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初中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方法

初中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應成爲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共識和追求。但是,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如何呢?

初中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方法

筆者曾對所任兩個班級(共106人)作過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經常看課外書的8人,只佔7.5%,偶爾看的33人,佔31.2%,而基本不看的51人,佔48.2%,根本不看的51人,佔13.2%。後兩類學生竟多達61.4%。他們不讀書的理由:一是父母不允許,二是課業負擔重沒時間,三是沒興趣。其中前兩類佔33.3%,而“沒興趣”竟佔了66.7%.本來,青少年階段應該是最愛讀書的黃金時期,但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顯然還沒有培養起應有的閱讀興趣,更別論閱讀習慣的養成了。筆者認爲,造成目前這種閱讀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少寬鬆的閱讀空間;二是沒有充分選擇讀物的自由;三是缺乏必要的讀書方法的指導。由此,我們不妨從以下三方面着手,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措施,力求在初中階段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一、堅持開設閱讀課,把課外閱讀課程化。

現階段新課程改革雖說是轟轟烈烈,但很多教師迫於考試的壓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多地將目標定位在閱讀能力的培養上,閱讀教學往往淪爲純粹的實用教學,高強度超負荷的閱讀訓練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缺失。“所謂學習就是喜愛。學生應該對讀書發生狂喜。但從小學到大學,教師有一種天才,就是把讀書的樂趣擠出,使之變得乾燥無味。”(林語堂《論學問與知趣》)因此,筆者建議學校首先應堅持開設閱讀課,每週兩至四節,把課外閱讀課程化,從根本上保證學生有自由閱讀的時間。其次在閱讀課裏,教師不能再有題山的壓迫,不必讓學生正襟危坐,學生可以暫時將學習的一切煩惱和失意統統拋開,盡情徜徉於書香之中。只有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中,學生纔可能真正走進書的世界,纔可能真正領略到閱讀的迷人魅力。當學生覺得,閱讀原來是那麼快樂,培養閱讀興趣就有了可能,當興趣變爲一種志趣,當閱讀成爲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閱讀習慣就形成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是廣大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語文教師如果能讓自己的學生愛讀書,會讀書,在自主閱讀中有感觸,有收穫,那麼,還擔心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不了嗎?

二、摒棄功利性,還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

學生之所以缺少應有的閱讀興趣,原因還在於我們的讀書氛圍太過功利,多數教師提倡學生讀書的出發點就是爲了讓學生提高應試能力,他們根本不重視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不重視開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點。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閱讀的黃金時期,錯過了再要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就會相當艱難。因此,筆者認爲,我們必須有廣闊的胸襟和戰略家的眼光,摒棄功利心,打造純粹的閱讀,讓學生有充分選擇讀物的自由,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讓他們去接觸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的書籍、報刊,哪怕是涉獵別的學科,只要學生喜讀愛讀都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若自己不喜歡,別人說得再好我也不會往下讀。閱讀是一種對話,一種你和書之間的理解。若你不能和一本書產生共鳴,你就是在浪費青春了,即使它確是一本好書,你讀了沒有自己的感受也是白讀。”(巴丹主編的《閱讀改變人生》)!因爲學生只有讀他自己喜歡的書,他纔會全身心地投入,纔會欲罷不能,纔會視苦差爲賞心樂事

當然,這裏還有一個閱讀名著的問題。新課標說:“要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一般都理解爲應讓學生閱讀中外名著。誠然,閱讀名著可以豐富性靈,薰陶人格,提升品位,因此語文教師非常推崇閱讀這些經典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部分教師規定學生非名著不讀就顯然不妥。易中天教授也在他的博客中說:終生只讀一種書是不妥的,哪怕這些書的品味確實高雅,山澗小溪固然清純,卻何如泥沙俱下的江河、廣納百川的大海?等學生對閱讀有了一定的興趣,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再向學生推薦經典,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向學生推介經典時,不要人爲地增加經典的神聖感,要像周國平先生那樣,“不妨把經典當作閒書來讀”,也就是說,要將經典從神壇上拿下來,以消遣的方式來讀,只有完全放鬆,才能真正走進經典世界。

三、克服盲目性,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的指導。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僅僅給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是不夠的,語文教師還必須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方法的指導直接影響着閱讀的效果,如果學生在閱讀中沒有任何收穫,閱讀的熱情就會很快衰減直至喪失殆盡;如果方法得當,學生在閱讀中就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閱讀的熱情就會空前高漲,閱讀就會成爲個體的一種內在需求,閱讀習慣自然就養成了。

那麼,該怎樣閱讀呢?閱讀是讀者自身的行爲,不同個性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喜好,有的喜歡一目十行,有的則喜歡細嚼慢嚥,這都無關緊要,教師不必強求一律,但是有一點必須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這不僅僅是古今中外許多學問家行之有效的閱讀經驗,更應成爲中學生熟練掌握的閱讀方法。讀書筆記益處多多。首先,強化記憶。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勤做筆記就是讀、想、寫結合,就是手、腦並用,這遠比光讀不寫印象深刻得多。其次,活化積累。做筆記就好象建立資料的“儲存庫”,一旦需要相關資料,就可以方便快捷提取。再次,深化理解。通過做筆記,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問題的重點和實質,還可以培養概括和表達的能力。老舍說:“不管自己的瞭解正確與否,意見成熟與否,反正寫過筆記必得到較深印象。及至日子長了,讀書多了,再翻翻舊筆記,看一看就能發現昔非今是,看法不同,有了進步。”讀書筆記沒有固定的形式,從內容來講,無非是兩類:一類以記書的內容爲主,一類以記自己的感受爲主。前者多爲了吸收,後者多爲了思考,到底做哪種筆記對讀者更有幫助,要根據所讀書的內容、閱讀的意圖和個人的習慣來決定。這裏要說明一點,教師必須定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進行評價,有評價纔有促進,才能不斷鞏固閱讀成果,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慢慢讓課外閱讀內化爲學生的自身需要,從而變成更自覺地讀書行爲。

作爲一位初中語文教師,真的非常有責任練好學生的讀書的童子功,讓學生髮自內心地喜歡閱讀,真正地愛上閱讀。以“讀”爲舟,徜徉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