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尊師重道的典故

尊師重道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內容是小編爲您精心整理的尊師重道的典故,歡迎參考!

尊師重道的典故

  尊師重道的典故一

儒商始祖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傑出弟子。後棄官從商,成爲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爲“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聖人孔子溘然長逝。孔子死後,衆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後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爲“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爲孔墓所植爲楷樹,後世便以“楷模”一詞來紀念這位聖徒。

  尊師重道的典故二

“程門立雪”這一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爲師。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遊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爲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着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遊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爲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尊師重道的典故三

漢明帝劉莊:放下九尊之軀尊師。

漢明帝劉莊,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間,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團結。

博士桓榮是漢明帝做太子時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的尊敬,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裏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桓榮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軀的至高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範,值得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