文結構,課文第一段是總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着引起下文作用,通過閱讀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對學生讀寫都有着重要作用;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到讚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

四、小結全課,練習寫字。

(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關於識字寫字漢語拼音教學”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

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品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特點;進行練筆,學習課文表達方法;拓展閱讀,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認讀生字新詞。

2.說說課文大意及第一段內容,回憶課文脈絡並板書。

過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圍繞這一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唐代韓愈有詩讚道:“水作輕羅帶,山如碧玉簪”; 清朝袁枚描繪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頂上行”。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領略桂林山水絕代風姿。

(直接導入後複習已學內容,運用思維遷移規律,使新舊知識無縫對接,使學生自然進入新課學習)

二、細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山水之美,學習課文表達方法

1、自由讀課文,思考:桂林山、水分別有什麼特點?畫出能體現山、水特點的句子或詞語。

2、小組交流畫出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3、彙報交流,相機引導品讀課文,圖文印證,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點,體會課文表達方法。

預設:品讀句子

①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通過“讀——議——讀”的過程,引導學生讀句子體會作者抓住灕江水的特點,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繪了灕江水之美,再把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來。

在品讀中相機進行仿寫訓練:

校園的花真多啊, ;校園的花真豔啊, ;校園的花真美啊, 。

真 啊, ; 真 啊, ; 真 啊, 。

②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的水。

作者在寫灕江水特點的時候,開始用對比的方法,凸顯灕江水與衆不同的特點。這一點可相機引導學生自讀體會。

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回憶學習灕江水特點的順序點撥學法,引導學生自學桂林山的特點,自主體會感悟。

桂林的山形態萬千,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④ 我攀登過峯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參看句子②學習要點,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說)

4、迴歸整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片段。

(第二段是課文的重點段,是需要學生“細緻閱讀”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閱讀—精讀中指出:“第二學段側重考察通過重要詞句重要詞句幫助理解文章,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因而本環節抓住重點段中的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細讀、理解、品味、體會,從而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句意,品味語言,體會情感,進而學習課文表達方式,展開語言練習。在語言實踐中學習閱讀,拓展思維,練習寫話,達到在學習中運用語言的目的)

三、自學課文第三段,小結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

2、指名彙報,相機瞭解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在課文中的作用——總結全文。

3、回顧全文,欣賞桂林山水視頻,說說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課文最後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段,起着總結全文,點名主題的作用。採取自學彙報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彙報中理解句子,感受構段作用;同時回顧全文,迴歸整體,昇華主題)

四、拓展閱讀

1、配樂朗讀:

桂林山水歌

賀敬之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

如情如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2、聯繫課文,談談你對詩歌的理解。

(補充《桂林山水歌》,拓展學生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桂林山水的認識,從而產生對桂林山水的嚮往)

五、佈置作業

1、讀了《桂林山水》一課,請你用筆記下自己學習的收穫,或者抒發對桂林上水的感受。

2、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或圖片,或文章,或詩歌,或地形地貌解讀資料,進行綜合性學習,可朗誦詩歌,可當小導遊介紹桂林山水,可完成一份手抄報等等。

(作業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讀後感”,加深學生對祖國山水的情感;二是綜合性學習,發揮學生主體意識,採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開展課後學習。目的在於“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將語文課堂延伸到教室以外各個角落,延伸向40分鐘以後,使課堂學習時雖盡而課無窮)

附板書設計

總:甲天下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 分 讚美

山:奇、秀、險

總:畫中游

注:次設計爲修改補充姚楠囡老師教學設計之作。

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xx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x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於是很自然地產生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慾望。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爲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山峯奇、秀、險的特點。文章的末段描繪了山和水交相輝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x文章語言優美,層次清晰,是一x指導xx的優秀範例。學生一定會比較喜歡。學習的難度在於詞語的理解,寫法的借鑑,教學中要緊扣這一難點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語言積累的基礎上,學會仿寫。

教法與學法:媒體演示,讀寫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學法: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走進文字的語言情境來讀悟結合,從讀學寫。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x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麼多?(樹多)。那麼,顧名思義,“桂林”是什麼樹多呢?(桂樹多)

桂樹成林,“桂林”這座城市,名字裏似乎都散發着一種芬芳。你們知道它位於哪個省或者是自治區嗎?(廣西壯族自治區)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理清結構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麼樣?

(指名讀兩組詞語,第一組爲地名,第二組爲形容詞,讀後讓學生兩組詞搭配起來學。)

大海波瀾壯闊

西湖水平如鏡

泰山峯巒雄偉

香山紅葉似火

2、理解詞語:“波瀾壯闊”(理解詞素或查字典)

波浪翻滾,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壯觀,有氣勢。

我們知道有的詞語是極富有情意的,你能讀出這個短語背後的情意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同法理解“峯巒雄偉”

(邊做動作邊說:巒,就是一座挨着一座,連綿起伏的山。)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爲什麼這樣分?(第一自然段是總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xx。)這樣就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xx邊板書)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教學要求,重點落在理清課文結構上。有意識地請三位學生讀四段課文,一箭雙鵰,既理清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又發現了課文重點,下面過渡到精讀階段也就順理成章。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這部分,誰能來簡單地概括: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別有什麼特點?(灕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桂林山的特點是:奇、秀、險。)(板書: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過渡:作者在寫這x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爲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麼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瞭,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灕江的水的特點(指名一人讀第二自然段)

2、品讀灕江的水

(1)、找依據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教師指xx好這句話)

(2)、找依據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灕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發散思維:

假設是你站在這灕江的遊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麼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預設: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小魚在水裏嬉戲、玩耍。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見綠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遊人打招呼。)

現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出示: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導學生結合剛纔的想象說好這個句子。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灕江“綠”的句子。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觀察,這個“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寶貝有關係。這灕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裏就像一塊寶玉一樣,綠得晶瑩、綠得圓潤。回憶昆明湖的句子。誰能讀出這種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欣賞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裏?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理解詞語: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師生對比讀,讀出山的突兀、姿態萬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險)

(指名朗讀描寫“險”的句子,然後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桂林山的特點。)

4、指導集體背誦兩段:抓關鍵詞語,想像畫面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桂林山水,爲什麼第二、第三自然段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等,這是否浪費筆墨呢?(作者是爲了把灕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對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對比,這樣才更能顯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xx: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爲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細讀課文,以致熟讀成誦。領悟語言形式與熟讀背誦緊緊結合,並相機提煉記憶方法。作者運用對比才能顯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笑”。

第二課時

一、回憶桂林山水的特點,背誦二、三自然段。

二、欣賞詩詞與傳說。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片,驗證作者的文字帶給我們的獨特的美。(播放課件:配樂播放一組圖片,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節選,學生見到後,自覺有感情地跟着老師朗讀起來:)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出示課件——象鼻山的圖片)這就是課文中所說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關於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傳說這頭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騎。有一年,玉皇大帝騎着它來到桂林這一帶巡遊。不巧,這頭大象生病了,實在走不動了。玉皇大帝見此就遺棄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當地的百姓積極地爲這頭大象尋醫問藥,沒過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爲了感謝大家對它的關心和愛護,它決定留在這裏和當地的百姓一起耕種,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聽說了,非常生氣,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大象。大象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衆,被天兵天將從後背刺人了一把寶劍,從此,就化作一座石頭山屹立在灕江邊上。

如果你喜歡旅遊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山水的背後都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人們往往藉助這些故事表達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傾訴着人xxx的美好!大家可以蒐集故事,也可以創編故事。這是遊客喜歡的內容,也是培養我們想象力的好機會。

三、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過渡:作者乘着小船盪漾在灕江上,欣賞着周遭的風景,想象着那麼多神奇的傳說,怎麼能不感慨,怎麼能不由衷地讚歎呢?讓我們一起來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一段)

2、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這句話,爲什麼用引號引起來呢?(這是表示引用別人的話。)

xxx:這是一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板書: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爲什麼要引用別人的話啊?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註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課文中還能發現這樣的例子嗎?(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此人相當於我們今天桂林市的市長。當時,有11個舉子要進京趕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爲地方官員設宴爲這些舉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詩,其中就有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說桂林的風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實也是希望這些舉子進京考試能夠考個——天下第一!

課文並沒有說“王正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樣說嗎?

作者、讀者、遊客……

(出示課件)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杜甫(唐)

千峯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劉克莊(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頂上行。——袁枚(清)

閱讀了這樣的詩句,再回到剛纔的問題,你想說什麼?

(詩人也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一句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設計意圖:引用賀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詩句;引用唐、宋、清歷代詩人的詩句。這些名句對已知者是喚醒,未知者是積澱。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來歷,使學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寫以外,還可以引用人們如阿盛讚來側面烘托。

四、作業摘抄課文中優美句段,並背誦全文。

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以及課文的語言美,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並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和運用對比、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辭手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策略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美的薰陶。

2、圖文並茂,學習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辭的妙用。

3、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展開豐富的想象,入情入境的去讀,去體會山水的自然之美。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不同的課文彩圖、影視彩圖及資料。

2、朗讀錄音。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一談自己都遊覽過哪些地方?感受如何?(學生各自暢談)

教師評價小結:從各位同學的談論中得出,我們偉大祖國的風景十分優美。可是,在我國南方有一個遊覽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裏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它就是桂林。(播放錄音並放映多媒體課件)

2、教師: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遊玩一番。(板書課題:桂林山水)“坐好了,開車出發!”(學生做坐車樣子)“各位同學,桂林遊覽勝地到了,請下車!讓我們好好遊覽一下。

教師引導學生看圖談感受。

a:看啊,景色真美呀!

b:真是山青水秀,優美動人!

c:有山有水,山水輝映,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4、教師肯定學生評價並引導,“桂林到底有多美,不妨親身去體會。”

二、指導學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師指名讀第一句。

學生讀文: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師引導:“都”說明桂林山水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從這句話中也知道桂林以山水而聞名。(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麼意思?

學生:“天下第一”。

2、教師: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嗎?讓我們乘木舟來欣賞一下。

學生:集體讀第一自然段。

3、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個什麼作用?

引導:從人們的話中使我們知道桂林山水總的特點,也就是“甲天下”,因此,在文中起到了總起的作用。

三、圖文結合,感受水美,欣賞第二自然段。

1、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桂林灕江的水。加以情景化語言帶領大家靜聽錄音朗讀,感受水之美。

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觀察灕江水的特點。

2、指名帶感情得度第二自然段,思考:灕江水有什麼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

學生:“靜、清、綠”

讀文:“灕江的水真靜啊,靜的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3、投影以上片段,體會詞語與句子。(板書:靜、清、綠。)

教師引導學生集體朗讀。注意“真”“啊”的使用,以及“啊”的不同讀法;採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灕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灕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小結:這段話由感覺、視覺、想象上展示出灕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用“真”“啊”來說明作者的讚美之情,再加上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灕江水綠得純淨可愛。

4、作者拿什麼和灕江水相比?比得目的是什麼?

讀文、看圖後回答:拿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灕江相比;襯托了灕江水奇特的美,與衆不同的美,兼有大海的動和西湖的靜之美。

5集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四、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

要求:獨處灕江水的美,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學習了灕江水的特點,同樣,桂林的山也是天下第一,這節課我們再來欣賞,看看桂林的山又有什麼特點?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用多媒體課件,先播放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以及桂林的山,以情景化的'語言帶領學生聆聽錄音,展開想象。

學生:仔細看課件、聽錄音,以泰山和香山與桂林的山相比,發揮現象,感受桂林山的與衆不同。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2、獨立作答:“奇、秀、險。”讀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3、投影,引領學生集體朗讀,感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師:桂林的山真奇啊—————————

生: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師:桂林的山真秀啊——————————

生:,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師:桂林的山真險啊——————————

生: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小結: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精妙的用詞、再加上排比和比喻的修辭,使我們一下子體會出桂林山有奇、秀、險的特點,更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山的形美、色美、樣子險,讀起來朗朗上口。

4:作者拿什麼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目的是什麼?

回答:拿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襯托了桂林山水的美,兼有泰山的雄偉和香山的秀麗。

5、練習朗讀和背誦第三自然段。

同桌互相練習,注意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書中彩圖,進行朗讀,想像是怎樣一幅景象?

2:放映遊客乘竹筏暢遊桂林山水的動人畫面,讓學生把山和水聯繫起來觀賞,並相機引導。

生答: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作者用一句話,真實的反映了我們的感受那就是——————

生答:“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教師板書)

4、小結:作者採用了這句話結尾,既總結了全文,有照應開頭,小船在碧綠的上面上行駛,人彷彿在畫卷中游覽,多美的景色!以此結尾,意蘊無窮。

四、總結全文,再現景美、文美。

1: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遊記,課文先由人們的話,引起對桂林山水的興趣,再從山和水兩方面抓住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那奇美無比的景色;最後,又用一句話來寫出感受,也就是以“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來寫的,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

2: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的手法來寫,使文章更生動形象,景美文更美。

3:檢查字詞的預習。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教師糾錯並強調應注意的地方。

(2)根據投影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

五、指導背誦。

六、練習與作業。

七、板書設計

2、桂林山水

總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總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八、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於這一課,我並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級教材裏的一篇文章,我曾教學過好幾次。但那是針對六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課文的重點、難點很好掌握。對於四年級的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難事,但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卻是一個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首先是播放錄音,讓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播放錄音把他們領入文本;其次是個人讀,讓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對話,從而獲得自身的體驗;此外還有小組讀,男女同學讀等等,讓他們與文本對話,從而能有所思,有所悟,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深入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我隨機指導,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感受到桂林山水帶給人們的美。學生通過讀已經充分體會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這時候,我設問:那麼作者又是怎樣把這種情感在文字中表現出來的呢?隨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特別精彩的地方。通過朗讀和交流學生能體會到詞語的優美,如:“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一處排比生動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點描繪了出來,結合課文,我相機指導,讓學生仿照寫例句,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很好地運用在排比句,既訓練了學生的遣詞造句,又增加了學生的美感意識。我還抓住許多典型的句子進行講解,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讓學生知道此句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以及運用對比後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這方面的薰陶,並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相信對今後的習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名師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篇6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領略了長城的風采,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請同學們用最甜美的聲音齊讀課題。

二、解題

引導學生提問: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多民族地區,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68萬。那裏有許多珍貴的植物,有許多種動物,一年當中夏季較長,景色秀麗,是個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對桂林這個地方有什麼感覺啊?(很美。真想去那裏看看。想去那裏欣賞一下少數民族的風情。)那我們就隨着作者去那裏看一看吧!

三、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隨機解詞、造句、區別近義詞)

欣賞(可以聽着賞)觀賞(只能看着賞)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水平如鏡(完全靜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鏡子一樣平整)灕江瑕(玉上面的斑點)翡翠(翠綠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豔,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船槳擴散栽倒竹筏

攀登峯巒雄偉(山峯或山巒雄壯而偉大)遊覽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聳立。從地面上突兀而起)羅列(分佈、陳列)形態萬千()奇峯羅列——羅列:分佈、陳列。奇特的山峯散佈陳列。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危峯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峯高聳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2、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課

(一)學習第一段

1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課文的內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無人可比的。

(二)學習第二段

2(引導學生接着提問,鍛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讀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結合文章內容,你要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爲什麼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師:也就是說接下來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寫了灕江的水,接着寫了桂林的山。

師:誰來接着問?

生: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呢?

(自讀第2自然段)靜,清,綠。

師:快速讀第二段,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句子。

師:誰把你畫的句子讀個大家聽一聽?(這麼多同學都找到了請起立,一起讀一下吧!)

師:讀完這組句子,你會提出什麼問題來?

生: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從哪能看出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詞)

師:彷彿能換成那些詞?(宛如、好像、猶如)

生:爲什麼把灕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爲翡翠是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他們有相似之處啊。

師:灕江的水這麼美,誰能讀出灕江水的特點?

師:難道灕江的水真的這樣靜嗎?不會流動?這是什麼修辭方法?(誇張)

師:讀這段的第一句,這是什麼樣的寫作手法啊?(對比)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波瀾壯闊的大海氣勢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鏡的西湖就像一位溫柔的少女,美不美?這樣的美作者都見過,可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美。更能突出麗江的美。)

師:讓我們有最好聽最美的聲音讀一下這一段。

(三)學習第三段

1小組學習這一段。(師深入組內指導)

2彙報

(1)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奇,秀,險。

(2)從哪些句子讀出的?(指導朗讀)

(3)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排比,比喻,誇張

(4)讀第一句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對比)

(5)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讀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麼?

1美啊——這樣的山水,還有雨霧迷濛和綠樹紅花的映襯,用作者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所以用開頭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首尾呼應)

五、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1觀察順序——由低到高。

2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生動,形象。更鮮明、更突出的表現事物特徵,可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六、作業

作文《校園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觀察,運用各種修辭方法進行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