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最新初中生鬧元宵手抄報資料

最新初中生鬧元宵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湯圓,湯圓,幸福的湯圓,吃一個湯圓,日子幸福甜甜;吃兩個湯圓,事業美滿如願;吃三個湯圓,家庭和睦團圓……吃一碗湯圓,元宵節快樂!以下是本站網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元宵節手抄報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初中生鬧元宵手抄報資料

  元宵節賞燈詩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我國民間有着元宵節賞燈詩的習俗,歷代文人墨客讚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覺趣味無窮。

唐代時,元宵放燈已發展成爲盛況空前的燈市。京城“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爲花樹”。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詩云:“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繪了燈月交輝,遊人如織,熱鬧非凡的場景。唐代詩人張悅也曾用詩讚道:“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裏太平人。龍銜火樹千重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把元宵節賞燈的情景描述得淋漓盡致。李商隱則用“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的詩句,描繪了當時觀燈規模之宏大。值得稱道的,還應首推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裏雖沒有正面描寫元宵盛況,卻蘊含着十分歡樂愉悅、熱烈熙攘的場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況空前,燈市更爲壯觀。蘇東坡有詩云:“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范成大也有詩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詩中的“影燈”即是“走馬燈”。大詞人辛棄疾曾有一闕千古傳誦的頌元宵盛況之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明代更加鋪張,將元宵放燈從三夜改爲十夜。唐伯虎曾賦詩盛讚元宵節,把人們帶進迷人的元宵之夜。詩曰:“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似銀。滿街珠翠遊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熱鬧的場面除各種花燈外,還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燈市》詩云:“海螯雲鳳巧玲瓏,歸德門明列彩屏,市火蠻賓餘物力,長年羊德復仙靈。月能徹夜春光滿,人似探花馬未停;是說瀛洲雙客到,書窗更有萬燈青。”清代詩人姚元之寫的《詠元宵節》詩云:“花間蜂蝶趁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動、精彩別緻。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抒寫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古廟會文化濃

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三,記者置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鶴壁市浚縣濃郁而熱烈的民俗氛圍中。這一天,以逛千年廟會、賞中原民俗爲主題,歷時近一個月的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暨浚縣正月古廟會拉開大幕。

翻滾抖鬃的舞獅子、搞笑逗樂的張公背張婆……在縣城通往大伾、浮丘兩山的主要路段上,近30家民間社火隊進行着精湛的表演,原汁原味兒的民間社火表演,不時引來圍觀遊客的喝彩。“俺們北街村的背閣與擡閣至今保持着明清民間社火的原貌,2008年,俺縣的民間社火還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呢。”浚縣城關鎮北街村背閣會“會首”對記者介紹說。

泥咕咕聲聲入耳,小泥猴憨態可掬,青石獅莊重威嚴……一件件精美的民間工藝品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在伾山文化街,百餘個民間工藝品展位,聚集了來自江蘇、河北等多家民間工藝品客商的泥塑、木雕、布藝等80多個種類的民間工藝品。“浚縣泥咕咕起源於隋唐時期,現已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爲發源地的泥塑原生態文化村楊玘屯,現在也建起了泥塑博物館,如今的泥塑產業是越做越大了。”在泥塑展位前,一位吹泥咕咕的中年人告訴記者。

勤勞、質樸的鶴壁浚縣及周邊的父老鄉親們不僅從中充分享受到歡樂和喜慶,更能感受到濃郁的民間文化的激情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