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通用7篇)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通用7篇)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1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水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課文用了擬人的方法,讓學生感悟雨點能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首先用猜謎語的方法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中來。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與生字反覆見面,從而從整體上把握字形。同時在課上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感悟課文的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理解兩個詞語:“飄落”和“數不清”爲了讓學生理解“飄落”一詞,我用直觀演示法,使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飄落”一詞,並能仿照文中的句子進行說話練習。如:“秋天到了,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當學生讀到“數不清的雨點從雲彩裏飄落下來。”一句時,我接着學生問“你們還知道什麼東西也是數不清的”?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說“落葉”有的說“星星”還有的說“螞蟻”等。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詞語,而且還學會運用這些詞語。收到預期的效果。

我還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感悟,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重視對話訓練,運用了分角色朗讀,增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2

《雨點兒》是一篇童話,文章內容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知道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會給大地上的植物帶來變化。以下是我對於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反思:

一年級學生對生活當中的一些事物比較感興趣,也比較熟悉,爲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導入課題的時候就播放一段下雨的聲音來引出課題,課題《雨點兒》中的兒化音是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指名學生朗讀後發現問題,於是提醒學生注意有個“兒”,但是學生仍不能讀好這個兒化音,於是我就進行了示範讀,讓學生聽我讀然後再讓學生讀,有個別學生會讀,在一次次的示範下學生逐漸能讀好這個兒化音,但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出現了這個兒化音,學生卻讀不好這個兒化音,特別是放到句子中,總有一些學生會讀錯。我又進行了示範,但是這次的效果不太明顯。在句子中的兒化音學生總是不能適應,因此在讀句子的時候還有許多學生沒有讀準。

經過半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生字學習的方法,因此在學習生字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將生字圈出來,然後讓學生自由讀生字,自己學習生字(可以說說生字的拼音、偏旁、組詞等。)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在碰到生字的時候可以知道認識這個生字的一些方法。接着我將生字出示,先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如:“數、清、方”提醒學生正音,“飄、落”指導學生記字形。有一些學生還主動介紹了他們認字的方法:“門加口就是問。還有在出示生字後再出示搭配的詞語,柚子到詞的學習,這樣能提高學生識字的能力,爲學生自主識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3

一、爲充分激起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首先我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如果發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教學開始,我用親切的語言對孩子們說“雲媽媽給我們帶來了一羣可愛的孩子,他們特別愛唱歌,滴答滴答,沙沙沙,猜猜他們是誰啊?引入課題。

利用板書“雨點” 再加上“兒”字,在說話中注意引導學生將“雨點兒”這個詞讀正確,化解兒化音的讀音難點。

二、情景再現,朗讀感悟

語言的學習應該突出層次性,從詞到句到段,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纔可以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學透。

結合課文特點,我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爲目的,採用了多種教學策略,使“以讀爲本”這一理念落到實處。具體做法如下:

1、適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想,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語“數不清”,以想帶讀。

2、恰當藉助實驗,再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理解“飄落”。

3、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讀出其中的韻味。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知不覺進入課文情境。

4、通讀全文後,由淺入深,一步步的分析指導,最終讓學生理解了雨水和植物的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

5、加入《小雨沙沙》的歌曲,讓學生們進行簡短的課間休息,再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最後書寫生字

識字要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和寫字相結合,學生才能紮紮實實地識好字,所以在最後環節,我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本課的生字都是獨體字。教學時,我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高低長短,強調主筆的`作用。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4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故事生動有趣,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努力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引導學生“愛學”、“學會”、“會學”上,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屏棄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沒有采取分析課文的方式進行學習,而是通過學生小組競賽的形式,由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按學生提的問題的板塊和進度,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或夥伴合作研究解決問題。讓學生憑藉課文進行研究性學習,力圖將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力圖將常規的“平推式”教學爲“探究式”教學。培養了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設了師生間的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教學空間,很好地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師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執教者,而是融入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討論,一起讀書,師生合作非常愉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根據每個孩子都有表演的慾望,都希望被發現,被重視這一特點,每節課特別設置了演一演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

教育本身是存在着缺陷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中,存在着以下幾點不足:

一、 課前老師沒有做好談話放鬆工作,學生比較緊張,沒有完全放開,不敢大膽發言。

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得還不夠,朗讀的指導還要再下力度。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5

昨天佈置的作業是讓孩子們讀熟課文《雨點兒》,我晚上也加班找到了《雨點》這篇課文的課件,在學課文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注重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一、通讀全文後,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小節:“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我沒講一字一詞,就讓學生開火車讀,等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時,才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的。有的學生說“數不清”是說雨點兒多,有的學生用手勢表示“飄落”,是說雨點兒落下來很輕。

二、課文第2、3、4小節,我讓學生自由讀,並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用筆劃出描寫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對話的句子。劃好後再讀,校對後同桌互讀,提醒對方注意讀正確、讀通順,然後自由找夥伴把對話內容朗讀出來。指名朗讀時,小朋友讀得繪聲繪色,還加上了動作、表情。好幾對夥伴爭着上臺,演了還想演,讀了還想讀,老師都有些欲罷不能。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6

這是《雨點兒》一文第一、二課時的課堂實錄,相對而言這兩課時的任務各有側重。第一課時側重於學生的閱讀實踐,第二課時側重於學生的識字過程。但總體來說,教師均能緊扣教學目標,教師大膽地“放”,讓學生全員參與,主動發展,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學生去朗讀、識記,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第一課時的教學,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感悟,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多種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了讀一讀,畫一畫,貼一貼等手段,增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快快樂樂學習語文。

第二課時的識字教學,教師不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而是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與生字反覆見面,進而從整體上把握字形。同時在課上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與漢字反覆見面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本課會認,過渡到其他語言環境也能認識,體現了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認識到了識字是有用的,從而更主動地到生活中識字。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 篇7

《雨點兒》是一篇童話,文章內容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知道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會給大地上的植物帶來變化。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在教學中貫穿以下教學理念:

一、“趣”字引路,讓識字教學水到渠成。

與生動有趣的文本內容相比,單一的識字環節往往是一個不受學生喜歡的過程。如何讓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參與到識字學習中來,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本堂課作爲本文教學的第二課題,識字環節已經初步完成,重要的是通過複習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生字的掌握。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把生字全都寫在一個個的“雨點”上,設計了:“開小火車叫生字寶寶的名字----把拼音寶寶藏起來讀一讀----送雨點兒回家”等學生喜愛的方式來鞏固生字,學生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等把生字寶寶全都“送回家”之後,又讓學生聯繫板書讀一讀,進一步鞏固了生字學習。

二、重朗讀指導,營造氛圍,激活文本,讓學生暢所欲言。

語文教學要積極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他們進行跨時空的心靈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換位中,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注重讓學生閱讀文本,深入文本。在教學課文之前,我向學生推薦了許多寫雨點的小詩如《雨後森林》、《雨點沙沙》、《歡迎小雨點》等,讓他們充分閱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把很多的時間花在了閱讀課文上。在學生自由讀了2-5小節後,我每小節各指名2-3個同學進行了朗讀,並請學生評議。在讀了課文的第2小節後,爲加強學生對問句的理解,在進一步明確了問號的意義後,我把“大雨點”粘在自己身上進行了一個範讀:“你要到哪裏去?”請學生通過聽與看,揣摩一下當時大雨的心情。學生紛紛舉手:“大雨點很開心!”“它覺得很自在!”“那誰來做做快樂的雨點兒?”指導朗讀好大雨點的話。緊接着讓學生再讀小雨點的話,體會它的心情,交流。進行對話朗讀訓練。因爲有先前的體驗在裏面,所以學生讀得比較投入,彷彿自己就是雨點兒了。讓在學習了第5小節後,學生已經瞭解小雨點使“原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大雨點使“原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我在板書更多的花草後又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花小草們在雨點的滋潤下,長得更紅了,更綠了。它們會對雨點說些什麼呢?用你的小耳朵仔細聽一聽。” “小花小草會說:‘謝謝你們,雨點兒!’”“哇,真爽啊!”“讓我喝個夠吧!”

三、深入淺出,拓展文本,寓教育於無痕

本文描寫了大小雨點兒去了不同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分別給這兩個地方帶來了不同的變化,蘊含着這樣一個道理:錦上添花美,雪中送炭美。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瞭解: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無私地給於幫助。在課文學習中,我沒有也不可能把這些觀點明確地告訴學生,但是通過多次的朗讀,聯繫課前閱讀的兒歌小詩,學生應該能感受到這些。在學習課文後,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來進行昇華:“如果你是小雨點,你會去哪裏?準備給那些地方帶來些什麼變化呢?” 學生的回答讓我知道:這一堂課的情感目標已經比較好地達到目的了:“我要去火焰山,下大雨,讓火焰山周圍的人不再幹渴,莊稼長得很好!”“我要去大森林,下一場大雨,讓那些亂砍樹木的人嚇得逃回家。” “我要去沙漠,讓沙漠變成綠洲。”“我要去森林,讓小蘑菇全都長出來。”

讓兒童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規範的語言表達感受,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我試圖用自己的實踐來實現理念。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教學中對“消除學生緊張情緒”這一點事先沒有考慮到,課堂上也沒有調控好,以至於部分學生(包括平時回答問題較積極者)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十分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