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鋼城爲題目的日誌

鋼城爲題目的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鋼城,50多年前就依着這條河而建。

鋼城爲題目的日誌

小時候,因爲一首紅歌,總以爲這條河源於羅霄山脈西麓。其實,那條源於羅霄山脈的河—瀏陽河,自山的北麓和南坡,有二條溪流,在山南水北,謂之陽的城東10公里處匯合。又經十曲九彎,歷五十里水路,一路清波盪漾,流經省會,至南,才入了這條河,這條河是養育我們的母親河—湘江。

那首歌,是一首被革命歌曲唱出名來的紅歌。這條河,那條河也是一條被幾代炎黃子孫唱出名來的河。

50多年前,父親和一羣同樣懷揣着對山外世界憧憬的人們一樣,來到了這條河右岸。從此,他們的身影就永遠的貼在這條河的水面上。從無到有,他們在這條河的右岸先後建起了金屬製品、焦化、鍊鐵、燒結、鍊鋼、軋鋼等等的廠子來,還建有職工醫院、子弟學校、幼兒園。他們從小到大,從建廠初期的'小高爐建到了2580的大高爐;他們從精到強,在這裏先後建起的平爐、250軋機早已被當今世界先進的轉爐、高速線材軋機取代;他們從少到多,從幾十萬噸鋼、鐵、材的生產,發展到幾百萬噸,上千萬噸的規模。就是這樣,50多年來,他們從無到有,在這條河的右岸,一磚一瓦建起了一座十里鋼城—湘鋼。

10年後的三月,就是在這條河的右岸,一個由當年基建工棚改建的,那個叫二村的低矮平房裏,我便出生在那裏。那裏曾經四季分明,而在那個開滿桃花的季節裏,我開始懂得什麼是愛!並且慢慢的、慢慢的,我愛上了這條河,愛上了這座城!

我是這個家庭裏唯一生在這條河,這座城的孩子。

在這裏,父親與大多數鋼城開拓者家庭一樣,一個人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資,和媽媽一起,養大了我們姊妹三人。

10多年後,我和哥哥、姐姐姊妹三人也一起加入了這座十里鋼城建設的奮鬥者行列。無論是在食堂,還是負責生產保衛,即便是進行着企業的文化宣傳,到處都有我們的身影。

30年來,從生產操作到企業管理,再從企業的管理回到現場的生產操作。從焦爐爐前輾轉,再到高爐爐前的全新上崗,這些都不過是一個奮鬥者從一個起點回到了另一個奮鬥目標的原點,新的履歷覆蓋在過去輝煌的往事裏,不用回味,是重生,也是另一場奮鬥的開始。

當然,這條河,這座城影響最大、最具魅力的無疑還是“偉人故里”,這是這條河,這座城的頂級品牌資源。

有人說,大地創造這條河,可能用了一億年。也有人說,這條河養育這座城建設的生靈,需要一萬年。然而,這羣生靈在這條河邊建造這樣一座鋼鐵新城,卻只用了57年。

幾十年來,我和我們那些鋼城的開拓者們一樣,在這片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從此,這奔騰的河水,奔騰的鐵流,纔在四季交替的輪迴中日漸豐滿。纔有了大小高爐、平爐、轉爐、焦爐、俱樂部、燈光球場、拐角樓、希望大廈等等城標的不斷變遷,纔有了這座十里鋼城醉人的燈紅酒綠,纔有了這座十里鋼城別樣的高樓林立,纔有了這條河,這座十里鋼城文明的經濟繁榮和人們的安居樂業。

這座十里鋼城對於傳承這條河(水系)的歷史文化起着多麼重要的作用。沒有他的點綴,就沒有高爐、轉爐、焦爐這些豐富的工業建築與這條河水面以及其他景觀相映襯,就沒有這條河上的鋼城美景與劉興福、艾愛國這些奮鬥者如此這樣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條河以及這座十里鋼城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就不會充分展現。

這條河,這座鋼城的精華就沉澱於此。

我們是鋼城的兒女,也是鋼城的主人,我們應當高聲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