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五袴歌詩詞典故

五袴歌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典源出處後漢書 ·廉範列傳》: 廉範字叔度“建初中,遷蜀郡太守,……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範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爲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

五袴歌詩詞典故

釋義用法後漢廉範任蜀郡太守時,採取便民的法令措施,使百姓安於生產,受到百姓的歌頌。後用此典稱頌地方官吏的政績。

用典形式

【歌袴】 宋·梅堯臣:“持麾邦寄 重,歌袴民欣早。”

【襦袴】 唐·白居易:“襦袴提於手,韋弦佩在紳。”明 ·唐寅:“襦袴今歇惠,絲綸待秉鈞。”

【五袴謳】 唐·羅隱:“水寒不見雙魚信,風便唯聞五袴謳。”

【五袴謠】 明 ·高啓:“寂莫長洲路,空聞五袴謠。”

【五袴歌】 唐·皎然:“五袴歌仍詠,三碑石重銘。”宋 ·王安石:“三刀舊協庭闈夢,五袴今傳里巷歌。”

【民五袴】 清 ·嚴我斯:“使君寒,民五袴。使君飢,民含脯。”

【來何暮】 唐·杜牧:“不能自勉去,但愧來何暮!”

【叔度歌】 唐·劉長卿:“遙想廬陵郡,還聽叔度歌。”

【詠袴襦】 唐·元稹:“二妙馳軒陛,三英詠袴襦。”

【頌襦袴】 宋·蘇軾:“童子遙知頌襦袴,使君先已洗樽罍。”

【袴襦恩】 宋·曾鞏:“藥石言行天下雨,袴襦恩達國中春。”

【袴襦歌】 宋·楊萬里:“但無田裏嘆,不必袴襦歌。”

【廉公袴】 清·趙翼:“民猶急誦廉公袴,我敢相矜範叔袍。”

【歌五袴】 宋·辛棄疾:“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袴,歸詔鳳凰銜。”

【歌來暮】 宋 ·柳永:“擁朱幡,喜色歡聲,處處競歌來暮。”

【歌襦袴】 唐·羅隱:“慚愧蒼生還有意,解歌襦袴到如今。”

【襦袴詠】 宋·陸游:“小試襦袴詠,遂辭鵷鷺行。”

【五袴得歌】 清 ·黃景仁:“一魚不受清已極,五袴得歌樂亦足。”

【民有袴襦】 宋 ·陸游:“民有袴襦知歲樂,亭無桴鼓喜時康。”

【楚謠襦袴】 唐·張祜:“楚謠襦袴整三年,喉舌新恩下九天。”

【五袴換破衣】 宋·蘇轍:“平反聞道加餐飯,五袴應須換破衣。”

民謠豈敢誇】 宋·楊億:“吏隱偏知幸,民謠豈敢誇。”

【郡稱廉叔度】 唐·高適:“郡稱廉叔度,朝議管夷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