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6篇)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爲自我反省。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6篇)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1

《父親的菜園》是根據教育部20xx年頒發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編寫的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八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對於從教20多年的我來說,卻還是一篇從未嘗試過的新教材。

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依次寫了:(1)失去菜園、(2)決定開墾新菜園、(3)開墾荒地、(4)壘上石牆、(5)種上豌豆、(6)用豌豆肥田、(7)拾糞肥田、(8)菜園獲得豐收等八項內容。作品通過對父親的言行的具體描寫,意在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勤勞、堅毅的品質,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依據教材的編寫意圖,也就是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其中的一個教學重點是學習文中的父親的優秀品質。在課堂教學中的質疑問難、討論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出現了下列的現象:課文第九自然段落是描述父親用“豌豆肥田”的情節,文中有這麼一個句子——“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裏”,而後又告訴作者:“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針對用“豌豆肥土”的做法,學生們展開了爭辯,褒貶不一。有的學生認爲:用豌豆肥田不合算,理由是:(1)文中說家裏的菜碗總是盛不滿,說明家裏缺少菜,這些豌豆果實應當讓家裏人吃;(2)肥田有更好的的辦法,如去遠點兒的地方割青草,然後挑回來……還可以……老師,您說是嗎?我沒想到學生會鑽“牛角尖”鑽到這兒來了,學生的這種觀點是對教材內容的否定?是生命化教育的亮點?這是我在備課時始料不及的,真讓我叫苦不迭,心裏暗暗地嘟囔着:在高喊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今天,怎麼來了個這樣的教材……課堂上,爲了維護做老師的尊嚴,只好自找下臺階的路,絞盡腦汁想了一番,我故作輕鬆地說:“看來你們捨不得用豌豆來肥田。——其實,我也這麼想,我讚賞同學們的見解。但是,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豌豆肥田’的細節,你們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對其他情節中那‘父親’的言行,老師更表示敬佩,從整體上說,‘父親’的優秀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不敢保證我的學生們能接受我“表演”,走下講臺後返回辦公室的路上,我忐忑不安。

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關呢?我靜下心來重研教材,覺得課文的教學難就難在這“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上。

我們以前沒有特別的提出人文性,可是細細想來,過去的語文教學真的缺少人文性麼?哪一段文字沒有反映人文性呢?既然有教學內容,它本身就蘊涵着人文性,無論你關注還是不關注都是脫離不了的。語文課程,貴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難也難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必須通過語文學習和語言實踐來體現。時下有的語文課,爲了體現人文性、開放性以及與其他課程的聯繫,內容龐雜,形式令人眼花繚亂,安排過多的非語文活動,喧賓奪主,以有別於內容分析、機械訓練的形式,造成了同樣的後果——語文效率、質量的減損。我們應牢記“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是語文課的專務。我們一定要種好自己的田,澆好自己的園。”其中“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必須通過語文學習和語言實踐來體現”的論斷,我最爲欽佩。我覺得人文性應當附屬在工具性之中。語文教學需要問題,但我們需要的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這個“意義和價值”應該建立在“課文的整體內容”或“語言環境”的基礎上,沒有這個前提,而去沒有限度地挖掘或生成問題,我們就會失去語文教學原本的意義。

例如有人教學《司馬光》一課,讓學生討論“還有哪些方法救出小孩?”學生奇思異想,解決的方法五花八門,稱其“這是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我們沒有注意到荒誕的一面,倒是特別欣賞孩子的思維力。如果我們把課文做爲載體,這樣的創新思維的挖掘會有很多,由於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思維的創新或人文性拓展,而失去了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這恐怕也不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想到這兒,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下來,雖然還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但已不再爲課堂上的“教導”擔心,也顧不了學生們能否接受我的“表演”了,權且如此而已。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2

《父親的菜園》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父親歷盡艱難爲家人開墾菜園的動人故事。故事中的父親敢於同困難作鬥爭,勇於用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他帶給子女的,不僅是一個菜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子女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菜地,重點描寫了開荒、填土和育肥,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因此,通過理解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來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進而感悟父親堅毅、執着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成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基於體現略讀課文對培養閱讀興趣、提高自學能力、養成閱讀習慣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人爲本,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父親的品質,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先回顧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然後通過閱讀“連接語”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初讀感知後,我出示練習,讓學生填一填,讀一讀,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品讀句子,感受品質”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讀文本,找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交流時,學生暢所欲言,聯繫了自己的生活實際——“每天天還沒亮,我們還在呼呼大睡呢!”“這位父親真勤勞、真堅強!”“我太感動了!”“開闢這一塊菜地真不容易!”最後的小練筆,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我在父親的菜園裏收穫了勤勞、自信、堅強;課文中父親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我敬佩他;今後的學習,也應當要勤勞、認真……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有一些不完美,不和諧的瑕疵。誠如幾位評課老師說的:1、在新舊菜園的對比環節上,可讓學生簡單的談談感受。2、在朗讀寫父親勤勞的句子上,“勤勞味”讀得不濃,不夠到位。3、把寫父親開闢後的菜園的內容,改成詩歌的形式有所牽強,有脫“文本之嫌”。4、板書上應及時寫上學生感悟到的“熱愛土地”這一父親品質。

《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通過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充分地讀課文,自讀自悟,多讀課文,然後圍繞重點、難點在小組中談談議議,互相交流閱讀方法,互相提出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於學生基本掌握了“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因此,在學習課文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基本上能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體會到父親勤勞、吃苦、不怕困難,還能體會到父親熱愛土地、信賴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感情。明白作者的目的是通過講“我”家失去菜園,父親克服重重困難在山坡上重新開闢了新菜園,讚揚了父親不怕辛勞,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3

這是四年級下學期課本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通過寫父親克服各種困難在山地上修建菜園的事,體現父親執着、頑強,遇到困難不言退,不服輸的品質。而這也是需要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領悟學習的教學重點。教案中,我設計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三組詞:從詞體會文的主要內容;第二部分:父親在開墾中遇了何種困難?怎樣解決的?結果怎樣?你有什麼樣的感受?第三部分:針對父親爲家裏做的貢獻,來爲父親寫一段頒獎詞,根據所學的父親的精神來讚揚父親,同時達到小練筆的效果!在上課中,我發現了自己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以下是我教學本課後一些感受:

一、課堂放手給學生。

這節課的大多數時間都是我在說,看見孩子們不發言,還有那盲目的神情,我自己就茫然了,害怕課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就獨自把一些知識點給點明直接說出來了,這就讓孩子們的自己思考的地方變少了,沒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也給自己提了個醒,設計內容一定要有更強的目的性,考慮孩子的知識儲備。

二、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有待全面提高。

從課堂上學生的總體表現來說,喜憂參半。有一部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很快,積極性也高。相對的另一部分孩子的表現則不盡人意。我想這可能也與自己平時在課堂的訓練中忽視這部分不太愛表達的孩子有關。在今後的課堂中,與學生間的口語交際訓練得加強,爭取大面積的提高孩子的說話能力。

三、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課堂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差距還是不小的。特別是很多孩子的表現是很被動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是一個樣,自己學習的效果又是另外一個樣。閱讀理解方法的指導還需進一步總結提高。除了教師的引導要有方法外,學生自學的手段方法也要進一步規範。防止學生脫離教師這根柺棍就會站不穩或摔跟頭。

從講臺走下來,我覺得需要總結的東西很多,一方面是針對於這節課的,更多的是對於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很多紕漏,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我想這比單純的評價一節課的優劣要有意義的多。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4

父親的菜園這一課通過寫父親克服各種困難在山地上修建菜園的事,體現父親執着、頑強,遇到困難不言退,不服輸的品質。而這也是需要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領悟學習的教學重點。教案中,我設計了:走近菜園——看到誘人的翠綠;走向父親——看到父親的菜園;走進菜園——看到父親的精神,這樣循序漸進的三個教學環節,從對文字的理解,逐步深化提煉,引申出其中蘊涵的可貴精神。

“使學生理解‘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和其象徵意義”,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重點”還比較容易把握,而“難點”就不是那麼容易突破了,剛上課時我有點沒底,但是上完後,我卻像文中的父親“望着新菜園終於被開出來了”一樣,笑了。

教學時,通過重點解讀和感悟三個句子“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父親摸摸我的後腦勺,信心十足的說:“當然會!撒了種子,就會有收穫的。”“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塊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大黃瓜了。這一季豌豆是專用來肥土的.。”

將一個個場景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勞作在黎明前的父親;站在豌豆前的父親。通過品讀詞句將一個勤勞、堅毅、有遠見的父親形象樹立起來。

學生在課堂上妙語連珠,“這一翻,翻掉了這麼多天的勞動心血,翻掉了我吃豌豆的美夢,卻爲我們家翻出了以後的美好生活和希望”孩子們細膩的觸覺卻吸引了我和我們的孩子們在這一片“菜園地”前駐足不前,細細地欣賞這一道由“責任”,“辛勞”,“堅毅”,“熱愛”築成的風景,這一道同風景可欣賞可品嚐,如翡翠般美麗,更如翡翠般珍貴。於是,我想一道曾經的風景,換一種心境,換一個角度,帶給我們的也是別有一番洞天。一篇文章,一節課,換一個角度,也許會帶給我們一份從未感受過的欣喜。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5

《父親的菜園》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重點寫了開荒、填土和肥土,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依據略讀課文的編寫意圖,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內容讀準確、讀通順。然後讓學生合上書,用文中的詞語完成詞語搭配,理解難理解的詞語。接着抓住文中描寫關鍵的語句去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菜園。這一個環節按照“畫出相關句子—說感悟”的過程組織學習。另外思考爲什麼以“父親的菜園”爲題,讓學生在討論中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然後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的語句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這一個環節按照“畫出相關句子—寫出感悟—同桌交流—集體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最後學生思考:學了課文,你在寫作方法上得到什麼啓示或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圍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反映人物特點來談收穫。

在這堂課的設計上我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感悟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首先,我問學生“這個是一個怎樣的菜園”,學生很容易便回答到,這是一個碧綠的、誘人的、肥沃的、來之不易的,接着就趁機針對課文題目《父親的`菜園》,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爲“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爲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荒蠻多石,暴雨衝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在體會“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主問題中,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等精神,引導學生暢談讀後的感受。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蹟,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最後,分別提取文中描寫父親行動、語言的句子讓學生總結寫人的重要方法,引導學生學會作者通過父親一言一行的方法來表現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

任何教學過程都不是完美的。不足之處首先是我一直沒改好的病,過度語言不順暢,從這個板塊到另一個板塊之間銜接不順;其次是課文比較長,對於有感

情的朗讀課文的訓練還不夠到位;另外學生交流時,還不能完全放開,指導較多,希望在今後的略讀課文教學中做到有針對性,簡潔明快。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6

在開課時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時,就提到“爲什麼這篇課文課題是《父親的菜園》不是“別人的菜園”或“我們家的菜園”呢?這時就有一些孩子說這篇課文重點是寫父親,父親是課文的主人公。既然學生的理解已經達到了這個水平,我就順勢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呢?”在教學過程時,我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

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暢談讀後的感受。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表現出的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在教學的最後,孩子們都能理解作者將這塊菜園命名爲“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原因是因爲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荒蠻多石,暴雨衝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7

《父親的菜園》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父親歷盡艱難爲家人開墾菜園的動人故事。故事中的父親敢於同困難作鬥爭,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他用自己的言行,讓子女擁有的不僅是一個菜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子女面對生活和困難的積極態度,讚揚了父親用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和執著、勤勞的品質。

略讀課文就要體現略讀的特點。教學中我儘量把課堂教給孩子,讓他們在自主閱讀中感悟父親的執着和勤勞。課文中有一些名詞離學生生活較遠,如箢箕、猙獰、貧瘠等。我讓學生在預習中利用字典、網絡和請教家人的方式解決,課堂上小組互相交流預習心得,把自學中的攔路虎除掉,爲下面的`體會感悟環節做好鋪墊。

本文的教學重點就是感悟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爲了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會,我以“爲什麼課文題目是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們的菜園”爲線索貫穿始終。學生在父親開荒、填土、育肥這個過程領會這篇土地的貧瘠和父親的辛勞。通過勾畫父親言行的句子、經歷自然災害對土地的破壞來理解“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並指導學生朗讀,今兒感悟父親堅毅、執着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在朗讀感悟中體會到父親在這片土地上付出的心血,所以課文題目叫“父親的菜園”二不是“我們的菜園”。

這堂課的教學我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8

《父親的菜園》中有這麼一個片斷:

父親辛勤勞作後有了回報,菜園裏長出了一片綠綠的豌豆。父親卻把這些豌豆要來肥田。

教學這個片段時,設計在課件中出示豌豆的圖片,然後提問:假如這綠綠的豌豆就在眼前,是你家的,你有什麼想法?孩子們頓時興奮了起來。“我想吃了他。”“我想賣掉它。”……“但父親是怎麼做的?”就像我想象中的'一樣,我順勢提出了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後問道:“老師,幹嘛偏要用豌豆來肥田,到山上摘些樹葉肥田不就行了嗎?”“對呀,其實,把豌豆摘下來一半要來吃,一半賣了要來買化肥可以嗎?”……看來孩子們都捨不得把豌豆要來肥田。其實,我也這麼想,但是……。面對孩子們的質疑,說什麼好呢?尷尬死了!哪個傢伙寫篇這樣的鬼文章。

在這堂課的最後,我設計了這麼一個問題:假如現在這位父親就在眼前,你會跟他說些什麼呢?孩子們又興奮起來了。

“叔叔,你好!”麥勝焯一站起來就吐出了這麼一句。“你好!”幸好,我的反應也不慢。”“你能教我們怎麼種蔬菜嗎?”“當然能!”我像條件反射似的的回答。“那就先交學費吧!”末了,我心血來潮又補充了一句。全班鬨堂大笑起來。

“叔叔,我建議你在地裏種些地瓜。”黃偉明說。“你一定很喜歡吃地瓜了。”我說。“可惜我的兒子不喜歡吃。”我又補充了一句。同學們又笑了,我也跟着他們在快樂地笑。

……

我不知道這樣的教學是否合符規範。但我覺得這樣的課堂很快樂,學生快樂,我也快樂!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9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菜園裏》是一年級上冊《識字二》中的一節識字課。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易受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依據教材的特色和兒童的特點,本着“以學生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首先我以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以帶領學生去菜園裏參觀的形式,用菜園裏蔬菜豐收的`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接着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同時充分發揮課件、卡片的作用。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兒歌來鞏固生字,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下面我根據本課的設計以及本節課實際實施的情況與效果,反思如下:

一、在趣味中反覆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要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要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因此,我就設計了參觀菜園,讓學生在菜園裏找出自己認識的蔬菜,很自然就過度了識字的過程。

在識字的教學中,由於這篇課文有十幾個要求認的生字,在一節課內把十幾個生字一起學了,效果肯定不好。十幾個生字,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實在是負擔過於沉重。我把這些生字分成兩部分,第一課時學習一半,第二課時學習剩下的一半,如此分散識字,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符合他們年齡特徵。在這堂課中,我採取多種識字方法,從看圖讀拼音識字,到去掉拼音識字,從同桌互助識字,到開火車識字,

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較好。如此生字教學體現層次性,遵從一年級學生識字的特點,“認得快,忘得快。”這樣有層次有梯隊,通過反覆訓練,紮實識字,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意識、學生對生字的認記一定能得到鞏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在興奮狀態,學得主動積極。小朋友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蔬菜的名字,並讀準了字音,認識了他們,歡快的氣氛便瀰漫了教室,教師教得輕鬆、愉快,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兒歌中識字

識字離不開朗讀,朗讀能幫助學生識字,讀多了,學生與字見面次數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記住了。一年級學生如果讓他們用單一的一種方法一味地讀,學生很快就會厭倦下來,沒有了興趣,自然對識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本課的兒歌琅琅上口,能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因此,我先放手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從兒歌中找出本課要求認讀的蔬菜名稱,通過用問讀、接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識字。但是,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我的教學還存在着許多的遺憾和不足。在這堂課上,由於讓孩子認讀生字的時間太長,導致寫字部分沒有很好地完成,在寫字教學這部分自己精心地進行設計,可惜沒能展示出來,沒有上真的是非常遺憾,顯然,在前面教學中,我一定還存在拖沓的現象,每個環節之間有不緊湊的現象。這還有待於我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我的課堂效率。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10

依據兒童的特點和教材的特色,本着“以學生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首先是興趣導入,接着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同時充分發揮課件、卡片、實物的作用。最後,運用生活經驗,拓展延伸,從而完成本課的情感目標。我覺得這一堂課,比較成功的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在趣味中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要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要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因此,上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參觀菜園,和蔬菜交朋友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地認識蔬菜名稱和初步感知這些蔬菜的的特點,詞語卡片和蔬菜實物相結合,使抽象的文字和具體的實物對應起來,增強了識字效果。

通過實物、課件演示,瞭解蔬菜特點。學生在“參觀菜園”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自主探究,感受蔬菜的特點,將認識事物、觀察和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對於“參觀菜園”這種設計很感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處在興奮狀態中,學得主動積極。小朋友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蔬菜的名字,並讀準了字音,認識了他們,歡快的氣氛便瀰漫了教室,教師教得輕鬆、愉快,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反覆中識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因此在這堂課中,我採取多種識字方法,從讀拼音識字,到去掉拼音識字,從同桌互助識字,到遊戲中識字,再到課文中找字——圈出生字寶寶,認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反覆訓練,學生對字詞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但是,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還存在着許多的遺憾和不足。在這堂課上,由於讓孩子說說自己對蔬菜瞭解了多少用的時間太長,認讀鞏固生字的時間就太短了,而且學生寫字時,雖然兩個四會字:“又、卜”比較容易書寫,但用的時間很短,只是匆匆而過。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11

《開心菜園》是在幼兒對蔬菜有了一定的感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語言活動,主要講述長豇豆、芹菜和不同的蔬菜寶寶進行各種體育比賽,最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比賽項目。教材內容詼諧有趣,對幼兒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故事蘊含斜坡、體育項目、外形與項目的匹配等認知經驗,對幼兒的細緻觀察、生活經驗、思維水平要求較高。因此,我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降低了科學認知、理解、表達的難度,增加了社會性教育價值,使之更適合中班幼兒的能力水平。

考慮到中班上學期的幼兒還是以模仿學習爲主,因此我以故事教學爲主要形式,提供幼兒語言學習的範本,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感受角色心理。

我對整個活動準備充分,孩子們大多都是農村孩子,對蔬菜已有經驗,在教學中我是將圖片一張一張出示的,是完整的講述,做到欣賞完整性。首先讓小朋友看掛圖的時候,儘量讓幼兒講述,幼兒自主講述的部分比較多,其次,在讓幼兒觀察掛圖由我講述故事的階段,環節緊湊條理清晰。通過按教案設計幼兒能仔細觀察圖片,能初步學會看圖講故事,但是在我完整地講述故事的時候小朋友完全不能和我一起講,但都能和老師一起說一說主要內容。在教師的提問上,結合認識特點,提問具體明確,拓展幼兒的思維。例如在問到長豇豆和芹菜輸了比賽時,心情會怎麼樣?孩子們各抒己見,故事最後:“長豇豆和芹菜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終於成功了”,教師可以適當點透:成功離不開朋友們的幫助,而成功的意義也不是一心的想要贏得比賽,成爲快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角色扮演,來讓幼兒感受人格化形象的社會屬性,也從中體驗到蔬菜的`自然屬性。在觀察、講述時,既要注意運動者,又要注意觀衆;既要注意直觀的動作、神態,又要注意角色的內心感受;還要運用象聲詞來渲染氣氛。孩子們在這種動與靜的結合中,去體驗故事中愉快幽默的諧趣。並從中得到感受,知道即使在某方面失敗了,也不要難過,因爲,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優點。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12

《菜園裏》是人教版語文第一冊看圖歸類識字教學,通過圖幫助學生熟悉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讓學生熟悉表示蔬菜名稱的漢字,瞭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本課,我讓學生在遊戲中認讀生字,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接着寫字、拓展練習、讓學生樂學、愛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愛好,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有利條件,更好地去激發他們的愛好。”我出示課文掛圖和蔬菜圖片,讓學生參觀漂亮的菜園畫面,感受真實的蔬菜,貼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自己看看蔬菜,把學生一下子就帶進輕鬆、愉悅的語文樂園天地。在認讀生字時,我採用學生讀準生字並組詞造句就可以扮演蔬菜的方式激發學生認讀生字的興趣。孩子們既學習了蔬菜的名稱,有認識了漢字。

這樣的活動使枯燥的字詞練習,變成有趣的遊戲,使學生樂學、愛學,讓學生積極展示自己,在展示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提高識字認字的能力。接下來,我讓會認的小朋友帶大家認讀,接着開火車認讀蔬菜名稱。認讀後去了拼音再認,再從這些蔬菜名稱中出示生字,讓孩子互相交流記憶方法。然後是學生齊讀,集體交流識字方法孩,子用加一加減一減,記筆畫等辦法來說自己的認字法。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對生字的'認記得到鞏固。在這第一課的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在學生組詞時,個別學生由於沉浸認識的蔬菜的喜悅中,學習注意力有些分散,我的課堂調控形勢過於直白,可能打擊了個別孩子的積極性,又擔心不能完成我的教學任務,因此,放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時間和朗讀課文的時間也略顯不夠,在下一步的教學中,還要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爭取提高自己的放手能力即課堂掌控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13

在《菜園裏》教學設計中,我試圖將生活引入課堂,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生活,認識生活,探究生活,讓生活成爲打開語文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纔會活,只有活纔可以點燃學習的種子,只有活纔可以促進習慣的養成。活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的動力。我將菜園搬進教室,創設生活化情景,一開課就利用買門票將教學內容的`特點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聯繫,構建一個開放自主的課堂,引起學生極大興趣,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注意力,人人躍躍欲試,個個爭先恐後,在這種心態下學拼音、識字,事半功倍。

二、調動多種感官,聯繫生活感悟。

根據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我運用讀卡片、看課件、訓練說話、進行寄信、猜菜名活動,以及書寫生字等多方面調動學生感官,讓學生自主感知,探究發現,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生生互動,動靜結合,和諧課堂。

三、拓展實踐活動,迴歸生活運用。

新課程理念認爲,凡是有助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的活動材料與素材,都是課程資源。學生作爲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員,接觸更多的是生活世界,語文學習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語文教育理應迴歸生活。將學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蔬菜納入課堂,讓學生認讀、鞏固生字。在品嚐蔬菜活動中,將知識與經驗,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蔬菜特點了解,放飛思維,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效結合在一起,爲個性的發揮開闢空間,有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但是,我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在學生說話時,沒有抓住時機拓展語言訓練;認識生字書寫位置不夠具體,生字範寫不夠大;還要加強學生的評價能力等等。

教師職業是一門大學問,以後我還要繼續深入探討,務必在課堂上要做到活而不亂,學習有序,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14

陶行知先生說:“要實行學生人體的大解放,讓學生充分享有心靈的自由,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教師積極創設活動,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與實踐,發展學生的主體。怎樣才能使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更有效?通過一學期教學實踐總結,我認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有活動的時空

充分給予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以個體學習爲主,讓學生親身參與,這就必須使教材貼近生活。

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如果真正廣闊的生活衝進教室的大門而來到課堂,教室的天地就更開闊了。”在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與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菜園裏》我讓學生走出課堂,課前到菜市場去買菜,認識菜、瞭解菜。課後,讓學生學種菜。學生在自由時空中遇到新事物、新問題,覺得有趣,不自覺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詢問、動腦思索,這不正是陶行知所說的六大解放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二、讓學生有選擇的權利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都有差異。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爲中心,重視學習的個性。在《菜園裏》教學中,我安排這樣一環節,選擇自己喜歡方法介紹一種菜:①觀察蔬菜②讀課文③畫一畫④與別人討論。學生有選擇的自由,也就是在這樣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發展個性,發揮學生主動性。

三、讓學生有展示的舞臺

設計豐富的活動形式爲學生提供發展自我展示的學習舞臺,讓學生居於活動的中心,成爲活動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興趣。菜園裏教學反思_菜園裏教後感

在《菜園裏》教學中,我設計找朋友的遊戲和說蔬菜的活動。行式多樣: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小記者採訪。這不僅加深對蔬菜瞭解,更讓學生在快樂情緒中感受到閱讀樂趣,進行認字、說話練習,培養合作的能力。又如把學生買來的菜放在一起,舉行蔬菜展。此時,教室猶如一片菜園,學生在這種情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紅綠黃紫真好,菜園一片好風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動,讓學生自己參與,自主選擇,自主體會,自主發展。

活動,讓學生愉快地去感受、去體會、去思考、去認識。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15

《菜園裏》是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中的一篇看圖歸類識字。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繫緊密,以一幅表現菜園景色的插圖,九個蔬菜名稱的詞語,一首生動活潑的描述蔬菜特點的兒歌組成。

爲了使識字課也生動有意思,課堂中,我主要通過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引入比較真實的蔬菜寶寶家。學生學得興致挺高的,看來這個設想還是符合了學生的特點。回憶教學過程,有幾點還是比較令我滿意的。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在上課伊始,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以蔬菜寶寶的來信,帶領學生去蔬菜寶寶家做客這一大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興趣,同時在“門牌”的創設中,學生輕鬆地認識了“蔬菜”。接下來,我說“迫不及待了,讓我們一起進到裏面去看看吧!”板書“裏”,很自然的,學生理解了“裏”的意思。再出示菜園圖,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擊蔬菜名稱,而後以“小朋友們,這些蔬菜娃娃見你們來了,可高興拉,瞧,它們都帶來了自己的名片,看,有照片還有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他們吧。”,出示蔬菜寶寶“名片”,導入識字教學。

在最後的識字鞏固環節,我以“喜歡這些蔬菜寶寶嗎?蔬菜寶寶也喜歡你們,它們要變成一道道美味送給大家,不過,它們要先考考大家是不是都已經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帶領學生有興趣得進行識字複習,讓學生“報菜名”進行字詞的拓展學習,這環節在學生中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我以一個又一個的情境創設,把學生一下子就帶進輕鬆、愉悅的語文樂園天地,讓課堂與快樂不再分離。

二、朗讀形式多樣,調動學生情趣

識字離不開朗讀,朗讀能幫助學生識字,讀多了,學生與字見面次數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記住了。一年級學生如果以爲地讓他們用單一的一種方法一味地讀,學生很快就會厭倦下來,沒有了興趣,自然對識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先出示有圖片加音節的生字,再去掉圖片,讀讀帶音節的生字,最後去掉音節讀讀生字,體現生字教學的層次性,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也就好了。在認讀生字過程中,我採用自由讀、指讀、賽讀、輪讀、搶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變換各種口味,學生讀的興趣也就能始終保持高昂。在課文的朗讀中,我也用問讀、接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多樣的形式纔會始終吸引着學生。

三、運用趣味遊戲,活躍學生樂趣

一年級學生非常喜歡做遊戲,既然遊戲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那麼課堂上,我就引入了兩個遊戲。“貼商標”遊戲,讓學生找出對應的蔬菜名稱,不僅考學生的識字情況,也考驗了學生的反映速度,他需要和圖片對應起來,同時在學生的“對對對……”拍手聲和齊讀聲中,生字再一次深刻地和學生見了一次面。在“猜猜看”的遊戲中,通過猜動作,猜口型,猜謎語,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幫助學生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學生在遊戲中興趣盎然識字,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課堂也證明了學生確實是喜歡這樣有意思的.識字的。

這節課的教學中雖然做到了以上幾點,但還存在着些不足的地方。

1、課堂的及時生成

在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什麼園時,有些學生說了和“園”字同音的“圓圈,元旦”,我隨即在黑板上把這兩個字寫上了,之後就沒再去理會了。我想要是我把整個詞語寫上,在複習鞏固環節,再讓學生讀讀,這樣不僅讓學生區別了同音字,又增加了識字量。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生成點。

2、評價的多樣化

老師的評價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話足以讓學生增強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我的評價語還欠生動豐富。

識字教學如何讓學生既有興趣又學得紮實?教學永遠是不斷改進的藝術,我將不斷反思,不斷進取,!

《父親的菜園》語文教學反思 16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菜園裏》是一節識字課,本節課我本着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裏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了小辣椒的卡通形現象,在以動畫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在識字教學中爲學生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爲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慾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走下座位看看、摸摸、讀讀、認認、爲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精靈、拼音寶寶跟小朋友捉迷藏、小精靈送禮物等有趣的環節,引導着學生由帶拼音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學生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學會了合作。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爲學生願學願記的行爲。

本節課我始終都用鼓勵的口吻,以小兔送熟菜瓜果的形式獎勵學生,學生在讀過兒歌后互評,合作學習,再加上我的激勵性語言及送精美的小飾物,使學生樂學,達到了學習目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充滿自信、有了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教學中如果能夠把蔬菜實物再分充分的利用起來,那麼課堂氛圍將顯得更加活躍,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