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還是小》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啓發質疑

1、板書“大”。

請大聲地讀出來。你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麼嗎?(生答:小)

2、板書“小”。

請小聲地讀這個字。(生讀:小)上課時,回答問題聲音不能太小,否則別人就聽不到了。老師要看看這節課誰的表現最棒。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大小)

3、提問:你認爲自己是大還是小呢?爲什麼?(指名回答)

4、有一個小朋友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他是怎麼回答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大還是小》。(板書課題)

5、讀了課文題目,你有什麼疑問?

(師生梳理出主要問題)

6、自主探究學習。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有了疑問,那我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96頁。

2、自由讀課文。要求:①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②畫出自然段。③把生字寶寶送回家。

3、檢查讀課文情況

4、課文裏的字寶寶都認識了嗎?考考你

課件出示詞語(帶拼音):

時候覺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點兒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選一個詞說一句話。

5、去掉拼音,打亂順序,你還認識嗎?

①這些字寶寶需要我們記住,瞧,它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跳出來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課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打亂順序)

②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小組交流,師巡視解疑)

③考考你:

“我在洞穴裏發現了一顆牙。”(穿)

我們的識字方法多種多樣,有編謎語、加一加、換一換等

6、認識新偏旁:

彳(雙人旁)一撇是單人,一個人,加一撇兩個人

亠(京字頭)高、文

忄(豎心旁)快、慢、情,都是和心理心情有關係的

三、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過渡預設:

你們真的是長大了,成爲真正的小學生了。可以自己認識這麼多生字了,真是了不起啊!那課文中的這個小朋友爲什麼一會兒說自己大,一會兒又說自己小呢?他到底是大還是小?請同學們再自己讀一遍課文,完成下面兩個問題:

(1)“我”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小”,用“____

”畫出來。想一想:爲什麼這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

(2)“我”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大”,用“ ”畫出來。想一想:爲什麼這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

2、彙報交流:

(1)“我”覺得自己“很小”。

“我夠不到按鈕的時候,我聽到雷聲喊媽媽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

①“我”覺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麼?

②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2)“我”覺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我自己繫鞋帶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

①“我”爲什麼覺得自己很大?(因爲“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裏會有怎樣的感覺?(高興)

③請你高興地讀一讀這句話。

(3)你覺得自己什麼時候很大?(指名回答)讓我們一起齊讀。

四、再次質疑,引發思考

1、預設:“我”爲什麼有時候希望自己不要長大,有時候盼着自己快點兒長大?

(課件)啓發表達:“我”希望自己不要長大,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時候盼着自己快點兒長大,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回家完成這個作業,試着說一說,再補充句子

2、總結:最後,讓我們在歌曲《快長大》中結束今天的學習。(課件播放歌曲《快長大》)

希望同學們回家以後,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爲你們已經是小學生了,你們已經長大了。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的: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正確朗讀兒歌,

2、能看懂圖意,通過看圖讀兒歌,初步認識方位,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們是在比較中確定的。

3、學會5個生字的音、形、義。

二、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2、通過看圖讀兒歌,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們是在比較中確定的。

3、學會5個生字的音、形、義。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複習三拼音節xiǎo、jiān、xià、miàn

2、抽讀基本筆畫卡片。

3、抽讀學過的生字卡片。

4、導入新課:

板書:看圖讀拼音識字5

(二)看圖,認識位置。

1、電腦出示p56圖,提問:這幾個小朋友在幹什麼?

2、你們玩過滑梯嗎?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仔細觀察圖,體會一下當時他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3、你們能說說圖中的三個小朋友分別在滑梯的什麼地方嗎?

4、點擊電腦鼠標出示“上、中、下”,讓學生讀一讀。

(三)讀兒歌

1、請學生藉助拼音讀兒歌,注意把字音讀準確。讀不準的音節畫上問號。

2、同桌同學互相讀,糾正讀音。

3、指名讀前三行。

4、這三個小朋友分別是誰呀!(大明、小云、我)請同學們到圖前指一指。

5、師問:大明、小云和我能老在一個位置嗎?爲什麼呀?

6、同桌同學互讀後三行。

7、認識問號,告訴學生要讀出問的語氣,教師範讀,學生練習讀出問的語氣。

8、讓學生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9、電腦演示(動畫效果,位置變化:“我”上去了……小云下來了……大明在中間)

10、提問:“我”在哪裏?爲什麼呀!

11、理解後朗讀兒歌,要求懂得正確、流利,讀出問的語氣。

(四)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學習生字的音

(1)在兒歌中標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生字卡片,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3)抽讀生字卡片,讓學生讀準音,認清形。讀後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4)進行猜字遊戲

2、讓學生說自己用什麼方法記住字形。

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通過組詞說句理解字義。

(1)學生組詞說句

(2)讀書中詞語(P57,第2題)卡片。

(3)知道“上”和“下”,“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詞。

(五)指導書寫

1、看書進行筆順跟隨

體現差異原則:讓已經會寫的同學自己觀察筆畫怎樣寫好,不會寫的同學通過自學瞭解先寫哪一筆,再寫哪一筆。

2、隨電腦博士進行筆順跟隨,讓學生整體書空每個字。難點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

3、引導學生進行書中的描紅,根據所描的字中選擇自己認爲難寫的字,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4、重點指導“小”字,電腦出示:“小”,觀察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教師範寫。

5、學生獨立寫一個字。

6、進行展評:(拿一本學生書寫的“小”字進行展示)讓學生說說哪筆寫得好,哪筆寫得不太好。

7、出示課件,演示書寫規範的“小”字。

8、按照學習“小”的方法完成其它幾個字。

(六)鞏固練習

1、讀兒歌,發現生活中表示位置的詞。

2、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作業。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用簡單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滲透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比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方法:

啓發式教學

課前準備:

角、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角,誰來說說什麼是角呢?(生髮言)

教師出示角的定義。(生齊讀)

二、情境創設,探究新知

(一)會比角的大小

在角的王國裏有兩個好朋友——紅角和藍角,它們正在爲誰大誰小而爭吵呢!

紅角認爲自己的邊比較長,就覺得自己較大。可是藍角很不服氣!誰能幫這兩個好朋友比較誰大誰小呢?

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兩個角,動手比一比,然後與同桌說一說如何比較角的大小。

(生動手操作,並相互交流。隨後分享自己的想法。)

師:我們可以用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首先將藍角的頂點與紅角的頂點對齊,再把兩個角的其中一條邊重合,我們可以看到它們的另一條邊也完全重合。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兩個角的大小一樣。

課件演示:將紅角的邊繼續延長,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仍然得出結論,兩個角的大小相等。

(二)探索影響角的大小的因素

過渡:聽了我們的解釋,紅角感覺到確實是自己錯了,它主動跟藍角道歉。知錯並能勇敢地承認錯誤,還是一個好孩子呢!

從這次爭吵事件中,我們也發現了,角的大小與什麼無關?(板書“無關”)

(生:邊的長短)(師板書)

課件出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想一想,同桌之間說一說吧。

(生思考討論)

老師準備了一個活動角,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變角的小遊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教師演示角逐漸變大,並提問“什麼變大了?”

(生回答,引導說出角的張口。)(板書“張口”)

師:那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PPT出示)

教師演示角逐漸變小,並提問“什麼變小了?”

(生回答)

師:那麼角的兩邊張口越小,角就越(?)(PPT出示)

接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活動,我們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兩組角的大小。

(教師演示PPT,並適時解說。)

通過這兩個活動,我們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口的大小有關。張口越大,角越大;張口越小,角越小。(PPT出示)

三、練習鞏固

同學們,你們會比較角的大小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出示習題:練一練,把笑臉送給較大的角。

(生比較兩組角的大小)

師講解此習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老師特別開心。我們不僅幫助了紅角和藍角,還學會了怎樣比較角的大小。最後,老師送一首兒歌給大家。(課件出示兒歌內容)

《角》我是一個小小角,一個頂點兩條邊;想知我的大與小,要看張口不看邊。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認識符號“>”、“<”和“=”,並瞭解其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

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培養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會正確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認識符號“>”、“<”和“=”,理解其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5的數字卡片,及其他有關圖片。

學生準備1~5的數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分別是幾?3的後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還知道了什麼?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小猴子梨桃子香蕉

3 4 3 2

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 3>2 3<4

3等於3 3大於2 3小於4

(1)教師介紹等號、大於號、小於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2)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3)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和“=”的?

2、出示第17頁下面做一做: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兩種東西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5>4,誰會讀?

(4)一隻小熊吃一個玉米,玉米夠嗎?

三、練一練

第18頁練習三的第3題

學生自由獨立完成,然後學生互評,最後全班集體評價。

四、歸納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教師引導概括: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符號“>”、“<”和“=”來表示,比較時可以用一個對着一個的方法來比較。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5

課型

新授/練習/複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找一找,數一數,比一比,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的思想方法。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從事簡單的初步統計活動,用形象統計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合作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讓學通過自己操作探索出比物體數量的多少和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地使用“>”、“<”“=”號,並將數的大小比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教學準備

“>”“<”“=”3張符號卡片和1、2、3、4、5、6共6張卡片,小棒2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三隻小猴在美麗的大森林裏野餐,他們帶了許多水果,可三隻小猴不知怎麼將它們分類,你能幫幫他們嗎?

2、讓學生動手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將其分類。

方法:分類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有幾種水果?它們各有幾個?

3、展示學生擺放水果的結果。

4、提問:觀察擺放的圖,數一數幾隻猴子吃幾個桃、幾個梨和幾個香蕉?生回答後在圖形下面寫3、4、3、2。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教學“3=3”

(1)小猴子說:“我們可喜歡吃桃子了,我們每個人能吃到一個桃嗎?”

(2)每隻猴子可以吃一個桃,桃子一個不多一個不少,猴的個數與桃的個數怎能麼樣?

學生回答後,告訴學生,同樣多可能用等號“=”表示,同時講解等號的書寫方法,並在上圖下在寫上“3=3”,進而教讀這個式子。

2、教學“3>2”

小猴子說:我們每人都能吃到一人香蕉嗎?爲什麼?

猴子的只數是3只,而香蕉只有2個,猴子和香蕉比怎麼樣?

學生回答後,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講解“>”的書寫,同時請學生說一說大於號的形狀,以幫助學生記憶,教給學生用手勢表示。並板書“3>2”。

3、教學“3<4”

小猴子每人吃一個梨夠嗎?會不會有剩餘?

猴子的只數是3只,而梨有4個,小猴子和梨比怎麼樣?

學生回答後,告訴學生,3比4小可以用“<”表示,講解“<”的書寫,同時請學生說一說小於號的形狀,以幫助學生記憶,教給學生用手勢表示。並板書“3<4”。

4、區分“>”、“<”、“=”

(1)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認識、記憶“>”、“<”、“=”的方法。

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怎樣能很快的記住,大於號和小於號。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用自己的方法記憶大、小於號。

5、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遊戲:排排隊。請5位學生上來當數字娃娃1、2、3、4、5,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它們排排隊嗎?

①按大小排隊。(學生可以用數字卡片自己擺擺看,再交流)

②誰最大?誰最小?你能選出其中兩個數比大小嗎?(每個學生用“﹤”“﹥”擺擺看,看誰想的多?再上臺彙報。

三、作業佈置

課本練習三

第6、7題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7頁例題和“做一做”,練習三第3、4、6、7、8題及思考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和“<”,知道這些符號的含義,會用詞語“等於”、“大於”和“小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化的思想方法。

2.會正確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點難點:

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1.小猴吃水果的課件。

2.投影儀。

3.每人準備3只猴、4個梨、2個香蕉和3個桃的圖片;“>”“<”“=”3張符號卡片和1~5的數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創設童話情境,引入象形統計圖。

(1)課件展示

(2)畫外音

(3)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4)展示學生擺放的結果。學生擺法一般有兩種:

(5)提問:觀察擺放的圖,數一數幾隻猴吃幾個梨,幾個桃,幾根香蕉?

學生回答後,老師在課件展示的象形圖下面分別動畫寫出“3”、“4”、“3”、“2”。

二、教學新課

1、教學“3=3”

提問:每隻猴能吃上一個桃,桃子一個也不多,猴的只數和桃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後,告訴學生,同樣多可以用符號“=”表示,並且在圖下面寫上3=3,進而教讀這個式子。

2、教學“3>2”方法和教學“3=3”相同。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符號“>”表示。學生說一說大於號的形狀。可用語言表示,也可用手勢表示。

3、教學“3<4”方法如前,讓學生說一說小於號的形狀是怎樣的,與大於號的形狀對比來說。

4、區分“>”“<”和“=”。

小結: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觀察可發現,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也就是比較多少;誰和誰同樣多,就用“=”表示;誰比誰多,就用“>”表示;誰比誰少,就用“<”表示。

三、課堂練習

1、第17頁做一做第1、2題

2、第18頁練習三第3題、第4題。

四、課堂小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嗎?

小結:我們認識了“>”“<”和“=”3種符號,知道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係符號“>”“<”“=”來表示。在比較時,仍然可以用一個對着一個的方法來比較。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建立符號感。

教學方法:

演示法、談話法、比較法。

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主題圖;圖片:9只小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1~5數字卡片;學具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一)認讀1~5各數

(二)排序1.教師報數字請學生拿:2、5、3、1、4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同桌互相檢查、糾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於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採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

提問:

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2.圖上有幾隻猴子?如果每隻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於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於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學生學說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條小魚和大魚,小魚在前讀小魚。”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於,小數在前用小於,相同數間用等於;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5.發散思維。

(1)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

(2)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麼問題嗎?你們說說怎樣分才公平?

小組討論後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知識運用

(一)教科書第17頁“做一做”第1題、2題

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二)做教科書第18頁練習三第3題

1.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說圖意,貓和狗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小於幾?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大於幾?

(三)遊戲:看誰找得快

1.教師出示數字2和4,問:中間用什麼符號連接?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裏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看看誰最快。

2.小組遊戲:請學習小組的組長出示兩個數字,其他同學找符號。

3.填第19頁第6題,相互評價。

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理解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的比較,學會同分母分數和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經歷“猜測—驗證—總結—應用”的數學學習過程,感悟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動手探索的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知識、體驗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收穫學習的快樂。

其中,在學習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時,溝通幾分之幾與幾分之一的聯繫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既是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具準備:長方形紙片、圓形紙片、窄長方形紙片媒體準備:課件演示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快看大屏幕!呦,多香的一張披薩餅呀!他倆正準備吃呢!沸羊羊說:“兩個人,每人吃吧!”懶洋洋着急地說:“不夠不夠,我要吃!”

二、探究“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的比較”的方法:

1、初步比較,探學生認知:同學們請你們想一想,是大還是更大呢?指名答。預設1:有人說大,也有人說大,各自說明理由。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想,到底是大還是大,我們還需要進一步來驗證。預設2:叫起倆人都說大,師問大家:你們有不同想法嗎?那你們都認爲比大?誰能說說理由?師:除了藉助實物比較出了和的大小,我們還能用在怎樣的方法比較出和和的大小呢?

【教學意圖:通過學前調研得知,分子是1的分數的比較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以將書中由分西瓜的情境引出的比較和的大小改換爲了由分披薩餅的情境的引出的比較和的大小,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降低了認知難度。】

2、動手操作,驗證和的大小:

1)動手驗證:師:請任選手中的學具,開始驗證吧。(第一大組,圓和長方形;第二大組,圓和窄長方形)師巡視:發現不用同一單位1的及時糾正;收集不同的材料。 2)彙報交流:(每組學生上來彙報完,教師屏幕出示直觀比較圖)

第一組:用圓來驗證的,訂正時注意通過動作演示體會同圓;要說清表示和的過程:用圓片代替披薩餅,把圓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把圓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第二組:用長方形來驗證的,生說完,是強調:也是先平均分表示數,然後比較的。第三組:用窄長方形來驗證的,你也是平均分的嗎?3)統一比較的結果:同學們的比較結果都一樣嗎?板書>【教學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經歷選擇材料的過程中體會這兩個分數比較的前提;在經歷平均分,得到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感受、理解和的分數意義;在比較大小的過程中,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表象支撐、直觀比較。】

3、塗一塗、比一比,繼續驗證和,和的大小:

師:剛纔通過動手摺,我們比較出了和的大小,下面我們再來比較兩組分數的大小,請拿出1號紙,看清題目,開始!

實投學生作業彙報:我們來看這份作業,分別用陰影表示了這個圓的和,然後進行裏比較,和你們比較的結果一樣嗎?板書>。再看和的比較結果,大家都一樣嗎?板書>。 【教學意圖:在比較了和的大小之後,再讓學生通過塗一塗、比一比的方法來比較和、和的大小,還是在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表象支持。】

4、觀察三組分數的比較,歸納得出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師:觀察這三組分數的比較,你從中發現什麼?板貼: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而培養歸納概括的能力。】

5、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解釋這一規律,從而深入理解比較方法:

小聲讀一讀,再想一想,分子是1的分數,爲什麼會是這樣比較的呢?你能再說說嗎?也可以利用學具來幫忙!當學生用學具時,老師也拿出教具,引導全班同學一同摺紙,並配合課件演示,折→→→→

問:在折的過程中,你看到什麼?體會什麼?如果這張紙無限薄,還能不能出現更小的幾份之一?(使學生在操作中、在課件的直觀變化中深刻體會到:越折份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教學意圖:學習知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發現規律並不難,重要的是要在發現規律之後理解、體會、解釋規律。所以這一教學環節非常重要。】

6、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方法:

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我們先是通過猜想、接着又驗證猜想、最後得出結論、還解釋了結論。板書猜想、驗證、結論、解釋,這是一種非常嚴謹的數學學習的方法!【教學意圖:數學課上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更要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所以這裏要及時幫助學生回顧、整理學習的方法,在學生剛經歷完學習過程之後,歸納梳理出學習的方法顯得水到渠成。】

7、小練習,鞏固所學,同時引出分母相同的分數的比較:

下面我們通過幾組題來檢驗一下剛纔的學習結果。出示第一組:給幾秒鐘時間,指名,問:你是怎麼比較的?(可能會直接敘述規律,也可能會從意義上來說)我們拿起一個學具(紙)想一想它的有多大?有多大?第二組:直接說出比較結果

第三組:指名說比較結果。問:你是怎麼比較的?學生會從分數的意義上來說。

【教學意圖:這個小練習的安排,意在及時複習所學,同時又引出同分母分數的比較。在比較第一組時,引導學生想想圖形,利用表象;再比較第二組時讓學生直接說出比較的結果,這樣的教學層次使練習效果更好。】

三、探究“分母相同的分數大小的比較”的方法:

1、比較和

的大小,初步猜測同分母分數的比較方法:師:你能用學具來說明和

的大小嗎?板書:<

,在比較和

的大小時,比較的方法和剛纔有什麼不一樣?那分母相同的分數真的都是這樣比較嗎?我們怎樣才能證明這個結論?(生:還得通過幾組這樣的分數比較的結果來證明)【教學意圖:引導學生利用剛纔的學習方法繼續進行探究學習】

2、塗一塗,比一比和,和的大小:學生自己做,師巡視。實投彙報:

第一組:說說你是怎麼通過塗一塗來比較的?追問:一份是多少?塗了幾份?而呢?板書<

第二組:學生會按照上面的方法說清。追問:是在的基礎上有塗了幾份?板書<

【教學意圖:通過塗、比、追問,使學生加深理解幾分之幾是分數單位累加的過程。設計這個分數爲一會的研究做鋪墊。】

3、歸納方法:

觀察這幾組分數的比較,看看我們最初的猜想對不對?板貼: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數就大。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4、深入理解、解釋這個結論:

讀一讀,再來說說你的理解,也是可以藉助學具,隨着學生的發言,師在實投上塗、每個學生用自己的學具塗,→→→→,體會分數單位累加的過程。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驗證規律。】

5、回顧學習方法:

師:我們是怎樣又得到了比較同分母分數的方法?【教學意圖:引導學生回顧學習方法,即“猜想——驗證——結論——解釋”。】

6、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數:

出示:和比較的直觀圖,師:剛纔在比較這組分數時,你發現了哪個分數比較特殊嗎?你怎樣理解這個分數的含義?那還有哪些分數也等於1?等於1的分數有什麼特點?【教學意圖:藉助直觀圖,再結合剛纔分的過程、取的過程,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個分數的含義,進而理解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四、及時回顧,對比梳理:

師:分子是1的分數我們會比了,分母相同的分數我們也會比較了,請你回憶一下,越分越多,一份就越小,是在比較?越塗越多,分數不斷增加,是在比較?請和你的同桌說說這兩種比較方法。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7頁,練習第5、6題,比大小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 使學生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 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教學難點:

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3只小猴、4個梨、3個桃、2個香蕉的圖片:1-5數字卡片: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 舊知輔墊: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了一些數字,請看黑板(邊板邊說)你們能讀出它們嗎?

教師在黑板上分別擺上數字卡片3、1、5、2、4

師:你們能按從小到大的數字排列。(請一位學生上黑板擺)

師:誰還能從大到小排列呢?

二、 探究新知

(一) 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1、 出示主題圖

師;有幾隻猴子到山上玩耍,他們也遇到了一些數字

信息。(出示掛圖)

從這幅圖中你找到了哪些數呢?

教師跟據學生的回答,相應在黑板上貼出水果圖,並標上數子。

(二) 引導學生學習“>”“<”和“=”

師:我們這節課來學習比較數字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請同學們觀察猴子和水果的數量,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教學“>”“<”和“=’)

1、 教學“=”

(1) 師:我們來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數量一樣多?

(2) 教師說明:當桃子和猴子的數量一樣多時,我們就說3只猴子和3個桃相等。(板書:“3=3”),等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於3”。

(3) 師:同學們看看,等號兩邊的數有什麼有趣的地方?你們還能舉出其它例子嗎?

2、 教學“>”(猴子和香蕉比)

(1) 學生觀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學3>2(板書3>2),教學反思《比大小教學設計及反思》。

(2) 請學生觀察“>”,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開口大,朝大數。

(3) 師:“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嗎?”

3、 教學“<”(猴子和梨比)

(1) 學生觀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學3<4(板書3<4)。

(2) 請學生觀察“<”,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尖頭小,對小數。”

(3) 師:“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嗎?”

4、 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同桌討論,看有什麼發現。

(1)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於;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

(2) 讓學生邊讀邊用手指在空中寫兩遍

5、 發散思維

師:看看這些數字,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

三、 拓展運用

1、 第20頁第5題,教師引導學生看清題意。學生獨立填寫,教師巡視,再請幾個學生上黑板擺一擺。

2、 第2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讓幾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 遊戲:比一比

(1) 師:“剛纔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的數量是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於幾?”

(2) 同桌遊戲:同桌間拿出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誰多誰少,幾大於幾?

四、 總結:

師:我們這節課學會了什麼?

讓學生讀一遍:相同數間用等於;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

教學反思:

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是數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概念的難點。

本節課是通過圖形和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認識,初步建立“符號感”,通過將小猴與3種水果的對應排列,以兒童能接受爲以後集合、對應、統計的教學打下基礎。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僅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係符號,“>”、“<”、“=”。認識這三種符號後,學生是怎樣區別和理解的呢?我在教學時,特別讓學生注意符號的開口方向:“>”開口向左是大於號;“<”開口向右是小於號;兩邊都相同的數用等於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出順口溜:相同數間用等號;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可以幫助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記憶。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經歷使學生會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

2、讓學生體會掌握比較小數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上節課我們結實了一個新朋友:小數。你們能利用自己的學具來具體解決一個問題,並且以米爲單位用小數說出來。

2、學生彙報。

3、看來小數也有大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比較小數的大小。

二、探究體驗

1、出示課本例題

到底誰的成績最好?請同學們給他們排出名次。

2、小組討論、比較

請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填寫在書上。

3、彙報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4、小結方法

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可以用我們以前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來比較。先從小數點左邊開始一位一位的比較。

大家一起來記住比較小數的方法,記錄在書上。

三、實踐應用

1、看圖比較各組數的.大小。

P90頁“做一做”。

2、P94第9題。

比較生活中三種茶葉的價格。

3、誰最高?

小組內量出身高並以米爲單位進行記錄,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

4、P94第10題。

結合首都人均綠地面積表,讓學生提問題,感受我國人均綠地面積與國際水平的差距。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新的知識?

2、師總結。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 通過應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 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一位小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蘇州的夏天很熱。同學們喜歡吃冷飲嗎?喜歡吃哪些冷飲?瞧!小明和小強是好朋友,他們一起來到了冷飲部。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多媒體顯示課本上的例題圖)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冷飲部有哪些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回答,教師板書:雪糕0.8元,棒冰0.5元,蛋筒1.2元,冰激凌1.4元。

師:看到了這些冷飲的價錢,你打算提什麼樣的數學問題?

讓學生暢所欲言。

師:小明買了一支棒冰和一塊雪糕。請小朋友們想象一下,小明和小強在想什麼呢?(滲透團結友愛的思品教育)

(設計意圖:設計中重視將數學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在一起,體現生活化數學,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歷觀察、猜想的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注意將團結友愛的思品教育滲透於教學之中。)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剛纔,甲同學提出:小明會在想,棒冰和雪糕哪個貴一些?將哪一個給小強呢?小朋友們願意幫助他分析一下嗎?下面,開始小組學習,請將你的想法說給你們組的小朋友聽。負責記錄的小朋友要作好記錄。

2、小組合作,交流想法。

預案一:0.8元就是8角,0.5元就是5角,8角大於5角,所以0.8元大於0.5元,雪糕貴一些。

預案二:0.8寫成分數是8/10,0.5寫成分數是5/10,8/10大於5/10,所以0.8元大於0.5元,雪糕貴一些。

預案三:8比5大,所以0.8元大於0.5元,雪糕貴一些。

3、比較優化,引導評價

師:剛纔小朋友們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真不簡單。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爲什麼?

學生選擇方法,引導學生作出評價。

4、又設疑問,再次合作

師:小明除了買一支棒冰和一塊雪糕,還可能會買哪兩種冷飲呢?

儘量讓學生說。

如果現在買的是一塊雪糕和一個蛋筒,你覺得他應該給小強什麼呢?

請將你的想法說給你們組的小朋友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5、交流意見,解決疑問

學生交流想法。交流時,要說清楚自己是怎樣想的,體會整數部分大的小數比較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就比較小數部分的大小,但不必得出結論。

預案一:0.8還不到1,1.2比1大,0.8小於1.2,所以蛋筒貴。

預案二:0.8寫成分數是8/10,1.2寫成分數是12/10,8/10小於12/10,所以蛋筒貴。

6、反饋練習,遊戲激趣

a、師:小明還可能買哪兩種冷飲呢?你能判斷他們哪一種比較貴一些嗎?

小組內說一說你比較的是哪兩種冷飲的價格,你是怎麼比較的。

主要還有如下四種情況:

0.8○1.4 0.5○1.4 1.2○1.4 1.2○1.4

b、學生交流發言。

c、師:這四種冷飲中,哪一種最貴?你是怎麼知道的?

你能具體說說,怎樣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嗎?

d、遊戲:跟蹤追擊

老師說一個一位小數,小朋友們採用開火車的方法,第一個小朋友說出一個比它大的一位小數,第二個小朋友再說出更大的一位小數……看誰的反應快?

(設計意圖:教師努力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注重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讓學生積極地展示自我,通過三次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使學生探尋出比較一位小數大小的方法。這裏,教師並沒有系統地歸納出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以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教者的設計有張有弛,成功地發揮了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預案不是唯一的,教者應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整。)

三、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茄子老師提出了什麼問題?你知道兩條綵帶各是多少分米長嗎?

哪條長一些?”

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予以肯定。

2、獨立完成2-5題

在交流時,要多讓學生髮表一下自己的判斷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6題

師:看到小朋友學得這麼認真,這麼出色,有三隻青蛙朋友也趕來了,

它們剛剛進行了一次跳遠比賽,想請小朋友們給評判一下,誰是第一名?

(多媒體演示青蛙跳遠的課件,隨即出示跳遠成績表。)

師:你們先給這三隻青蛙分別取個名字!

學生爲青蛙取名字。

師:請你們評判一下,誰跳得最遠?誰第二?你能將這三個數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4、拓展提高

師:小朋友們裁判工作做得真公正,三隻小兔子也來請你們給它們做裁判。它們比賽的是50米賽跑。a兔的成績是6.8秒,b兔是6.3秒,c兔是7.1秒。它們誰是第一名?爲什麼?

(多媒體演示兔子賽跑的可愛畫面。強調:用的時間最少的纔是第一名,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全課,留有餘味

師:通過本課的研究,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讓學生盡情說。

師:小朋友們還有什麼要問的嗎?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請小朋友們

課後幫助解決:如果小明買了一支雪糕和一個蛋筒,你能算出他一共需要付給營業員阿姨多少錢嗎?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是有差異的,所以練習的安排是有層次、有坡度的,努力讓全體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也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數學才能,力求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本課在練習設計中,合理地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不可替代性,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輕鬆、愉悅。)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比較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地、熟練地比較兩(或兩個以上)大數的大小

2、通過探索轟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多個(兩個以上)大數的比較、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比較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媒體: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讀出下面各數、

32800、230008、1230080、3200000

要求:

1、題目用課件逐一出示;

2、學生看數後,讀數(每小題可請1、2位學生來讀);

3、課件出示每一題爭取的讀法;

4、全班對照數字,齊讀一遍、

二、講授新課、

1、對照數位順序表,讀數並回答問題、

(1)讀一讀:400000讀作四十萬

4000000讀坐四百萬

(2)回答問題、

十萬位上的”4”表示什麼?(表示4個十萬)

百萬位上的”4”表示什麼?(表示4個百萬)

同樣的數字─”4”在不同的數位上所示的大小一樣嗎?

(3)比一比,這兩個數哪個大哪個小?

(4)想一想:如果去掉數位順序表,你能否一下字看出這兩個數誰大誰小?你怎麼想的?

學生可能說:從數位的比較可以容易看出誰大誰小,一個是七位數,一個是六位數,七位數大雨六位數、

這種想法很好,也很正確,教師應給予肯定,表揚、

(1)比一比

(2)700000和6000000、9999和111111

2、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緊接着出示:

6500000和5600000

問:這兩個數都是七位數,那麼,又是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6500000大雨5600000、

問:爲什麼?請說出你的理由、

學生讀數、根據數位順序得出六百五十萬大雨五百六十萬、(兩個數的最高位都在百萬位,一個是6,一個是5,6個百萬大雨5個百萬、)

引導探索:可是5600000中的第2個數字是6、而6500000的第2個數字是5,6比5大、我說5600000大雨6500000行不性?爲什麼?

(對這個問題,學生並不難判斷,很容易說出理由、老師引導的目的,是讓學生概括出位數相同時,兩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規律、)

啓發:從中你又知道了什麼?

生:位數相同時,看最高位(學生可能會表達成”第一位”,教師要予以改正、)最高位數字大的,這個數就大;最高位數字小的,這個數就小、

緊接着,教師再出示:

3306558和3380000

問:那個大,那個小?你又是怎麼比較的?

等學生爭取回答結果並說出比較方法後,老師再問,從中你又知道了什麼?

應到學生概括出:最高位上數字相同,就看後一位數字,後一位又相同,就看再後一位的數字,這一數位上的數字大,這個數就大;反之亦反、

3、教學例4

出示中國地圖冊掛圖、

(1)先讓學生在地圖中找到以下幾個省的位置;

黑龍江,內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

(2)問:你去過這些省嗎?看到了什麼?給同學做個簡單介紹、(學生知道什麼就講什麼)

(3)幻燈出示各地區特點的形象圖片,教師先對這些文化名勝作簡單介紹,然後再呈現各省的面積數、

(4)讓學生正確地讀出這些數、

(5)隨意選取兩個省份的面積數進行比較、

如:黑龍江:454800、內蒙古:1100000、

經過以上的基本題練習,學生根據位數大雨位數少的數,很容易得出結果、這時再要求學生用”>”號表示,得

1100000>454800

又如比較:西藏:1210000和新疆1660000、

學生根據,位數相同,從最高我誒開始比較,也很容易得出結果、

1210000<1660000

(6)引導歸納大數的比較方法、

首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比位數少的數大;餓位數相同,就從最高位開始比較,一位一位地往後看,哪爲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

(7)同桌合作,強化練習、

同桌兩人合作,在這6個省份中隨意選取兩個省份,比較它們的面積數,一人出問題,一人來比較,解答、

多個數的大小比較、

提出問題:根據面積打下,將這六個省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你會嗎?請排一排、

(1)讓學生嘗試排列

(2)讓學生分組交流,校對排列結果,並說說各自的比較方法,過程、

(3)引導概括比較方法、

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

七位數的有:1100000、1210000、1660000

六位數的有:454800、720000、485000

位數相同的:從最高位開始比較,先出現數字大的那個數就大、

三個七位數中,那個最大?那個最小?你是怎麼比較的?

提問學生回答比較方法,過程,引導全體學生明白比較方法、

①隨意選取兩個數比較大小;

②將叫大的數再與第三個數比較,得出最大的數;

③然後再比較林外兩個數,得出第二與最小的數、

七位數:1660000>1210000>1100000

六位數:720000>485000>454800

正確排列:

1660000>1210000>1100000>720000>485000>454800

三、課堂活動

課文第13頁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根據每組樹的位數情況說一說比較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

課文練習二的第1、2題

這兩題是配合”比較大小”安排的練習題、第一題是聯繫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第2題是聯繫比較死個數的大小並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聯繫完成後,可以安排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及過程,看看哪一種方式簡便,哪一種便於比較數的大小。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1~2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的探索過程,掌握比較千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有關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合情推理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的探索過程,掌握比較千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有關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複習兩位數與100的大小比較方法。

談話:小朋友,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

介紹:在植樹節這天,很多人都會種上一棵小樹苗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參觀美麗的大森林吧!

(出示兩棵古樹的圖片,一棵標註78歲,另一棵標註100歲)

你們看,森林裏有兩位樹爺爺在爭吵呢,它們都認爲自己的年齡大,你們能幫一幫它們嗎?

你可以怎樣表示它們之間的大小關係呢?說說方法,好嗎?

板書:78<100

引導小結兩位數與一百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2.複習兩個兩位數的大小比較。

談話:忽然樹精靈一蹦一跳地走來了。(出示標註35歲的樹的圖片)它也想與兩位爺爺比比年齡,結果會怎樣呢?

說一說,分別是怎樣比的,比的方法是什麼?

板書:78>3535<78100>3535<100

(出示標註32歲的樹的圖片)提出:這時又來了一位樹精靈,兩個樹精靈之間的年齡又可以怎樣比呢?

小結兩個兩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說明:這裏的複習是教師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的一個環節。它能較好地爲學生探索新知,以及主動建構新知打下心理和知識的基礎。]

3.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剛纔我們用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比較了樹的年齡。這節課,我們將繼續運用剛纔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索方法

1.教學例題。

談話:藍天白雲真美呀!在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茄子老師提出了什麼問題呢?

啓發:比較杉樹苗和松樹苗哪一種多,就是讓我們比較哪兩個數的大小?

你會比較嗎?先獨立想一想,再把你的方法告訴小組裏的同學。

全班交流:請各組把自己認爲最好的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評點。

談話:怎樣表示它們的大小關係,先用手錶示一下,再寫出這個符號。

小結: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比較兩個三位數的大小?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標註“279棵”的柏樹苗圖)提出:柏樹苗和松樹苗比,誰多,誰少?

(2)學生交流後明確:兩個三位數的百位相同,可以繼續比十位上的數。

追問:如果十位上的數也相同,那又該怎樣比較呢?自己舉個例子,好嗎?

[說明:本環節教師沒有太多的介入,而是組織、指導和合作;學生沒有太多的等待,而是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

三、應用拓展

1.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的填空,再交流比較的方法。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觀察圖片,說說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會比較這個學校男、女生的人數嗎?先試一試,再把比較的方法說給同學聽聽。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獨立填寫數軸上的數。

(2)根據數軸上的數,分別討論兩個不等式的填法。通過討論明確答案不是惟一的,在直線(數軸)上,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4.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說明:本環節採用了傳統教學中“講練結合”的方法,以幫助學生紮紮實實地形成比較兩個三位數大小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小朋友們又學會了哪些本領?到生活中再尋找一些三位數,用今天學到的本領,比比這些數的大小。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多、少"等12個生字,會寫"小、少"等5個生字。學習"犭、鳥"2個偏旁和1種筆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比較獲得對大小、多少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生字,並能正確、美觀書寫。

2.朗讀書寫,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舉例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兩張大小不同的紙張,請學生說說哪張紙大,哪張紙小。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數量。

2.揭示課題:通過兩次比較,你知道了什麼?

3.教師小結:由此可見,大小、多少都是通過比較才能得知的。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大小多少》。

4.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兩遍。

二、圖文結合,識字認字

1.課件出示第1小節(插圖)。

(1)圖上畫的是什麼?(一頭黃牛、一隻貓)

認讀"黃、牛、只、貓"。

(2)指名讀,自由識記字形。

提示:"黃"是後鼻音;"牛"是鼻音,聲母是n;"只"是整體認讀音節。

2.課件出示第2~4小節(插圖)(方法如上)

(1)認讀"邊、多、少、鴨、蘋、果、杏、桃"。

(2)採取多種方式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學生自由認讀生字,集體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學生說識字方法,教師點撥)

三、理解內容,學習反義詞

1.師:再讀兒歌,標出兒歌共有幾個小節,看看是誰和誰比,比什麼?(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板書:大--小多--少)

2.比大小。

(1)學習第1、3小節。

(2)師:哪個小節是比大小的?(第1、3小節)

(3)讓學生自由舉手讀第1、3小節。(課件出示兩組圖片:一組是黃牛和貓,一組是蘋果和棗。)

(4)指導學生觀察,比一比,明白誰大誰小。(板書:黃牛--大貓--小;蘋果--大棗--小)

(5)師拓展: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能比較大小?(學生討論,交流。)

3.比多少。

(1)學習第2、4小節。

師:除了比大小,還比了什麼?(多少)哪個小節是比多少的?(第2、4小節)

(2)讓學生自由舉手讀第2、4小節。(課件出示兩組圖片:一組是一羣鴨子和一隻鳥,一組是一堆杏子和一個桃。)

(3)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明白什麼多什麼少。(板書:鴨子--多鳥--少;杏子--多桃--少)

(4)師拓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學生討論,交流。)

4.認識反義詞。

出示"大--小""多--少",認識反義詞。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反義詞。(如:遠對近,來對去,白對黑,高對矮,有對無。)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識字課文。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富有童趣的詩歌教學,引導學生認識一些生字。並引導學生結合圖文,在情境中識字、認字。學生都能很好地跟着我的引導學習。在教學反義詞的訓練中,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說一說什麼是"大-小",什麼是"多-少",讓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積累和運用反義詞中去,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與複習,進一步鞏固理解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進一步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悟生活中任何幸運與偶然的背後都是有科學規律支配的。

教學重點、難點:鞏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複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本學期我們學習了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請你舉例說明。

2、學生舉例說明。

二、基本練習:填空題,逐題出示,學生回答,並說明想法。

1、一個骰子的六個面分別是1-6點,擲骰子落下後,1點朝上的可能性是( )。

2、口袋中有紅、黃、綠球各2個,每次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

3、一副撲克牌,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A 的可能性是()。如果是兩副撲克牌,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A 的可能性是()。

4、口袋中放8個球,如果要保證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3/4,口袋中應放()個紅球。

5、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要抽1名學生參加抽測,抽到男生的可能性是(),抽到女生的可能性是()。

6、袋中有6個紅球,2個白球,每次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好放回)。摸40次,白球大約摸到()次。

7、有12個乒乓球,其中6個是紅球,6個是黃球。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如果第一次摸出1個紅球(摸好不放回),第二次又摸出一個紅球(摸好不放回),再繼續摸,那麼第三次摸時,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如果每次摸好後都放回呢?體會兩種操作程序的不同,結果也不同。

8、拋一枚硬幣,連續9次都正面朝上,第10次拋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爲( )。

體會每次拋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不會因前面拋到的結果影響到後面的可能性。

9、紅紅和四個女生及三個男生一起玩捉迷藏,紅紅捉到一個同學,這名同學是女生的可能性是()。

體會其中的可能性只與被捉的學生有關,與紅紅無關。

三、綜合題

(一)畫一畫

1、右圖是一個轉盤,請在轉盤上畫上陰影,使指針轉動後,停在陰影部分的可能性是1/4。

2、有10枚圍棋子,從中任意摸一枚,摸到黑子的可能性是4/5。請你畫出符合條件的10枚圍棋子。

(二)連一連

3、在每個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連一連。

(圖意:4個口袋中分別裝:2黑3白,3黑3白,4黑6白,4黑4白)

可能性是2/5可能性是1/2

(三)辯一辯

4、袋中有3個紅球和2個黃球。如果摸到紅球算小明贏,摸到黃球算小軍贏,這個遊戲公平嗎?爲什麼?你認爲誰獲勝的把握大些?比賽的結果是否一定小明贏?爲什麼?

5、從1——10十張牌中任意取兩張牌,牌面數字相加,和是奇數的可能性是多少?是偶數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和是偶數算小明贏,和是奇數算小軍贏,遊戲公平嗎?如果換成1——9九張牌做上面的遊戲,公平嗎?

6、骰子的六個面分別是1-6不同的點數,現在把兩個骰子一起擲,骰子朝上的一面的的點數相加可以得到2-12不同的點數。擲一次,得到不同點數的可能性相同嗎?爲什麼?如果猜中點數有獎,你認爲猜多少點的可能性最大?猜多少點的可能性最小?

7、一種彩票是由0-9的任意數字組成的三位數組合而成,如315或426等等。某人買了一張彩票,請分析他中獎的可能性。

8、出示教材上第118頁上第25題。學生讀題理解題目意思,按要求回答問題,並說明想法。

9、出示教材上第119頁上第26題。

先出示圖,提問:這兩張圖按虛線能否折成正方體?說明理由。(相連的虛線必須是5條)

讀題理解題目意思。按要求塗色、寫數。

說明想法。將圖形剪下來沿虛線折一折驗證。

教學後記

課前思考:

這一節複習課內容緊扣第八單元的教學重點,設計的練習形式多樣,“畫一畫”、“連一連”、“辯一辯”等內容都是學生們喜歡的,這樣的複習課一定能讓學生們的複習興趣調動起來,相信通過這些練習和相關的複習,能讓學生聯繫分數的意義,進一步學會用分數表示具體情境中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掌握其方法,並能根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出相應的活動方案。這部分內容是小學階段最後一次學習可能性,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另外,補充這樣的實際問題供學生練習:

1.袋中要放紅、黃、藍三色球共5個,如果40人每人任意摸一次(摸完後球仍放回袋中)。要讓摸到紅球的可能爲16次,袋中要放幾個球?

2.從不透明的口袋中任意摸1次,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2/9。已知袋中的紅球有6個,白球有10個,其餘是黑球,黑球可能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