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乘桴浮於海的詩詞典故

乘桴浮於海的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典源出處論語·公治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

乘桴浮於海的詩詞典故

釋義用法孔子說:“我的主張行不通了,就坐個木排到海外去吧。”後以此典指避世遠遁。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

用典形式

【乘桴】 三國·曹植:“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唐·韓愈:“懷糈愧賢屈,乘桴追孔丘。”元·虞集:“嘆乘桴浮海,飄然從我,未知誰可?”清·張遠:“乘桴昔日傷尼父,蹈海今誰是仲連。”

【桴泛】 清·趙執信:“蠡測亦云妄,桴泛將安歸。”

【乘桴計】 宋·王安石:“飄然欲 作乘桴計,一到扶桑恨未能。”

【海可浮】 清·丘逢甲:“要知吾道其南意,魯叟先言海可浮。”

【浮海嘆】 明·魏時亮:“道無浮海嘆,義與采薇同。”清·丘逢甲:“宣尼浮海嘆,同此悵棲遑。”

【宣尼浮海】 清·顧炎武:“宣尼願在終浮海,屈子文成合遠遊。”

【魯叟乘桴】 宋·蘇軾:“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魯叟浮海】 宋·梅堯臣:“魯叟欲浮海,楚人休問天。”

【乘桴浮於海】 唐·顧況:“子欲 居九夷,乘桴浮於海,聖人之意有所在。”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