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井底之蛙的歷史典故

井底之蛙的歷史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典源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坎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 出跳樑於井榦之上,入休乎缺甃(zhou) 之崖; 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 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爲加益; 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爲加損。夫不爲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坎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後漢書·馬援列傳》:“賓客皆樂留,援曉之曰:‘天下雌雄未定,公孫 (述) 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辭歸,謂囂曰:‘子陽 (公孫述字) 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井底之蛙的歷史典故

釋義用法井底之蛙,只呆在井水裏,行動離不開井邊,不知江海之大,反而自我誇耀,認爲得意之極。後用此典形容見聞狹淺,妄自尊大的人。

用典形式

【井蛙】 宋·蘇軾:“吾恨爾見有所遮,海波或至驚井蛙。”金·元好問:“井蛙奚足論,褌蝨良足羞。”

【坎井】 清·趙執信:“半生在坎井,跬步臨津涯。”

【坎蛙】 清·顧炎武:“自哂同坎蛙,難佐北溟浪。”

【井中蛙】 宋·賀鑄:“回首飛鴛瓦,卻羨井中蛙。”

【井底蛙】 清·黃鷟來:“伏波脫身出西蜀,子陽傳笑井底蛙。”

【坐井蛙】 宋·蘇軾:“那將坐井蛙,而比談天衍。”

【坐蛙井】 清·黃景仁:“陽春縱有腳,不詣坐蛙井。”

【蛙井喜】 宋·黃庭堅:“方求無津涯,不作蛙井喜。”

【蛙在井】 宋·楊億:“白帝倉空蛙在井,青天路險劍爲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