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初三語文第18課《楊修之死》的教案哪有?

初三語文第18課《楊修之死》的教案哪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6K 次

教學目標:

初三語文第18課《楊修之死》的教案哪有?

1.瞭解分析作品的敘事線索和楊志的思想性格。

2、鑑賞本文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構思。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賞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介紹《水滸》理清情節結構

一、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我們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實際上各有其獨特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智取生辰綱》一文,仔細品嚐《水滸》的滋味。

二、介紹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爲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爲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羣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於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衆。每爲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藥之無不愈,羣詫爲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於爲政而拙於軍旅,中駟材耳。若餘不仕則已,仕必文爲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後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爲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後,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後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後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後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爲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樑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爲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爲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爲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後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口述故事經過。

四、故事情節分析:

(一)兩分法:

第一部分(開頭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寫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途中與同夥之間發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楊志卻待要回言”到最後)寫楊志與晁蓋等八條好漢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發生(開頭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楊志押送生辰綱。

第二部分:故事發展(“楊志卻待要回言”至“自去一邊樹下歇涼”)七雄販棗蒙楊志。

第三部分:故事進一步發展(“沒半碗飯時”至“也這般羅唣”)白勝設計誘官軍。

第四部分:高潮(“那對過衆軍漢見了”至“自下岡子去了”)楊志無奈買白酒。

第五部分:結局(“那七個販棗子的”至“掙不得,說不得”)楊志誤失生辰綱。

第六部分:尾聲(最後一段)吳用智取生辰綱。

五、從情節來看,小說構思有何巧妙之處?

1.善用伏筆:

楊志誤失生辰綱實際在前文有多處暗示,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伏筆。(略)

2.善用景物描寫:

善於運用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是本文的又一藝術特色。它主要表現爲對天氣炎熱的描寫。從楊志一夥開始上路起,到楊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幾處着力寫天氣,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通過寫“涼”來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餘處。而且寫“熱”又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覆描述,不斷點染的:有的通過作者的介紹來寫,有的通過八條好漢之口來寫,有的通過楊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來寫,更多的是通過軍健的語言和行動來寫。這種對典型環境的描繪,不僅能烘托氣氛,有助於刻畫人物性格,同時能推動故事情節的開展,也就是說天熱成爲矛盾衝突發生、發展、激化以至解決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例如軍健們挑着重擔走不動,一再要求楊志趁早涼行路,遇到樹林就要歇涼,看到賣酒就急於要買來解渴,最後連楊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無一不是由於天氣酷熱引起的。從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吳用的巧計之所以能在黃泥岡松林裏得以實現,就天時而言,也正是得力於天氣炎熱。所以作品對天氣炎熱的着意描寫完全是爲“智取”服務的。

3.巧用雙線索:

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 處處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敗

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 預設機關 團結合作 智取成功

六、佈置作業:《名師伴你行》

第二課時

分析人物性格

一、處理作業:略,見教師用書。

二、分析楊志的思想性格:(討論如下問題)

1.楊志何以那麼重視生辰綱的安全,這表現了他思想上的什麼特點?

2.楊志爲什麼對軍健那麼兇?這表明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楊志和虞侯、都管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你對這些矛盾是怎樣理解的?

4.由以上幾個問題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楊志這個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間接描寫:反面襯托 、側面襯托

直接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

三、綜述本文從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藝術特色。(學生試述,教師總結)

小說有兩種矛盾: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候、老都管之間的內部矛盾,亦即奴才與奴才之間的矛盾,表現爲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的矛盾,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在整個故事中,這是次要矛盾。另一種矛盾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即壓迫與反壓迫的矛盾。這是整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主要矛盾,表現爲在對生辰綱的態度上,楊志一方是明防,而晁蓋一方要暗奪。結果由於明防的一方內部不和,給暗奪的一方以可乘之機,終致失敗。作品先寫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發生、發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發生、發展、激化,提供瞭解決的條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寫次要矛盾,完全是爲寫後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務的。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聯,互相影響,不斷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的。

從全文來看小說無論對楊志的謹慎、精明、橫蠻的個人性格的刻畫,還是對八條好漢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團結戰鬥的羣體的描寫,都是把他們放在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通過人物本身的語言行動來進行的,作者絕不下一按語,而這些人物的形象卻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這是本文表現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佈置作業:

1.課外閱讀《水滸傳》“楊志賣刀”一節,就楊志的遭遇選一個角度,寫一篇短評。

2.完成《名師伴你行》課後記:品味四大名著,積累生活、文學底蘊。

【教學思路】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以插敘的方式記敘了曹操殺害楊修的經過和緣由,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曹操、楊修的矛盾衝突。教讀本文,應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楊修、曹操的性格特徵,分析探究楊修的死因,深刻領會作者的意圖,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獨立解讀文學作品的能力,在個性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啓示。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三國演義》和羅貫中。

3、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

4、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徵。

5、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啓示。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國演義》主題曲、DVD。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課前2分鐘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DVD,烘托氣氛。)同學們,從剛剛的音樂當中你聽到了什麼?(人吼、馬嘶、戰場廝殺之聲……悲壯之情)

《三國演義》正是一部英雄的悲壯之歌,讓我們在這悲壯的樂曲中重溫那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關於《三國演義》或者是羅貫中你瞭解些什麼?可以告訴我嗎?(學生談文學常識)

《三國》開篇就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英雄迭現,今天我們就從中淘出一位英雄來學習一下。他就是──楊修。

二、預習檢查

1、字詞。

2、翻譯句子(研討練習三)。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疏理小說情節

1、朗讀要求:

語速要適中,句子停頓要準確,尤其注意語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場合,

要讀出感情來。

2、朗讀任務:

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請用概括性的語言說出來。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麼心理反應?朗讀後做答。邊朗讀邊指導朗讀。

歸納:

事件心理私解“雞肋”怒殺楊修破譯曹操寫“活”字的用意雖稱美,心甚忌之分食一合酥雖喜笑,心甚惡之揭穿曹操夢中殺人用意愈惡之密告曹丕愈惡之教曹植出城大怒替曹植作答教有殺修之心

3、插敘的順序:

插入的六件事是楊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楊修“身死因才誤”做爲行文線索。

四、再讀課文,研討探究,概括楊修的死因(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歸納:

一是由於楊修能夠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慮到留他在身邊終不免造成禍患,總想找一個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殺掉。這大概是許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楊修恃才放曠,爲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置軍紀於不顧,一聞“雞肋”就自行收拾行裝,並煽動其他人也做歸計,因此,他的被殺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於楊修已深深捲入曹丕和曹植爭奪接班的鬥爭之中,在曹丕已經得勢的情況下,他必將成爲這場鬥爭的犧牲品。曹操爲身後接班人的安危考慮必定會殺掉他的。

五、精讀課文,把握楊修、曹操的形象

要求:

1、跳讀課文,抓關鍵詞;

2、品析關鍵詞;

3、用短語概括總結二者的形象:

楊修曹操恃才放曠陰險狡詐才思敏捷城府很深賣弄聰明表裏不一伺察敏銳虛僞多疑輕率大意剛愎自用果敢大膽殘忍歹毒謀略不凡暗藏禍心料事如神……固執虛僞

老謀深算……

兩個人物都獨具個性,請同學們看一看他們的照片(打出二人圖象)但是同學們看這都是《三國》中他們的形象,那麼在歷史上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嗎?請大家回家蒐集材料,經過研討寫個小報告。

六、思考探究

楊修可以說才華橫溢,曹操因爲他的才而賞識重用他,也因爲他的才而殺了他。那麼楊修之死給我們當代青少年什麼啓示呢?(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現代青少年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養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獨尊,狂妄自大的壞習慣。今天,有心理學家總結,楊修的死因與他的心理有關,只是當時的人沒有從心理學角度去考慮罷了。一個有心理障礙的人往往表現爲:無法正確調整情緒,控制個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蕩不羈、孤傲自負……在這裏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當今這個提倡合作、團隊精神的社會裏找到自己的位置。

七、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三國》中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知道了楊修的死因,也獲得了一些啓示,望大家能在楊修身上學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祝願每個人都能擁有美好和諧的人際關係。如果同學們意猶位盡或對《三國》還有不解之處,請參考下列網站:

http:

http:

八、作業

研討與練習二。

【反饋練習設計】

認真閱讀下面短文,討論探究人物形象。

一日,關、張不在,玄德正在後園澆菜,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中,曰:“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玄德驚問曰:“有甚緊事?”許褚曰:“不知,只教我來相請。”玄德只得隨二人入府見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執玄德手,直至後園,曰:“玄德學圃不易!”玄德方纔放心,答曰:“無事消遣耳。”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徵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玄德心神方定。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爲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於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爲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爲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爲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爲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爲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

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

思考與探究:

1、請根據文段大意,給選文加一個標題。

2、文章開頭爲什麼要交待關羽、張飛不在,選出正確一項()

A、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B、渲染緊張氣氛

C、烘托劉備的膽識

D、推動情節發展

3、“忽陰雲漠漠,驟雨將至”和“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這兩句屬()

描寫,其作用是()。

4、本文寫曹操運用了()描寫方法,表現了他()的思想性格;寫劉備運用()、()、()等方法,表現了他()的性格。

〖附答案〗

1、曹操煮酒論英雄

2、B(因關張不在,曹操又忽然請劉備過府,增添了事情的緊張氣氛。)

3、自然環境描寫

前者推動情節發展,後者爲劉備的失態掩飾。

4、語言

陰險狡詐,得意洋洋,有雄心壯志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謹小慎微、隨機應變、善於掩飾

【教學反思】

通過教讀本文,我瞭解到學生對《三國演義》的熟悉程度是很深的;他們思維敏捷,善於表達。在人物形象上能分析的很透徹,如果時間來的及應該把兩個人物都加以分析,否則,應抓住楊修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關於他們和歷史上的形象的對比,可以課後查找資料來完成,因爲課堂時間有限,我們應該注重小說中的形象。朗讀訓練不可少,並且要指導朗讀,這是一篇半文半白的小說,讀不懂就不能深入,個別字詞要掌握。文學常識應適當涉及,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關於楊修的死因學生很難說到由於封建的主從關係存在,楊修忽視這一點而導致的死亡;另外他直接參與了王侯家族繼承權的爭奪戰,導致了被殺。這兩點要稍加點撥。