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古代寓言二則《鄭人買履》《刻舟求劍》說課稿

古代寓言二則《鄭人買履》《刻舟求劍》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學習目標]

古代寓言二則《鄭人買履》《刻舟求劍》說課稿

1、能借助註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學習重點難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和寓意的基礎上,流暢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材分析]

一、主題思想

《鄭人買履》這篇寓言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敘述了古代有個鄭國人去集市買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卻不相信自己的腳下,結果沒有買到鞋的故事,諷刺世上很多人不顧實際情況,只相信教條的做法。

《刻舟求劍》講的是這樣一個令人捧腹的故事,戰國時,楚國有個人乘船渡江,他佩帶的劍掉到了江裏,他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船靠岸之後,他立即從刻下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裏去找自己的劍,結果當然是找不到的.,這則寓言故事,用來調整那些辦事拘泥固執,不知變通的人。

二、思路結構

《鄭人買履》

第一層:鄭人買履的過程和結果。

第二層:通過人物對話,使故事的諷刺效果大大增強。

《刻舟求劍》

第一層:楚人丟劍和找劍的過程。

第二層:議論、譏笑這種找劍方法是糊塗的方法。

四、寫作特色

這兩則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節完整、敘事生動、語言明白如話,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教學設想]

所選的兩篇文言學生並不陌生。《鄭人買履》在小學人教版十二冊原文出現過,《刻舟求劍》在第六冊以白話文的方式出現。現在又出現在初中第一冊教材中,爲小學與初中學習過渡降低了難度。在教學時,重點應在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學習方法的指導上。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1、查閱課外資料,掌握文學常識

提示:①準備以前學過的一兩則寓言並能口述出來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處的相關資料

2、課前須掌握的字詞與句式

⑴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並解釋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⑵翻譯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寧信度,無自信也。

④是吾劍之所從墜。

⑤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反覆閱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語言口述故事情節。

[學習內容及學法指導]

在熟讀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學習,讀懂課文大意,學習文中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創設情境,共同探討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課堂學習]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我國寓言故事很多,請同學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聽。

讀過這些寓言故事之後,你明白了一些什麼樣的道理。

(如“龜兔賽跑”:烏龜跟兔子賽跑,結果兔子失敗。寓意:驕傲使人落後、失敗。 “守株待兔”:種田人放棄勞作,想不勞而獲。寓意:成果靠勞動取得,不勞而獲的僥倖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這就是寓言: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中蘊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另外兩則寓言:《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請學生起來介紹作者及寓言出處的相關資料

二、熟讀課文,整體把握。

1、齊讀課文。指導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讀《鄭人買履》時,要讀出鄭人“忘持度”的懊惱之情和回答別人時的執迷不悟的神氣,另外別人問話應表現出疑惑之情。讀《刻舟求劍》時,要讀出同船人催他時着急懷疑的語氣和那個掉劍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語氣。

2、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3、學生自讀,畫出並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4、試着翻譯課文,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5、找出疑難問題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組爲單位解決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

買履 度其足 涉江 契其舟

2、找出句中通假字,並加以解釋

(1) 置之其坐

(2) 反歸取之

3、請指出“之”在下列詞語中的意思

(1) 置之市

(2)而忘操之

(3) 何不試之以足

4、解釋加點字,並翻譯句子

(1) 何不試之以足

(2) 是吾劍之所從墜

五、翻譯複述故事內容,並思考討論

1、找出《鄭人買履》中能反映那個買鞋的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就寓言的內容來看,你認爲鄭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你有什麼辦法找到《刻舟求劍》中楚人丟失的那把劍?

3、《刻舟求劍》的故事爲什麼要詳寫“刻記號”這一細節?

“刻舟”時把握十足的神態和“求劍”時的茫然沒有結果的無奈相映成趣,這一細節生動刻畫了這個愚蠢不知變通的傢伙的心理狀態。想象“刻舟”時的神態和“求劍”時的茫然,用自己的話表述。

4、鄭國人和楚國人錯在哪裏?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有什麼現實意義?

六、共同完成“拓展練習”

①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沒有真實本領的人,混在裏面湊數,或比喻以次充好。 ( )

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後互相牴觸。 ( )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多此一舉,不但無益,反面有害。 ( )

塞住耳朵去偷鈴,比喻不能欺騙別人只能欺騙自己。 ( )

②閱讀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爲不信!吾爲之先行,子隨我後,虎以爲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爲畏狐也。

1、這則寓言說明了什麼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個句子。

3、“獸見之皆走”中的“走”是什麼意思?請列舉出帶“走”字的成語三個。

4、口頭複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發揮聯想和想象,力求說得生動流暢。

[鞏固與延伸]

1、採取多種形式背誦課文。

2、展開合理想象,擴寫《鄭人買履》或《刻舟求劍》的故事

3、選擇兩則寓言中你喜歡的一則,小組表演,注意豐富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