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之《曹劌論戰》段落分析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之《曹劌論戰》段落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之曹劌論戰段落分析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之《曹劌論戰》段落分析

曹劌阻止了,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

第一段(從開頭至“戰則請從”):寫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

這一段可分兩層。第一層寫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開頭先點明事態發生的時間,接着指出的是“齊師伐我”,說明戰爭是由齊國進攻魯國而引起的,魯莊公準備抵抗。以上對形勢扼要的介紹,爲曹劌的請見、論戰交代了必要的背景。大軍壓境,曹劌準備參戰,作者通過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一方面揭示了魯國當權者鄙陋寡見、尸位素餐的`情況,爲後文魯莊公在戰鬥中瞎指揮作了鋪墊;另方面顯示了曹劌關心國事,同時也暗示了他是一個有遠謀的人。第二層記述曹劌要莊公作好戰前的政治準備,這是本段的重點。曹劌謁見魯莊公,劈頭就問“何以戰”,抓住了作好戰前政治準備這一決定勝敗的關鍵問題。魯莊公在曹劌的一再啓發下,依次提出了貴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獄以情三個條件,曹劌否定了前兩條,肯定了後一條。在曹劌看來,戰爭的勝負既不取決於貴族的支持,也不取決於神明的保佑,而是決定於“取信於民”。他認爲察獄以情是“忠之屬也”,“忠”是盡職於民,於是肯定“可以一戰”。曹劌重視民心得失與戰爭勝負關係的思想,確實比“肉食者”高明。但和我們今天依靠人民的力量進行人民戰爭的思想是有本質區別的。

第二段(從“公與之乘”至“遂逐齊師”):寫曹劌指揮魯軍戰勝齊軍的經過。

曹劌“取信於民”的見解,得到了莊公的贊同,“公與之乘”,說明了莊公對曹劌的信任與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於魯國反攻的陣地,長勺在魯國境內,對魯國來說,地形地物熟悉,便於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資供給,在士氣上也利於魯國向有利方面轉化。接着是對這次戰役經過的具體記敘,重點寫了“擊鼓”和“逐師”兩件事。寫曹劌指揮魯軍在“齊人三鼓”之後纔開始反攻,寫曹劌在觀察了齊軍敗逃的情況之後才決定追擊,都記敘得非常簡略。這樣寫,一則符合實情(酣戰中魯莊公無暇問及,曹劌了不可能多發議論),一則此中道理正是曹劌論戰的中心,留待後文集中闡述,更見突出。“公將鼓之”、“公將馳之”,說明了魯莊公急躁冒進;曹劌的兩個“未可”、兩個“可矣”,表現了曹劌胸有成竹,沉着思斷,善於捕捉於反攻和追擊的時機。

總結: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