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居庸關長城是哪個朝代

居庸關長城是哪個朝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1K 次

居庸關長城爲燕京八景之一,它始建於什麼朝代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居庸關長城是哪個朝代,歡迎參考閱讀!

居庸關長城是哪個朝代

  問:居庸關長城是哪個朝代?

  答:現存的居庸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景點介紹

居庸關長城建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山谷間,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鬱,山花爛漫,景色瑰麗,遠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爲燕京八景之一,稱爲“居庸疊翠”。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居庸關的中心,還保存着一個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臺“雲臺”。在元朝時,臺上建有三座石塔,於元末明初被毀。三塔被毀後,在此臺上又建一院“泰安寺”,此寺於清康熙年間被火焚燬,只剩下這個基座------雲臺。雲臺的券門內,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姿態傳神;還刻有梵文、藏文、蒙文、維吾爾文、西夏文、漢文六種文字組成的佛經。

關城呈圓周封閉形,長4142米,團狀長城內既有供學習的泮宮和疊翠書院,也有商賈行走的買賣街;不僅有專供參拜的城隍廟,而且有特爲迎駕的行宮。

現存的居庸關城內外還有衙署、廟宇、儒學等各種相關建築。

清末以後,居庸關關城建築逐漸荒廢。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爲保護文物,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

早在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居庸疊翠”之名即已被列入“燕山八景”之一。1982年,居庸關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價值,被劃入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成爲其中重要的景點。

  名字由來

居庸關在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縣境內。相傳秦始皇修築

居庸關長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爲險要。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要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

居庸關長城在北京昌平縣境內,距北京市區60公里,是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勢險要。然而,這個漢代關始設立的開口,歷盡滄桑,殘損嚴重,漸漸失 地理位置

遊覽居庸關主要是觀賞那高六雄偉的關城和連錦起伏的垛口,以及雲臺精美石雕。

關城:明代居庸關有南北兩個外圍關口,南邊的叫南口,北邊的爲八達嶺口(北口),關城就設在南口北邊的峽谷(關淆)中。城設南北門,南門築有甕城,一條困喉通道穿入南北門。關城兩旁高山聳立,重因疊蟑,林木蔥鬱,早在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爲燕京八景之一,稱爲「居庸疊翠」。

雲臺:在關城的中心,有一座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臺,名爲「雲臺」,建於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原是建築物的`臺基,臺上先後建有過街塔、泰安寺,現僅存星座。雲臺的雕刻集中在券門和券洞內。券門雨側到有金剛杵及各種獸類浮雕,正中刻有金翅鳥王;券洞內壁有四六天王浮雕及漢、藏、回、蒙、梵、西夏6種文字所到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券頂佈滿曼陀羅花及小佛像,雕刻極爲精緻。

  建築特點

1.呈圓周封閉形建築形式;

2.寬窄、高低變化大,最寬16.7米,最窄1.2米。東山長城比河套長城高出370米左右。牆體內側低,外側高,外側叫垛口牆,內側叫女牆或宇牆,可以有效地抗擊敵人;

3.建築結構形式多樣,是整個長城建築的精華,在清理基址時發現有花崗岩條石壘成的,有碎石塊砌成的,有磚砌的,說明它的建築年代不同;

4.軍事防禦範圍廣,周圍面積50多公頃,南北券城相距約850米左右,東山頂至西山頂直線距離1150米,防禦設施有南、北券城、城樓、水門、水閘、敵樓、鋪房、烽隧、角樓、炮臺等。長城上的敵樓、烽燧、鋪房,是古代打仗時作爲掩體和士兵居住的地方,共修復了25座,這些按明代規制燒的城磚,都是靠人工、牲畜往上運送材料。高大雄偉的城樓,南北各有一座,樓爲三重檐歇山式綠琉璃瓦翦邊,高21米,下面城臺高10米。城樓是指揮作戰的中心,所以建造高大。站在樓上,可以一目瞭然,有利於觀敵情。城臺下面有券門通甕城。甕城即大城門外的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