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美食傳承與健康閱讀訓練

美食傳承與健康閱讀訓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美食傳承與健康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美食傳承與健康

《舌尖上的中國2》的第一集和第二集不僅爲觀衆帶來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徽州臭豆腐、陝西掛麪、蘇式小方糕等,也展示了擁有上千年曆史的徽州古法榨油。但是,後者也隨即遭到了批評,因爲徽州的古法榨油方法落後,保質期短,還可能會產生癌症誘變劑苯並芘。 能入選?舌尖中國?的美食有四個標準:一要健康,二要真實,三要相對日常,四要解饞。所謂美味的真實時,又有兩個標準,一是好吃,二是有傳承。

對照這些標準,徽州的古法榨油就有些不符合。因爲,如果經常食用古法榨取的油,難免會對健康有害。食用油並非是一種食品,而是烹製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料,因此,更需要注意這種食材是否健康。好在經過多年的健康傳播,一些人已經知道這種古法榨出的油對健康不利,而且現在公衆消費的食用油也是經過精煉處理,減少了烹調時的油溶煙霧(其中包含多種致癌物,如苯並芘和多環芳烴),從而把致癌的危險降低了許多。這集的導演陳磊表示,之所以要表現古法榨油是爲了表現祖先智慧的傳承。

如同任何領域的傳承一樣,美食中的傳承代表了某種傳統和智慧。但是,傳統也未必就是合理和健康的,經過現代實驗科學的驗證,無論是國人的飲食還是國外的飲食,都有很多傳統食品與健康並不相符,好吃和傳承就會出現矛盾。

一般來說,美味或好吃是一種食物能獲得人們青睞並傳承下來的第一個關口,這在人的進化中已經得到驗證。研究人員發現,人們的體內都有一種苦味基因TAS2R16,但是,在中國人的身上這一基因表達得更充分,因而與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吻合。苦味基因的形成和充分表達在中國人身上大約是在5000-6000年前,所以,只要是苦味的食物,人們就會排除掉,以避免中毒,而美味的食物纔會被人們選擇,包括種植、培育、捕獲和烹調。所以,食物的美味的確是傳承中第一位的要素。

但是,好吃未必就有利於健康。雖然美味的食物大多有利於健康,但卻還有一些美味的食物並非如此。中國人的?冒死吃河豚?就是對美味與健康互相矛盾的一種經驗解釋。推而廣之,就美味食物的傳承來看,中國人的飲食也有很多被現代實驗科學證明是不健康的。 比如,鼻咽癌又被稱爲?廣東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飲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儘管鼻咽癌的誘因有遺傳、病毒和環境等因素,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

的。主要的是,鼻咽癌的發病與飲食製作和習慣有更大的關係。鹹魚粥是廣東家庭在嬰兒出生以後最常吃的食物,意在喚起和培養嬰兒的食慾,並終生保持對美味的口感。但是,長期吃鹹魚、鹹菜等醃製鹹食卻容易誘發鼻咽癌,因爲鹹魚的製作方法導致了致癌物的產生。

廣東沿海地區有一種待魚變質、發脹、發臭以後加鹽醃製的鹹魚,這樣的魚含有大量亞硝胺類物質,如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能直接誘發癌症。可以看到,鹹魚粥就是廣東沿海地區的一種美味食物,而且具有傳承,但是經過現代科學的驗證卻不利於健康。因此,這樣的美味和傳統飲食方式就需要改變,如此纔有可能摘掉?廣東癌?的帽子。

由於沒有劇透,不知道《舌尖上的中國2》還有多少類似徽州古法榨油的美味飲食。如果在劇中除了表現中國飲食的博大精深和深遠的傳承外,能在科學上把關,順帶手進行健康飲食的科學傳播,意義會更大,也會更好看。

1.下列內容,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徽州的古法榨油遭到了批評,因爲方法落後,保質期短,還可能會產生致癌誘變劑苯並芘。

B.徽州的古法榨油不太符合“舌尖中國”的美食標準,它不屬於美食,常食用對健康有害。

C.徽州的古法榨油入選“舌尖中國”不是爲了展示一種榨油技術,而是爲了表現祖先智慧的傳承。

D.徽州的古法榨出的油由於沒有經過精煉處理,其中包含多種有毒有害物質,食用對健康不利。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食用油並非是一種食物,只是烹製食品不可或缺的一種原料,因此徽州的古法榨出的油就有些不符合入選“舌尖中國”的標準。

B.人們會主動排除掉苦味,選擇美味的食物,食物的美味第的確是傳承中第一位的要素。

C.鼻咽癌的發病與飲食製作和習慣有更大的關係,鹹魚等醃製品含有大量亞硝胺,能直接誘發癌症。

D.是廣東家庭在嬰兒出生以後最常吃的鹹魚粥,意在喚起和培養嬰兒的`食慾,並終生保持對美味的口感。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美食中的傳承代表了某種傳承和智慧。但是,傳承也未必就是合理和健康的,好吃和傳承需要兼顧纔可取。

B.美味或好吃是人們選擇食物的首要標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從選擇自然美。食到人工製作美食的過程。

C.徽州的古法榨油和廣大咸魚屬於傳承美食,但加工方式落後,因而類似的美食加工方法需要及時改進。

D.此類節目除了要表現中國飲食和博大精深和深遠的傳承外,還要能科學傳播健康飲食,這樣一來,節目纔有意義。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7小題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讀書,多所歷覽。外祖死,常清孤貧,年過三十,未有名。

將軍高仙芝爲都知兵馬使,頗有材能,每出軍,奏傔從三十餘人,衣服鮮明。常清慨然發憤,投牒請預。常清細瘦,腳短而跛,仙芝見其貌寢,不納。明日復至,仙芝謝曰:傔已足,何煩複來??常清怒曰: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故無媒自前,公何見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猶未納。乃日候門下,仙芝不得已,補爲傔。

會達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葉。仙芝以二千騎追躡,達奚行遠,人馬疲,擒賊略盡。常清於幕下潛作捷書,具記井泉次舍,遇賊形勢,克獲謀略,事頗精審。仙芝取讀之,皆意所欲出,乃大駭。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疊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討,常令常清知留後事。常清有才學,果決。仙芝委家事於郎將鄭德詮,其乳母子也,威動軍中。常清嘗自外還,諸將前謁,德詮見常清始貴,易之,走馬突常清騶士去。常清命左右引德詮至廷中,門輒閉,因離席曰:?吾起細微,中丞公過聽,以主留事,郎將安得無禮??因叱曰:須暫假郎將死,以肅吾軍。?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於門外號哭救之,不得,遂以狀白仙芝。仙芝驚,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常清亦不謝。會大將有罪,又殺二人,軍中莫不股慄。常清性勤儉,耐苦勞,出軍乘騾,私廄栽二馬,賞罰分明。

天寶末入朝,而安祿山反,帝引見,問何策以討賊。常清見帝憂,因大言曰:?天下太平久,人不知戰。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天子壯之。明日,以常清爲范陽節度副使,乘驛赴東京,常清募兵得六萬人,然皆傭保市井之流。乃斫斷河陽橋,以東京爲固守之備。十二月,祿山渡河,常清使驍騎拒之,殺柘羯數十百人。賊大軍至,常清不能御,進入上東門,戰不利,賊鼓而進,劫官吏,再戰於都亭驛,又不勝。引兵守宣仁門,覆敗。乃語高仙芝曰:?賊銳甚,難於爭鋒,潼關無兵,一夫奔突則京師危,不如急守潼關。?仙芝從之。

敗書聞,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隸仙芝軍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監左右部軍,邊令誠以詔書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國家節,受戮賊手,令死乃甘心。

始,常清敗,徑入關,欲見上陳討賊事,至渭南,有詔赴潼關,常清憂懼,爲表以謝,且言:?自東京陷,三遣使表論成敗,不得對。?又言:?臣死後,望陛下無輕此賊,則社稷安。?至是臨刑,以表授令誠而死,人多哀之。

(節選於《新唐書〃封常清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

B.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

C.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

D.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

5.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一夫”在文言中有多種釋義,最初指獨夫,暴君,如,《孟子·梁惠王下》:“殘

賊之人,謂之一夫。”一夫,指殷紂王,後又指“一人,一農夫”,如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歐陽修《解官後答韓魏公見寄》“老爲南畝一夫去,猶是東宮二品臣”。而文中,“一夫奔突則京師危”的“一夫”則指一個士兵。

B.“牒”指用竹片製成的短簡,將短簡編連在一起也稱爲牒。“投牒”,在文中指呈[來源學科網ZXXK]

遞文書。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爲相貌和體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認爲沒有前途,但其刻苦

學習。終成大器,文中藉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左右”是多義詞,有方位“左邊右邊”之意,有動詞“支配”之意,也有副詞“反

正”之意,文中指跟隨的人。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封常清出生貧苦,相貌醜陋,開始並不受賞識,但他鍥而不捨,抓住時機寫出一篇讓高仙芝非常賞識的戰報,從而嶄露頭腳。

B.封常清執法嚴明,因鄭德全故意縱馬衝擊他的侍從,就依法處死了他,後又斬殺兩名犯罪的大將,於是軍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青大聲向皇帝進言,提出大的戰略方針,皇帝很賞識,派他前往迎敵,他到達東京後,招募軍隊,截斷河陽橋據守。

D.封常清認爲,據守潼關,能夠守護京師長安,自己雖可能被以臨陣逃脫的罪名殺死,但也勝過死於敵手。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故無媒自前,公何見拒之深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芝驚,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常清亦不謝。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江上秋夜

(宋) 道潛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雲淺處明。

【注】道潛(1043-1102),字參寥,杭州於潛(今浙江臨安)人。俗姓何,本名曇潛,賜號妙總大師。自幼出家。與蘇軾、秦觀友善。②斷:停。

8.“井梧翻葉動秋聲”與李清照《聲聲慢》中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都寫了梧桐,這兩句的表現手法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5分)

9.宋詩長於借景寓理,請分別簡要概括四句詩的寫景內容,並用一句話闡述本詩蘊含的道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在處理朝政時在賞罰褒貶方面必須統一。

(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寫劉裕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壯舉來表現作者對英雄人物的無限景仰。

(3)劉禹錫《陋室銘》中通過使用自然意象來描繪陋室自然環境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選做題

請考生在第三(11)、四(12)兩大題中任選一大題作答,只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答的第一大題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