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人教版爬天都峯課文原文

人教版爬天都峯課文原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爬天都峯》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人教版爬天都峯課文原文,歡迎大家參考。

人教版爬天都峯課文原文

《爬天都峯》

假日裏,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峯。

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擡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忽然聽到背後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

我回頭一看,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我點點頭,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老爺爺也點點頭,說:“對,咱們一起爬吧!”

我奮力向峯頂爬去,一會兒攀着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個樣……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

在鯽魚背前,爸爸給我和老爺爺照了一張相,留作紀念。老爺爺拉拉我的小辮子,笑呵呵地說:“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纔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

爸爸聽了,笑着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天都峯》教學建議

1、課前可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黃山的文字、圖片的資料,準備課上交流。教師可準備有關天都峯的錄像片。

2、在識字和寫字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的知識自學生字,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可指導學生根據漢字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識記。有的可以在語境中識記。如,“陡、鏈、顫、攀、鯽、呵”。要求會寫的字,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較,如,“辮”與“辯、辨”的區別。“蒼”的下面不要寫成“侖”,“仰”的右半部的左邊不要多寫一橫或一撇。

3、在學生初讀課文,瞭解大意之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爬天都峯之前──爬上了天都峯──爬上天都峯之後;還可以概括爲:面對天都峯天險──樹立信心、鼓起勇氣──勇於攀登,戰勝天險。

要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天都峯的“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重點描寫天都峯的險要。要指導學生通過默讀和朗讀,邊讀邊想,把課文中的描寫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再通過朗讀,讀出天都峯的險峻峭拔,難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讀出“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天都峯的險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一個“掛”字,準確、形象、巧妙地將陡體現了出來。這樣的天險,不要說攀登了,看了都會使人心裏發顫。在學生充分理解了這段話的內容後,還可再問一問作者爲什麼在這裏要突出描寫天都峯的險呢?目的是使學生體會課文的內在聯繫,是爲下文寫爬天都峯作準備。學生如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留作後面的教學再解決。

“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要引導學生充分地讀,也可分角色朗讀。一老一少的對話,雖然只有三句,卻體現了他們的複雜心情。兩句問話和最後的決定,發生在兩個特定年齡人的身上,這其中必有思想起伏和鬥爭。教學時,可提問:聯繫上下文,兩個人爲什麼會互相詢問?爲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第二次對話可先引導學生揣摩“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等詞語,體會他們登山的艱難和奮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課文雖然沒有描寫老爺爺是怎樣攀登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朗讀對話時,要着力讓學生體會兩個人的激動興奮的心情,體會他們是怎樣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還可以聯繫上文,聯想他們在爬山的過程中是怎樣互相鼓勵和從對方身上受到鼓舞的。“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爬上天都峯對老人和小朋友來說,都是很難的事情,但是他們做到了。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們個人的奮鬥和努力,二是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於向他人學習。這是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也是《爬天都峯》這篇課文給人的啓示。學生了解了這一點,就會明白,兩個人爬上天都峯之後,爲什麼會互相道謝。

課後抄寫第二自然段的題目是對學生的統一要求,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再抄寫自己喜歡的句、段。

4、課後可開展“黃山風景圖片展”的活動或出一期牆報、手抄報

5、課文後面對本組的綜合性學習作了提示。一是督促學生繼續做好課餘生活的記錄;二是讓學生對自己的記錄進行階段性的交流。交流的時候,可提示學生,教材中所列表格僅是一種記錄的形式,要允許和鼓勵學生採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強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