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10條寫作素材參考

10條寫作素材參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1、快樂 有一天,請朋友吳雪君爲我題“快樂”二字。 他先以篆書寫了一遍。鐵線篆,筆道很細,曲折宛轉,古樸大方。我看着很好。他卻搖了搖頭,將宣紙團成了一團。 後來,他以隸書再寫了一遍。粗放的筆道,很大氣。我看着很好。他卻又團成一團,扔到地上去了。 他以楷書寫了一遍。方正穩妥,不溫不火的字,想來掛在牆上,會讓人心平氣和。他停下筆,端詳起來。這回該滿意了吧。 過了一會兒,他又在這張紙的空白處,寫草書“快樂”,把紙寫滿了。 換了一張新宣紙,他用大筆蘸濃墨,寫了行書“快樂”二字。 他放下筆,說:“就是它了。” 我問他:“剛纔那幾個不都很好嗎?” “好是好,但篆書的快樂太纖巧;隸書的快樂太張揚;楷書的快樂太拘泥;草書的快樂太飄忽,那都配不上‘快樂’二字。你看,這行書,用大筆蘸濃墨寫的,既沉實厚重,又行雲流水一樣流暢、自然,這纔是真正的快樂。”

10條寫作素材參考

2、齊白石 很喜歡看白石老人的寫意畫,或魚或蝦或荷或蛙,雖然是寥寥數筆,簡簡單單,卻疏朗明快,意趣天成。 後來讀書才知道,白石老人早年是畫工筆的。據說,當年,他的工筆仕女圖能夠細緻地表現出畫中人物紗衣裏透出的錦緞花紋。 由於這一手,人稱他“齊美人”。 看來,藝術之路,就是這樣由繁入簡,由巧歸拙。 也是從讀書中知道,白石老人十分吝嗇。他畫蝦以只論價,且分文不可少。然而,當有人勸他到國外賣畫時,他卻說:“飢則有米,寒則有衣,無須多金,反爲憂慮也。” 解放後,白石老人收入很高,堪稱富翁。可是他衣衫簡樸,飯食清淡。別人不解,以爲他人老了,還有貪心。 其實不是。吝嗇的人,多貪小便宜,只看眼前利益。而白石老人的做法,卻是風骨精神,他不苟取,不奢侈,很惜福。這是一種非凡的人格。

3、巨石與雕像 我站在匠人和他雕琢的巨石前,看他究竟要把這塊巨石做成什麼。匠人的錘子、鑿子丁丁當當地響着,石屑亂飛,地上紛陳着大大小小的石塊。看了半天,我也看不出什麼。只好打斷了他的工作,向他詢問。 “你究竟要做什麼?” “打石頭。” “你打石頭是想把這塊巨石雕成什麼樣子呢?” “我也不知道。不過等我把多餘的石頭全部打下來之後,巨石應該變成什麼樣子你就會看明白了。” 我繼續等。終於,巨石漸漸變成了模糊的雕像,隱約成形,是一位古裝的沉思者的面孔。 “看出來沒有,小夥子?”匠人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問了我一句。 我點點頭。 “它就在裏面,被那些多餘的石塊掩藏。你只需要把那些無關的石塊與它分開,它就顯現在眼前了。” “那你到底要將它雕成誰呢?”我再一次發問。 “給他命名,那是其他人的事。對我來說,它就是一塊石頭。”匠人說完,又拿起錘鑿,丁丁當當地工作起來。 生命就是一塊巨石,你想如何成就自己,其實很簡單,像這位匠人一樣,只須把對於人生理想來說多餘的那些弄掉,就足夠了。

4、旅行者與燈 旅行者走過了人生道路上的很多暗夜。 有一天,他找到一盞燈。因爲燈光可以發照亮夜路,以後的路不會再黑暗了,他感到非常高興。他把燈背到背上。 因爲影子投在他前面,他不得不一步一步在踩着自己的影子。 有人對他說:踩着自己的影子走路,該是多麼不吉利啊。 他聽到後,開始爲這件事苦惱。爲了避免不吉利,他吹熄了燈,儘管前面的路黑暗重重。 現在他重新墜入無邊的暗夜,並且迷失了方向。如果點亮燈,就要踩自己的影子,那是不吉利的;如果不點亮,走起路來就難多了。怎麼辦? 他只好請教覺悟的人。 覺者告訴他:“很簡單,你把點亮的燈拿到前面來就好了。” “踩着自己的影子走路,是不是不吉利呢?” 覺者笑着反問他:”是不點亮燈在黑夜裏迷路不吉利呢,還是點亮燈踩自己的影子不吉利呢?” 旅行者拍了拍自己的頭,也跟着笑起來。 現在的確好了,燈在面前,影子沒有了。眼前的路被燈照亮,也清楚起來。他不再爲這影子苦惱,心裏充滿快樂。 從此,旅行者的路充滿光明。因爲現在照亮他的,還有覺者的智慧。他再沒有迷失過。

5、相與著相 張大千一生都喜歡養長鬍須。那仙風道骨的樣子很美,人稱他“美髯公”。 一日,有客來,見到他的鬍鬚長得如此美,生了疑慮,問道:“這麼美的鬍鬚,白天裏怎麼樣都好。可是,夜裏睡覺時,您是將它置在被外、還是放在被裏呢?” 張大千一時無語。他思索了一下,也答不上話來。這個問題,他從來沒有考慮過。至夜,張大千入睡時,想起了來客問過的這個問題。他將鬍鬚放在被外,覺得不舒適,無法睡着。於是,他將鬍鬚放在被裏,依然覺得不舒適,還是睡不着。 這一天晚上,他折騰過來折騰過去,竟然一夜難眠。 這個故事讓人笑過,又讓人深思。我想起佛陀在《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妙心生在“應無所住”處。相處處在,如果心落在相的窠臼裏,就是著相。著相就有著相的煩惱,還是應無所住好。

6、觀世音菩薩 翻《書林散葉》,讀到下則妙文。 劉文典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時,有次在課堂上對學生說,要把文章寫好,只要注意“觀世音菩薩”就行了。衆學生不解。他加以解釋說:“‘觀’是要多多觀察生活;‘世’是要明白社會上的人情世故;‘音’是文章要講音韻;‘菩薩’是要有救苦救難、爲廣大人民服務的菩薩心腸。” 他說得多好。 想一想,在世間處事,心裏記住“觀世音菩薩”也是很重要的。不光寫文章要記住,日常生活中也要記住。 在生活中,“觀”,就是觀照自己、觀照他人,隨緣而做,不生煩惱;“世”,就是行事時,明白大千世界,人心同己心,共生共存;“音”,就是常行軟語、喜語、鼓勵語、安慰語、不逛語、不妄語。這樣做,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就是約束自己的身、口、意,向着“菩薩”的境界努力了。

7、選擇 人的一生常處於抉擇之中,如:念哪一間大學?選哪一種職業?娶哪一種女子?……等等傷腦筋的事情。 一個人抉擇力的有無,可以顯示其人格成熟與否。 倒是哪些胸無主見的人,不受抉擇之苦。因爲逢到需要決定的時候,他總是求詢別人說:"嘿,你看怎麼做?" 大凡能夠成大功業的人,都是抉擇力甚強的人。他知道事之成敗,全在乎已沒有人可以代勞,更沒有人能代你決定。 在抉擇的哪一刻,成敗實已露出端倪。

8、信任 信任一個人有時需要許多年的時間。因此,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也沒有真正信任過任何一個人,倘若你只信任那些能夠討你歡心的人,那是毫無意義的;倘若你信任你所見到的每一個人,那你就是一個傻瓜;倘若你毫不猶疑、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個人,那你就可能也會那麼快地被你所信任的那個人背棄;倘若你只是出於某種膚淺的需要去信任一個人,那麼旋踵而來的可能就是惱人的猜忌和背叛;但倘若你遲遲不敢去信任一個值得你信任的人,那永遠不能獲得愛的甘甜和人間的溫暖,你的一生也將會因此而黯淡無光。 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信任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你有義務去信任另一個人,除非你能證實那個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權受到另一個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證實不值得那個人信任。

9、大和小 一位朋友談到他親戚的姑婆,一生從來沒有穿過合腳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 走來走去。 兒子晚輩如果問她,她就會說:"大小鞋都是一樣的價錢,爲什麼不買大的?" 每次我轉述這個故事,總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氣。 其實,有生活裏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姑婆"。沒有什麼思想的作家,偏偏寫 着厚重苦澀的作品;沒有什麼內容的畫家,偏偏畫着超級巨畫;經常不在家的商人,卻有非常巨大的家園。 許多人不斷地追求巨大,其實只是被內在貪慾推動着,就好像買了特大號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腳一樣。 不管買什麼鞋子,合腳最重要,不論追求什麼,總要適可而止。

10、碗不翻 故事說,一個孩子拿着大碗去買醬油。兩角錢的醬油裝滿了碗,提子裏還剩了一些。這孩子把碗翻了過來,用碗底裝回剩下的醬油。到了家,他對媽媽說:"碗裏裝不下醬油,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裝回來了。" 孩子期望得到讚揚,他多聰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媽媽卻說:"孩子你真傻。" 當年媽媽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弄不明白這個孩子傻在哪裏,但沒問,否則我媽會說:"你也真傻。" 過了30年,我才明白這個故事的含義,亦明白故事的主角乃是我。如今,我的生活恰如捧着一個倒扣着的碗,碗底裏淺淺地漾着一點東西,即我寫過和編過的零散文章。碗裏是空空的,裏面的東西已經潑灑光了。同時我不知我曾經潑灑了什麼,但必可珍惜。 故事的第二部分是:媽媽:"孩子,兩角錢就買這麼點醬油嗎?"孩子很得意,說:"媽媽,這面還有呢!"他把碗翻過來,碗底的醬油於是也灑了。 無論到了什麼時候,我都不會把碗翻過來,去看另一面盛着什麼,而使僅有的一點東西都灑在地上。無論,碗的另一面藏着什麼樣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