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駕輕就熟典故

駕輕就熟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導語:成功需要成本,時間也是一種成本,對時間的珍惜就是對成本的節約。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駕輕就熟典故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駕輕就熟典故

[成語解釋] 駕:趕馬車;輕:指輕便的車;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駕着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爲之先後也。”

[正音] 熟;不能讀作“sú”。

[辨形] 駕;不能寫作“架”。

[近義] 熟能生巧 得心應手 輕而易舉

[反義] 半路出家

[用法] 比喻對事物很熟悉;做起來很容易。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輕車熟路”;意義相似;可以通用。但~多指不費力就能辦好的`“事”;“輕車熟路”多指容易走的“路”。

[例句] 要是調他來搞商業;相信他~;一定能搞好。因爲他在商業部門工作多年。

[英譯] do a familiar job with ease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九章:“在這一片野草漫漫的荒谷裏,郭祥曾經活動過多次,對他早已是~的了。”到了場期日迫,只得把功令所有條件略爲照顧,以求風檐寸晷,有~之樂。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二回當動物克隆尚在探索階段時,植物克隆對人們來說已經駕輕就熟了。

典出《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爲之先後也。”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零二回》:“到了場期日迫,只得把功令所有條件略爲照顧,以求風檐寸晷,有‘駕輕就熟’之樂。”

唐朝之時,河陽軍節度史烏重胤,任後之三月,於賢能之下屬求名士。或有薦處士石洪者,烏公問曰:“石處士爲人若何?”答曰:“石處士居於嵩山與邙山之中,湹河與谷河之間。冬衣皮裘,夏著麻衣;朝夕兩餐,白飯一盤,青菜一碟。人與之錢,推辭不受;邀之出遊,未嘗以事相辭;勸之爲官,不予回允。石公坐於房中,四壁皆書。其學識淵博,頗有見地。與之論說道理,辨析古今諸事之得失,評鑑人物之高下,功業之成敗時,若江河之決堤,滔滔東流,似四馬‘駕輕便之車,奔行於熟路’。而古時之善御者,王良與造父爲之先後駕車。如燭照之明察秋毫;算命之料事如神,卜卦之預見吉凶也。”

亦作“輕車熟路”。《宋·辛棄疾·賀新郎》:“逸氣軒眉宇,似王良,‘輕車熟路’,驊騮欲舞。”

亦作“熟路輕車”。《明·許自昌·水滸記·第十九出》:“一任恁地網天羅,怎禁俺‘熟路輕車’。”

或作“輕車熟道”。

“駕輕就熟”。原指駕輕便之車,疾行於熟路。後喻事前有所經驗,或於事頗爲諗熟,行之輕而易舉,常用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