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走月亮課文原文及教學教案

走月亮課文原文及教學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月亮課文原文及教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月亮課文原文及教學教案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戲,爲“走月亮”。“走月亮”不同於在月光下趕路,也不是滿懷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說法充滿了詩意。

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2人,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好,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正值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良好的背景爲學習本文奠定了基礎。但我們身處北方,因此對走月亮這一習俗不夠了解,因此課前應讓學生多做以瞭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瞭解“反覆”這一形式的表達效果。,並能熟練運用排比這種修辭手法。

2、過程與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理解課文內容,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月下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體會濃濃的親情,激發學生愛父母,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展示秋夜月景圖,一個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景,並配上音樂《彎彎的月亮》。學生欣賞後談感受。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媒體播放音樂《彎彎的月亮》,文章內容隨着朗讀滾動着顯示在屏幕上。

2、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教師向學生介紹雲南、洱海、白族。多媒體出示有關雲南風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雲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4、通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作批註。(思考這些詞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並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美麗的畫面。)

三、品讀課文

1、找出文中喜歡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並說說爲什麼喜歡。

師:請同學們體會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並找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試一試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2、全班交流,品讀感悟。

(根據學生朗讀的具體內容,隨機點撥重點的語句。)

①“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牀。卵石問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流着”一詞用了幾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這句話中那個字用得好,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帶着自己的理解來讀這一句。

②“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盪漾,月光閃閃;而照在果園裏,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省略號表示了什麼?引導學生通過省略號想象:“我”和媽媽還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兒又是什麼樣?並組織學生交流。

仿寫:

那麼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呢?生答:排比

那麼你能否用走過…走過…走過…造一個句呢?

3、帶着感情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指導學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讀出來。

4、體會“啊,我和阿媽走月亮!”反覆出現既抒發了跟阿媽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結構上串連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線索。

5、配樂朗讀,昇華感情

四、拓展延伸

課下請同學們蒐集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你的“摘錄本”上,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

五、作業

你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時刻?同桌之間講一講,之後再用筆寫下來,字數三百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